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5 09:13:49
|
只看该作者
你在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可以减少一点,生死当中的是非你看破了没有?你看破了没有?这两个字,可没有告诉你喔!世间用这两个字没告诉你喔,所以平常你一天到晚忙这种世间的东西,忙这个东西,女儿要嫁、媳妇要娶、股票要涨,然后这种事情忙得不得了,一天就看破,好,看破了,真正的看破了,你还在世间的量质当中,对前面忙这种事情你看破了,对佛法来说,你还不相应,你自己觉得居然懂了,然后你放下了,你放下的是股票,是稍为放掉一点,儿子女儿的事情,稍为减轻一点,但是心里面还缠在这个地方,相对的前面的这个稍为好一点,你要想拿这个跳出轮回,跳得出吗?我们平常说学,就是学这个,所以这个,仍究在我的这个圈子当中,结果你越学,你越觉得自己是很得意,结果这个我是愈学愈大,弄了半天,请问你怎么能跳出轮回?太多人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总是觉得懂了,赶快去,明明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不幸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念了半天去不了的原因,都犯在这个毛病,还是说我七天赶快行,是你七天去了!千真万确的事实,见了佛,自然有最好的教授在,那个地方我们要自己仔细检点一下。如果说我们另外一条路,有了圆满的认识,然后你下脚一步,那一步都走对了,你跑一步就对一步,跑一步就对一步,所以祖师都告诉我们,譬如:念佛法门、憨山大师说的很清楚,不但是憨山大师,其他的很多祖师,现在的念佛人到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其实他眼前他根本不晓得这个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嘴巴里面佛一直在念,而生死的根执一直在长,念到临终的时候,只是生死的业力在这个地方,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正念佛的当下都在生死的根执上面斩断,是刀刀见血,用不到到临终,当时念的时候你就很清楚,这句佛号是派上用场的,结了净业,当然你只要结够了,到那时候临终的时候自然去嘛!那你怎么样才能够认识这呢?就是这个圆满教法,非常简单,你们只要认真的从本论学下去,要不了多少它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念是念得去的,怎么样念是念错了,你了解了,然后去念,那的的确确是千稳百当,是万修万去,如果你条件够一点,你要更深说我不但是要边地,不但要下品下生,然后上品上生也在这个上面,不但是凡圣同居的都是上品,乃至于我要进到实报庄严土的都有份,还是在这个里头,所以我说到这里顺便一提,那么这是个大纲,这个现观庄严论是整个的,至于说个别的什么呢?说菩提道炬,菩提道炬是阿底峡尊者造的。
【“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
所以造菩提道炬论的这位尊者,就是本论的作者,因为这个纲要整个的造者,换句话说它的蓝图,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这个内涵,的的确碓是完完整整地接受阿底峡尊者的圆满的传承,阿底峡尊者的传承经过几方面,最后到宗喀巴大师身上,他有所有的传阿底峡尊者的老师的,一一都传到宗喀巴大师身上,这是事实。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来的,就是就本论的内涵来说,对于我们应机来说,本论还远超过菩提道炬论,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说本论比菩提道炬论好,不是,而是应我们的机,这一点要很清楚很明白,这样,所以对我们现在来学的话,你们不妨把两个论看看,菩提道炬论你看的话,你看了半天莫名其妙,可是本论的话你一看,所有的修行的问题都解决了,念佛、念佛成功,参禅、参禅成功,学教、学教成功,这一点我顺便一提。那么这个是谁呢?
【“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阿底峡。”】
胜然灯智就是它翻译成功的名字,那么别讳他的讳叫阿底峡,阿底峡是西藏人的尊称,翻成我们中国是殊胜、最超胜的,比如我们对最最特别的,我们称他某某尊者,某某大士这一类,那么这位阿底峡尊者,西藏人通常称呼这样,就是说表示对他最尊贵的、最尊敬的一种称呼。现在呢这个它的殊胜分几部分来说。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四卷B面
分三部份,第一个就是他自己的出生,说圆满种种,他的家世等等,第一个。第二个自己的获得的功德,换句话说第二个就是自利。这个自利又分两部份:教、证等等。现证的以及教理方面的。然后得到这个,最后所作的事业纯粹是利人方面的。它分三部份当中后二者容易懂,是自利利他。第一点圆满种中受生事理,这个要说一下。我们平常有一句话,叫英雄不论出身低这样这样,所以这个真正的英雄,不讲他的出身,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却有牵涉到他的出生这个家世的圆满,这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因为平常我们说英雄不论出身低,那是就世间的衡量标准,世间的衡量标准只看眼前“果”,换句话说这个人在世间,所产生的世间功效。这个人创造时势是个大英雄;只看这一点,其他的不管;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而这个三世从以前的无限,无量无边以前,一直到圆满成就,这个时间是无量无边。