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
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
死。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
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
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
令起瞋恨爱恋等念。(预为洗澡换衣,则失正念。若搬动致疼痛,则生瞋恨。瞋恨,则或致
堕于毒虫之类。若对之哭泣,则生爱恋。均属失正念,而永无往生之望矣,哀哉。)不念佛
者,尚不至大有所损。念佛者,一经破坏,正念全失,将欲往生,竟莫能得。从此长劫轮回
六道,皆此等眷属之所致也。彼等如不发心,当以时局危险,至诚念佛,定可逢凶化吉为劝。
若是女人,倘肯念佛,必无生产之痛苦。若平日不知念佛之女人,临产极苦,倘肯志诚念南
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安然而生。此事灵感之极,当与一切亲朋,及诸相识说之,俾彼各
各得生嘉儿,而且令母子同得安乐,同种善根。有小知见者,谓临产裸露不净,念之获罪。
不知此系性命相关,不得以平日无事时之仪式为论。譬如儿女堕于水火之中,一呼父母,父
母即时便往救援。决定不以衣冠不整齐,身体不洁净,而不救也。若因此不救,亦不得名为
佛菩萨矣。若在平日,固当竭诚尽敬,不得以临产之事,引以为例。人无不爱儿女者,倘令
儿女自小即念佛,念观音,则不知不觉,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况自己临终,常念佛者,必
能不加扰动。更以念佛相助,便可决定往生西方。现生念佛,念观音,逢凶化吉,是定规的。
光老矣,精神不给,但详阅文钞,依之而修,即可得益。不须常来信,以自扰扰人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