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4-26 19:54:5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讲容易明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菩提心发了之后,在儒家这才「身修」,身修说实在话,就是得到真实的幸福。「家齐」是家庭的美满。「国治」是国家的承平富强,是这个意思。「天下平」就是世界和平。儒家讲的修学的次第、层次,跟我们佛法讲的是一样的。佛法到发菩提心之后,它的发展在中国就是以四大菩萨来代表。四大菩萨,第一个是地藏菩萨。你们同修当中有不少念《地藏经》的,《地藏经》念了,懂不懂意思?地藏表的什么?地是比喻大地,藏是宝藏。我们的生活一切的依靠,都是靠大地;我们吃的是大地生长出来的,我们穿的也是大地生长的,或者是地底下埋藏的,我们把它开采出来的。所以,地上、地下有无尽的宝藏,佛就取这个意思。我们这个心就像大地一样,心地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珍宝。地藏菩萨代表这个意思,要让我们去开采!
有新学的同修,常常会想到佛法里面讲的六道轮回,这个东西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我记得很多年前,国防研究院请我去讲演,我第一次去跟他讲的就是「什么是佛法?」讲这个题目。他们听了之后很欢喜,第二次又找我,这找我,他出了个题目,就是六道轮回,要我去跟他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很不好讲,为什么?虚无缥缈,讲的不好,他说你是讲神话,很难接受,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如果对于佛法稍稍涉及一点的人,我们知道大经里面常讲的,特别是《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二句话把尽虚空遍法界就说尽了。
法界,我们通常讲十法界,十法界包括六道,六道外面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这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心变现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引起变现。怎么变的?《楞严经》里面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诸位要读了《楞严》就晓得是怎么变出来的,总有个概念。如果简单的讲,这个心有理,有道理。这心理,有理还有事。人常说,你有心事,这心事,事是起用,理是意志,所有一切的心事都是从「理」里面来发生的。这是讲的心理、心事。现在学校里有什么心理学,实在讲它没有说到理,我看它是心事学,他研究心事,那是对的,心理它没找到。只有佛法里头才讲心理,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物有物理,也有物事,哪个物事?我们不说这个名词,物事很少听这个名词。现象,现象就是物之事,物也有个理,物现的相,我们大家晓得那真的叫无量无边。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现象有无量无边,你晓得现象无量无边,你的心事跟外面的现象可以说是完全相等;外面现象无量无边,你的心事也是无量无边。我跟你说这几句话,这几句话就是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真相。当然,你初听到,还是摸不着边际,你慢慢学,慢慢去体会,你知道我说这个话正确。
为什么?一切的现象就是物之事,都是从心想生,没有心事,那来的现象?所以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怎么?觉了就没事!没有事,大千世界就没有了,就空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是有事,心有事他才会作梦,心没有事怎么会作梦?梦很多,就是你心事很多,梦很复杂,你的心事很杂,就这么回道理,诸位细细的去参。所以,四弘誓愿给我们讲的修行次第,我们要是真正明白,真正体悟了,依照这个顺序来修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成就的。
最后的目标是「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个很难,那是最高的目的地,很不容易达到。这不容易达到,是讲一般大乘的法门,可是净土宗就很容易达到。容易是容易,可是你不相信就难了,你要相信它。佛在经上讲,「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阿弥陀佛,你看他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确实做到了。他的愿望是要度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怎么个度法?「皆使往生其国」,他用这个方法。佛不到你家里来教你,他办个学校,你到我这儿来,他用这个办法,你都会明白。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悉令得泥洹道」。泥洹道就是平常我们翻的「大涅盘」,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大涅盘。「作菩萨者,悉令作佛」,可见得到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叫你证究竟涅盘,成就无上的佛果,圆教的佛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在此地。作了佛以后怎么办?有很多人说,「作佛,作佛到底有什么好处?作了佛以后就到寺庙坐在那个台上,天天受人家拜拜,是不是这样?如果作佛是这样的话,那没有人敢去作佛。这是大家没有把作佛这个名词的意义搞清楚,佛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把佛当作偶像看待,把佛当作神明看待,这个错误。佛,前面跟大家说过,是个究竟圆满智慧的人;作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智慧,于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这样一个人,这叫佛。我们先要把这个认识清楚。
