|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6 11:42: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称山河大地微尘菩萨,尊重它。我们种的这些蔬菜长得特别好,不要用农药,不要用化肥,我们在澳洲这十年的实验,年年丰收。我们种的果木树有三十多种,我们跟小鸟沟通,指定几棵树供养这些小鸟菩萨,没有指定的,牠决定不会去吃,牠守信用。所以这些小鸟、小虫、树木花草统统有灵性,全都能沟通。那我们不善的念头对它,就带来灾变。
所以让我们想起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我们那个贪婪,这个念头所感应的就是水灾。水灾从哪里来的?贪婪。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感得的,脾气太大了。风灾,愚痴所感的。傲慢感来的是地震。愚痴就更可怕,痴是风灾。后头还有疑,贪瞋痴后头有傲慢、怀疑,傲慢是地震;疑是让山河大地松散,不坚固了,山会塌下来,大地会沉到海底,跟意念有关系。这被近代的科学家发现,跟佛法讲的是一样,那这样佛法讲的不是迷信。能不能解决问题?能,只要我们把贪瞋痴慢疑断掉,这个世间所有这些地球上的灾难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所谓自然灾害,不是的,全是人心感召。
今天我们对圣贤教诲怀疑,对传统文化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宗教怀疑,甚至于对父母也怀疑,夫妻互相怀疑,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相信。甚至于对自己都怀疑,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山就会倒下来,地就会沉下去,自己免疫的能力全完了,轻易的这些疾病,你常常就感染到,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怀疑。所以圣教,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头一个就是讲信,「信为道元功德母」。而信的时候,第一个是信自己。你看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讲信愿行,这信讲了六条,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才是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第三个相信理,相信事、相信因、相信果。今天我们对于这些东西,真管用的东西,我们不要了,怀疑,不要了,用物理的方法来解决,物理方法解决不了,到最后这个世界崩溃了。科学家知道,五、六万年之前,地球上科技非常发达,有亚特兰提斯,他们的能源取自于太空,没有污染,科学进步,也是对传统不相信,对古圣先贤不相信,对宗教不相信,最后这块大地沉到海底。这西方很多人都知道。
四悉檀里面讲为人、讲对治,大乘经教跟科学家现在能够相应了。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科学今天证实了,一切法确实是从心想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心想生,纯净纯善;无间地狱是心想生,不善染污到极处,那个境界就现前。体,体是自性,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的,阿鼻地狱也是自性变的。自性是万物的理体,随你的念头在产生变化,这大乘教里常讲的「心现识变」。识就是分别执着,看你动什么念头,它就现什么境界。所以四悉檀后面三益,事不孤起。第四个是「第一义」,四悉檀第四个是第一义。它的利益是入理益,入理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这是欢喜,「欣厌」,为人是欣,对治是厌,这两种利益就不能生,最后是「悟入理佛」,那就更办不到。所以没有智慧不能解决问题。物理是知识,不是智能,心理是智能,物理是知识。
这下面就说,「唯即事持达理持」,这是讲持名念佛。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事持,事持能通达到理持,为什么?念熟透了,没有怀疑,没有夹杂,真心就现前。真心是理,真心离念,没有杂念。一句佛号持到纯净的时候,真心就现前,那就是理持。前面我们讲过,理持可不得了,理持念一声佛号,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哪里?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前面祖师们说的七地菩萨。你看,这一念怎么就登七地?在理上讲得通,在事上是真难。理上全讲得通,问题是真正是真心念佛,一个杂念都没有。真心是把我人、是非统统都忘掉,性相因果事理全忘掉,纯一真心,这个一念就往生。经上讲一念十念,我们在前面看到黄念老这些批注,引证的这些经论,我们相信,我们不怀疑。「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这个我们渐渐能体会到。临终的时候,你看到阿弥陀佛,还有许多的化佛。你看,上品上生无量化佛,上品中生有千化佛,上品下生五百化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都来迎接你。这个境界是他还是自呢?你要在这里说他说自,全都错了,说他说自,这个境界就不见了,你再也看不见了。为什么?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是你迷了,你用妄心,不用真心了,真心里头没有他没有自。大乘教里头常常说的,什么叫真心?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有念头就是妄心。我们念这句佛号,有没有念?有念念,有念念是事持,念到最后的时候,把那个有念忘掉,那就入了理念。佛号还是念,有念无念这个分别执着没有了,这就入理。事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同居土跟方便土,理念就变成实报土。
