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公上人讲看破放下集第二三九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6: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看破放下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行的根本,也是佛家戒律的根本,果然能学好《弟子规》,持戒不难;五戒十善,世尊跟我们说的三聚净戒,都不困难。所以,《弟子规》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要求自己要完全做到。
      这个小册子文字不多,我们印成了袖珍本,可以放在口袋里,时时刻刻拿出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务必要求相应,这些都是属於助修。印光大师提供给我们三本书,这三本书也是属於助修。我们的正修是「三经一论」,或者说「五经一论」,五经不必每一部都要学,专攻一、两部就足够了,其他的可以做参考,读个几遍有那么个印象就行了。选的主修,或者选《无量寿经》,或者选《弥陀要解》,主修的,那是自己每天的早晚课诵,这样正助双修。助修决定是帮助自己断恶修善,帮助自己看破放下,这就对了。
      底下一句,「殊途同归,得一道者」,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殊途同归得一道,这一道不仅是佛法,大乘、小乘是一道,显教、密教是一道,宗门、教下是一道;再把它延伸出去,全世界、遍法界虚空界,九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不同的宗教,还是同归一道。上次我在日本,拜访中村康隆老和尚,这位老和尚今年正好一百岁,我去看他,他非常欢喜。在前年我跟他第一次见面,他告诉我,全世界每一个宗教的创教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听了很欢喜,你看看《普门品》里头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现佛身,应以耶稣身得度他就现耶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二集)  2004/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2》)


    ...甚至於鬼道里也有,不过他的能力小,并不大,天人的能力就相当可观,真的他知道过去未来。
      色界天、无色界天除了十善之外还要加修禅定,四禅八定,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你看看,他要不能把五欲六尘这种享受舍掉,他就不能生色界天;如果不能把这些物质放弃,身体是物质,我们居住的环境是物质,这个东西也舍掉,他就生无色界天,所以要修慈、悲、喜、舍。佛告诉我们,果然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放下,你都能舍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有能力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你再能把世出世法一切分别舍掉,不但没有执著,分别也没有,你就超越十法界。
      所以,佛家修学没有别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一个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对於事实真相明了了,明白了,放下是舍弃,那叫功夫。要舍,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譬如现在大家常常在一起,小小不如意就发脾气。诸位要知道,常常发脾气,在十法界里头跟哪一界相应?发脾气跟地狱道相应。你发脾气,你损害别人很少,损害自己太大了,你在造地狱业因,你将来果报就到地狱。所以有人告诉我,某个老人很有道德,很有学问,可是脾气很大,我说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定心平气和,没有脾气,没有烦躁。你对他怎样的忤逆,他也不在意,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你看孔老夫子,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尊敬的,《论语》上我们看到他的学生对他的赞叹。学生们公认夫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四卷)  2004/1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4》)


    ...没有听说有大乘经,大乘经藏的集结不是他们的境界,集结大乘藏的是菩萨,集结小乘藏的是声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处所。一昧的执著就造成了冲突,就产生了误会,这种冲突、误会如果不能够化解,对於他的修行就造成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在一般讲是烦恼障、是所知障,二者兼具,不知道宇宙间所有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都不相违。所以《密严》讲,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此明守权拒实,诃为恶慧」,这些人执著,守住权教,拒绝大乘法。在大乘经教里面,佛称这些人为恶慧,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读得很多。
      所以大乘实教里面,我常常跟诸位报告,诸佛如来教什么,我们学什么?总的来说,教我们放下,教我们看破。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从哪个地方落实?先从放下落实。我学佛,初次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是这样教导我的,你放下一分,你才能看破一分,放下肯定帮助看破;你放下两分,肯定就看破两分,看破两分把放下又向上提升。这两个方法不断的相辅相成,互相帮助,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不断的要放。不但是佛法,就是在世法里面,你要想建功立业,你也得要懂这个道理,你的前途才会一帆风顺,永远坚固执著不放,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像在学校念书,你喜欢这门功课,爱这门功课,这门功课学毕业了,还是不肯放下,那怎么办?那只好留级,再多念一年,不就是如此吗?你能够放下,你就升一级。世法、佛法都是这个道理。
      我也跟许许多多同学说,佛法的修学从哪个地方放起?从恶业放起。杀生是恶业,偷盗是恶业,淫欲是恶业,妄语、两舌是恶业,绮语、恶口是恶业,贪瞋痴是恶业,要放下。为什么学人不肯放下?你今天真的是放下一点,别人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七卷)  2004/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7》)


