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4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魔很厉害。
【作比丘像。来到其所。】
他现什么相?他现出家人的样子,跟《楞严经》上佛所讲的一样。佛在楞严会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些邪师就是出家人,是谁?魔王的子孙,化现比丘相来破坏佛法,这个在经典上都有记载。『来到其所』,就是到退心的菩萨这儿来。
【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
我们看这一小段。他来告诉你,经典不是真的,不是佛说的。现代人,我们常常听到,不但常常听到有人说,而且常常还看到有些著作也是这样说。说的最多的,《楞严经》不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大乘起信论》不是马鸣菩萨做的,经过许多的考证,都是动摇我们的信心。我们学佛头脑要清楚,不能被这些人几句话、几本着作,我们的信心就动摇了。甚至于还有说《弥陀经》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太阳神,你说有什么法子?我弘扬净土,就有人向我提出来,他说法师,有人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我们怎么办?头脑要清楚,这是魔在这里灭佛法,说净土教是假的,阿弥陀佛是虚构的。你看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看看近代念佛往生的人,这能骗人吗?我在台湾,学佛这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我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的,念佛站着往生的,不生病,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三、四十年当中,在台湾至少有五百人,这能骗人吗?
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已经出家了,在台中学经教。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李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往生那天,他是两个月之前就晓得,往生的当天参加念佛会,他在念佛会当中讲开示,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之后,告诉大家,勉励大家要认真努力念佛,他说我要回家去了。他八十多岁了,讲一个半钟点,大家以为他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哪里晓得下了讲台,隔壁的小客厅,他在那里一盘腿,就往生了,才晓得他回极乐世界的老家。你看看多潇洒,多自在,这怎么能骗人?不到一刻钟就走了。在讲台上,音声洪亮,一点病容都看不出来,说走就走。参加法会一百多人,各个亲眼看到的,这哪里是假的?现代这个时代,造谣生事的人多,波旬的子孙,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受他的影响。经典从翻译传到今天千百年,千百年当中,经过多少有智慧、有修行的这些大德他们看过,都没有发现到是假的,现代人发现是假的,哪有这回事情!所以,绝不要上他的当,不要受他的欺骗。凡是这些言论,都是魔说的,说这是世间人长于文学的人他们假造的、伪托的,不是真的。下面说:
【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他来说得也满有道理,经上讲的功德利益,你照这个方法学你得不到。他不说你得不到的原因是业障深重,并不是经有过失,你没有认真修行。业障深重的人,实在讲他能不能得到利益?能!只要把业障克服,他就得到。这一关一定要克服过,不克服过那你是得不到的。只要功夫深,深信切愿,三宝加持,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消除。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这个毅力、决心,断恶修善?你真的去做,就行了。浅尝不可以,那你的功夫不够。正如同有许多人来告诉我,念《无量寿经》得不到什么利益。我问他,你念了多少遍?「我念了两遍了。」那你怎么能得到利益?两遍就得到利益,那个了不起,佛法就兴旺了,哪里还有末法,没有末法了。你要晓得,现在在海外,新加坡的同修念一万遍的人很多,经念得很熟,都能够背诵,他们得利益,他们对于经教深信不疑。功夫要下得深,你功夫不够。
也有不少同修来问我:「法师,你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心会能定的下来,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念经还是打妄想,念佛也打妄想,怎么办?」怎么办?再念!为什么你念经、念佛伏不住妄想?功夫不够,道理在此地,功夫不够。你念佛、念经,心要专注在佛号上,妄想起来,不要去理它,根本不理睬它,一心专注在佛号。这样时间久了,你的佛号功夫得力,妄想自然就少了。所以,不要天天去想妄想,妄想愈想愈多。你不去想佛号,专门去想妄想,你不叫颠倒吗?过失是在自己,不在经教里面。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
佛是将你退心的事实真相说出来,都是魔所摄持,上了魔的当,有这些人来欺骗你,来迷惑你。凡是大乘经,都是从空性,就是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义利相应』,义是理、道理,利是利益,从事上讲的。道理,利益,利益是生活上的,我们生活的利益、我们家庭的利益、工作的利益、处事待人接物的利益,没有不相应的。义利明显的相应,那就是大乘经上智慧菩萨,本经上讲的智慧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本经所讲的智慧菩萨,义利相应非常明显,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你就看出来了。也就是说理事相应,性相一如,契入这个境界,这是『甚深契经』,这一句是统指一切大乘经,本经是《大宝积经》的一会。对于这样的深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不愿意再去研习,不愿意再去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是很大的错误。