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7 13:41:40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佛是宗教,是迷信,是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特别是大乘,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这个单元里面认识了佛教,把它搞清楚了。老师又告诉我,两百年前,寺院庵堂的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都是好老师,你跟他学习,只要真诚,真想学,他就真教你;不是真想学,他不教你。一个人也教,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学生也教,真想学。
那学校里面,我那个时候对他讲的这个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听不懂,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若干年之后,我们自己走入学校,才真的发现了,小学生肯念书,准备升初中,初中学生念书,准备升高中,高中学生考取大学之后不念书了。为什么?等著拿文凭,好在社会上找个好工作,念书那个情绪就低落了,所以学生不像学生,来混文凭。老师不教也要进教室,进教室,教没用处,没有人听,那为什么还要上课?老师要靠钟点费、靠薪水生活,维持生活,没有办法,不能不去应付一下。所以统统存著应付的心,学生自然要好成绩,考试把考卷先给学生看看,大家都拿好分数,皆大欢喜。教育沦落到这种程度,怎么办?我那个年代还有些好老师,真有学问的;现在学校老师,就像我们这样程度,跟上一辈的比差很大,很大差距;我们这一代再看下一代,下一代比我们又滑坡,滑了很大差距。所以我想二十年之后,大学没有教授了,可能高中都没有老师了,这个不得了!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出现许许多多太平盛世,那是怎么营造成功的?教育。中国人古人最懂得教育,最重视教育,家里再穷也要让小孩读书。所以,中国在历史上,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办法跟中国比,这就是中国人重视教育。中国的教育谁负责?过去是家庭负责,不是国家办的,国家奖励、督促,国家只办考试,学都是你们自己家庭子弟学校,就是私塾。因为中国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一般家庭人口大概三百人左右,兴旺的七、八百人,衰的也有一、二百人,大家庭。大家庭要规矩,所以有家道、家规、家学、家业。所以中国人讲齐家,你能够把家庭管理好,就能治国,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大家庭抗战时期还有,我见过,我还在大家庭里大概住过一年,一、二年的样子,小时候,还有这个印象。这个家庭已经衰败了,还有一百多人,将近两百人,兄弟十个没有分家。所以是家庭共产制度,任何人赚钱,除了自己生活费用保留之外,你都要汇到家里去。家里面拿这些钱置产业,买田地、买山地,山地可以造林,田地可以生产,有的自己耕种,自己没有耕种的都是租,租给农民,收租。是这样的方式,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教育没有了。
教育的基础,扎根教育是从哪里开始?大家族,读书人家、做官的人家,从胎教做起。母亲怀孕,就要端正心念、言语柔和、举止端正,为什么?影响胎儿。胎教在中国历史上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历史上记载她的,怀周文王的时候,这十个月,端正心念,没有不善的念头,没有不善的思想,这是心念,口不出傲言,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凡是负面的统统远离。这十个月当中要叫小孩所接受的全是正念,小孩出生容易教,好养。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他会看,他耳朵竖起来会听,他已经在开始学习了,谁教他?母亲。所以父母在小孩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正面的,小孩在学,你不能让他学坏了。所有接近他的人,都跟他父母一样,端庄,从小就,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弟子规》是做父母,怀孕,小孩生下来,做给小孩看的。你怎么样孝顺父母,小孩学会了,他将来也会孝顺你。
童蒙养正,母亲要带孩子三年,一千天,凡是负面的、不善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他所接触的决定是伦理道德,纯净纯善,这把小孩教好了。这个根,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一千天,他这个根扎下去之后,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遇什么样的困难,他不会动摇,有气节,仁义礼智信根扎下去了。
最近这个两百年,前面一百年疏忽了,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慈禧太后,她对教育不重视,对於老师不尊敬。清朝世世代代帝王都礼请专家学者,儒释道的专家学者,到皇宫里面去讲学。这些讲学的资料,《四库全书》都有,有讲义,收在《四库全书》里面,你看这些人在宫廷里面,对皇帝、对於这些大臣讲些什么。这个制度慈禧废除了,她不要听,大概听了都是她不喜欢听的话,她不爱听的,废除。她迷信,驾乩扶鸾,所以宫廷里面扶鸾,什么国家大事请鬼神来指教,鬼神把她亡国了。这样一做,大家对於学术就冷淡了,这一百年,到民国初年变质了,不但冷淡,没有人讲求了。还有几个老人,他们聚集学生来传,非常稀少,传到现在没有了,怎么办?
