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六度诸经集第二五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5: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六度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佛告最胜及菩萨摩诃萨天龙鬼神阿须伦旃陀罗摩休勒人与非人。解道无迹寂然无名。假使最胜道有处者。菩萨摩诃萨不于平等法中成最正觉。以其道果无处所故。菩萨摩诃萨成等正觉。佛复告最胜。菩萨道智定意有十。云何为十。不造身行亦无所著。不造口行亦无所著。不造意行亦无所著。游佛境界不兴佛想。教化众生逮无碍智。皆使萌类解道无道。复使众生成最正觉。放大光明靡所不照。一一光明无量化佛。一一化佛演说极深六度无极。恒转法轮发菩萨心。解我无我亦无寿命。身心自然乃谓为道。其自然者。觉道无智亦不有智。觉无所觉都不见觉。言吾是道亦不见吾。言我是道亦不见我。我人寿命亦复如是。一切众智亦无形像。尔时最胜菩萨前白佛言。设道无形而不可见。如今转法轮演说四道果证。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佛。何以故。说五阴萨云然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贤圣道。何以故。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分别...(第0372-02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八卷~第十四卷))


    ...。解我无我亦无寿命。身心自然乃谓为道。其自然者。觉道无智亦不有智。觉无所觉都不见觉。言吾是道亦不见吾。言我是道亦不见我。我人寿命亦复如是。一切众智亦无形像。尔时最胜菩萨前白佛言。设道无形而不可见。如今转法轮演说四道果证。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佛。何以故。说五阴萨云然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贤圣道。何以故。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分别明慧六识更乐。云何复说四等六度真如法性有道之名。是时世尊告最胜曰。如汝所问。菩萨摩诃萨解了佛慧五分法身善权所有不见动转。见动转者则非道议。远离一切之所猗住。推其法界亦无法界。所以然者。俱本无故无道着智。如本净故设转法轮。解了一切诸法无著。是故最胜。菩萨摩诃萨等于一切悉无所著。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佛土清净众生亦净。布现无量智慧光明。是故菩萨摩诃萨应总持行立。不退转登菩萨位。或入定意正受三昧。教化众生净佛国土。无若干道忍一行故。...(第0372-02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八卷~第十四卷))


    ...曰无量觉慧。心自念言。最胜大士遗身舍利。分布在世兴发道心。度人多少为有几许。佛知其意心中所念。便告之曰。止止贤土。勿宣斯言。莫以己身限碍之智度量如来无碍之慧三昧定意。光明舍利接度众生。非心所度非意所察。如来神德道智自在。又诸佛所化权现变异。非是辟支声闻所逮。菩萨摩诃萨得寂定三昧。都无近远想着定念。普游十方郡国县邑天宫龙宫。诸尊神宫丘聚人中旷野天上。五道所趣。各各示现全身舍利。一一舍利放光明者。解说六度无比之法。空无相愿大慈大悲。四恩明慧分别虚寂。畅达定意供养舍利。平等无二。施心牢固无增无减。是谓菩萨摩诃萨入寂意定心三昧。便能分别内外六情。何以故名为六情。所谓六情者。若眼见色不兴色想。解色外物而兴眼识。便起七十四尘劳之患。何谓七十四。欲识十五。色识十五。有想无想识十五。生阴十五。中阴十四。佛告菩萨摩诃萨。于眼识中兴此尘劳便起眼识。复次菩萨摩诃萨。设族姓子族姓女。若耳闻声不兴耳患。解声外物而兴...(第0372-02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八卷~第十四卷))


    ...。如来所化亦复无数。诸法无形则无有二。于濡首意云何。无形之法有处所乎。对曰不也世尊。佛告濡首。以故当知佛法无数。无言无教悉无所有。尔时濡首前白佛言。向闻世尊诸法无相亦无形质。如来大哀物无不察。云何复说开化众生净佛国土。是法有漏是法无漏。是法现在是法过去未来。又佛说言是度世法是非度世。有着无著有称无称有数无数。此生死法此为泥洹。云何世尊。说诸法无相亦无形质乎。佛告濡首。如是如是如汝所问。三乘诸法三世六度。度世生死有为无为。无有为无无为。有着无著有称无称。有数无数有漏无漏。三十七品空无相愿。从有为法乃至无为。皆是俗数非是第一之义。无形法者。无形无响而不可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善权。皆是俗事非第一义。灭尽泥洹永寂快乐。  
      佛告濡首。菩萨应寻其本性而复演说有报应耶。说除八难音声无响有报应耶。究尽众生推寻根原有报应耶。顺从经典蠲除结使有报应耶。正使如来不染三世。正法开化未曾唐捐有报应耶...(第0372-02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八卷~第十四卷))