我们看末后这一段,佛叫着弥勒菩萨。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这说明消业障重要。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法才一、两个月,我遇到章嘉大师,这位老人那个时候六十多岁了,我那年才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多岁。非常慈悲,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到这个话很开心,有求必应。他下面又说,如果你有求,求了不应,没有感应,那什么原因?你有业障,不是没有感应,是你有业障,如果你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就现前。我听这个话之后,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业障怎么消除法?这个很重要。他老人家教给我的简单明了,教给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改过自新」,你的业障就消除。他没有叫我去拜忏,没有教导这个,他教我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所以那个老人,听他的教诲,他的言语简单明了,让你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要真干。
于是他教我们,你每天去反省、去检点,找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过失,你要能发现你的过失,发现你的毛病,这就叫开悟。佛家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这里面没有神奇,没有什么玄妙,都是真的叫家常便饭,很平常的。把你的毛病、过失改过来,那是真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话我们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懂,才知道佛法之可贵,佛法之真实,完全落实在生活里,与生活没有脱节。经论要跟生活脱了节,那就没有价值,学它干什么?修学佛法就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目的在此地。所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是真实的。
他教我,你要消除业障,然后有求必应。我是真听他的话,所以老师很喜欢我,原因在哪里?我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怎么教,我就认真怎么做,做了果然有效应,真的是有求必应。当然我们的求,不是非理之求,那个是没有感应的。我有一年在台北讲《地藏经》,有一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现在也不在了,过世了。他是每次都来听经,年龄跟我也差不多。听到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下了讲台之后,他就来问我,他说净公上人,你讲的这个话,我不以为然。我说为什么?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有人送给他。我说我有求必应,他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没有人送给他。那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住的那个道场,里头住着几个人?他告诉我,就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难怪佛菩萨不送给你。
如果这些东西,物质享受,你想求佛就应,岂不叫增长贪心吗?佛菩萨的感应是增长你的道业,增长你的清净心,增长你的定慧,绝对不会帮你增长贪瞋痴。那是魔,决定不是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我说有求必应,我求经书,我要研究经书,听说哪个经很好,我心里就动念头想求到这个书。快的,一个月就有人送来,最迟的,那个时候我看《中观论疏》,想得到这本书,半年。香港智开法师写了一封信给我,他那里有一套《中观论疏》,问我要不要?我说要!马上就送来了,半年。真的想要什么经论,它自然就会来。那个时候李老师讲《楞严经》,讲到哪些古注,他所讲的我都有。他说,奇怪,你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我说我求来的,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教导,没有别的,就是要消业障。凡夫业障的根就是念念都想自己,这是大错特错,念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增长我执。诸位同修都知道,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法执是十法界的根本,我执破了,轮回就超越了,法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佛给我们感应的是这些,决定不会帮助你增长贪瞋痴,不会增长两种执着。这个你要懂得,不能把佛看做魔。
所以,佛在此地叫着弥勒菩萨说了,他说这些『愚人』,愚人就是初学造作恶业的菩萨。他不能了知这是『由自业故』,是你自己有业障,因此你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这个功德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业障消除了,会有一个现象,诸位同修你们能够体验到,读经愈读愈有味道,欲罢不能,这个现象就是你的业障消除,你的智慧生起。为什么愈读愈喜欢?里面的法味尝到了。你尝到法味,你理解了,你看到佛经里面趣味无穷,义理深广无尽,你看到了。你讲经你也欢喜,你讲经一定是遍遍不一样,为什么?你看的深度、广度不一样。同样一部经,愈讲愈有味道。
