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他举了个例证,说:“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者,是因为成就了四法:一者为诸佛护念(这就是很高啊),二者植诸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入正定聚就是不退转),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这就是发大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他说,“稍懂佛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会一世不如一世吗?”
他就认为,这个“法华尼”读了三十年,她成就了这四种功德,怎么可能这辈子还比上一辈子堕落了呢?他用这一点来反驳“法华尼”的故事。是有这个说道,但是这位居士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有问题的。
这段经文出自《法华经》最后的《普贤菩萨劝发品》。我先把经文读一遍: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这些文句看起来很清楚,似乎他理解的也正确;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什么叫作“得是经”?成就了这个四法能得这部经,这里“得是经”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有一个经本,你读了一下,这就叫作得了这部经了吗?如果这样就以为得了这部经,那这部经典在印刷厂里印的时候,工人装订出来,拿在手上翻一翻,读一读,算不算得了这部经呢?那么他们都发了救一切众生的心了吗?都植诸德本了吗?又入正定聚了?他们甚至都没有皈依。
所谓“得是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第一,你可以用这四点来证明说,得了这部经就有这四种功德;另外也可以反过来说,没有具足这四种功德,就算好像在诵这部经,其实没有得到这部经。
那么请问:从古到今,诵《法华经》的人很多,拜《法华经》的也很多,他们都入正定聚了吗?他们自己发救一切众生的心了吗?如果问他们,可能很多根本就不懂,根本就没有发菩提心。他们都成就这四种法了吗?
所以,即使读了经本,如果没有成就这四法,可以说,他还没有得到《法华经》。为什么?因为没有得到《法华经》的宗旨、意趣,这叫没有得《法华经》,就是所谓“闻如未闻”。比如我们说了很多话,他耳朵是听到了,甚至都会背,可是他没听懂话里真正的义涵,那你说他听到了吗?等于没听到。有的人耳根不好,但是他了解说话人的心意,那你说他没听到吗?他听到了。
所以,如果依这四法来看,恰恰是念佛众生得到了《法华经》。为什么?念佛为诸佛所护念,这不用说;念佛植众德本,因为这句名号具足万德,是万德洪名;念佛入正定聚,龙树菩萨说“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现生入正定聚,这在净土的经典里都说得很清楚;发救一切众生的心,念佛法门,自信教人信,以这个念佛法门来普救一切众生——不是以自己的功德、能力救别人,而是把这个法门告诉一切有缘的人,发了这样的心,大家只要念佛,都可以到西方成佛。
所以,念佛的人是真正成就四法的。只要专修念佛,即使没有读《法华经》,也算是得到了《法华经》。为什么?因为直畅释迦牟尼佛出现此三界火宅的本怀,能“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了解佛的恩德所在和佛的本怀所在,让一切众生究竟往生成佛。所以《法华经》的宗旨、意趣、秘怀、心髓、心要,都在念佛法门中达成了,藕益大师才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比不出于此。
这一段说得相对比较长。我对《法华经》,尤其是天台的三大部都没有专精研究,所以难免有失漏的地方。如果大德法师、居士、学人在我所解释的里面发现有和古大德祖师不一样的地方,一定要依据古大德和祖师。我主要是说,我们对“成佛的《法华》”不要那么浅显地去理解,而要依据祖师的教导、开示,深入了解经文的意趣,这样才可能避免明显的过失。 净宗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