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6 13:32:19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到家了。这个时候跟一切诸佛如来融成一体,一丝毫形相都没有,现象都没有,连自然现象都没有。所以言辞寂灭。
「诸余众生类」,这个诸余众生类就是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无有能得解」,他们没有办法理解。「除诸菩萨众」,菩萨众他们能证悟,我们常说明心见性,这个人证得了,他行;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这些人能证得,这是菩萨,我们一般称他作法身菩萨。还有一个行,「信力坚固者」,这是什么人?《华严经》上说的大心凡夫,虽然他还是用阿赖耶,但是他心地清净,我们常讲,纯净纯善,他行,他能听得懂。所以华严会上的当机者,十种当机,最后一种就是大心凡夫。我们常讲量大福大,量大能包容,虽是凡夫,不计较,这个人有福。中国谚语所说的「量大福大」,完全是凡人,他不是圣贤,量大福大,你有多大的福就看你多大的量。如果量跟福不相应,那不是真福,那个福里有苦。你看居于很高的位子,拥有很多的财富,你去问他,生活快不快乐?不快乐,他很痛苦,真正讲快乐,比不上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有忧患,患得患失,他问题多,比我们一般人苦,不快乐。
我接触过很多人,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不乐。那是什么原因?量不大。如果量大的话就不会,量大的时候真享福,量大的时候,小财、小地位都享大福,这是功夫。所以人享福,幸福,一生幸福,与贫贱富贵好像没有关系。孔夫子有福报,快乐,你看《论语》头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快乐,天天快乐,没有忧虑。学生当中,最喜欢的学生颜回,颜回是贫穷不堪,《论语》里记载箪食瓢饮,就是吃饭的时候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个篓,编个竹篓当饭碗盛饭,喝水连茶杯都没有,葫芦瓢。这样清苦的生活,别人没有法子过,他快乐得不得了,从来没有看到颜回有忧虑、有苦恼的表现,没看到过。他乐的是什么?物质生活非常清苦,精神生活饱满,他乐的是道。所以凡夫度量大、信力坚固,行,能听大法,他能够听得懂。
「又云: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这里有个比喻,辟支佛利智,为什么称他利智?阿罗汉智慧就不得了,他比阿罗汉还高,阿罗汉比不上他。阿罗汉执着断掉,还有习气,辟支佛连执着的习气都没有了,所以智慧超过阿罗汉。无漏最后身,这个无漏是小乘,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习气统统断尽,在小乘是最后身,他很快就回小向大,他就转入大乘。像这样的人有多少?亦满十方界,这个人数无法计算,十方世界充满了,其数像竹林一样。这些人共一心,今天讲集体意识,大家共同一心来想佛的真实智慧。多长的时间?亿无量劫,不是一个无量劫,是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连佛少分智慧他都不知道,那凡夫就不必说了。这个地方,佛这个比喻都是比喻得恰到好处,绝不过分。
我们学习经教决定不能怀疑,要是怀疑佛这个说法未免太过分了一点,这你就学不到东西。我在早年,遇到一位法师,也是好朋友,他比我年长,大我十岁,也是讲经说法很有声望的。他问我一个问题,印光大师赞叹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他问我,印光法师这个话是不是说得过分一点?我告诉他,印光法师说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过分,字字句句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得受用。他虽然是通宗通教,长年演说,著作等身,他不相信净土。他一生求弥勒净土,想生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成佛,做弥勒菩萨大弟子。每个人愿望不一样,缘分不相同。我们是好朋友。
「盖谓佛之实智,非言语所能宣」,言语没法子说。但是你要晓得,佛的真实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头来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三桩事情,头一个讲智慧,佛之实智是自性里本具的,哪有不知道的!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的,自性变的,自性怎么会不知道?无量无边的功德也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只是今天我们有障碍,把功德好像全都失掉,其实没失掉,你把障碍去掉,功德就现前。无量无边的相好,相好包括福报,不要说别的,你单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永远没有病痛,永远没有变化,无量寿看起来还是年轻,没有改变,这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不改变?道理我们清楚,因为你没有意识心,所以它就不改变。意识心是什么?生灭心,念头,前念灭后念生,只要有这个心,它就有改变,剎那剎那都在变。没有这个心,那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真心现的相,极乐世界所有往生的人全是真心现的,连凡圣同居土都是真心现的。为什么他能?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之所成就,沾阿弥陀佛的光。阿弥陀佛功德是真的不是假的,五劫时间修成的,以这样的功德加持你,你在极乐世界自自然然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你的相好光明永远不会产生变化。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不是迷信,不是人家随便说说我们就相信,理搞清楚了,理上没有问题,事上当然可以做得到。
