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第0372-01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一卷~第七卷)》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十住断结经卷第六 灭心品第十一
是时最胜菩萨前白佛言。云何菩萨观无常义谛分别空。解了己身内外无主。又心自在所作具足。尔时世尊告最胜曰。菩萨所游心无所著。论讲诸法无所挂碍。达知人根是梦幻法。皆了一切众生之心善恶之念。因缘报应来者游去。若净不净苦乐好丑。顺逆缚解定乱窠窟。悉能知之。先以晓了虚而不实。复以宿命神通之道。如应说法令知空寂。神足无滞靡所不睹。是谓菩萨观达本无。或现佛身而取灭度。现以方便不永灭度。尽知众生本末清净。或现分离散落异处因为说法。知为恶露臭处不净。计常之人令除爱着。复叹尽漏至泥洹门。设漏不尽亦不受证。复为众生赞叹无漏。一切萌兆致无尽慧。行大慈哀御禅三昧。游止三四至四空定。逮空无相不愿之法。修三十七道品之德。善权方便靡不开化。观彼众生在至八难。除去尘劳永使无垢。复以无碍贤圣之道。入于生死使至泥洹。亦以权慧大智之法。兼化缘觉声闻之乘。随从劝进令至道场。若在愦乱烦恼之中。教人行寂不兴众想。若有众生计诸所著。有数无数现无所有。亦使诸人逮无所著。虽处境界周旋往来。不兴想着无所挂碍。常与众生说微妙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善法恶法。悉了知之亦无挂碍。复以无碍无漏慧本。晓了众生心行法本。随彼形像安处无为。随习俗教令解明法。心意识想不使起灭。权慧适化常得自在。是谓最胜菩萨行观。解了身本内外无主。念常修行怀来无厌自获永安。复使众生蒙其福祐。行大慈悲不怀怯弱。然后乃致解身无主。及内外法亦复如是。视其众生如己骨肉。有所求索先彼后己。大哀坚强所济不虚。皆使得立奇特之德。心识寂净亦不动转。观察身本无可贪者。复为众生而说不净。是身如城终无盈虚。身如沟涧时时流溢。身如炽火吞薪无厌。亦如江湖投海无满。如是最胜。菩萨教诲分别思惟知之不净。亦使前人兴不净想。深入辩才亦无滞碍。逮得总持无所遗忘。所教之言不失次第。常得审谛正受三昧。恒入寂然诸度无极。降伏魔怨去邪乱想。如是最胜菩萨观身。达知内外无有处所。亦如幻化影响焰光。入真谛法分别法界。远离贪尘勤修正觉。空无相愿知一切法。生亦无生无生亦无生。虽处于生而无有二。随其所生开导度之。执志勇猛不舍道意。坐树王下而自誓愿。吾今自盟。若我不成等正觉者。终不起于座也。持心平等不舍佛道。常处三界亦无所著。自观内法观他人物亦复如是。念求审谛清净之慧。了知常想悉无常想。复次最胜。菩萨自念如吾今日。受有漏形何由而获。斯由永劫积德不惓。合集智业乃致此身。不念缘觉声闻之道。若有人来而趣向之。心不恐惧亦不狐疑。行于布施去众乱想。内自思惟。使我得成等正觉时。相好严身作黄金色。复训众生使立禁戒不堕恶趣。顺忍不起根门不乱。勤加精进舍自大心。三昧正受心不流驰。修成大智远离欲尘。以权训诲达无边际。圣智之业未曾漏失。所住牢固如佛之住。分别辩才随顺应义。游心总持不损道教。充满众生一切所愿。进御退转使不堕落。所陈言教与禁相应。既自无隙不说彼短。行菩萨道常省己过。宁丧命根不毁彼此。若有众生自来归命不以为欢。设不来者亦不忧戚。闻善不喜闻恶不怒。将顺一切令至道场终成佛道。不违禁戒先救彼危不自求安。施以七宝惠而不悔。入深法要神通无碍。复以神力观众生根深浅高下。分别圣慧而为敷演。行无所著亦无穷尽。虽在缘起心不染着。一切诸漏不以为证。观察法性而无吾我。正法寂寞清净无著。三世兴衰法无所住。不见过去永以灭尽。不察当来有对无对。不念现在而常存者。如是最胜。菩萨遍观亿垓京兆。法无所起法无所灭。身行清净而不为恶。口言清净念常至诚。意在清白不犯十恶。是谓菩萨应度无极。便为诸佛而见授决。慧根巍巍功德炽盛。居十住位定不退转。奉遵于法亦不差违。情性和顺所行具足。逮佛十力志若金刚。了于法本有起有灭。晓一切人心病轻重。众生若干性行不同。所受果报能悉分明。云何菩萨而受果报。手执慧明除其大冥思惟果证。最胜当知。持强记剑刈去疑聚。有所兴造皆是果证。因其果证修行广施。持戒完具如吉祥瓶。心行忍辱如频头大士。精进超殊犹善颜王。禅定入微空慧菩萨是也。慧心果证不可移转。菩萨惠施平等无二。不见吾我有若干想。于诸人物亦复平等。人物以等得诸法等。了法平等正觉亦等。戒忍精进一心智慧。悉解平等而无若干。了一切生亦无所生。生亦不生不生亦不生。解生无生乃应法性。是谓最胜菩萨达观实穷一切真正大法。不兴尘劳而与共俱。舍一切生不见所生。既自布施不见所施。或有菩萨以施求道。又以想着欲得灭度。斯由杂毒还在生死。计吾往古无数劫时。曾于此界作转轮王飞行皇帝。随意所念自然在前无敢违者。子孙相继经六十九中劫。其间行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兴七宝塔高至梵天弥满世界。时世有佛号名勇进。翼从罗汉九十亿百千那术。菩萨大士不可称计。