我这次访问英国,主要就是想看看英国有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办一个汉学实验学校,要做实验。教什么?教文字学,《说文解字》,音韵学,学这些东西。课本不要编,我们编出来的课本比不上古人,古人童蒙教学的这些课本十几种,像《三字经》、《百家姓》这一类的,十几种。教了二、三千年,社会没出问题,现在编的教科书统统有问题,所以我就想,我们把古人那些教科书统统搬出来学习。这是小学,小学完成之后,我们就学文言文。文言文用什么课本?用《群书治要》、用《国学治要》,就这两种。这部《治要》唐太宗编的,《国学治要》是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刚刚创办的时候,有不少专家学者,真有学问、有德行,他们编的,编得非常好,就是《四库全书》里头选的,编了一套。治要这个名词是从《群书治要》来的,《群书治要》是治国、平天下,《国学治要》那是做学问的,治学的。所以我们用古人东西做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咱们就推广,实验失败了就算了,就别再搞了。
没有想到在英国还遇到这个缘分,有一个学校校长,威尔斯大学的校长,跟我谈了三个多小时,对我们这个想法他有同感。他说确实西方人跟东方人教学的理念、方法完全不一样,东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识。求知识,不尊师重道没关系,可以学得会,技术;东方,文字是学问,那个不行,一定要尊师重道。英国在去年,全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全部学中文,把中文看作第一外国语。英国人很有眼光,看到这个世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话是英国一个哲学家汤恩比说的。汤恩比,我觉得那个人是个菩萨再来,晚年最担心的,因为他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最害怕的是第三次大战,如果第三次大战要爆发,第三次是核武、生化,地球就毁灭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统统灭绝。他说这是人类愚痴到极处,集体自杀。
所以他想这个问题应该想了十几年,怎样能让这桩事情不发生。他是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大概比中国人还清楚,他想到中国夏商周一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这个一千八百年,三代,中国传统文化兴旺起来。那个时候国家并没有统一,就是政治没有统一,文化统一了,我们讲中国的汉字,文字统一了。虽然有很多国家有不同的文字,但是创造文字的意识、理念都相同。到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政治统一了,颁布小篆为标准的文字,那就是文字统一。文言文的统一,文言统一,文言统一是在三代,夏商周时候就统一了。所以地方语言不相同没有关系,写的字大家都认识,写的文章每个人都看得懂。
他就想到这一层,这是个好事情,所以他就希望用文化统一全世界。谁来统一?中国人统一,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各个族群文化里头最优秀的;换句话说,二十一世纪中国统一全世界,国际上战争就可以避免。中国人用文化,不是政治统一,不是军事统一,不是科技统一,也不是经济贸易统一,是中国文明。他说,还有三个卫星文明,中国卫星文明,韩国、日本、越南,这四个国家统一,就能领导全世界,带给全世界幸福美满,确实能够化解战争,化解冲突。这个现在有一点迹象,现在国际上汉学热,这就是开始有这个迹象,这个迹象好。我在国外,跟外国朋友在一块,我都告诉他这个信息。汤恩比说的,很有道理,文化统一,不是政治统一,文化统一。
那文化统一,就必须要把中国的汉字、文言文向全世界推广,全世界都学汉字、都学文言文,这个目的才可以达到。是不是应该这样做?我觉得应该,为什么?中国文言文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全世界的文字找不到第二个能跟中国比,中国文字永恒不变。汤恩比举了个比喻,说得很好,他说假设孔子,二千五百前的中国人,他复活了,碰到了毛主席,他那个时候毛主席在世,他说跟毛主席见面了,说话肯定不懂,写字,问题解决了,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为什么印度佛经大量流传到中国,在中国统统翻成汉字、文言文来书写,书写之后,那个原本,梵文的原本不要了,就丢失了,真的,一部都没有,没有留下来,为什么?连印度的法师都承认,中国汉字、文言文高明,用这个东西书写,可以流传千年万世,不会变质。梵文怎么样?隔个三、五百年,梵文的说话的音声变了,变了之后你就看不懂。现在欧洲,拉丁文的东西已经没有人看懂,甚至於连莎士比亚所写的这个,这才不过是几百年,二、三百年的样子,现在的欧洲人都看不懂了。这就是什么?表音的文字它禁不起考验,说话语音一定会转变的,到时候,二、三百年的人就没办法听得懂。文言文没有这个问题,文言文只要学会,隔几千年、隔几万年它都不会变。
