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4 16:09:08
|
只看该作者
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华藏世界,也包括我们这个世界,统是念头。谁的念头?自己的念头,这一点都不假。我们自己的念头能够改变我们的身,身命能改变,完全是善念,你一定健康长寿;恶念带给你疾病,有恶念你造业,业也是从念头生的。我昨天在此地给同学们说,杀盗淫妄酒这是恶业,你造恶业;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怨恨恼怒烦是你病的缘;脏腑失调、天地变异这是果,病的果现前;痛苦、短命、自然灾害这是报,这报应;五戒十善,中国圣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药。只要回归到伦常、回归到五戒十善,你身体所有的病都能恢复,不需要医疗,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真的明白了,真的了解,不但自己身体里头的业转过来,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山河大地不会有灾难,也转过来了。在这个地区修行的人愈多力量愈大,集体的意识确实能改变山河大地。
现在诸位都知道,科技的发展带给地球严重的染污,土壤的染污会给我们带来重大灾难,为什么?植物不会生长,五谷杂粮没有了,人都饿死。土壤里头有毒,农药、化肥,河水里头有毒,这个东西多麻烦。有没有办法改?佛经上讲的原理原则都能改,只要我们意念正,心地真的做到清净平等觉,所有的毒素全化解了。不需要用医药,念头把它化解了,让每个细胞、每个粒子统统恢复正常,这个理论上讲得通。西方极乐世界,你到那里去找细菌决定找不到,你去找病毒决定找不到,为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这些杂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都在那里学习经典,杂念没有了,恶念消灭了,纯粹是正念、是善念、是佛念,道理就在此地。于是我们又明白一桩事情,要想这个世界人民过得健康、过得幸福、过得快乐,什么方法能实现?教学。中国老祖宗聪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什么?教伦常、教道德、教因果、教圣贤教诲,肯定可以实现。
这里头有个总的原理原则,就是意念能改变一切,不是在外头,是在自己。我们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一切处、一切时决定不让自己起一个恶念。为什么?我要健康、我要幸福、我要快乐,不是从外头找来的,从里面找来的。心好没有一样不好,心要坏了,什么方法你也调不好它,为什么?心坏了。所以这个心要转过来。学佛没有别的,从前李老师讲,学佛干什么?改心!把不善的心改成纯净纯善的心,这叫学佛。它带给我们的是究竟圆满的幸福快乐。所以极乐一切事相,皆是无漏的妙相。
「又实相无相无不相」,《般若经》上常说。无相是什么?无相是体,就是常寂光。无不相是什么?无不相就是前面的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有相。但是你要晓得,相即无相,你能看到这个,这叫中道第一义谛。相是什么?假相,不是真相,剎那生灭。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这里还有电影的底片。这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在放映机里面放映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每一张都不一样,张张都是独立。你在银幕上看到,它就把你骗了,你以为是真的。一张一张的幻灯片,镜头打开,放一张,再关起来,又换第二张,它换得快,你眼睛来不及,就上当受骗了,一秒钟才二十四张,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明白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现实的世界就像我们在看电影银幕,它移动比这个速度快多了。一秒钟多少张?一千六百兆,不是一千六百张,一千六百兆,一秒钟。我们这个电影在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张,这是真相。正在看电影的时候也知道它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它不是真的,每一张的相,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不相同?因为念头不相同,不可能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不可能,这叫实相。
你了解这个,这就万法皆空,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这个现象就摆在面前,一分一秒都在那里演,我们看一辈子都不觉悟,到死还胡里胡涂。聪明的人了解这个事实,看破了,这叫看得破。看得破之后是什么心态?就放下了,不再干胡涂事情。什么叫胡涂事情?把它放在心上就叫胡涂事情,你就错了。好事、坏事都不要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就得自在,你就解脱了。好事决定没有贪恋,坏事也没有怨恨,为什么?全是假的,立刻就是空的。念念不住,念念无常,就这个意思,这才看出真相。所以,体是空寂的,相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这叫见到中道,中道就是究竟的实相,你看到了。「所显一切皆实相」,菩萨见到了,什么菩萨?法身菩萨。「因极乐所现之相是无漏相、实相相,故云清净也。」
