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陌生人感到一见如故,搞不好你前世欠他的债还没还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6 22:05
  • 700

    主题

    7147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14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1: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陌生人感到一见如故,搞不好你前世欠他的债还没还完......

    [size=1em]为了尽遍法界虚空一切六道如母有情众生,早日脱离轮回之苦,获得圆满无上正等觉佛陀的果位,今天我在此闻思嘎玛仁波切开示。
    学佛,要学佛陀怎么净化业力,如何让福慧不断圆满的方法。很多业力在没有产生果报之前,是可以净化掉的,佛陀传授给我们这种净化的方法,他当时怎么做的,我们就应该怎么跟着他学。
    比如你买了一台手机,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内容,有些是干净、正面、积极的;有些是不净、负面、消极的,如果你不懂如何清理,就必须找一个手机方面的专家帮你教你清理。佛把自己的“手机”已经清理干净了,我们也得学佛这方面的能力,学会清理。
    我们身上有几个摄像头,眼耳鼻舌身,在不停地录像,录什么呢?将你因由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所造的业力,不间断录下来。这些垃圾影像去哪儿了?人们平常讲,“放在大脑里”,可所谓的脑子里,却找不到这些影像的实体存在。佛教里叫“阿赖耶”,这是印度语的发音,译成中文叫“储藏室”,藏识,即思想里的储藏室。每个生命从小到大,从一个个前世到一个个今生,一直不停在录着业力的影像,往阿赖耶里囤积。
    佛教的法师们经常说,“凡夫俗子业障深重,前世造了业,可能今生很快就要成熟,所以要赶紧把业消了,要多增长一点智慧……”这意思其实很简单:你无始以来在自己的储藏室里放了太多不堪入目的东西,甚至很多是以前的“犯罪”记录,哪一天你碰到键盘,犯罪事实确凿呈现,你就要开始“进监狱”了。现在很多领导进了监狱,不都是以前留下了犯罪记录吗?
    眼耳鼻舌身只是摄像头,它们不去分析好坏对错,是主意识在分析着一切,而每个生命主意识的分析结果也不相同。
    1995年我在台湾,住在一栋楼房的四楼,有天楼下有人叫卖,“香喷喷的臭豆腐!”我觉得这很奇怪,多么矛盾的词儿,在我们藏区,吃过豆腐,没看过也没听过臭豆腐。于是下楼去看,那附近全是粪便的味道,这哪还能吃?但旁边还是很多人在排着队买。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在成都伊藤洋华堂里开了一家臭豆腐店,那时可能没多少四川人吃臭豆腐,后来强迫他们关门,原因是周边的人觉得太臭了,没法在那儿做生意。可对于喜欢吃臭豆腐的人来说,比如台湾那家,还有湖南很多店,人们都是排着长队热盼着去品尝这种食物。
    这里的“臭”,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习惯而已,并不是鼻子本身能分出来的,是不同人已经烙印在阿赖耶里的业力在告诉他,这是好东西。就像很多人喜欢吃榴莲,也是一样的概念。如果从小给你灌输这是好东西、好吃的,你就不会觉得那种味道是“臭”,反而会认为,这本来就是“香喷喷的臭豆腐”。有些小孩从小不吃肉、不吃海鲜等等,无论你怎么告诉他这个好吃,他就是不吃,这也是阿赖耶里存储的前世习惯延续到了今生。
    阿赖耶里储存着数不清的习气业力,大部分你根本记不起来。你可以砸掉手机,甚至换一个新的电话卡,但你在云端存储及下载的能力还在,所以你的灵魂和躯壳没关系,哪怕下一世你投胎成了狗,它也会继续存储并下载着,那时如果它还留有一点做人时的印象,会觉得自己就是人,可以大摇大摆睡在人睡的床上,坐在餐桌旁和人一起吃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人虽然投胎做人,但总是摇头摆尾一天到晚拍人的马屁,甚至感觉自己经常活得像狗一样。
    虽然你们记不起前世,但前世的烙印还在。比如,你明明以前没见过这个人,却感到一见如故,感觉对他很熟,搞不好你前世欠他的债还没还完,所以今生必须要来还。有些地方,你之前根本就没去过,但你会觉得非常熟悉,甚至感觉梦里已经来过了……这些都是前世的烙印。
    父母生下几个孩子,为什么小孩的性格南辕北辙?脾气有好坏,智商有高低,习性有不同,为什么呢?很多方面不是你能教出来的,是他前世带来的。如果没从前世带来,哪有那么多天才小孩?我认识一位小朋友,三四岁就会弹钢琴,七八岁就写钢琴谱,十来岁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他爸爸是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小孩写谱比爸爸还好,记钢琴谱是天才,但读书等其他事情就不那么“天才”了。“天才”往往表现在前世带来的能力上。
    我们佛学院有个年轻的堪布,在法座上讲经说法口若悬河,可让他坐下来,跟你好好讲几句话,有时是前言不搭后语。与他讲经说法及辩经的“天才”能力相比,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有时就像“白痴”一样。人的很多方方面面,都是前世带来的,今生去改变并不容易。
    学佛要一点点学,虽然大家不能一下子觉悟到佛陀的圆满境界,但只要能透过佛法,把自己内心中的黑暗面不断减少,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学会用佛法减少自己的烦恼与痛苦,就已经在不断进步了,这种进步无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用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让阿赖耶里好的一面不断增长,不好的一面逐渐净化,福慧就将不断增上,日趋圆满!

    ——出自嘎玛仁波切博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8-9 20:09
  • 3

    主题

    52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894
    沙发
    发表于 2018-4-24 10:00:2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犹若‘朋友至远方不亦悦乎’。‘一见如故’者,亦可阐释为‘故交’已,比若‘老同学’还未至‘熟视无睹’方便释之,易燃‘缘起’,俗说的‘尚存某些缘分’嘛。
    以‘债’定义此缘分,虽未尚不可,但不显‘方便’。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先以‘负面相’视之,交流时或圆缘时,破或释‘负面’还是一烦恼或坎,何苦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