四土三辈九品,善导大师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太好了,缘操纵在自己,不操纵在别人身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练功夫。练什么功夫?练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从这下功夫。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连习气也要放下。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很难要做,为什么?将来临命终时走得潇洒,走得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放不下,才有冤亲债主惹麻烦,障碍你;真正放下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冤亲债主找,不是找你的身,他找你什么?找你的灵。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有灵魂;妄想分别执着没有,灵魂也没有了,冤亲债主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你了。灵魂没有了,你变成什么?你变成灵性。灵性,冤亲债主找不到,他找不到性,因为冤亲债主也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假的只能缘假的,缘不到真,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做假的不行,做假的麻烦很大,咱们一定要真干。要学,特别在这个时代,学诚敬谦和。真诚,真诚就是真心,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虚情假意,没关系,我用真诚心待人。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用真诚心是去不了的。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他搞六道轮回,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也要用虚情假意,那就麻烦大了,我们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一次的缘分又错过了。总要把握住,这个缘得来不容易,百千万劫来一次,这一次错过了,又要搞百千万劫。那个百千万劫是六道轮回。
所以圣众来迎接,不能说是自,也不能说是他,也可以说自说他。自己感,自性应,感应道交,这个是属于自然现象,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妙觉果位的诸佛如来,他没有形相,他住常寂光,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我们有感,我们是有心,他来应是无心的,他没有起心动念,自然就来应,这是我们自性的本能,是诸佛菩萨的大愿。他有愿,愿是缘,本能是因,我们的感也是缘,因缘聚会,境界就现前。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再怀疑,你会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平淡、很正常,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显示出来。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为什么?因为般若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它不是从外来的,障碍去掉了,它自然现前,德能相好亦复如是。记住佛在《华严经》透的信息,「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就是讲的自性,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般若智慧、万德万能、无尽的相好,自性统统具足。你从什么地方看到?你从遍法界虚空界,上从诸佛如来的报土,下到阿鼻地狱,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的,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世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贤首国师所说的「出生无尽」,都是讲这回事情。决定不能离开自己,离开自己的自性,那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可得。离开自己的意念,缘就没有了,自性是因,它得有缘,有因有缘现象就会现前,现象是果。所以见佛重要,闻法重要。我们今天佛不在面前,我们供养佛像,要把佛像看作真佛,他就有感应。感应都来自诚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就一分感应,它来自诚敬。只要真诚恭敬对待佛像,无论是画的佛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都没有关系,诚敬相对他就起感应。那我们就晓得,我们供养这个佛像是表法,对我们起的作用,是让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对佛的诚敬。看到佛,诚敬的心就生起来,这就能得到;学佛对佛不诚敬,他什么都学不到。印祖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没有诚敬,佛亲自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你看诚敬多重要。
现在的问题呢?现在的问题是诚敬没有了,没有诚敬心,这是我们真正担心的。怎样把诚敬恢复?要恢复人的诚敬不容易,我们这一代要很辛苦的去做,去表演。表演给谁看?第二代看不懂,要表演给第三代、第四代看。第三代是孙子,第四代是重孙子,他们刚刚生下来,要做样子给他看,这真难!婴儿不能叫他接触到染污,要把他放在干净的地方去抚养。这个社会肮脏的这一面,负面,决定不要让他看到,不要让他听到,不要让他接触到。这就是我们想到,今天上午讲的,一条龙学校的办法。这一条龙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真正的环保。他们在这个里面培训出来了,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教育,他不会变,那一代就能出圣人。这个世界上圣贤人出世,就有救了。要相信人是教得好的,圣人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一定有这个信心。我们自己要不做出牺牲奉献,表演一个最好的样子,底下一代永远不会好。我们不肯做这个表演,下面就完了,那人就苦了,真苦了,那造业受报何时了?