末后这两句,《净影疏》里说,「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名力为善」,这是解释末后这一句。净影是隋朝慧远法师,我们净宗第一代祖师也叫慧远,两个人名字完全相同,一个是在东晋,一个是在隋朝。所以,这个慧远我们佛门称他作小慧远,就是隋朝这个慧远法师。他有《无量寿经》批注,叫做《义疏》,《无量寿经义疏》是他作的,叫《净影疏》。这里面的解释,何不力励,努力、勉励,为善求生,就是要应当好好的行善事,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力为善的意思。念道之自然,「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往生一点都不勉强,自己功夫成熟自然往生,阿弥陀佛自然来接引。最重要的,你的功夫要自然成就。「又《会疏》曰:何不二字,激劝之辞,即通二义。善有二种:一、称名念佛,是名本善」,善的根本,「二、广行诸善,回向得生」。一个是善之本,一个是善之助,帮助你。所以佛教导我们,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普贤菩萨十愿教我们「随喜功德」,功德就是不变的意思。不要攀缘,有这个机会,你遇到这个机会做好事,你应当全心全力去做,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是好事。如果找善事去做就不好了,绝不要没事去找事,那叫攀缘。攀缘的心不好,把攀缘的心用来念佛就好了。没事的时候念佛,有缘帮助别人是好事情。
在今天这个时代,正法衰微到极处,传统文化是好东西,能救国家民族、能救世界、能救正法。因为它是正法的基础,传统文化要是毁灭,佛法肯定就灭亡。为什么?它基础没有了。所以传统文化重要,有这个机缘怎么能不做?也是一切时、一切处有缘就要做。今天最重要的是正法的承传,承传是两桩事情,第一个是数据,就是经书,如何能保存下去。我这次在日本讲经,国内有个同修到日本来听经,告诉我,他想发心刻石经,把《大藏经》刻在石头上,藏诸名山,希望这个经典不要损失。我就告诉他,如果来个大地震不全完了?你就那么一套经,如果那个地方发个地震,全完了。他说那怎么办?我说古时候古人,古时候人心厚道,地震少。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傲慢引发的。现在人傲慢的多,从前人谦虚的多,傲慢的很少,所以地震就少,用这个方法可以。像现在北京房山的石经,我去参观过。现在人傲慢多,那地震就多,不安全。最安全的方法是大量的来印,我们把《大藏经》印一万本,印十万本,分在全世界各地方都有。总不可能灾难就毁灭,肯定会留一部分,这方法最好,所以就是大量印。现在印刷术发达,印得又好,成本又低,所以一定要想到这个。我鼓励他要用这个方法,到处去存放,哪个地方能够接受,就送到哪个地方去,到处都放。这是好事情,尤其这些圣教有鬼神守护。佛家所说的,「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就有护法神拥护。他大概改变主意了,他告诉我,他自己有钱,他说也不太多,大概有一个多亿,他去做去。我说好,真正发心做这个好事。
另外,数据有了,保住了,如果没有人去学、去修、去弘扬,这个资料不起作用。那么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照顾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大功德,大好事,这个事情我们要干。真正发心从事于经教的研修、弘扬,这种人是国宝。我们要护持这些人,要帮助这些人,要成就这些人,正法才能够久住,正法才能够弘扬光大,才能够利益众生。这是第一重要。我们想了几十年,都是没有缘,有缘我们就早做了。没有缘,不得已,我们也是算不错了,我们有网络、有电视,用这个来学习,跟全世界有缘的众生。什么有缘?他打开这个频道就有缘,我们共同分享、共同学习。缘要殊胜我们可以办个书院,办个学校,搞一个讲堂,大家在一起学习。如果同时我们有网络电视、有卫星电视,那个效果就非常广大,这是现前地球上第一等的好事。有钱的人多,他没有这个智慧,他没有这个福气,有大福报的人才能干,有钱没有福,他没有想到。所以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有福报没有智慧,钱用错了,还要堕三途,你说麻不麻烦!所以,智慧比财富更重要,智慧不会堕三途。这是讲善有二种,广行诸善,回向得生。
「念通二种:念谓能念,道谓所念。道亦有二:一、弥陀本愿,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藉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不是自己的力量,这是佛的力量。佛这个力量太大太大,生到极乐世界就超越了,超越谁?超越声闻、缘觉、菩萨。就事上来讲,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六道里超越诸天,二十八层天超过了,超过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你到实报土去了。生到极乐世界就超越,这个超越不是你能力,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他第二十愿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他兑现了。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你是住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一切待遇跟实报土没有两样;就是说享实报土菩萨那样的待遇,这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不是佛的恩德任何人做不到,佛这是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他专修这个,就专修这个福报,这样子这个功德成就极乐世界。所以,自然这个字的意思就很深了。