    ...因义,即种子识」。因为前面《达摩经》说「无始时来界」,解释界字。界字怎么讲?界是因义,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含藏的种子义。唯识学里面又把它称为种子,种子是能生义、能现义,心现识变,它能现,所以界是因义。但是它必须要具足缘,没有缘,这个种子不起作用。「宝性论翻此颂云,此性无始时等,彼论就实教释,云性者,谓如来藏性,如圣者胜鬘经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有涅盘,以此等文,故知两宗不同,浅深可见」。大乘经里面,像这些文句非常之多,乍看好像有抵触、有冲突,实际上是圆融的、是无碍的。只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它,现在人所说你是如何解读它,这个关系很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说,你放下的多,你看破就比别人要深一层;你放下的少,你就没有办法看到深处。
      所以同样一句话,同样一句经文,学人往往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到如来地都不能放松,依然是很认真努力在学习。什么原因?大乘经教字字句句都跟法性相应,法性无量无边,深广无际,你怎么解释?这是学人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学佛要想有成就,首先要有耐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没有开悟之前绝不轻易换个法门来学,不可以,这是最大的忌讳,一定要一门深入,入到一定的深度,就豁然大悟!悟后就可以起修,悟后不管看什么经,看什么文字,听什么人讲演,统统得利益,决定不受其害。为什么?你能转物!「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有这种能力,可以把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七卷)  2004/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7》)


    ...兰教,外国没有,外国只有五功,没有五典。五典跟中国的伦理完全相同,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丰富了他们的教义,他们很温和。他们这个国家也希望我在国际上替他们多说说话,希望化解这个误会。这是我的责任,我应当要做的,所以我也接受了。每年他们会安排我到学校做几次讲演,我也答应了。促进宗教团结,促进种族和睦,化解一切误会、对立,才能真正消除冲突、促进和平,我们为佛弟子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使命。接受不是随便接受的,不是没有正当理由接受的,大家不可以不知道。
      归根结柢,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自性清净心,你看这几年我所提的修学中心,「纯净纯善」。十几年前我提出来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理念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现在再往上提升一层,纯净纯善,这是自性清净心。修学是有层次的,如果不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下手,自性清净心是达不到,要从这里下手,这是大乘教。大乘教要能够修好,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小乘教,其实虽然不说小乘,我还是读小乘经,我还是学小乘。我在台中求学跟李老师学教,第一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小乘经,还是以这个为基础。在大乘法里面,《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基础,通小乘、通大乘,通显宗、通密宗;宗门、教下都不例外,只要是佛法都要从五戒十善下手,认真去学习。所以这么多年来我非常感慨,为什么我们五戒十善不能落实?诸位同学,不管在家、出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八卷)  2004/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8》)


    ...管你今天是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财富,是什么样的身分,总而言之,苦到底了!你哪里有乐?这真话,一点都不假。我感谢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他在这里头没有得到乐,这个话说不出来。他介绍给我,我感到非常惊讶,有这么好的东西!章嘉大师劝我走这个行业,我那时候年轻,总是要选个行业,向章嘉大师请教。章嘉大师说还是出家好,讲经、教学、弘法,这是他老人家给我决定的,我一生感激他,这条路子太好了,我自己怎么想想不到。
      李老师都劝我在家学佛,章嘉大师叫我出家,我还是听他老人家的话。我学佛的根柢是跟他三年,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头一次教导我,就是看破、放下、布施。他督促得很严,一定要做到,限定我做六年,六年以这个为主修的课程,从这下手,得大利益。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破迷开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6:53:59 | 只看该作者
    离苦得乐,这八个字的意思很深很深,一般人会读会讲,里头的意思不懂,你不是从里头过来,你没有办法懂里头的精义。必须自己身体力行,你才真正知道佛经字字句句具足无量义。
      这一段到此地,是把「十事五对」介绍完了。下面这是「结成前难」,从「业不知心,心不知业」,这个意思更深,清凉大师注解也特别详细,真的用了功夫。我想我们下次回来的时候,再详细来学习底下这段课程。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一卷)  2004/10/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data084⊙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卷)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11》)


