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学名相杂集]世间禅定
世间禅定
禅是梵语禅那(Dhyāna)之略语,悉昙读音就是dhian,即成为”禅”之一音。Dhyāna是dhī+āna之组合字,链接时即成为dhyāna。此时的dhī者是思想、想法、概念,智力,智慧,理解。āna有呼吸、气息、吹气等义,亦有嘴巴、面对等义。所以禅即是于呼吸中产生思想、想法、概念,智力,智慧,理解之义。若是以dhi连结āna,亦成为dhyāna。此时的dhyāna之dhi者有滋养、饱满、满足之义(to nourish , satiate , satisfy),而āna是呼吸、气息、吹气等义,所以dhyāna也可以说仅以呼吸与气息达饱满于色身之一种修行方法来说明。
禅梵语 dhyāna有人汉音翻译为驮那演那(读音为dhanayana),译为静虑,谓澄神审虑,专思寂想,即镇静念虑(分别)之意,通于有心、无心、有漏、无漏,但限于色界之定,不通于无色定。
定者梵语 samā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前者禅为身与气息住于一境,后者是心能止于一境。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
禅那(Dhyāna)对初机修行者而言,又译为静虑、弃恶、思惟修。主要在调伏修行者之见惑、思惑,去除粗大之业识、习气,尚言不及禅定。行者对此妄心加以调治,而成就的心体即为寂静。惟此心体因未达毕竟空体,是为世间禅定。
四禅(catvāri-dhyānāni),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此二合称为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乱」,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