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8 19:22:53
|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老师常常跟我们讲,我们台中莲友,这都是专念佛的人,真正往生的,一万个人当中大概有三个到五个,不成比例!
这什么原因?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缘具足,李老师难得的善知识。台中莲社在各个地方还有布教所,经常有学生到那边去讲经教学,有同修领众念佛,所以莲友有那么多。它有二十七个布教所,我在台中的时候,分布在台湾中部地区。为什么往生的人这么少,一万个人只有三、五个,这里面的原因,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福德,肯定这里产生问题。你是不是真信?讲到这句话,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是在家学佛,我们结上这个缘。一年三个月就十五个月,我参加他的经学班,学讲经,他非常重视弘法人才的培养。我在台中第一个阶段,一年三个月学了十三部经。我出家的因缘成熟,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出家之后,我每个月到台中住一个星期,继续跟老师学习,又两年我才受戒。受完戒之后,按着佛门的礼节先要去谢老师,老师的教诲恩德大,要去拜老师。那一天他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台中经常是住在图书馆。他在门里,我在门外,看到了,看到,他就指着我「你要信佛!」很大的声音,讲了好多句。我感到莫名其妙,我要不信佛,我怎么会到台中来学习?要不信佛,我怎么会去出家?而且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开始在外面讲经,那个时候也讲了两年,怎么老师看到我,叫我信佛?
然后我走进去,我们按照礼节先拜老师,拜完老师之后他叫我坐下来,告诉我「有很多出家一辈子都不信佛」,我是愈听愈茫然,出家一辈子怎么还不信佛?不信佛怎么会出家?老师就告诉我,他说信佛的标准是什么?依教奉行。没有能依教奉行的没有信佛,不说别的,就说十善业道、就说三皈五戒,做到没有?我这样一想的时候,老师的话真的,难怪他老人家讲,我们莲友一万个人,往生只有三个、五个。那是什么?十善、三皈五戒真做到,真的不多。不杀生,蚊子在这里咬一下,一巴掌就打死,这常有的事情,不杀人就是,那小动物也是一条命。可是让别人生烦恼,这个事情常有,这是属于杀生一类的,你虽然没有杀他,你让他生烦恼,这就是错误,不杀生是不恼害一切众生。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有没有做到?没做到。受了菩萨戒的人,你所在之处,人家跟你接触,你要让他生欢喜心,这才是菩萨。你要是板着面孔,要是怨气向人发泄,这个也是杀生的一分,傲慢嫉妒是瞋恨的一分。所以我们一想,十善没做到,一条一条的你细心去反省。
三皈更不必说,三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我们是迷而不觉。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我们还是邪而不正,有邪念、有邪思,还有邪行,这个与皈依法相违背。皈依僧那个意思是净而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天天在染污,没做到。十善没做到,那五戒就不必说,这样念佛不能往生,这样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到哪一生、哪一世,你往生的缘具足,就是条件具足了,你才能往生。净土法门虽然广大,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你自己不真修、不真干,不行。要真修、真干,必须什么?放下万缘。我们在新加坡看到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以前往生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他是生病才开始真正的听经念佛。那是个大企业家,他有多少事情要做,生病了没有办法做事,在家里养病,每天躺在床上。这个时候想起来,那个时候我在居士林讲经,我们讲经那个时候还不是光盘,我们是录像有录像带,一盘一盘的录像带他拿回家去听。每天听八个小时,他没有事情做,天天听经,一天听八个钟点经,念八个钟点佛,这个缘太殊胜,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听我讲的《无量寿经》、《金刚经》,就这两部,他其它的不听。两年,他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他有这个念头,说出这个话他有把握,肯定有境界。