「法门深妙」,这个法门就是指净土法门,真的是深,真的是妙。「破尽一切戏论」,戏论,不切实际的这些言论都叫戏论,这里头没有真实利益。「斩尽一切意见」,这种意见都是属于凡情,与烦恼相应,与真性不相应。斩尽就是抛弃得干净。谁能做到?「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就是这一类的人物,他们有能力「彻底担荷得去」,这些人统统是明心见性的人,都是地上菩萨,这不是小菩萨,大菩萨。智者,释迦牟尼佛再来;永明,阿弥陀佛再来,他们给我们做了圆满的演出。「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这是世间聪明才智之士,儒家的大通家,佛门里面的禅客,参禅没开悟,「尽思度量」,竭尽你思惟的能力,你去度量,「愈推愈远」,为什么?这个事情不能思,不可思议,这句话是真话,不是假话。「又不若」,这个话,换一句话,大家好懂,反而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乡村里头不认识字的阿公阿婆,他们没有知识,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很老实,他们非常谦卑,自己知道样样不如人,你教他一句,念阿弥陀佛,他真的老实念,念上几年,他往生了,瑞相稀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知识分子没法子跟他相比。这就是指前面讲的「世智辩聪,通儒禅客」,比不上他们,他们修学真有成就,他真往生了。
往生的品位,我们没办法猜测。为什么?「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这两句话说得好,这八个字。潜通佛智,佛智是什么?根本智。根本智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念不生,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念头都没有。最后念到什么程度?虽然念的阿弥陀佛,心里连阿弥陀佛都不执着,那就是根本智现前,这就是潜通佛智的境界。所以念而无念,他念不念?他真念,你听他南无阿弥陀佛,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他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这就是理念,这就是潜通佛智,这就是暗合道妙。这样念佛,他们往生是上辈往生,功夫好的上品上生,功夫差一点的上品下生,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些阿公阿婆不能轻视,不要认为他们念佛将来都往生下品的,错了!他心地干净,他心地善良,他没有恶念,绝对不会害人。所以念佛法门妙!我们明白这些道理,那就是李老师以前常常跟我提到的,他想学愚,他不学聪明才智。他说:我要学愚夫愚妇,学这些人,学了多年学不像。学愚不容易!所谓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意思就在此地。你不要看他愚,他这句佛号念的话,他会念到上品上生。这个里头甚深的含义就是说明,老实人了不起,老实人真好。老实人不学佛,他不堕恶道,他要能行善,肯定到天道,他不能行善,来生还是人道。为什么?他没有害人的念头,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没有控制人的念头,老老实实。这一段蕅益大师讲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二、《无量寿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讲的。你看,第一个灵峰大师,出家人,第二个是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里也假设了一个问答,「问:临终见佛,为是自佛,为是他佛。」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临终佛来接引,是不是我心里想出来的佛?还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了?起这么个疑问。起这个疑问,可能他就不能往生,为什么?连功夫成片都破坏了。所以临命终时要注意,佛来了,一点疑惑都没有,一点分别都没有,真诚恭敬心起来应对,你就决定得生。疑这个、疑那个,这是什么原因?学教学得太多了。教,学多了也造成麻烦,为什么?分别执着,所知障里又加上烦恼障,这怎么能去得了?亏吃大了。「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业;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虚妄不实,云何往生?」这个问得好,为什么?真有这一类怀疑的人,这是菩萨作略,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出来。
「答:自佛他佛,总成戏论。」为什么?这是分别执着。「人我两忘,自他不异。」不但是临终,就是在平时,我们最好也能保住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果能常常想到这四句,真的落实,不知不觉你的妄心就淡薄,真心就现前。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能放得下,不再执着。「诸佛法身,湛然常寂。」诸佛的法身没有现象,湛然常寂,湛然是比喻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污染,平静没有波动,心要保持这样,这是真心。有了染污,有了波动,那叫妄心。真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妄心也照,照错了,因为这水有染污又有波浪,虽能照,没有办法把现象照得完整,都在那里动荡,你就会认错了。
「以本愿故,感应道交」,这是说明临终见佛,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了,阿弥陀佛有愿,念佛人有感,就是有求,求佛菩萨来接引,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这个应的缘跟因,前面我们学过,感应的因,来应的因是自性。《还源观》上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因,真因。缘,缘是弥陀的本愿,是我们自己求阿弥陀佛加持的这个念头,这都是缘。所以现相就现前,现相是果。这个现相「即自即他」,即自是自性,自性变的;即他,阿弥陀佛的愿力。「无虚无实」,无虚是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