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0 21:06: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本能。因为物质是从念头生的,好念头生好物质,恶念头生恶物质,恶物质就是贪瞋痴慢,好的物质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这好的物质,这是最健康的。
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天天教诲,这些人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在他方世界有诸佛菩萨教他。根利的,他完全明白道理,往生极乐世界,上辈往生;根性差的,对于事实真相不完全了解,还有疑惑,但是真正能相信,能愿意生净土,真肯念佛,那就是同居土、方便土里的众生。另外有一等人,就是我们讲的阿公阿婆,这一等人也不可思议。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老实,他不想知道,他觉得没有知道的必要,他就专心念佛。这个专就是纯净纯善,他心里头没有一丝毫恶念,根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他信、他愿,他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种人往生的成就跟上上品相同,也生上上品。那上上品无所不知!没错,到极乐世界他就无所不知,为什么?明心见性了。
为什么明心见性?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五祖讲《金刚经》,我们估计最多也不过两个小时。为什么人家一听经,马上就觉悟了?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就是练到那么样的老实,心地清净,没有杂念,到那个地方去听佛一、二句话,就大彻大悟。一般根性的人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是他的妄念太多、太杂了,疑情太重,什么都怀疑;那种人他什么都不怀疑。所以老实、听话、真干,这种人容易开悟。一开悟,智慧就现前,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今天科学家、哲学家他们研究所得的成果,他一看一听全明白了。他明白的,他所理解的,超过科学家、超过哲学家,为什么?他是自性里面开悟的,科学家不是的。
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不是为别的。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回归自性。这个时候念念不离这个道路,就是回归自性的道路,佛学有个名词,叫萨婆若海。这是梵语,可以翻,翻成中文意思是一切智海,就是如来所证的一切种智。所以他只有一条路、一个方向,如来一切智海。他证得圆满,就成佛了,究竟圆满佛。弥陀是究竟圆满佛,所以他证的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今天走这个路决定有把握,人人走得通。所以这桩事情唐朝善导大师讲得好,「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这意思是人人有分,就看你遇的什么缘。
我们今天的缘殊胜,这个会集本会得太好了,抗战时候会集成功的。抗战之后社会动乱,他这个本子没有法子流通。我们感谢律航法师,律航法师带了几本,他也是夏莲老的学生,送了三本给李老师。李老师识货,一看这个本子无量欢喜,再看看前篇的序文,老师写的,梅光羲是他的老师,特别亲切,就在台湾复印。重新排版,瑞成书局,第一次大概印一千册。第二次重新做版,字缩小了,成本就低了,我不知道印多少,可能印二、三千本。以后遇到障碍了,李老师也无可奈何,幸亏还好他讲了一遍,就不敢再讲第二遍,批评的人、反对的人很多。为什么反对?居士会集的,不服。老师把他的讲义,他那个讲义就写在经本上,毛笔写的。那个时候李老师六十多岁,不到七十岁,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刚好七十岁。应该是我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应该是那个时候他在台中讲这部经。我认识他的时候,三十一岁。
障缘自古以来就有,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外面有六师外道障碍他,里面有六群比丘,不听话的学生,专门捣乱的学生。所以,和合僧团不容易!世尊当年在世,他的僧团也不和合,你就知道多难。难能可贵,难,我们能做到,就可贵了。和太重要了!世尊提出六和,人做到六和,别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们自己要做到。见和同解,我跟佛同解,知道一切法梦幻泡影,知道性空相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这所有一切现相都是从自性、空中变现出来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对这个环境不知道,迷了,完全是错觉。就是说,一切人事物你看错了,你想错了,所以你就造错了。造错就造罪业,这造错了有果报,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果报,恶念恶行就三恶道的果报,全是自作自受。根本没这回事情,你自己执著,它就有,你不执著,它就没有。
我早年,听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一桩事情,这个事情不是假的,不是编出来,编造的。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曾经做过东岳大帝判官,时间不长,一个多月,应该是代理。判官的地位很高,东岳大帝管六个省,大鬼王,判官就好比秘书长一样,地位很高。他知道地狱里头有炮烙,炮烙是柱子,铜柱烧红了,让这个罪人去抱,那一抱,就跟烧烤一样,人整个身体皮肉全部都烂了。章太炎是个学佛的,心地慈悲,说这种刑罚太残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这个炮烙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到刑场里面去参观。小鬼带他到那个地方,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才恍然大悟。这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你没有这个罪业你就见不到。就像作梦一样,地狱境界像梦中境界一样,不是真的。所以才晓得地狱不是东岳大帝做的,也不是阎罗王做的,真的叫自作自受。这才真正把佛在经上讲的东西明白了。谁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得受。所以经上讲,阎罗王跟罪人讲,我不能加一点罪给你受。他没有这个能力,你所受的全是你自己造的。