你讲的东西能不能流通?不能流通。我现在讲的这个,因为你们都有录音带,我没有法子。你们把录音带拿去流通,我不要流通;还有不少人把录音带写成文字,那更糟糕。为什么不能流通?我今年看去年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我很不满意;今年讲的东西,明年看的时候又是胡说八道,深度不够,义理未尽,怎么可以流通?现在大家拿这个帮助初学,也许对初学有点帮助,对真正老修行,人家看到我这个,笑话,贻笑大方。所以有些法师他们敢著书,敢立说,他们的胆子很大,我没有他们那么大的胆子,小心谨慎,唯恐贻笑大方。自己要认真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依教奉行,这就对了。下面佛说了:
【自业消已。】
你的业障消掉了。
【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可见得这个事情,我们纵有业障,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消除业障,佛法里面甚深利益功德我们一定可以得到,自己要有信心。这个是一大段。
下面是最后一大段,说明发十种心,决定得生净土,这一段非常重要。净宗,过去净宗的大德,无论是祖师,或者是在家的居士大德,他们许多的注疏里面,都引用这段文,被引用得很多很广泛,可见得它重要。这十种心是什么?实在上讲就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里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上讲得很笼统,就讲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没有详细说明。弥勒菩萨在此地说了十种,这十种就是发菩提心,讲得详细,讲得具体。我们发这十种心,一向专念决定得生。所以这一段是《无量寿经》发菩提心的补充说明,比《观经》说得详细,比《大乘起信论》也说得详细。《大乘起信论》讲菩提心,只讲了直心、深心、大悲心,而世尊在《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也只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讲得简略,没有弥勒菩萨这里讲得这么详细。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这是一段。在这段里面,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弥勒菩萨导归极乐,末后归到西方净土,正是古德常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此地指归的这么明显,非常难得。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这是对佛的尊称,『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这句话是指世尊在大宝积会上讲过《无量寿经》,大宝积会的《无量寿会》是第五会。这个经,《弥勒菩萨所问经》,是第二十五会。佛讲《无量寿经》就是宣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诸位都非常熟悉。如果广义的说,那是讲一代时教,从《华严》到《涅盘》,佛是时时处处都劝大家念佛往生净土,《华严》是开端,《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极乐世界是真有,决定不是假的,你要不相信,这个机会在你面前溜过了,当面错过,太可惜了。说实在的话,古德常说大乘经教有所谓难行道跟易行道。其它的法门都是难行道,难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经刚才所讲的,不但指这部经,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如此,难行道,因为你要断烦恼,你要除习气,你要消业障,太难了。不仅是这部经,哪一部大乘经你学到最后都懈怠、都退转,原因在哪里?习气、烦恼太难断。所以,依照一般的法门成就,一万个人难得有一个。
这个法门,净宗法门叫易行道,易在哪里?不要断烦恼,不要断习气,这个好办,这对我们来讲太容易了。我们今天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路我们可以走得通,走别的法门走不通,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机会。净宗法门的修学,只要把烦恼控制住、伏住,不必要断,你能够伏住,你就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不可思议,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十方诸佛如来跟释迦牟尼佛作证,这还能错得了吗?一切经没有这样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弥勒菩萨在此地说,『若有众生发十种心』,菩提心说成十种。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跟《华严经》上的表法一样,它不是数字,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圆满。『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这个跟《无量寿经》一个味道,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随一一心」,这一句里头的意思长,就是《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底下讲这十种,任何一种都包括其余的九种,就叫随一一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相容。一定要专念,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临命终时,『当得往生彼佛世界』,这样的人,他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见佛,一往生就不退成佛。
下面向世尊请教,这十种心,弥勒菩萨自己不说,要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意思就是他是菩萨,分量还不够,讲了我们未必相信。这个话一定要出自世尊之口,我们没话说,这佛讲的。『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心是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下面是世尊允许弥勒菩萨的启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