李木源居士跟他讲:你现在还不能往生,这个林长的名字你还得要挂上,有你居士林没有问题。如果你现在往生,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道场很难维护正常。他听了之后就说:好吧!又等两年。他这样子听经念佛四年,预知时至,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好像是他往生那一天的日期,写了十几个,也没有人敢问他。到那一天他走了,家里人才恍然大悟。三个月之前,他就晓得他哪一天走。在往生前一天请我去给他做三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后面还有后续,他的冤亲债主很多,到居士林来附在一个女孩子身上,杜美璇,附在她身上。告诉大家,他们有很多都是老林长的冤亲债主,老林长念佛往生,他们看到非常喜欢、非常赞叹,不再报怨,老林长去作佛。他们到居士林来传递这个信息,告诉大家,我们知道老林长真的往生。他们要求皈依,在居士林给他们做皈依,皈依完之后要求听经,指名听《地藏经》、听《十善业道经》,指名这两种。居士林的同修告诉他,请他到讲堂。他们说讲堂的光太大他们受不了,要求在斋堂,希望斋堂电视放讲经的录像带,他们在那边听。两个月之后,老林长的冤亲债主也都得度。这个事情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一点都不假。
想到冤亲债主,我们自己反省一下,我想每个人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跟多少人结了怨,跟多少人结下了仇恨。这些人牢记在心头,没有把你放过,你走运的时候他不惹你,他在那里慢慢等,你的好运走完,他就来了,就来找麻烦,障碍你修行。听经,障碍你开悟;念佛,障碍你往生。为什么?他要报仇,他要报怨,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如果你认真修行,真正忏悔,发愿往生,我生到极乐世界我再回头来度他们,这个大愿能感动许多冤亲债主,不是深仇大恨,一般都可以放过你,看到你修行成就。可是有极少数,那深仇大恨很麻烦,他不愿意接受,那怎么办?求三宝加持,真诚忏悔。要知道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鬼神亦复如此,他的性是本善的。我们没有办法感动他,那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真诚到极处一定能感动他。为什么?这要跟他讲清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闻到佛法之后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忏除业障,依教修行,自他同时成就。每天这些冤亲债主在那里督促你,你不能不认真,你不认真他就来找麻烦。你认真,他在旁边赞叹,欢喜接受;你搞假的,欺骗他,他不会饶过你。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要了解这些因果的事实真相。
我们在江逸子居士完成地狱变相图之后,我想到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对于地狱里面的状况一定有说明。我们平常多半只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其它的经读得太少。所以我就找了三位同学去查《大藏经》,他们费了两个星期的工夫,查到二十五部经论,有对于三途果报讲得非常清楚。我们把这些经文抄出来,印成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比《玉历宝钞》丰富,比《感应篇》更好。道教里面讲的因果,果报讲得多,什么原因得的这个果报讲得比较少,但是佛经里面都说出来。所以我深深希望将来有缘,有画家能够依照《诸经佛说地狱集要》,重新再画一个地狱变相图,做为因果教育经典的教材。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要自度度他,自救救人,疏忽因果,很难做到,所以应当把因果教育摆在第一位。儒释道三个根要细讲,要认真学习,要特别着重在因果。所以《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这个教材就非常重要,分量是多,但是我们在初学,可以从这部书里头再做节录,便利于初学。
这一句是讲认识时节因缘,我们生在现前这个时代,我相信许多同修都知道灾难多,从电视、广播、报纸传媒,每天都有报导,都有很大的分量。我是许多年没有接触媒体,而是有少数的同学,他们对这事情很关心,多半从网络上把重要的新闻,灾难的新闻节录几条给我看。灾难是从哪来的?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两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解决,「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两句话。相是我们身体,我们身体的容貌,我们身体的健康,怎么来的?心生,如果我们的心地善良,相貌就慈祥,身体就健康。我们心里面存的是伦理、道德、因果,山河大地就会正常,不会有任何变化,正常就所谓是健康的,不会有灾难。灾难是不正常,我们今天这个地球变成不正常,什么原因?地球上居民心行不正常感召来的。这个灾难能不能化解?能。佛菩萨告诉我们两句话就问题解决,问题这两句话你懂不懂?你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真做?两句什么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什么灾难都化解了。境,这个地球是境界,是外境,太空也是我们境界,贪瞋痴慢疑就会把这个世界搞乱,戒定慧就能够把这个世界恢复正常。这我们得相信,不相信不行!
