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四集) 2005/3/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刚刚提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对任何的国家发动侵略、发动战争,而是以王道跟他们和睦相处,也非常欢迎他们来跟我们交流,吸收我们中国的文化。为什么西方它会提到「黄祸」,会担心中国强大以后会去侵犯他们?其实这是在历史上断章取义,他们误会了,误会元朝时候,元朝的军队打到欧洲一带。中国文化是以汉人为主,蒙古人那时候还没有接受中国的文化,他们是以游牧为生,各个都武功高强。绝对不是中国文化所造成的向外侵略,而是蒙古人他们以武力去征服很多的地区,那个跟中国、跟汉人的文化不能混为一谈。而当蒙古人真正入主中国,他也了解到绝对不能用武力治理一个国家。所以那时候蒙古入主中国,是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开始用中国的文化来治理中国人。他们享年也不算久,只有九十年的时间。
从这里我们也了解到,真正深入中国文化圣贤教诲的中国人,绝对不会去侵犯、侵害其它国家的人。我们一定要让中国文化给予欧美各国的人去了解,他们对我们就没有那种戒心,进而会跟我们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对于其它国家的误解,我们也应该可以接受。美国用武力去侵犯其它的国家,也因为它没有读过《弟子规》,假如它读过《弟子规》,就知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所以我们有责任,不能怪他们,要怪我们,因为我们有法宝,却没有给予别人,没有帮助别人,这样是不对的。
所以诸位同修,往后要让世界和平,只有两种学说,也就是汤恩比教授所提到的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诸位同修,孔孟学说在哪里?《弟子规》。大乘佛法在哪里?《十善业道经》。你们都知道了,我都有听到,也有看到,你们有责任把可以挽救世界的法宝要赶快跟全世界宣扬、宣讲。所以我们不只需要会讲中文的中国人,还要大量需要会讲英文、会讲外国语言的中国人。因为世界和平这件事刻不容缓,一个人的学习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一个世界的人心,假如正法不彰显,很有可能每天都在溃丧下来,所以这件事不能等,而且也是我们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事情。
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学贵立志,我们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明天绝对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让我们遍地开花,让我们遍地可以普洒甘露水,让整个地球都能够在圣贤的教诲之下,渐渐愈来愈和睦,愈来愈兴旺。
【待婢仆。身贵端。】
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他会请到一些帮忙带孩子,帮忙煮饭,甚至于开车的这样的佣人。但是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要引导他要尊重一切这些帮忙的长者。面对司机先生,我们要告诉孩子,比方说他姓陈,应该叫「陈叔叔」,面对煮饭的阿姨应该叫「王阿姨」,绝对不能让孩子从小对人就有高下之分。假如他看不起帮忙的这些长者,那他从小恭敬心就失去了,与道就相违,反而有财富毁了孩子一生,因为他会看不起人。而现在这个时代攀比、虚荣很严重,我们必须谨慎去对待。
有个幼儿园的小孩,那一天他父亲开他的出租车带孩子到了幼儿园。下车以后,这个孩子刚好碰到他的同学,两个人正要走往教室去,他的父亲没有马上把车开走,刚好就听到两个孩子在那里对话。问到说:那个开车的人是谁?孩子说:那是我们家的司机。那是他爸爸!他说「那是我们家的司机」。所以你看,现在连幼儿园都很会攀比,好虚荣。这相当危机,这个时候他父亲警觉到了,隔天就把他办转学,很可能是那个幼儿园可能都是达官显要的孩子。
又有一个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四岁多,去读幼儿园。居然有一天很多的老师都到他们家里来,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四岁多的孩子主动打电话邀请他这些老师到家里来吃饭。你看他那个讲话的口气跟谁学的?居然所有的老师听了以后,都觉得应该是他父母的意思,所以都来了。他的父亲也很惊讶,你看孩子学的都是这些社会上的行为,后来也把他从海口转学到北京某个学校去。这些地方我们应该多多留心,多多注意。不要因为财富、地位而给予孩子很不好的影响。
在北京一家公立的幼儿园,大部分都是很有钱,还有当官的小孩。那一天学期末表演,每个孩子都是他父母的心肝宝贝,那一天不只孩子来了,也不只父母来了,连爷爷奶奶、司机,甚至于还有个专业的摄像人员一起都到了。因为每个家庭都要找那个最好的角度拍孩子,最好的角度有多少?结果当场这些家长就吵起来,就打起来了。所以确实,我们的言语、行为要非常谨慎,不可以用地位、用权势来向别人炫耀,甚至于打压他人,时时还是要慈爱,还是要平等心。