十法界用阿赖耶,阿赖耶是生灭心,所以十法界里面无论怎么修,都有生灭,也就是它都有变化。只有转识成智,把阿赖耶转成四智菩提,生灭就没有了,这现象就没有。明心见性,见性的人阿赖耶就转了。但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的没转,生方便有余土的也没转,只有生实报土的转了。下面这二土到那里去也能够转过来,那实实在在是我们把这个东西停止使用它,完全用阿弥陀佛加持我们的福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可是不用,久了自然就转掉,你长期不用它,不用它,它就不起作用,它就自动转掉,不必我们再用功夫怎么去修它,不需要,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转很难,太难太难!到那里去,你看用佛的加持,自己阿赖耶不用了,心意识不用了,用的跟实报土菩萨一样,四智菩提,阿弥陀佛加持你的,所以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的转过来了。极乐世界,我感到无比殊胜里头这是第一殊胜,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这么容易,甚至于叫不落痕迹的自然转过来,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十方世界靠自己修,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你要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都搞明白,这个地方能不去吗?你这一生没遇到,情有可原,遇到了,当面错过,这个责任要自己负担,佛菩萨对得起你,你辜负佛菩萨了。
我们怎样来接受?怎样来受持?没有别的,放下。放不下呢?放一点点,一天放一点点,一年放一点点,不断的放,别增加,我用的是这个办法。这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就难!一点一点放,记住,可别增加就是了,只放,不增加。长时间的熏修自然就淡薄了,这个东西一淡,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学习经教的时候,看不懂的,看出意思出来了,这个字里头,这个字其实很多意思,这句里头很多意思,从前看不出来,古人批注也没有解释,这什么?烦恼轻,智慧长,你能看出来了。这才自己证明,亲自证得,佛经确实字字句句无量义。这个话也不要说给人听,为什么?他不懂,你怎么说他也不相信,他不会接受,就不必讲,自己清楚,境界一年比一年好。所以这个法就是实相,没有办法指出来给你看,也没办法说。
「除信力坚固之大菩萨外,余无能知者」。这个信力坚固的大菩萨,第一个是明心见性的,行,他没有问题,你一指示,他马上就觉悟。另外一种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大心凡夫,这个行。大心凡夫,我们今天知道,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佛力的加持。为什么今天还是凡夫?因为他舍得不干净,是舍掉了,这一生又遇到缘,他又把它捡回来了,就这个情形,贪瞋痴慢舍掉,现在遇到,习气没断,一遇到,这个念头又起来,应该是这样的状况。初学的人离缘很重要,但是真正修的时候不要离缘。我昨天看了一段胡小林的报告,第二段的报告。他明白了,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即一切相,离一切相,这是真理,完全正确。但是初学不行,初学在一切相里头哪有不迷的?他也是勇猛精进搞了四、五年的时间,进步很快,他现在能够即相离相,这个很难得,在一般的人总得有二、三十年的工夫,才能做到即相离相,古人都难。但是不是这样修行很难成就,一遇到缘你就乱了。必须在境缘当中,无论是善缘、是恶缘,是顺境、是逆境,都不必离,直下承当,重要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这就行了。永远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接触任何现象欢欢喜喜。不跟人对立,不跟人结恶缘,像佛菩萨一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善恶在这个时代一定分清楚,为什么?这个时代没有圣人教诲,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这烦恼习气是什么?自私自利,贡高我慢,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想尽方法去障碍他,果报不可思议。凡是做这些事情的人果报都不好,我们只要细心去看,就在眼前,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一个念头错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毁掉,功德全变成福德,来生不知道在哪一道享福。
底下一句,『如来功德佛自知』,「如《法华经寿量品》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的应该是事实,这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示现成佛,人不知道。谁知道?天人知道。一切世间天人,这是讲二十八层天,及阿修罗,天阿修罗,他们知道。都说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是十九岁,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现在他在伽耶城不远,菩提树下,坐于道场。为什么?他得道了,他成佛了,成佛的场所叫道场,在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他们看到的。下面佛自己说,「然善男子」,这对我们讲,「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释迦早就成佛了。这次来是什么?表演的,表演给我们看的,成佛要怎么样才能成佛。你看看他表演的,十九岁离开家庭,那个表演什么?放下烦恼障,家是个烦恼的因素,他放下了。放下之后去求学,十二年,知识分子,好学多闻,学了十二年,问题解决不了,到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就成佛,给我们在做表演。会看的人觉悟了,一看到这个现象,他立刻放下,把烦恼障、所知障立刻放下,他就成就。这是什么?上上根人,不用说的,一看就明白。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物,上上根人,一点就通了,真好度。下下根人也好度,下下根人老实,你教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成佛,他完全相信,一点不怀疑,他就老实念,三年、五年他往生了,真成佛。最难度的,当中这个知识分子,释迦牟尼佛就示现这个。