所以每个国家、每个族群,你们有好东西,希望流传千年万世,一定要用汉字、文言文来书写,汉字、文言文有这种优越的条件。已经这么多年了,中国三代东西留下来,现在人能看懂,不会会错意思。所以,汉字、文言文是全世界、全人类,每个族群、每个国家所必须。许许多多的误会,演变为灾难,战争、灾难,如果有一种文字全世界通用,大家看这个文,误会都化解了,许多争论的问题就统统消除了。这是真正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真实的基础。所以汉字、文言文必须要提倡,要认真努力来推广,中国能把这桩事情做好,是对全世界、全人类安定和谐做出最大的贡献。
韩国、越南,抗战结束之后,他们没有文字,完全用中文,非常可惜它现在改成他们文字。它要是不改自己的文字,用中文,现在我们都要向它请教,都要到他们那里去请老师。日本丢掉得比较久一点,但是抗战之前,日本人学习汉字、文言文的人很多,一般高等知识分子都懂。所以到日本去,言语不懂,写字可以通。中国的国宝,要认识,这是真正的宝,要把它发扬光大。
这一段讲忍辱,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无方所,统统要忍,菩萨无方所忍。或有夜间能忍,白天不能忍,白天能忍,夜晚不能忍;或是在这个处所能忍,换一个处所就不忍。或者在这一方能忍,彼方不能忍,这讲空间。下面是人事,或知识边能忍,不是知识边他就不能忍。把我们这个世间人情统统包括了,统统讲尽了,文字不多,什么能忍,什么不能忍,众生毛病习气严重。「菩萨不尔」,菩萨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切时,一切方」,一切时是时间,无论是白天、晚上都能忍,方是讲空间,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能忍,所以「常生忍心」。这是无方所忍,无方所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没有不能忍的。
下面,第六「云何名菩萨修处处忍」。处处忍是对人事,你看,「有人於父母、师长、夫妻、男女、大小、内外如是中生忍。余则不忍」。不是自己的亲属,不是自己一家人,他就不能忍了。「菩萨忍者,则不如是。如父母边生忍,旃陀罗边生忍。是名修处处忍。」旃陀罗是个比喻,父母是最亲近的人,旃陀罗在印度四种阶级里头最低的,就是做奴隶这一类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财富,贫穷困苦,社会上没有人瞧得起的人。对他也要忍,也要有礼貌,不能轻视他们。
第七说「云何名菩萨非所为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事,「不以利故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以相亲友故生忍」,这底下是羞愧的意思,不以羞愧处生忍。「菩萨常修於忍,是名菩萨非所为忍。」也就是菩萨忍没有条件的,这些所说的都是人事上的关系。为什么要忍?他是有所为,菩萨无所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所为,这里头有情识在里头,无所为是真心,大公无私。
第八,「云何名菩萨不逼恼忍。若瞋因缘」,引起你发脾气,这瞋因缘,「烦恼未起,不名为忍」。烦恼起了,动了念头,能忍。「若遇瞋因缘时,拳打刀杖,手脚蹴踏,恶口骂詈,於如是中,心不动者,则名为忍。」这是我们常常看见。现在,这些不能忍辱愈演愈烈,演变为战争,战争毫无理由,而且这种战争没有止息,不仅在中东,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都能看到。儿女杀父母,学生杀老师、杀同学的,滥杀无辜的,常常听到,常常看到这些报导,这就是社会乱了,人心坏了。菩萨,修菩萨道的人能忍,能忍,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无事。所以《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得成於忍」,真正得到成就都靠一个忍辱,有耐心。求学也要有耐心,不忍不能成就。
忍这个字,大乘佛教里看得非常重。布施、持戒能成就一切善的,下面就是忍辱,忍辱能够把你的善功德保全;如果不能忍,一旦瞋恚发作,全功尽弃。所以叫火烧功德林,瞋恚像一把火一样,统统烧完了。要想成就一定靠忍力,这个非常重要。
下面第九,「云何名菩萨悲心忍」,慈悲。「尔时菩萨若作王,若王等」,这是菩萨示现做国王,有地位、有财富,所以是「有大功业」,功是指地位,业是指财富,「为苦众生而作其主」。一定要救济苦难众生,你在这么高的地位,你所领导的群众你不能不照顾他,他在那里受苦,你怎么能够忍受?中国古圣先贤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站在最高领导地位的人,先要让人民离苦得乐,自己才会享乐;人民没有离苦作乐,你怎么能忍心去独乐乐?「是苦众生,若来骂辱触恼之时,菩萨不以我是主故,而生瞋恚。」苦难众生他心里不平,他来骂你,来批评你,来咒你,你不能生瞋恚,你要生瞋恚,就造成动乱,社会动乱。所以菩萨不以我是主故,而生瞋恚,他能忍受,他不会去惩罚这些人,怎样?教化他,感化他,帮助他,救济他。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育他,所有的问题的根都是教育,不教他怎么懂?中国国内称为上访,上访就是告状,这些受到苦难的人,他心抱不平,他要去找上级。这些不必到上级去麻烦,中、下级就把它解决了。「如是众生,我当拔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