    ...,我一定依教奉行,得真正利益是我自己。我今天想供养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了。老师把这些法传给我,他一无所求,无条件的,只是希望我好、希望我入门,那他就很快乐了。与宇宙真相相应,与大道大德相应。再看下面第二段「受不下」。我们也要把原文念出来。
      【受不知报。报不知受。】
      这两句是「约得报果时,难能所受,谓受是报因,即名言种,为业所引,受所受报,离报无受,故云受不知报。离受无报,故云报不知受。以并无体故,准前应知」。准前就是前面所说的你懂得了,这个地方你也懂,前面所讲的原理原则一直贯下去的。前面所说的能所皆无自性,并皆速灭,这个道理一定要记住。如果你能够常常用佛陀这个教诲来看这个世间,你就能看破世间;换句话说,你会开悟。过去我讲《金刚经》、讲《心经》,也常常提醒大家要用里面这些经句常常帮助我们起观照的作用。譬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常常想著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知道根、尘、识都是虚幻而不可得,都是没有自性,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能常作如是观,自然就放下,彻底放下,这一放下智慧就开了。
      这个地方『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受是因,报是果,受跟报是二法,知跟不知又是二法。六祖说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像这些重要的开示、重要的经句,我们都要常常能提得起来,这提得起来叫什么?提起观照。《般若心经》上「照见五蕴皆空」,怎么照见的?就是这种照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一卷)  2004/10/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1》)


    ...是恶道。那在菩萨?菩萨以上是善道,佛菩萨是善道,菩萨以下是恶道,所以善恶是比较显示出来的。在六道里面人道以上是善道,人道以下三恶道;如果在三恶道里面,畜生是善道,饿鬼、堕地狱这恶道;饿鬼跟地狱两个相比,那饿鬼还是善道,地狱才是恶道。比较的说法,这是引导你到善还是到恶。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很好「趣善恶者,正由业熏,受总报故」。业是业力,业力在薰习,你受的是善业,你就得善报,你是有恶业,那你就得恶报。十法界你到哪里去,不是别人给你作主,是你自己作主,这个道理要懂。你真正明白了,你才不会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用大菩提心来薰习,将来果报那是至善,佛道!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下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几年之前,至少有十五年了,我们在美国弘法的时候提出来的,作为我们自己修学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把这么多年修学落实到我们起心动念、落实到我们言语造作。无论怎么修,别说我们现在还是凡夫没成佛,就是真正成佛了,在这个世间应化教化众生有没有苦难?给诸位说苦难在所不免。果然是法身菩萨,你不管怎么样糟蹋他,他无所谓。为什么?没起心、没动念。你毁谤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像那个拳头打出去落空了,没反应。如果不是法身菩萨,他还没见性,那么世间人这是肯定的,你做得再好,这个社会上有人赞叹你,也有人嫉妒你、有人毁谤你、有人侮辱你,肯定的!释迦世尊,这个社会上学佛的人赞叹他,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二卷)  2004/10/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2》)


    ...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这是一进佛门首先把总的方向目标传授给你,你只要依教奉行,你就不会走入歧途,你走的是正道。
      我们想想我们出家、皈依多少年了,三皈依每天都念,早晚课最后都念三皈依,变成什么?有口无心。古大德诵经、礼忏有利益,利益在哪里?随文入观,时时刻刻念念能提醒自己。我们现在人每天读经、念佛、礼忏不得利益,是什么?没有信。这个信进念定慧的根没有,根缺了;这个根是意根,内里头的意根。所以三皈做不到,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佛门修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做不到,奉事师长做不到,世出世法德行功业都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晓得为什么一生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看破?为什么不肯放下?根缺了。这个事不是小事,这是大事。
      我昨天跟徐醒民老师通了个电话,我们谈了很多,我是非常非常的感慨。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虽然指导我们从根本上下手,可是我们的根不牢固、不坚定,还是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信心动摇了,依旧是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牵著走,学业、道业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跟徐老师讲,老师给我们奠的那个根,那个根下面还有根,深根!这个疏忽了。老师虽然提到但是没有特别强调,深根我们没有扎,根不够深禁不起考验。老师教给我们的,因为我们是学佛,教给我们这个根是净业三福、《十善业道》,还有选的一些小乘经,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类的,在这上扎根,殊不知这底下还有更深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三卷)  2004/10/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3》)