在家庭当中,比方说媳妇回到公公婆婆那里,大半都要帮忙煮饭,然后料理一些家事。像过年期间也都是回去吃团圆饭,但是很可能现在很多的媳妇都是职业妇女,一到了过年,好不容易有几天放假。假如回到家里又要一直干活,又要煮年夜饭,又要整理所有的环境,对媳妇来讲,就像这个救护车一样,她会累到昏倒,有没有可能?有!既然有这个缘分走进一个家里来,就应该互相关怀,互相包容、照顾。所以我们应该体恤媳妇很辛苦,这时候说:年夜饭现在也有餐厅帮忙都是做现成的,又好吃又是素食,又没有加防腐剂,也没有加味素。当婆婆能够设身处地着想,相信媳妇会觉得很欢喜,家和万事兴。
像婆媳之间的问题,小姑也很重要,我们也要帮嫂嫂讲话。看到嫂嫂有什么好的做法、好的贡献,我们也主动到自己母亲的前面去帮大嫂说说好话,这样家庭会很圆满。绝对不可以小姑说大嫂的坏话,那一定会造成家庭里面鸡犬不宁。所以家庭,人必先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家庭里面的人一定要互相团结,互相体谅才行。
【虽贵端。慈而宽。】
这个『贵』是指有地位,当我们今天在国家、社会当中有地位,绝对不能以地位去瞧不起人,地位跟名声它同时跟义务、责任共存。我们也遇到一位高官他的夫人,因为官职很高,所以他的夫人也常常去参加一些活动。而她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帮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募款,让这些孩子能真正有书可以念。他们到偏远的地方去,有些孩子念书是三、四点就要起床,走四个小时的路才到学校,到学校念了几个小时,又要马上再走四个小时回自己家。辛不辛苦?所以确实在这个世界当中,需要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他们为这些学校募款。
有一位朋友到了这个募款的地方,去见了这些小孩子。有个小孩子六年级,就跟她的朋友讲:叔叔,我明天不能来念书了。叔叔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爸爸去世了,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我的奶奶、我的妈妈都必须我去帮忙她们干农活,才有钱生活下去。这位朋友听了以后也很感慨,马上问他:你读一年的书要多少钱?他说两百块人民币。他当下拿出一千块钱,他说:你这五年好好念书,这一千块给你当学费。他另外又拿出一千块,就说道:这一千块拿去让你们家当家用,这样你就可以安心念书。这个孩子的母亲当场收到这笔钱很感动,全家都跪下来谢谢他,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所以这位长官的夫人她就提到:我们今天有这样高的社会地位,就代表我们对于社会的义务,应该用这样的名声、这样的地位来造福社会才对。他们援助的学校已经一百六十多间,所以『虽贵端,慈而宽』,应该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关怀更多的人群。
今天我们找来了一些帮忙煮饭、帮忙做家事的这些仆人,我们也应该好好爱护他,毕竟有缘在一起。我在海口的时候,看到这些来当保姆的孩子才几岁?很多才十四、五岁,都还是孩子!当他走入我们的家门,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他,好好的栽培他。希望透过这个因缘,在他的能力上,甚至于是在他的思想、观念上,都能够有很好的提升,以利于他往后的人生。所以我们《弟子规》也要教给这些朋友,因为他们这一辈子会做比较低下的工作,很有可能是他过去生中没有闻到正法,没有好好修福。这一生跟我们缘接上了,一定要把这些正确的思想、观念,以至于改变命运的方法,要教给他,这才是真正的慈爱。而我们的平等心跟慈悲心就在这个当下去真正落实。
再来,不只要慈爱,也要宽厚,因为人难免都有可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不应该苛刻去要求。所以「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物相感,以诚以忠」,上天有好生之德,造物者所忌就是太刻薄,就是太奸诈;而万物之所以能够互相感格,最重要的就是诚心、忠心。所以我们对待这些仆人能够用真诚、用宽恕,将让他们的人生留下非常好的回忆跟影响。
在宋朝有个读书人叫刘宽,诸位同修,你看到他的名字会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非常宽恕。不然每个人都叫他「刘宽、刘宽」,然后他很刻薄,那他每天听到这个名字,自己心里都很不舒服,因为名不副实。所以我爸爸给我取这个名字,每次人家叫我,我假如很无礼,行不行?所以这个名字也成就了我,叫我要时时对人要有礼貌;不只要有礼貌,这个礼貌还要像九颗太阳一样,要照出去。所以名字,我们一定要不负父母的期许,要好好把它落实好。
这个名字也带给我很多生命的趣事跟成长,因为我从小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听到长辈的声音,不管我人在何处,我一定会走向前来跟他深深一鞠躬:叔叔好!阿姨好!诸位同修,孩子的礼貌重不重要?重要!从这几天的课程当中,诸位同修应该也明白,我这个鞠躬带给生命多少好处?说不尽的好处。所以从小养成家教重要。
有一天,我在坐电梯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女士,一进来我马上问她:请问妳上几楼?诸位同修,你坐电梯会问人家「请问上几楼」的举手?这么多人,太好了!社会有救了。当每个人都能响起关怀的言语,社会风气很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转过来。我们有位同修,他也都会问人家说:小姐,请问你上几楼?当然先生他也会问。结果有一次有位小姐坐电梯来,他问她:请问上几楼?那个女士听到他这么亲切的问候,坐电梯的过程都一直在微笑,而且到了以后,这位女士还坚持要让他先走。所以可以看到,当我们伸出友谊的手,一定会赢得人家友谊的回馈。
