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9 11:21:0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真信切愿,念念只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即是持名」,抓住这句名号绝不放松。今天社会学科学的人常说的分秒必争,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要用这个精神。我有一秒钟,可以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一秒钟没有空过,如果把佛号忘掉了,这一秒钟空过了,那叫真可惜!这一向专念就是持名,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大小两本,同一纲宗」,纲是修行的纲领、宗旨。「如是妙法,三辈齐收」,往生到极乐世界,大分有三辈,上品、中品、下品,上中下三辈,都是用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是功夫有浅深不一样。
后面说,「遂令凡夫,顿同补处。大哉妙用,不可思议,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这个作用我们无法想像,所以非常难信,但很容易成就。难信能信,这个值得赞叹。为什么这么快就成就?记住我前面所说的一句话,因为你本来是佛。学佛的人要承认这句话,不要客气,我不敢当,那就坏了,不晓得到哪一劫你才能成就,就要希望你直下承当,听到之后,对,我就是,你这一生就能作佛。在这个世间无论干什么要谦虚客气,这句话可不能客气,这不是一般人说的,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的,真的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当作佛。所以作佛是应当的、应该的,人人都可以作佛,只要你信得过,信这个字是关键,不信就难了,一定要相信,能帮助我们。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在六道轮回出不去,虽然是凡夫,要是遇到这个法门能信,愿意往生,这句佛号念念不间断,他就成功。顿同补处,这还得了!顿是顿超、快速,立刻你跟补处菩萨相同,补处是等觉菩萨,像弥勒菩萨,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菩萨,他在后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终了之后,下面这一尊佛出世,就是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是后补佛。这个法门,唯独这个法门,能帮助凡夫在一生当中跟补处菩萨地位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修成等觉位,真的要无量劫,不止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下面称赞大哉妙用,不可思议,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发心就是发菩提心,念佛就是一向专念,「此即真实之利也」,这个利益是真实的,这不是假的,能帮助你在一生当中,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如是真实妙用,於一念顷,顿越三只(三大阿僧只劫)」,一念之间就超越,顿是顿超,立刻就超越。「一声称名」,称这一声阿弥陀佛,「位齐诸圣」,齐是平等、等齐,跟谁等齐?跟法身大士等齐。「我等幸闻」,我们是凡夫,无比的幸运听到这个法门。「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句话是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所说的,他对於听到这个法门的人赞叹说,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序分就到这个地方讲完了。
下面我们看第二卷,正宗分。「法藏因地第四」,第四品。这一卷,念老将注解分为四卷,这是第二卷,第二卷从第四品到第十品。「本卷」,在这卷,「详陈弥陀因地」,详细为我们说明,或者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的因地,也就是历史,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他怎么样修成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知道他的原因,我们对他的信心就生不起来,对他的因缘彻底明了,我们的疑惑就断掉,真相信了。所以讲因地法门,怎样「见佛闻法」,怎样发大菩提心,发心之后,还用五劫的时间精勤,「结得大愿」,这个五劫就是四十八愿的由来。
「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一乘是讲教,所谓一乘是成佛之教。佛法里头有一乘、有二乘、有三乘,二乘是佛、菩萨,三乘是佛、菩萨再加上阿罗汉。《法华经》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由此可知,佛心平等,没有高下,他如果不给我们说究竟圆满的大法,他对不起我们。可是我们的根性不高,烦恼习气太重,大法听不懂。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利根的,绝顶聪明人,佛给他说一乘法,他很快就成就了;烦恼习气重的、罪孽深的,佛给他教小乘法,慢慢帮助他提升,帮助他消业障,帮助他长智慧,慢慢走向一乘。如果遇到这个法门,实在他是无比的幸运,他真的快速成就了,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少。哪些人是这种大法的当机者?古德告诉我们,一个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一闻千悟,他一听就明白、就开悟了。像谁?中国有个代表的,唐朝时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代表人,上上根人。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听别人念《金刚经》,他一听就懂。他卖柴,樵夫,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抗战时期许多城市没有电灯、没有瓦斯,所以要烧柴火,有卖柴的;家里头要有水,水有人挑,挑水,有卖水的。这在抗战期间,我这个年龄都亲身经历的,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有电灯、有自来水,所以完全靠劳力生活。