但是怎样能够灭罪?忏悔。人只要一忏悔、一认错,就从地狱出来了。可是很多人在受那个苦难的时候,他把忏悔忘掉了,也没有人提醒他,忘掉了,他得要受苦。什么时候出来?罪报报得差不多了,头脑比较清醒了,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头教化众生,他就能听到。能听到,他就能觉悟、就能忏悔,就能早一天离开地狱。所以忏悔功德不可思议,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临命终时一忏悔,能往生。我们只看到他这一生,过去生没看到,发现这个人往生品位很高,造这么重的罪业,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品位往生?仔细一看,他前世修的善因多,这一世没有遇到善缘。前世他是个善人,是个学佛的人,累积了不少功德,即使是福德,都能帮助你往生。忏悔这个法门所有宗教都提倡,所有宗教都要求人忏悔业障。人忏悔,洗心革面,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全靠忏悔。
普贤十愿第四愿就是忏悔门。第一愿礼敬,第二愿称赞,礼敬是平等的;赞叹,一定赞善,不赞恶。第三讲供养,就是布施,第四就是忏悔。这个布施包括这个地方六度,六种都是布施。你看,持戒是布施,布施什么?做好榜样给别人看,这就是布施,为别人,不是为自己。忍辱,也做样子给人看。精进、禅定、般若统统在这一个布施里头。所以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是无畏布施,忍辱也是无畏布施,因为你能忍辱,别人得罪你,他心里安,不害怕。为什么?你不会报复他,你能够原谅他,他不害怕。不能忍的人决定要报复,那个东西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害怕。精进、禅定、般若都是法布施。所以《普贤行愿品》里头第三愿广修供养,就是菩萨六波罗蜜,后面忏除业障。这些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是行菩萨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菩萨行。
「如是诸正士」,这就菩萨,能行菩萨道、能行菩萨行的人,就是菩萨。这些菩萨,智慧、愿,学佛的人至少他也念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总愿,四十八愿是别愿。总愿全包括一切佛菩萨的别愿,也就是说一切愿都离不开这个四愿,这个四愿是总纲领。所以,「智愿双备」,有智慧、有弘愿,自度度他的愿。「行解俱优」,行是真干,解是明了,我为什么这样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皆具足功德之本」,这是功德。「具者具有。诸功德本,指一切功德之本源」。本源就是性德,性德里头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诚慈悲,这是一切功德之本。
「《胜鬘经宝窟》曰:德者得也」。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德就是你真正所得到的。「修功所得,故名功德」。譬如修布施,修布施的功德是什么?悭吝心断掉了,这是功德。附带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些都从事上说的,这不是德,这是什么?这是果,因跟果。功德比果超胜,这个果是你以前得来的享受。如果我修行是修功德,我心里头没有这些果报,那全是功德。果报有没有?果报还是有,不但有,更殊胜。这个果报拿来干什么?肯定拿去帮助众生,这个道理要懂,你帮助众生的事业愈做愈大。
我们眼前看到的,齐素萍是个例子。你看看二、三十年之前,她在东天目山,孤家寡人一个,人家都叫她说是叫花子,没人瞧得起她。她发了个愿心,要把韦驮菩萨道场恢复,得菩萨加持,自己真肯修六波罗蜜。这个人在未来佛教史里头有她一篇,这是世间法。她将来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你看东天目山每年往生的人有多少?这就是她的功德。帮助两个人往生,那个功德就不得了;帮助十几个人往生,那你就是菩萨。大慈菩萨告诉我们,能帮助一万个人往生,你就是阿弥陀佛。她建这些道场,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不管这些人有没有成就,这些人念佛就不得了。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懂,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这次到人间来我应该怎么做法,怎样真正帮助别人又帮助自己。
今天佛法之衰,衰在哪里?没有人讲经了。我初学佛的时候,在台北,台北能讲经的法师大概还有十几个,都有一点名气。但是怎么样?他们不常讲,一年能讲三、四个月就很难得了,不常讲。台湾寺院有讲经,像台北善导寺,每年讲经两次,一次一个星期,我还去讲过。大概讲经的时间,一部经不会超过一个月的。常年讲经的没有。台中李老师常年讲经,一个星期讲一天,一年讲四十五天,四十五个星期,过年放假,不是天天在讲。天天讲经的大概就是佛学院,在台湾佛学院有好几家,佛学院大概规模最大的是佛光山。佛学院里头学的东西太杂了,不专,所以很难成就。三年毕业,四年毕业,如果三年、四年学一门,他就有根柢,会有成就。学太多了,不行。