底下这一句『了达于义』,清凉大师批注里头很简单,「以思慧力,解达深义,非但多闻,于义不了」。这是告诉我们,学习经教一定要懂得「了达于义」,了是明了,达是通达。对于经典的义理,特别是甚深义理,要知道经典里头每一个字、每一句,义理之深没有底蕴的,义理之广没有边际的,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从自性流出来,字字句句是性德,自性是没有边际的,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一切法都是自性现的。我们在前面曾经学过,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祖师举了一个例子,一微尘,物质里面最小的一微尘,一微尘里面他讲三种周遍。第一个是讲「周遍法界」,这个我们无法想象,「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含容空有就是佛法里头常讲「心包太虚,界周沙界」。那一微尘它能够包太虚,它能够容纳法界虚空界,这也都是事实,不是比喻,一一微尘皆如是。《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他常常入微尘法界里面去参学,那里面有无尽的诸佛如来,有无尽的剎土,有无尽的众生。所以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这说明一个什么现象?自性里头没有时空。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没有前后,这叫一真法界。什么人证得?初住以上菩萨都证得。证得这个境界,他就不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有没有?有。六道三途有没有?有。从哪里来的?都是众生业感现前的,不是真的。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它能现,能现的自性永恒不变,所现的境界不是真的。《般若经》上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真有。这个事情,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到初住菩萨的程度,你就完全通达明了。所以了达于义,这句话是初住以上的境界。
了达于义之后,才能够『如法修行』,这一句清凉大师说「如说修行,涅盘经说」,举《涅盘经》,「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说修行,是大涅盘近因缘故」。大涅盘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证得大般涅盘。它的条件,这就讲你开悟的条件,四句,第一个是亲近善知识,第二个是听闻正法,第三个是系念思惟,第四句是如说修行。这我们要学,第一个条件是亲近善知识,这一条难,今天在这个世界,你到哪里去找善知识?善知识是什么人?是诸佛菩萨、是大圣大贤。像中国古代的孔孟,这些人能真正称得上大善知识,在佛门里面讲祖师大德,找不到。真正的善知识,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非常谦虚,你去找他,他不承认。怎么办?这问题不能不解决,古德教导我们,现前的善友也这样教导我们。我亲近李老师那时候没出家,我们正式拜了老师,老师接受,收了我这个学生。非常谦虚的说「我只能教你五年」,客气话!我跟他十年,五年到的时候我又跟老师说,我希望再跟五年。他笑着点头告诉我,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师,是谁?印光大师。他不在了,《印光大师文钞》在。我就明白,以古人为师,这个门一开的时候善知识可就多了。
我们现在学《华严经》,要亲近善知识,亲近谁?我们用的批注是清凉大师。读《华严经疏钞》就是亲近清凉大师,听他的话,依照他的教诲,认真努力修行,善友我们找到。可是你真正想学,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如法修行,正法听到要如法修行。正法从哪里学起?大小乘经论里面,佛讲得很多,要依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目标,也就是学佛是以开悟为目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一个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它的方法不一样,手段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目标是一个,都是明心见性。路都是一个方向,那就是什么?就是戒定慧。如果不是戒定慧它就不是佛法,佛法的道路虽然有八万四千条,但是都离不开戒定慧,这个你不能不知。最近有些法师来问我,戒律的问题,很难得,很不容易。戒律要怎么修法?戒律要从根本修起。我们记住,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指导我们。第一条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从孝顺父母开始,为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没有孝顺父母的心,没有孝顺父母的行为,佛菩萨来教他,他也不得其门而入。我们知道每尊佛、每尊菩萨都是大孝子,都是好学生,这奉事师长。在家是孝子、在学校是好学生,他才能学到东西。
我们从哪里下手?我们要从《弟子规》下手。《弟子规》是戒律的根本,儒家的;要从《感应篇》下手,从《安士全书》下手,那是什么?道家的戒律,道家的根。有这个你再去学《十善业》,就没有问题。佛在《佛藏经》里,那个经题叫《佛藏经》,不是《大藏经》,是《大藏经》里面一部小部经。这里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说这么一句话,这意思就告诉我们,学佛有次第的,由浅而深,由小而大,不能够躐等,得按部就班去学习。所以小乘经中文翻译得非常完整,我们打开现在的中文《大藏经》,你看到「四阿含」是小乘经,小乘的经律论。把南传巴利文的藏经跟它两个一对比,分量几乎是相等,巴利文藏经大概比我们的阿含部,好像只多了五十部,这个话是章嘉大师告诉我。小乘经大大小小的大概也有将近三千部,你看巴利文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的样子,非常完整。在隋唐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一个成实宗,一个俱舍宗,可是这两个宗派到唐朝末期就衰了,到宋朝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很少人知道。中国人在唐朝中叶的时候就不学小乘,在家、出家都不学。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没有,他用中国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释道在唐朝中叶以后就变成一家人。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儒,一定要学道;道长,道长他也学佛,他也学儒;学儒的人,像二程、朱熹,他们读佛经,他也读老庄。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儒释道已经融合成一体,已经没有法子分开。
如果我们要不学儒、不学道,那就得用小乘做基础。我这一代,我学佛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跟我们讲小乘经,就是阿含部的经典,选出来讲的大概有三十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