可是这两种示现重要。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开悟?就是没有放下。释迦牟尼佛把这两桩事情放下了,烦恼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开始讲经教学。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放下了,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放下,来听佛讲经说法,很容易开悟。所以听经里面的大众他们的进步很显著,有人开悟,有人证果,学生当中不断向上提升。像小乘证初果的,一年半载他证二果、证三果了,这就是《仁王经》上讲的正法时期。世尊天天讲经,这些听众们天天在学习,真有人证果,正法时期。怎么证的?没有别的,你放下多少你证多少。这个话是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放不下,你就停留在这里,放下就会升一点,严重的执着就会往下降,不但升不了,还会往下降。升降完全在自己,老师只能劝导你,只能指示你、教导你,没有办法帮助你升降,没有办法帮助你悟入,悟入、升降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佛菩萨能帮助我们,我们何必要修?不要修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修,极乐世界是个好道场、好学校,一切设备样样俱全,你不用操一点心,真的让你事事如意,你就没有妄想,这是阿弥陀佛的大福报加持。好比你投胎,出生在王宫里头,一出生下来样样都有人侍候你,国王福报大,享他的福。我们今天修行也是这个样子,阿弥陀佛的福报最大,智慧福报都达到究竟圆满,他加持你,到极乐世界完全享他的福。在极乐世界没有别的事情干,天天听经,跟同学,同学是诸菩萨,跟诸佛菩萨在一起那就是交换心得,分享,所以他快乐无比。智慧、功德天天在增长,这个增长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到极乐世界,智慧、神通、道力等于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佛加持的。阿惟越致是谁?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这个位次。这要修多少时间?一生到西方就得到。得到的好处,使你学习的速度加快。你最大的一个能量,是自己无法想象的,自己的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闻法,没有动,你能分身,你能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供养,修福;听经闻法,修慧,随时可以去,随时可以回来,来去自由。你自己知道,诸菩萨也知道,佛也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你说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天所修的,在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无量劫都比不上极乐世界一天,他有这个本事,我们不能分身,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在极乐世界可以同时学无量的东西。他不用阿赖耶,阿赖耶有拘束,他用真心,真心没有限量。这极乐世界能不去吗?智慧是自性本具。
佛说「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没成佛不知道,成佛就晓得了。晓得什么?晓得本来是佛,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前本来就是佛。「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这是比喻数量,「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这个国是佛的教化区,就是佛国土,「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把这些微尘都用完了,这是比喻。佛说,「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东方这些世界你晓得多少数目字?「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这个都是说的实话,没法子计算,我们的心没有这个能力,达不到,佛说的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这都是真的,都是事实。「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为什么?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是缘觉,没有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比他更高的,权教菩萨,再高的是佛,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也没有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用阿赖耶办不到,就不能思惟知其限数,十法界里头没有人能够晓得,佛出这个题目没人能答得出来。「我等住阿惟越致地」,这什么?这是弥勒菩萨说的,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阿惟越致里头最高的菩萨。「于是事中亦所不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