我们有这么一点成就,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是主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不允许你同时学两门东西。我们得一点好处,得一点利益,在台中学的。只有一样东西,一门深入,这才能扎根。我们的根扎得不结实,为什么?儒释道那三个根没有认真扎。小时候沾一点边,毕竟年岁太小了,长大之后慢慢都忘掉了。学佛之后,才知道过去小时候那个根那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再继续了。所以这个根柢没有古大德那么深厚,我们跟印光法师比都望尘莫及。印光法师那是我们祖父辈的,那个时候的人根柢都很厚,统统都读私塾的。我这样的年龄还看到有私塾,但是两年就没有了。政府在乡下办短期学校,两年,短期学校,取代了私塾,私塾就没有了。所以还看见过,还进过私塾的门,了解私塾是什么样子。
这个一切功德本源,我们把它认清楚。下面的解释,「本者,本源。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这说得好!这才叫真正的本源。「《圆觉经》云:本源清净大圆镜」。大圆镜是智慧,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什么人?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谓本源清净如大圆镜」。「裴休《圆觉略疏序》曰」,唐朝人。《圆觉经略疏》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宗密大师的著作,宗密大师在《圆觉经》上下了很大功夫,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略疏》,都是他的注解。「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又本者本极。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极就是源头,今天科学家讲的原点,跟这个意思很近。一切法的源头都是自性,法性就是自性,法性之理体,为法的根本穷极。一切法,所以任何一切法都能明心见性,为什么?根本穷极是一不是二。就好像圆,一个圆,圆心,圆心这一点,这个圆的外面面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通到圆心,只要你方向没有错,都能达到圆心。达到圆心就一切全通达了,这个圆面上任何一点跟它都直接相应。这是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本极。
「《法华玄义》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由上可见本者众生之本心也,实际理体也,本极法身也,亦即真如实相也。」这些话统统说的一桩事情,说我们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就是佛心,就是佛性,就是真心,就是实际理体。万事万物的实际理体叫本极法身,也就是《般若经》上常说的真如实相。「具诸功德本者,穷尽心源,安住法身,入诸法实相也」,这就是成佛了,如来的境界。修行为什么叫你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能够穷尽心源。科学家也走这个路子,但是用心不一样。德国科学家普朗克一生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看一门深入,每天在钻研,最后真的被他发现了。所以他的报告说,根据他的研究,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意念波动现象产生的幻相,所有物质的基础是意念。这是他一生把物质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是念头变出来的。
那念头又是什么东西?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念头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念头?这是科学上大难题。科学家发现,念头突然蹦出来,没有原因,但是它这一蹦出来,立刻就消失,这个现象他看到了。这种现象《楞严经》上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看,现代科学家发现的,佛二、三千年前就讲出来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也不懂,怎么出生?怎么灭尽?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个念头,念头出生,念头灭了,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里头已经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发生,起生灭故。这也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物质现象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其实就是这些意念、物质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真实的,刹那生灭。
佛菩萨了解真相,所以对这一切现象,他欣赏,他随缘,他绝不执著,绝不起心动念。所以他的心,常住真心,如如不动。这些事实真相,他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是什么?心在定中。不是常说八地以上都能见到,八地以上这个定功深,甚深禅定,见到甚深的奥秘,宇宙的源起。我们这个人是物质现象,跟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没有两样。细胞跟所有动物的细胞没有两样。再分,分成原子,跟所有一切物质里头的原子也没有两样。我们只认定这个肉体这一块、这些细胞,认为是自己的身体,其他的都不是,殊不知,全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取阿赖耶相分的一点点做身体,取阿赖耶的见分的一点点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跟物质现象全是阿赖耶里头的一点点,而不知道整个阿赖耶是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在这里分自分他,麻烦来了,这就制造轮回。制造轮回就是制造苦难,这不叫自作自受吗?菩萨智慧穷尽心源,他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