第二,「三乘所证道,无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所证的道是无为自然。我们学《百法明门论》,后面的六个无为法,六个无为法,除真如无为之外,三乘所得的无为就是此地讲的无为自然,它性不属于造作,没有造作的迹象。真正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在净宗就是常寂光,常寂光里头确实是无为自然。「虽互二义,正在初义」,虽然给你讲了二种,真正的意思还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的自然。你到极乐世界什么都别操心,一切享受全是自然的,佛统统给你想到了,我们自己想不到的,佛也给我们想到了。到极乐世界,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来,佛对我们太好、太周到了,我们想到的他全想到了,我们没想到他也都想到了,我们不敢想的他都给我们想到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净影疏》以为善求生」,他以为善求生来解释「力为善」。「以自然往生,为念自然,其言简要。其意以行善功德回向净土,力求往生,名为力为善。此说甚好」。这句话是念老说的。所以,力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努力,努力为善。但是为善不求别的,完全回向求生净土,做为我们往生的资粮。这跟《净影疏》的意思就相应,自然往生,这念自然。我们现前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好事、善事,大善事、小善事,统统要回向净土,我们就是为这桩事情而做的。念念求生净土,这个念头好,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没有第二个念头。在这个世间,决定不求名闻利养,决定不贪五欲六尘享受,我们唯一的一个心愿就是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下面说,「自然往生,为念道之自然,则所言过简」,讲得太简单。「《会疏》胜之」,《会疏》讲得详细,「直指称名念佛,为善之根本,是乃正行也。广行众善,回向得生,亦是为善,是乃助行也」。这个好,正助很清楚、很分明,行善是助行,念佛是正行。「正助并举,主次分明,是《会疏》之长也」。《会疏》是日本古时候净宗的大德他们作的。《无量寿经》跟日本的缘非常深,因为在中国自古以来,用《无量寿经》的人不多。这个原因是什么?梅光羲老居士讲得非常好,是因为《无量寿经》没有一个好本子,所以大家舍弃了它,多半学《阿弥陀经》。因为《无量寿经》有五种译本,里头讲的不一样,到底依哪个。五种本子都学,太麻烦了,所以大家舍弃了。这就是为什么要会集。第一次会集,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他会集的。会集并不完整,王龙舒居士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唐朝《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部分他没有看到。所以他是四种本子的会集本。而唐译的本子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其它四种本子没有,譬如说莲花化生,只有它的有,其它的本子没有提到,这个太重要了。所以舍弃《无量寿经》,采取《弥陀经》,是有道理的。《弥陀经》在中国批注就很多,《无量寿经》在中国批注本子只有二种。
而日本跟这个经就特别有缘,这些日本的法师几乎都是善导的学生,这唐朝时候。善导是净宗第二代祖师,日本人对老师看得非常重。所以你到日本去看,日本佛堂,祖师那个像比佛像大,佛像都是小小的,祖师像很大,他们对祖师的尊重超过对佛。什么道理?就像中国人小孩,你看对父母尊重,祖父母就差一点,曾祖父母就更差一点,愈是远就愈差,愈是近的他很重视。为什么?直接传道的,我的佛法是跟他学的。所以,日本对老师尊重。在日本,善导寺很多,用老师名字做寺名,你看到善导寺,那净土宗的。所以善导大师的像,木雕的、石雕的、泥塑的很多,善导大师的像、智者大师的像非常多,他们学天台的人多。祖师的殿都很大,比供佛的殿要大,到日本看到这个样子。在中国,大殿都是供佛,祖殿,它旁边一个小房间叫祖殿,日本不是的。所以日本《无量寿经》的批注,现在应该可以能够找到三十多种,三、四十种,你就晓得他们对这部经下的功夫多。
我这次去,讲这部经,我告诉开林法师,你在那里好好做一个工作。跟日本法师合作,从《藏经》里面把古大德《无量寿经》的批注把它取出来,印成一套《无量寿经》专集。应该有三十多种,统统是《无量寿经》批注,各家批注都有,这个对于日本净土宗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好好的来研究这部经典、学习这部经典,然后所有研究的都归到这个本子,这个会集本。念老这个批注也是会集的,一百九十三种数据会集成的,我们读他这部批注,就读了一百九十三种,这个里面有九种是日本人的著作,日本跟韩国的,元晓法师是韩国的。
《会疏》直指称名念佛,为善之根本,这句话很重要,与经义完全相应。《会疏》里又举出二义,「一、以他力直超为自然,二、以无为无作为自然。而以初义为主」。「此说极好」,这句话是念老的话,给我们提起来。「而以初义为主」应该是原文,「此说极好」这是念老对它的赞叹。「盖净宗之妙,正如《要解》所云:从事持达理持。但当老实念去,则无为无作等等,自然在其中矣」。这几句话说得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