世尊告诉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了佛之后,弥陀的愿望是希望你再「转相教授」。你到十方世界去,你的智慧德能都圆满了,你应该去帮助别人,等于在西方世界念书毕业了,毕业出去到社会上服务,帮助大家。「转相教授,转相度脱」,怎么个度脱法?说老实话,到十方世界去宣扬净土,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都度脱了。你要是单独去度脱他,那太苦,太难!你要帮助他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说老实话,三大阿僧祇劫都未必能做得到。不如劝他到西方世界去,送到阿弥陀佛那里去,请阿弥陀佛去教化他,这省事太多了!那就真正度脱了。
「如是辗转,不可复计」,如果我们从这段经文里面细心去领会,会体会到,现在的十方诸佛菩萨,恐怕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的代表人!缘成熟的,直接教导我们,缘没有成熟的,先用其它法门。所以,拐弯抹角,委曲婉转,到最后还是诱导这个法门。因此世尊又告诉我们,「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这个话绝对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我们今天,谁对我们的恩德最大?父母、师长。父母、师长对我们恩德是一世,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多生多劫的,唯独无量寿佛对我们的恩德,那是真正不可思议,没有办法称说。为什么?诸佛菩萨对我们恩德,帮助我们,说老实话可能是有限的,有极限的,唯独无量寿佛的恩德没有极限。
不读《无量寿经》真的不容易体会到,念了这部经我们才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因此,我们的愿要同佛的本愿。愿做不到,做不到是我的能力不够、智慧不够、缘分不足,因缘不具足,不是我不做。所以,这个愿心要有,非常强烈,我总是尽心尽力,总是把机会把握到,有机会我一定做,绝对不会让它空过。这样你的功德就像经上所讲的念念圆满,念念功德圆满,这个要知道。
在行持上,我常常跟同修们介绍,我们晚课用《无量寿经》三十三章到三十五章,做为我们的晚课。三十三章起,完全讲到我们的生活行为。一个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这个人就开悟了;能够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这叫功夫,那是真正的功夫。可见得这是一桩很难的事情。我们有过失,别人看到了,会不会告诉我们?不会的!为什么?谁也不愿意去得罪人。你有过失,于我不相干。会说你过失的人是真正爱护你的人,什么人?父母、师长!做父母看到儿女有过了,这个儿女是个孝顺儿女、听话的儿女,父母才说他;不听话、不孝顺的,父母看了摇摇头,一句话也不说了。为什么?说了没用!说了还不做冤家,不说了。
老师说学生,那个学生是真正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完全能够依教奉行的学生,老师一定会说;如果说了不听,说了还要反驳,老师决定不会说。所以老师对待学生,有些学生他说,有些学生不说。不是老师偏心,是学生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十分的,老师说九分,老师对不起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只能接受个三分、四分,老师讲个七分、八分,那老师话太多了,过分。这相当不容易。
我们要想救自己,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听佛的教训。读了经之后,自己好好的对照对照,我有没有这些过失?从前读书人,这不是学佛的人,讲一般的读书人,多半都是用《感应篇》来检点自己的过失。同修们有不少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改过自新,依功过格,功过格是依什么?就是依《感应篇》;换句话说,依照《太上感应篇》的教训来修行,依照它那个善恶的标准来断恶修善。
佛门里面标准很多,一般讲起来就是戒律。戒律自从传到中国以后,南山这一宗时间并不很长,以后就衰没了,现在已经没有人了。这个里面当然有原因,因为戒律完全是讲行持,行持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印度的文化跟我们中国不同,习俗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意识型态也不一样。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怎么能学?这是一定道理。中国的生活方式跟外国人不相同,这外国人怎么能够去学中国人?不但要学中国人,我们中国的法师在那里劝他,还得要学中国古人,这就是开倒车,这要复古!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的。所以你一定要晓得,戒律只能取它的精神,不能守它的戒条。
戒条条文就好像我们世间的法律一样,每过二、三十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修订一次?时代不一样,变了,那些条文在现在这个时候不适用了。现在我们订下很多条文,现在适用,过个二、三十年之后又不适用了,所以要常常改。改是改那个条文,原理原则决定不会改的,这就是断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大家要认识清楚。