    ...三十七品就涵盖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佛法,一句都不漏失,我们不能把这个看轻了,这是纲领,总纲领、总科目。要按照三十七道品的次第,第一个是四念处,第二个四正勤,第三个四如意足,第四个才是五根五力。换句话说,如果前面这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你没有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你就没有。中国佛教唐朝中叶以后大家都不学小乘了,那个时候行,为什么说行?那个时候有儒、有道,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不学儒的,没有不学道的,而且学儒、学道都在童年。换句话说,都在学佛之前他已经有儒道的基础,这个可以。儒道代替了小乘,所以直接入大乘不难,他进来之后都具足信进念定慧。
      我在讲三十七品的时候跟诸位说过,四念处是看破,四正勤是精进,四如意足是放下,然后才具足后面四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个次第不能颠倒。可是今天我们学佛不管学哪个法门,谁又认真修行过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他的根力从哪来?所以印祖在这种机缘之下,教化众生不能不契机,在现前这个机缘之下极力提倡因果教育,有道理,他提倡的。《了凡四训》这个科目、目标是教你深信因果,这个科目里面给我们讲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所以教学的目标深信因果。接著是《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个科目的目标是让我们正确的认清楚邪正、善恶,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你才会远离邪恶,充实自己的正善。最后是《安士全书》,《安士全书》比前面两门更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三卷)  2004/10/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3》)


    ...个功夫不得力。如果这五根全都没有,那麻烦就大了,你要怎样去培养?如何来补救?如果有前面两个,不错,你要认真努力,你要真正忏悔,发愿改过自新,把下面这三个根培养出来。前面跟诸位说过三十七道品是大道,一切众生自性里面统统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只是我们的业障把它障住了,业障忏除根力就现前。有根就有进步,为什么?它能生长,到有力它就起作用。信根要是有力,外面邪知邪见你决定不会受它的影响,你信有根!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幸亏还有这么一点点底子,五十年不是短时间,半个世纪。我们走了许许多多国家地区,也经历过大风大浪,面临过正面的冲击也能够平安度过,靠什么?靠根、靠力。当然根力之前,我们确实有四念处的看破,有四如意足的放下,有四正勤的精进。这是说到根的满缺对我们现前修学非常重要。这个意思还没讲完,我们休息几分钟,下一堂课接著跟诸位报告。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第四段「复以第四及第五对,结诸根满缺,亦由满业因缘,有损他益他之异,故成内六处满缺之果」,我们就读到此地。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有损他益他之异」。由此可知,损是损害别人,益是利益众生,三聚净戒里面有饶益有情戒,这就是益他。有情是指的有情众生,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动物,动物有情。动物范围包括就大,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九法界有情众生,九法界上面菩萨、缘觉、声闻、天、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九法界有情众生。益是利益,饶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三卷)  2004/10/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3》)


    ...了。
      十法界六道三途本来没有,再跟你说,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前面讲过不少,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总得要明了。相是幻相、是妄相,事也是幻事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得清楚,「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就是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宇宙的缘起跟生命的来源。《般若经》上佛给我们讲「无所有」,这个无所有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毕竟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的,给你讲真话。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讲并皆速灭,并皆速灭就是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这才叫真正的觉悟、明白了。你对於身心世界你还有执著吗?你还有分别吗?没有了。对於身心世界还有执著、还有分别,你还没放下,你还有觉悟。
      看破、放下。看破难,放下不难,这是我在很年轻刚刚学佛,章嘉大师教我的。释迦牟尼佛辛辛苦苦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为什么?教你看破,你为什么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实真相,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九个字。世尊一生教学当中,讲般若二十二年,就讲这个实相。这个实相就是本无,就是性空,就是缘会。「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都是属於缘会。缘会就是本无,本无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不可得、就是毕竟空、就是无所有,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不但是一切放下了,连分别执著也放下了,为什么?空的,哪有这回事情!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常常来,他为什么要来?因为从前发过愿。因地上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说话不能不算话,信用是性德,所以你发的誓愿一定是真的,一定兑现的,哪有不度众生的道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九卷)  2004/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9》)