    ...导  持是经能示现
      菩萨事以具说  所当教悉以遍
      其余法不可数  其法微不可说
      无量慧悉具足  用是故得为佛
      哀愍伤一切人  常修习菩萨行  
      尔时阿难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当云何奉行之。佛语阿难。是经名菩萨道树经。若当讽诵持之。阿难白佛言。何因名为菩萨道树经。佛语阿难。譬如种树稍稍生芽后生茎节枝叶花实。如是阿难。于是经初发意菩萨。便得喜。从喜身意得休息。具足六度无极行变谋明德。便得无所从生法忍。具足一切智慧。转于法轮乃至灭度。便分布舍利住后后法用。是故阿难。是名菩萨道树经  
      佛说已。私呵昧童孺及五百弟子。诸比丘僧及天人龙鬼资谅神。闻经皆大欢喜。前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而去。  

    ...(第0373部~菩萨道树经一卷)


    ...成佛  三十二相明
      从事于恶者  常喜加捶杖
      害心施于人  是不离恶道
      邪见自贡高  急憋好嗔恚
      彼为自投冥  终不近菩萨
      愚以贪强梁  自用无礼敬
      不知孝父母  是以有狱苦
      夫欲疾得佛  常修戒德本
      依受善师教  等心施于人  
      又有四事行疾得佛。何等为四。一曰爱乐明经好菩萨道。尽心护法教诲于人。二曰远离女人不与从事。三曰常好布施沙门梵志。四曰以不睡卧心习空行。佛时颂曰。  
      若以乐沙门  常勤护经道
      爱法不远师  如是人难得
      深学求佛意  多闻广开人
      好施无悭心  是行得佛疾
      女人不可亲  败德乱世间
      从事于欲者  未曾近菩萨
      是以清高士  常防远女色
      净修菩萨道  大悲济天下  
      于是差摩竭。即解身珠宝璎珞用散佛上。佛之威神。令其所散止于虚空化成宝...(第0374部~菩萨生地经一卷)


    ...孛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375部   
    佛说孛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孛经
    亦名孛经抄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大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遍行地。唯祇园好。因从请买。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须达曰诺。听随买数。只曰我戏言耳。讼之纷纷。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遂听与之。须达默念何藏金足。只谓其悔嫌贵自止。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是止。勿复出金。园地属卿。我自欲以树木献佛。因...(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  
      王曰。孛在我乐四方无事。今日去者。国中必嗟。孛曰。有八事可以安乐。顺事师长。率民以孝。谦虚下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爱人。薄赋节用。赦恨念旧。是为八事。经曰。  
      修诸德本  虑而后行  唯济人命  终身安乐  
      王曰。吾常念孛。岂有忘时。孛曰智者。有十二。念鸡鸣。念悔过作福早起。念拜亲礼尊临事。念当备豫所止。念避危害言语。念当至诚见过。念以忠告贫者。念哀给护有财。念行布施饮食。念以时节食人。念以平均御众。念用恩赐军具。念时缮治。是为十二。经曰。  
      修治所务  虑其备豫  事业日新  终不失时  
      王曰。安得大贤。使留孛乎。孛曰。大贤有十行学闻高远。不犯经戒。敬佛三宝。受善不忘。制欲怒痴。习四等心。好行恩德。不扰众生。能化不义。善恶不乱。是为十行。经曰。  
      明人难值  而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王曰。我过重矣。畜养恶人。使...(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所生处  族亲蒙庆  
      王曰。我过重矣。畜养恶人。使孛恚去。孛曰大恶。有十五。好杀。劫盗。淫劮。诈欺。谄谀。虚饰。佞谗。诬善。贪浊。放恣。酗醟。妒贤。毁道。害圣。不计殃罪。是为十五。经曰。  
      奸虐饕餮  怨谮良人  行已不正  死堕恶道  
      王曰。晓孛不止。使我惭愧。孛曰。有十可愧。君不晓政。臣子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一妻。未嫁怀妊。习不成就。如人杖兵仗不能战斗。悭人观布施。奴婢不能使。是为十。经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5:22:06 | 只看该作者
      