戒律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圣人百丈禅师就是一个代表的人物,他订丛林的清规。清规是什么?就是戒律的本土化、戒律的现代化,它的精神、原理原则决定遵照佛陀所说的。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上,我们应该要这么做法,因此你在中国大陆,每一省有每一省的习俗,生活方式有些不相同的地方。中国幅员很大,所以每个地方的寺院都有它自己的清规。它这个清规大致上差不多,里面有些条文不一样,有些条文,那个地方用得着,我这用不着,我这个地方需要用这个,他们那里没有的,所以它有增有减。那么到外国来,如果我们是以外国人为对象,那一定要懂得他们的历史、文化背景,知道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需求,这样他才会欢喜。决定不能把中国那一套东西搬来,一成不变的教他们,那就大错特错了。
佛教在中国这么多年来,可以说个晚近总是近百年来,没有办法发扬光大,那就是时代在变,在新!佛法没能跟上去,佛法守旧,守在那儿,落伍了。所以大家觉得这个不行,没有必要,不需要,旧了。佛法没能够做到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纯而不杂的,求进步!那才行。时代永远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要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不但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佛法渐渐会灭亡。为什么?大家不接受,不要,这东西旧了,过时了。我们有责任,所以我要求年轻的同学,无论在德行上、无论在学说上,一定要超过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你要教底下那个时代,底下那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又进步了。像我这个样子就应付不了将来这个时代,必须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一层,你才能够帮助那个时代的人解决问题,这就对了。儒家讲,「日新又新,新新不住」,住就停了,不能停!一直要往前进。佛法也是如此。经典的经文一个字没有变更,讲解的方法一天比一天新,完全能够帮助这个时代,指导这个时代,这就对了。是新时代大家思想生活的一个依据,佛法就兴旺起来了,众生才真正有福!不能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学佛必须要建立的一个基本的观念。
持戒就是守法,守法一定要真正得到生活的美满、幸福。佛法标榜的「离苦得乐」,我们学佛愈学愈苦,这个世间人看了就害怕:这种佛我们不能学,你看那么苦!佛法里头得乐!饮食方面,实在讲,佛法只是讲不杀生,没有说不吃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的时候,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所以叫吃「三净肉」,「不闻杀」,没有听到声音,「不见杀,不为我杀」。像美国这个市场上,可以说统统都是三净肉,这个要知道。不要一看到人吃肉,就好像那个罪过重的不得了,学佛的人好像自己心里面就起反感,这是错误的。这是什么?你一点定力都没有。尤其是家里人,自己学佛吃素了,看到家里人吃荤菜,就跟家里人做冤家对头,就敌对了,你这怎么能度得了你的家庭?怎么可能会信佛?这不可能的!一定要明了。
素食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所以我们到外国去,外国的寺庙他们接待我们,看我们吃素,怪怪的!我们看他吃肉也怪怪的,彼此都看不惯。所以,一定要知道原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很受感动,自己从此以后就素食了,就不再吃肉。他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素食运动是这么来的。梁武帝以前,中国的出家人、印度出家人,都是吃肉食的,梁武帝以后到现在,好像变成非吃素不可,不吃人家就见怪了,要晓得怎么个来源。
但是在此地我要奉劝各位,中年以上,素食对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那一点不假。所以,你学佛了,家人没有学佛,你煮些荤的东西一样可以煮,你吃肉边菜就可以了!不要去计较,吃肉边菜也可以,为什么?感化你一家人。你要想度你的家人,先要家人对你欢喜、恭敬。你这样学佛,我也可以学!不要一看到,这个学佛不行!我们不能学他。学佛的人神经都不正常,对人生和幸福都没有,这还得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你总要说一番道理给他听,自己做个榜样。
因为素食使身心健康,很少疾病,他们看了,日久天长看在眼睛里面,他就会欢喜,想想这个还是有道理,慢慢的就会学了。所以,我看到许多学佛的家庭,家庭都是对立的,都是好像敌人一样,敌对的。而且家人看到你学佛了,看到你对你的同修那种亲密,他生嫉妒。为什么?你学佛,你对人家真好,你看你对待家里面,父母、兄弟,都好像仇人一样,看也看不顺眼,说话样样都不合适;看到你的同修道友,比父母还要亲!家里面怎么能和?这个错误。如果我们把敬佛、敬菩萨那个心,你回家去敬父母、敬你的兄弟姊妹,就不一样,这个很重要!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
佛法里面的《观经》三福,那是学佛的基础,三福是基础。韦提希夫人求佛给她讲修净土的方法,佛在没有说方法之前,先叫她修三福,你就晓得,三福是根基。净土宗的修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说这多重要!第一条里面,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