    ...,不报复,这还能算人吗?都是这错误的观念,现在晓得吃了亏、上了当不报复,这是德行,这是应该的。
      我们整个社会,大家是吃亏上当都没有瞋恚,都没有报复,你说这个社会多么安详!这个社会人心淳厚,社会安定定和平。我们很希望这个境界能现前,不希望社会动乱。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待人处事当中,不知不觉良心发现,德行流露,特别是在真正肯发心修行,这是好事。真的不会失掉,妄的一定会消失。所以习气,烦恼习气真的会消失。不一定要勉强去断它,自自然然消失,自自然然减轻了。硬是要去断它,难!不容易。我这一生修学的经验,我没有勉强去断烦恼习气,只是在教理上下功夫。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你能多看破几分,你自自然然就多放下几分。没有看破叫你放下,好难好难。看破之后,不要劝你放下,自自然然放下,自己也没有劝自己放下,这正是所谓「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惯就是读经明理。所以经要读,教要讲,愈讲愈欢喜,讲是劝别人,实在讲劝别人充其量三分,二、三分,自己得利益八、九分,自己得利益大。自己为什么得利益?天天在薰习,薰习到一定的程度,慈悲心,真诚心,我们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然流露出来,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在这半个世纪的学习经验当中看到成果,所以要长时间,时间短了不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0卷)  2004/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0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九卷)  2004/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9》)


    ...就不明,一动就叫无明。所以无明是个动相,明是不动的相,像水一样,用水做比喻,有相似之处。水不动的时候像一面镜子一样明,照见,外面这个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可是水一动它就有波浪,能不能照?也照,照得不清楚。微微的波浪还可以,照这外面的境界相还能看得清楚。如果说是波浪大了,所看的这个相支离破碎;大风大浪,这个相就看不见了。所以水照见就像心一样,心在定的时候照见,定愈深照的那个功能愈大愈殊胜。到什么时候你能够照见诸法实相,那就叫见性,叫明心见性。这个时候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自然现前,这就是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
      恢复自性需要定,定是个枢纽,因此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就是教你定下来。放下是定,看破是慧,慧帮助定,定帮助慧,定慧相辅相成,最后到大彻大悟。所以我们要知道静是觉相,动是迷相,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统统都是修定道理在此地。修定就是佛陀。佛没有分别,佛没有执著,佛没有说只有我说的才是真理,佛没有说!你看佛讲,佛的经五种人说,很符合现代所谓是民主科学的精神,佛没有专制、没有成见,只要说的是事实真相就对了,就没有错。佛经,当然是第一个是佛说,佛弟子说,天人说,仙人说,只要说的是事实真相,佛都承认这是佛经。所以大乘经唯一实相印,我们通常讲法印,大乘法印就是实相;小乘有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盘。凡是说的是事实真相,佛承认它这就是经,他说得没错。
      事实真相叫实相。我们要晓得僧肇...(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0卷)  2004/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0》)


    ...妄心跟真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你还有放不下的,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6:54: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妄心。我们学佛真的是已经放下了不少,是不是还有没放下的?有!还有没放下的,还要继续放下,不断的放下。你放下愈多,说老实话,你的心就愈清净,清净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是看你放下多少。
      就事而论,财有没有放下?色有没有放下?名有没有放下?食有没有放下?睡有没有放下?这讲的是财、色、名、食、睡,五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你有没有放下?你放下多少?果然都放下了,你的六识就不起作用。为什么?六识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妄想,没放下。分别、执著、妄想决定有对象,对象是什么?对象不外乎五欲六尘。所以,佛在这里讲的这些真相,它真正的作用是教我们看破,帮助我们彻底放下。
      前几天悟行法师下山,打了个电话告诉我,山下净宗学会遭了小偷。那个地方我有个休息的房间,房门被小偷撬开,大概里面是翻得很乱,打电话问我有没有贵重的东西?我们听了这个事情,那就考验考验有没有放下。真放下了,翻,随他翻去,不放在心上。如果心上还有这么回事情,放下还不够彻底,一定要事相摆在面前,再勘验你是不是真放下。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在讲经的时候,我们大家聚精会神都在听经,其中有一位同修也在听经。在讲经的当中,大概有人传了个讯息给他,他家里房子著火了,火灾。他很沉得住气,他依旧在听经,等到听经完了,散场了,他再回去。到第二天李老师知道这个事情,李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二卷)  2004/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