      世傥有人  能知惭愧  是易诱进  如策良马  
      王曰。吾始念曰。知有道者。为难屈也。孛曰。有十二难。任使专愚难。怯弱御勇难。仇恨共会难。寡闻论议难。贫穷负债难。军无师将难。事君终身难。学道不信难。恶望生天难。生值佛时难。得闻佛法难。受行成就难。是为十二。经曰。  
      人命难得  值佛时难  法难得闻  闻能行难  
      王曰。今与孛谈。益我...(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神名大度  复次神名度厄
      复次神名安隐  复次神名普济  
      佛告善明。是十二神又有愿。于佛当防护是持法者。行是成具光明定意法诫处。当令有五清净。一者为经所在高座当令清净。二者烧香扫地令清净。三者衣服常清净。四者心口意常清净。五者读是经时。先施清净水。盥手漱口常令清净。是为五也。于是佛告阿难。以成具光明定意法嘱汝。善书经文慎莫增减。勤教一切人疾令受解。阿难。是经难遇。所以者何。其要先从六度无极起。乃入正定。是百三十五行。此中有教诫。有谦诫。有忍诫。有礼节诫。有众善法诫。有空法诫。乃至灭度处。无不具有也。佛身所有相好慧力。悉从此法出。为尊上为断生死。所谓无比之法也。重嘱累汝。谛以授之。当以了了。佛之出世难可常见。法诫之兴亦难值遇也。汝莫怠远。阿难言。受天尊教。佛说经竟。十方诸来明士。及诸天神。礼佛欢喜。忽各还本所。忍国诸明士除恶众。天龙鬼王及四辈人。闻经欣悦。各以头面着地。礼佛而...(第0377部~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


    ...千人中或有一两得道果者。九百岁已。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一千岁已。诸比丘等闻不净观阿那波那嗔恚不欲。无量比丘。若一若两思惟正受。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于大众中毁谤毗尼。千二百岁已。是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为比丘。女为比丘尼。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千四百岁已。时诸四众犹如猎师。好乐杀生卖三宝物。千五百岁。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又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徒众五百。于十五日布萨之时。罗汉比丘。升于高座说清净法云。此所应作此不应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罗汉言。汝今身口自不清净。云何而反说是粗言。罗汉答言。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恶。三藏弟子闻此语已倍更恚忿。即于座上杀彼罗汉。时罗汉弟子而作是言。我师所说合于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杀彼三藏。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第0378部~摩诃摩耶经一卷)


    ...耀。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我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登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佛僧最正。所以者何。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殒命积德。誓为众生。国财妻子。头目血肉。以用布施。无恋爱之心。心若虚空。无所不覆。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乃得为佛。身色紫金。相好无比。去来现在。无不照达。三界尊天。莫能及者。言信德重。震动天地。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之珍宝矣。说三十七品。十二部经。分别罪福。言皆至诚。开三乘教。各得奉行。闻者欢喜。乐作沙门。信佛行法。志尚清高。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者。舍世贪诤。导世开福。天人路通。众僧之由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诸佛菩萨。缘觉应真皆从中出。教化一切...(第0379部~诸德福田经一卷)


    ...  第0380部~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380部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东晋北天竺三藏法师佛陀跋陀罗译      


      