惠能那时候年轻,二十四岁,家庭非常清苦,父亲过世了,没有兄弟,独生子,跟他老母亲相依为命,他是个孝子。有一天卖柴,偶然的,卖完之后拿著钱去买一点米,回家去养老母亲,偶然听到有个人念经。古时候,那个时候的窗户不是玻璃,玻璃隔音,纸糊的,纸糊的看不到里面,但是声音听得见。里面有人读经,他就听了几句,非常欢喜,等他念完,他敲门进去,问他念什么,他说念《金刚经》,他就把刚才听的那一段意思讲给他听。这个人听了非常惊讶,《金刚经》是有相当深度的经典,他怎么能听得懂?问他念书,没念过书,不认识字。这个居士也很了不起,发现到这是佛经上讲的上上根人,全心全力帮助他,根本不认识,劝他到黄梅,就是五祖的道场,跟五祖学习,你一定会有大成就。他家里生活有问题,他拿了十两银子送给他,做安家费,找些佛友照顾他母亲,让他放心去求学,他接受了。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把衣钵就传给他了,立他为禅宗第六代祖。上上根人,跟读书不读书没关系,跟什么东西有关系?老实、听话、真干,跟这个有关系。所以要遇到是老实、听话、真干,上上根人。
我们真难得,真不容易,我们在这个时代也遇到上上根人,海贤老和尚,去年往生的,去年一月。往生的时候,这个老法师一百一十二岁,他也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生没有读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一部经,所以他的师父,高人,认识。二十岁发心出家,这师父一看,这人是个老实人,听话、真干,於是传他无上的妙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你看看他多老实,念了九十二年,叫不拐弯,不拐弯就是没有夹杂任何东西,一句佛号念九十二年。我们细心去看这个光碟,你要看出门道,看出他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让我们对净宗真正断疑生信,不再有丝毫疑惑。为我们证明,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为什么?他见过,他绝对不是欺骗我们,而且见过不止一次。我是最保守估计他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在一生当中决定超过十次。也就是九十二年念佛当中,念到理一心的时候,心里想见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想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前,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平常人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想佛,会见到佛,佛不常来,偶尔跟你见面,会透消息给你,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少年,等你寿命到的时候,我来接引你,会给你说这些话。你心就定了,念佛真有效,不是假的,佛来通知你。第二次见佛面,是你寿命快到了,佛来通知你,跟你约定时间,时间长短不定,因人而异,一般大概都是一个星期到三个月。
我早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他往生前三个月知道往生的日期,好像是八月初七。他写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也没有人敢问他,就是八月初七那天走的,这三个月之前,所以知道三个月之前,他清清楚楚。实际上学佛才两年,以前学佛那都不是真的,最后两年是什么?生病,不能工作,躺在床上听我讲经。我在居士林讲经,讲经的光碟,那时候不是光碟,录像带,送到他家里,他每天看,看了两年,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前一天找我给他做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所以三个月前佛来告诉他时间,这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佛来接引,他往生的时候佛来带他去。所以一般人念佛往生,肯定有三次见佛,这是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忆是想佛,心里想佛,念是口里面出声,忆比念重要。念佛,口念心里头没有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心上真有佛,口上不念没有关系,那是真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活在这个世间会见佛,因为你到功夫成片的时候,跟佛缘就接上了,这就是感,佛现身是应,感应道交,你能够见到佛。到事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你就有机会常常见佛。到理一心,真的,你一想佛,佛就现前;你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现前,真实不虚,不是假的。
这是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告诉我们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这部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真经,字字句句都是佛说的,老居士没有随便加一个字进去,非常忠於会集的原则。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什么文字,会集不可以,会集,字字句句都要根据原来经典里头,不可以改动一个字。自古以来翻译佛经、会集佛经,自古以来都有,有改动的,不少。这部经一个字没有改动,为了取信於后人,希望这部经让大家见到了不生疑惑,功德无量。第二个为我们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也是真实的,不是假的,是不是念老自己意思?不是。念老有智慧,他用经来解释经。你看每一段文字,括弧里头都说出来了,这是从哪部经、哪部论上节录下来的,是某一个祖师他的开示。他总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来祖师大德的注疏,经论的部分八十三种,祖师大德开示、注疏一共一百一十种。