吾自躬身四事供养。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国财妻子象马七珍。奴仆走使下及民吏。尽持供养彼佛世尊。时我所施有染着心。由是坠落处在生死。唐劳其功不获其报。欲计彼时所兴功德如毫厘许。今存在者未之见也。如是最胜。菩萨惠施。施亦有施施亦无施。亦不见施亦不见非施。施亦非施非施亦非施。于施等者得诸法等。解施无施乃应自然。戒忍精进一心智慧。亦复如是。了智空寂亦不有智。于智无智乃应智慧。复次最胜。菩萨复当思惟法宝。云何法宝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直行。神通三昧。诸度无极。一一分别而无吾我。蠲除闇冥使知大明。建立慧智开化众生。弃诸重担而无犹豫。修奉禁戒身意寂然。复当思惟建立慧珍。亦不生心而有所猗。意离三世亦无内外。不猗阴盖四大诸入。取证灭度不见灭度。七觉意花以为花鬘。贤圣八品以为果报。庄严道场以为室宅。导进众生引至无极。淡泊寂然无老病死。亦无忧喜众苦之恼。独步三界而无所畏。观诸人物悉皆清净。我人清净人物亦净。了达清净而无所有。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当念清净起微妙意。于其中间终不复生淫怒痴意。亦不施心当娆众生。亦复不兴二乘之心。在于大众方为上首。虽处豪贵亦不贡高。护于众生不舍众生。本无之心各各无实。心无有心亦无结网。是为菩萨金刚之意而不可沮。长养善法使不漏失。思惟深妙弘誓旷大不可思议。察一切性不见所起。亦复不见有成就者。观世幻事皆不真实。以清净观斯是颠倒。不随诸法应与不应复不舍之。有杂索者不见现在有所积聚。不见去来出有所由。去亦无端来亦无绪。分别现在皆无处所。寻究正法而不可得。菩萨建意要在颠倒。不成之想是菩萨要。六十二邪是菩萨要。身想戒见是菩萨要。沉吟犹豫是菩萨要。贸求天福是菩萨要。或入泥犁不计有苦是菩萨要。或复变身入饿鬼中及畜生道是菩萨要。菩萨虽处五无间中。于中拔济苦痛众生。安处无为长存永乐。亦无起灭乱想之患。思惟法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人由法生法由人兴。自起自灭亦无死本。人不离性性不离人。人物自然不见踪迹。吾我寿命亦复如是。吾我自然诸法自然。法以自然道亦自然。解知如是空达观者。便得自然积聚之道。所谓自然积聚道者。妙观无二亦不见二。菩萨复有速疾三昧。入此三昧者弹指之顷游于十方恒沙诸佛国土。礼事供养诸佛世尊。还在故处人无觉者。寻于座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到于东方亿百那术江河沙等诸佛刹土。礼事供养诸佛世尊。问讯听受微妙之法。忽然西过复至无量江河沙佛国。礼事供养诸佛世尊已。寻复南至无量国土。即还北方无量国土。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于大众中一坐一起无觉知者。如是最胜。菩萨入此正受定意。弹指之顷游于十方无量刹土。忽然还至在于本位。时坐众生无觉之者。如吾今日于大众中敷说法义。有二亿菩萨不起于座。各各游至十方刹土。今各还来在于斯坐。听法众生无能觉者。皆由菩萨行纯淑故。是时最胜前白佛言。斯正士等所入三昧为号何等。令诸菩萨周游往返速疾乃尔。是时世尊告最胜曰。且舍菩萨所入三昧。复有三昧名无碍通。是诸佛世尊常所游居。如来入此三昧已。出入息顷游于亿百千垓江河沙等诸佛刹土。亦使十方诸佛世尊来内此界。不娆众生有觉知者。或持十方一切海水。移住虚空如悬明珠无不见者。不使水性有惊恐者。斯名无碍通慧三昧。时二亿中上首大士。有一菩萨名曰海藏。在于座上便自思惟。如来必欲使我现于三昧神力。即从坐起往诣高座众会之前。稽首礼佛并诸上尊。则住佛前叉手白言。佛道深远不可喻及。无上正真之道实为难逮。如今我观一切菩萨。及四部众诸尊神天并来会者。见此菩萨于大众中而师子吼。又且众人饥虚于法来甚久矣。今时难遇。欲有所问。若见听者乃敢发言。佛告海藏。随汝疑网而问。如来悉当为汝分别说之。使诸菩萨及一切会令得悦豫。当以智剑之大火。烧汝愚痴之丛林。是时海藏菩萨复白佛言。唯然世尊。向在座上心独思惟而自念言。斯诸二亿正士。积善甚久功德具足。降调心意志存道法。累诸善本获此正受。从无数劫。承事诸佛礼事供养。神通菩萨而此正士为众生故。象马七珍而已惠施。皆使生类得成佛道。或以退转不坚固者。行此定意正受三昧。复有菩萨以尘劳故深入生死。欲使众生永无苦痛。或有菩萨入慈三昧。令彼众生长离憎嫉。复有菩萨兴发悲心。使彼众生解无常义。或有菩萨游喜定意有瞻睹者令解空寂。复有菩萨发金刚心皆使众生成弘誓意。复有菩萨广大其志迎致一切入己刹土。复有菩萨以身法本令彼众生初中竟善。复有菩萨八不闲处兴显三宝使不断绝。或有菩萨以权方便随前众生应变适化。复有菩萨闲居静处观有为法如幻如化。或有菩萨乐在空慧观此形体如彼墙壁。或有菩萨心意质直所行清净亦无秽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