    大方等如来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虚...(第0380部~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摸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摸令质现
      众秽...(第0380部~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 开摸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第0380部~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  见佛以花散其上
      智者得忍亦如斯  说超异愿亿佛名
      其演光明临寿终  闻其名号无不宣
      唯有外道虚伪术  以坐其人翳道教
      假使有闻说斯经  亲自所睹如来宣
      斯党后世能受持  复为他人分别说  
      佛告童子。上方去是过如前喻倍恒边沙。有世界名善分别。其佛号无数精进愿首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现在说法。颁宣道教开化十方。六通六度皆使蒙恩。唯学菩萨不断佛种。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学菩萨乘。闻彼佛名不怀结网信吾道眼。世世所生未曾懈怠。不习贪欲不恋父母。不着妻子兄弟姊妹。不慕亲属中外种姓。不贪亲友交识所知。世世所在身未曾离。三十二相庄严其体。少淫怒痴身无疾病。不多忧虑安隐无量。至成佛已。常逮得不可称计亿百千垓功勋之德。佛于是颂曰。  
      未曾见忧戚  父母及亲属
      其闻诸佛名  不怀疑结故
      其世光明曜  今现在...(第0381部~佛说宝网经一卷)


    ... 佛知世间本无人。诸所有本无形。佛现度脱无央数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知诸经法本空本亦无所有。现人有更死生。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本无今世后世之事。佛现人有今世后世之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五阴六衰四大合为一本无有。佛示现人欲界色界无思想界。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本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人。佛现死生五道中人。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为悉示愚痴皆尽。现人本布施。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过去当来今现在经法佛悉知其本。佛示人可说有不可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知诸经本末一切皆深。佛分别各自说其事。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佛所语无有异说。四谛法随人所解而说。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诸比丘僧难可败坏。正使数千亿万魔来。及诸恶不能破坏比丘僧。佛现人破坏比丘僧。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  
      经法...(第0382部~佛说内藏百宝经一卷)


    ...世常护身口意不犯众恶。不但用身故为十方天下人施。用是故。菩萨在母腹中时。臭处污露不着身。常安隐不恐怖。亦无有娆者。  
      菩萨世世持善意视佛。见怨家见父母。心正等无有异相。用是故。佛智慧悉具足。但为众善无有恶人。有疑难问佛无不解者。  
      菩萨世世持诸音乐杂香华供养佛及塔。用是故。佛入城时城中诸音乐不鼓而自鸣。  
      菩萨世世持无梨弊结金银珍宝附惮持用上佛及塔。诸菩萨比丘僧及世间人。悉布施与之。常持和颜悦意与共语。用是故。佛行分越时卑户为高。  
      菩萨世世为佛施轩交露令佛住行其下。持善意视佛复赞叹佛之功德。用是故。佛放光焰日月星辰皆冥。无能当佛光明者。佛威神巍巍乃如是。  
      佛言。我前世为菩萨时。世世所行如是无数世用人故。粗说少少功德耳。我从无数世以来所有财产知非常。是故持施与人。我世世所作功德如是。释梵天人所不能作。是皆前世所行功德所致。虚空尚可度。须弥山尚可称。...(第0384部~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观身叵视脓血臭满。观身毁灭趣非常法。观身如仇恒多怨害。观身热恼常怀忧结。观身聚殃五阴所误。观身苦器生死剧痛。观身非我众缘积聚。观身无命男女会散。观身为空根受诸情。观身无实譬之如幻。观身虚伪其现若梦。观身伪惑为如野马。观身诈欺其喻响像。是谓长者菩萨大士四十二事观身行法。其不观者或贪身。心神意识由之起灭。其有菩萨如是观已。爱着身命贪爱吾我。疑垢倒谬及诸欲乐。有常之计皆悉除尽。遵志守一不惜年寿。如是速具六度无极。斯谓长者菩萨大士。以满六德权化流布。疾得无上成最正觉。于是世尊。重加弘演说身行法。而叹颂曰。  
      得为人甚难值  无以身造恶行
      要会死弃丘冢  狐狼食或烂坏
      伪欺我愚常惑  专兴念贪色欲
      是身求无反复  昼夜受诸苦痛
      因众苦以成恼  身痈满盛不净
      常困极于饥渴  夫智者岂贪命
      常受身终无厌  强畜养剧亲厚
      为见色犯众罪  彼缘...(第0385部~佛说菩萨修行经一卷)