无非都是让后人看到这部注解增长信心,没有疑虑,才能得真实利益,这慈悲到极处。海贤老和尚第三个证明,我们这些人这将近二十年,我们依这个经本(会集本),我们依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来学习,决定没有错误。他拿著《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本书,照相给我们作证,这照片我们挂在那边。所以他活这么大年岁,阿弥陀佛给他的任务就这桩事情,为大家证实这三个真实:会集本真实、注解真实、我们依照这个经本修行真实。因为我们所遇到的空前的一个灾难,许多人毁谤会集本,说我们修行错了。他老人家给我们证明,证明之后他老人家就走了,第三天就走了,自在往生,没有病苦。他的光碟、《永思集》这篇文章,我们要把它当作《无量寿经》来学习,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佛门弟子的好榜样,更是净宗法门的好榜样,跟他学习决定不会有过错。
这是阿弥陀佛发心,初发大心,五劫精勤,结得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这么来的。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万类齐收,积功累德,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於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圆满的圆满就这一句佛号,佛号功德无量无边无有边际。我们要想消业障、要想积功累德,怎么修?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积功累德,就是消除无始劫来一切业障,完全在这句佛号。没有人相信,为什么?无量劫来我造的罪业太重了,哪有一句佛号能消得了的?总以为要经忏、要念咒,许许多多的法门帮助你消业障。殊不知那些方法消业障都少,消不干净,只有一句佛号能把业障、习气干干净净清除掉,不要再用第二种方法。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的榜样,他一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佛号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真不容易!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还能不相信吗?
我们天天讲庄严佛国土,拿什么庄严?我们天天讲的化解冲突,带给这个世间安定和平,用什么方法?全是这句佛号。这佛号行吗?行。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证明佛在经上所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心里头最好的心,就是念佛的心,没有比这更好的,没有任何意念能够跟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相比。我们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灾难可以化解,安定和平可以现前,不但如此,还能够庄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给极乐世界添砖添瓦,用我们这个地方来做比喻,它那个砖就是添佛号,完全是一句佛号成就的。所以念这句佛号,就跟极乐世界有缘,就跟阿弥陀佛有缘,这是积植德行,就在今天。「如是内容,净土三经,唯此独备」。净土有三部经,专门介绍极乐世界,除《无量寿经》之外,有《观无量寿佛经》,简称为《观经》。《观经》是讲理论跟方法,极乐世界根据什么道理,要用什么方法,我们才能够往生。持名念佛是十六观最后的一观,方法讲了十六种,最后,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小本《弥陀经》讲得很简单,便於做早晚课。所以三经里头,这部经讲得最详细,可以说是净土概论,「故称本经为净土第一经」。这是第二卷前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前面是序分,在三分里面,从这以下的是正宗分,正宗分从第四品到四十二品。它也分两科,第一科,「正说因地」。我们看正宗分前面介绍,「经之正宗分,如人之身躯,心肺各脏皆备於是」。这是佛说这三分,祖师大德给我们用人身做比喻,序分好像是头部,一看就认识这是什么人;正宗分是他的身体,五脏六腑;流通分好像是手足,用这个来比喻好懂,三分是一体。
「本经以第四品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这里面说的什么?「弥陀因行」,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状况。「法藏大愿」,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的称号,法藏比丘,他的大愿是怎么来的,大愿圆满,就是极乐世界成就了。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要跟他的愿相应。「极乐依正庄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是环境,居住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正报是阿弥陀佛,老师,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这些人,上面有等觉菩萨,下面有三恶道众生。只要在临终时候,造作罪业众生真正忏悔,后不再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统统接引。所以极乐世界是最容易去,但是最难相信。「极乐菩萨修持」,都要在这边说到,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成菩萨。《华严经》上所说的五十一个阶位,极乐世界统统都有,从初信位到等觉菩萨,五十一个阶级,看他们的修行。「边地疑城生因」,极乐世界有边地,等於说预科,没有正式阶位的都在这个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带著怀疑,但是真干,存侥幸的心,如果真有极乐世界那就好了,没有也就算了,是这么个态度、心态,大概都是边地疑城,所以一定要断疑生信。怎么断疑?这部经帮助我们断疑,你念得愈多,信心愈坚固。如果真正有坚固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