我跟这个女士按了楼层,刚好跟我是同一楼,在坐电梯的过程,我们也跟她问好:妳好!我叫蔡礼旭。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这个名字除了让我懂礼貌以外,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好处,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所以我这一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女人,看我特别顺眼。有位长者,她就拿着我们讲课的带子送给人家,她说:这是「女婿」讲的。她说:你女婿会讲课?所以我们确实对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宽恕,人与人相处起来就特别融洽。
这个刘宽确实为人宽厚,他的家人都觉得说从来没有看过他生气,所以就故意安排他的婢女盛了一碗热汤。因为那时候正准备要上早朝,刘宽穿非常整齐的朝服,正在那里要准备要上朝廷去。当这位婢女进门以后,就假装跌倒,这个热汤就泼在刘宽的衣服上。结果刘宽马上站起来,第一句话说:你的手有没有烫到?所以他们家的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初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句话就问:有没有人受伤?所以从人的第一念,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存心,夫子念念想着不要有人受到伤害,这是「慈而宽」。当我们能真正落实「慈而宽」,在家庭你是好的家长,在团体你是好的领导人,在社会、国家将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下一句是: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在家庭当中,我们也要谆谆教诲,也要以理来引导小孩,绝对不能用我们的权势来打压孩子;假如是用权势,早晚作用力跟反作用力是同等力量。很多父母他的控制欲太强,就觉得什么事都帮孩子决定,就要他都遵照着走。其实孩子的生命终究要回归到他自己的手上,我们也是他人生的一个助缘,人生的一个善缘而已。佛法里面讲要「主伴圆融」,中国话又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所以儿孙毕竟要回归到他自己的生命。而我们最重要的是在他人格还没成长以前,给予他最好的家庭教育;等到他人格都建立了,你要慢慢享清福了。
所以我也跟家长沟通,孩子就好像坐在他自己的人生车子上,他握着他的方向盘在开,你在旁边只能好好引导他怎么开才能把车开好。你能不能把手握在他的方向盘,然后硬是要帮他开?这样会开出什么样子出来?一定会撞车,到时候车上的人都会受伤。现在家庭里面,因为孩子跟父母之间意见很分歧的状况也很多,所以我们为人长辈也要顺势而为,顺势去引导。能劝得听,那当然是好,劝不听,也不要撕破脸,而造成家庭的冲突。当我们尽了职责,就应该先退一步走,等到看子女的发展,假如已经有些不好的结果,我们再给他机会教育。所以凡事还是以理待人,但是也要顺势而为。
在公司里面,更是应该以理相待,不只是要用道理,还要用尊重跟礼貌,纵使是上下属的关系也应如此。因为当我们尊重人才,人才自然会非常效忠,非常认真来一起努力。从这一段我们也想到孟夫子那段教诲,提到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领导者把下属当作手足一样看待,下属会把上司看作心腹一样;「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我们不以礼相待,只把他当工具用,那他跟我们之间就没有情谊;「君之视臣如土芥」,我们因为有钱,把他们使唤来使唤去,「则臣视君如寇雠」。所以确实,还是要以德服人才对。
这是「泛爱众」的部分。从孝、弟,从谨、信到泛爱众,都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就是把人做好。我们要成佛、要学佛,首先一定要先学做人,人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佛。做人,在夫子的教诲当中,首先要学会做个君子,怎么做君子?假如以一本书、一本经,那就是《弟子规》教我们做君子;假如以一段话,就是夫子在《论语》里面提到的,「君子有九思」。当一个人能够时时从这九个角度来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起心动念,他就往君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迈进。
是哪「九思」?我们来看一下,「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我们现在就来君子九思,来观照一下自己落实了多少!第一个「视思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你都能够明明白白了解到,它是什么因造成这个结果,它是什么道理才会呈现这样的事相。师父上人参加了很多联合国的会议,而联合国会议也召开了数十年,当师长问他们:你们要解决世界的冲突,国与国、团体与团体的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