    ...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侍卫供养恭敬尊重奉给所须。世尊如是多得净利。衣食卧具病患医药。一切天人受用之物。然佛世尊不染不着犹如莲华处水无异。胜善名称普闻世间。一切赞叹。  
      尔时世尊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知时所宜如应说法。彼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纯备清净鲜白梵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施果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先舍施已则不自食。离嫉心垢则能舍施。诸比丘。若有众生不知布施施果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如是众生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舍用施他而便自食。有嫉心垢则不能施。何以故。诸比丘。过去有王名曰金色。端正殊特容相具足。成就最上胜妙色身。彼金色王。极大富乐有大财宝。多有杂物多受用物。多有钱谷珠及真珠珂宝珊瑚。多有金银饶生色金。多有象马多有牛群。多草马群充满栏厩。金色王都名饶金城。王处其中。城东西长量十二由旬。南北之量广七由旬。人民充满间无空处安隐丰乐。五十七亿村邑聚落...(第0386部~佛说金色王经一卷)


    ...闻是说已。诏唤厨宰而问之言。有饭食不。我欲供养此大仙人。厨宰答言。王今应知阎浮提中所有谷食一切皆尽。唯天所食余一食在。时金色王如是思惟。我若自食我命暂存。若不自食我命速尽。如是念已更异思惟。若我自食犹不免死。若我不食死则俱然。我今不取如是少活。此大仙人清净持戒。修行善法既来我家。云何令其不得饭食空钵而出。时金色王如是念已。敕语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及眷属等。而作是言。汝等一切皆当随喜。此我金色王最后布施。以此善根愿阎浮提一切人民。自今已后于当来世永断贫穷。时金色王如是愿已。持一食饭置辟支佛缘觉世尊所持钵中。如是置已授辟支佛缘觉世尊右手掌中。  
      时辟支佛缘觉世尊法皆如是。以身示法非口言说。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受金色王所施食已。即以神通飞空而去。  
      时金色王并诸大众。一切合掌皆悉谛观目不暂瞬。于是乃至过眼境界。时金色王敕诸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防守门者及眷属等。作如是言。卿等皆去各到...(第0386部~佛说金色王经一卷)


    ...江豆豍豆。稻梁米等。七日雨已。如是次第七日雨酥七日雨油。七日雨钱。七日雨叠。复作种种杂雨。复于七日唯雨七宝。所谓金银。及毗琉璃。私颇知迦。赤色真珠。并雨马瑙。牟娑罗等如是七宝。  
      诸比丘。汝等当知。彼金色王施食因缘。普阎浮提一切人民贫穷永断。  
      汝诸比丘于意云何。彼过去世金色王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何以故。诸比丘。彼过去世金色王者。则我身是。诸比丘。此门如是。汝应善知。如是众生知布施果布施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先舍施已则不自食。离嫉心垢则能舍施。如是众生不知施果布施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如是众生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分舍施他而便自食。有嫉心垢故不能施。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前作善不善  不失罪福业
      亲近黠慧者  不失往来业
      圣众中善语  不失语言业
      知恩报恩人  不失所作业
      善业为端正  不善为鄙陋
      二业皆有报  必定实得果  
      世尊尔时说是语已。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5:22:50 | 只看该作者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第0386部~佛说金色王经一卷)


    ...言。何缘免济此苦之难。  
      世尊告曰。当求解脱。何谓解脱。佛言。护身口意初中竟善。不为声闻行。身不犯三罪。口不犯四过。意不念三恶。初中竟善也。又身口意和而归三宝。除于三毒。入空无相不愿之法。向三脱门。是初中竟善之德也。三界皆苦。生老病死。视身如怨。行于四等悲慈喜护。不遵大慈无极之哀。趣欲免身至于泥洹。不念一切便得罗汉。不及十方。虽得免于四患犹有限碍。  
      佛言。发菩萨意。普令众生常念遵六度无极之行。初中竟善者。谓发意菩萨也。初亦善者。视一切人如父如母如身。常等无异。中亦善者。不畏勤苦在于生死无央数劫。不以为劳。竟亦善者。分别空慧不见吾我。  
      又初亦善者。本发大意愿济一切。不为己计。中亦善者。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竟亦善者。弘无极慈欲导群黎。遭诸恼患。初亦善者。观身四大本无化合。缘于无缘。中亦善者。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有斯四事则受身矣。无缘无攀何从得因。犹如立屋。有材有土有水有...(第0388部~佛说四不可得经一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