我们要了解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绝对不是短时候可以成功的。虽然华严上面说:“善财童子以十信满信一生取办。”可是从凡夫到十信满信却是要经过很长的时候!那么前面这个修行,因为有了修行的因,感得眼前的果。所以他前面的越圆满,那么这一生感得的果也一定越圆满。而这个圆满从那里开始?从出生开始;这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佛法里面很多祖师;有很多祖师,虽然是祖师可是祖师的位次的高下,却跟他出生的业因有关系。说凡是越高的,他的出生一定越圆满。下面的那就不一样,看他偏重那一方面,不过有一个要例外,权位菩萨不算。所谓权位菩萨他本身已经成了佛,他只是跑来应你们这些根性,所以他并不限制他自己的,这是偏的,这权现那一部份,在这一点来说这个所现的一定不是圆满的教法,这也不是我们这里谈的。所以圆满的教法它一定有这样的圆满。所以这个圆满的话,从他自己的家属出生开始。他的出生这样,所以呢!福德圆满表示他的。第二个呢?要他智慧圆满,世俗的智慧圆满,然后呢?世俗的智慧、出世的智慧圆满,出世的智慧包括出家了,出了家以后呢?理论上面是教证,佛法主要的二样东西,教就讲那个道理,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修行些甚么,如何修行,你懂得了照著去修行,现证,所以教证二量。那么这个是属于自利方面,了解了还要利人方面,所以真正圆满的教法必定从这三个方面,这是我们了解的,所以这一方面我解释一下,至于这个文本身比较容易懂,我就不详细的解释了,所以这个文你们自己得好好的看一遍。还有,如果说大家对阿底峡尊者真正的欢喜的话,我介绍你们一本书“阿底峡尊者传”,这佛教书局有,其实真正要看起来的话,还有一本书“宗喀巴大师传”,现在佛教书局已经出了一本,“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那是用白话写的宗喀巴大师的传,因为真正造本论的这个造者,是宗喀巴大师,您能够把阿底峡尊者传跟宗喀巴大师传,二个都看一看,那时你才晓得这个造者的殊胜真是不得了!所以他们二位,一个印度,一个在西藏,都被当时而且后来几百年当中都称他为第二仁人,说啊那是佛再来,实实在在的佛再来,详细的内容我不讲了,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在这地方说明一下,启发我们对这二位尊者的景仰。这个阿底峡尊者,自己出生他是个国王;而且是一个大国,东印度的大国,东印度相当于我们现在孟加拉,就是东巴基斯坦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印度当年非常大的一个大国,然后呢?他是一个王子,他是个老二,实际上他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别的意义。老二表示位次它有一个特别的关系在,这里不详细的讲它。从小就绝顶的聪明,这说明甚么?说明宿生他的福德智慧两样东西都是圆满,不但是绝顶聪明,而且他从小就要出家,这个人好不简单!那么然后呢?出家,还没出家之前,他已经就去广泛的接触,世间出世间,世间的学问在十几岁以前己经通通学遍了,无所不通,就像我们释迦世尊一样,那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通的,这里讲一个典型的故事。那时候他有一次,仅仅这本论上面也说,就十五岁,十五岁喔!然后有一次去听了一趟真理滴论,这是因明上的,这个因明拿我们现在来说就是理哲学,这东西很难学,我想我们接触过佛教、佛法的很多这个同修们大家都了解这个因明是非常难学,叫我们往往学了几年还迷迷糊糊,里面的很多内涵还弄不懂,结果这个尊者跑了去听了一堂,在我们想像,这个听一堂能听些甚么?结果它的效果是甚么呢?不妨啊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印度当年有一个习惯,一个外道跟这个佛法经常要辩,然后它这个辩是有一套正确的方法,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大家抬杠子,大家乱盖一通,它不是的,由于它完整的方法合乎这理哲技巧的辩论,而且有旁边的人评断,这个评断的都是国王、长者都是绝有声望的人,绝对不能乱来的,那么输的一方的话呢?有二个,要嘛就是我服你了然后,譬如说我是道士,你是佛教徒,那我输了,那么我们的那个道士、道冠统统拿下来,改穿和尚服,做你的徒弟,然后这个道士庙统统供佛,反过来也是如此。这个很严重啊!要不然的话,我头给你,这样!结果那个时候,他阿底峡去学的这个老师,他这个佛教当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师,正在跟一个外道辩论,辩了好几场还不分胜负,那么那个时候又有一次大辩论,结果不幸在辩论之前这个老师生病了,那个辩论的时候那是要全部精神摆在那里,精神不好的话,稍微一个不小心,对不起这个话柄漏出来了,你就要辩输掉了,所以啊这个老师有点身体不好,就不敢出去,那就要找一个人代替,但是谁也不敢,不敢应这个场,因为万一你辩输了,那所有佛教的庙好好通通搬出去,把外道的像搬进来,那个把和尚的衣服脱下来,要跟人家走这怎么可以呢?结果一般状态当中当然可以说生病,那人家会说你看他辩不过,他就说装病,这个东西对外面来说的话这个很糟糕的。大家觉得非常为难,那么阿底峡尊者听了一趟,他是绝顶的聪明,老师也觉得这个人很行,大家想这个人很精彩,何不妨问问他看呢?既然,他就说问他的时候,你去辩一辩,好,要我们想这怎么可能啊?他去了,不但他去了,而且一辩辩胜了,你可以想到,他是何等聪明,他这样的决定性的大辩论好几次,就把当时的整个的外道一下压服,可想而知这个人的世间,年纪那时候几岁啊?十五岁!我们现在十五岁什么都不懂!这个人绝顶聪明所以你们好好看看,阿底峡尊者传真动人!然后呢?他以后家里这么好,这个条件之好,怎么劝他也劝不住,要我们现在想的话要怎么舍也舍不得,换句话他宿生的善根,以后呢他出了家,亲近的老师,他亲近的老师都是当年最了不起的大德,不管是性宗的、相宗的、是第一位,第二位,第一个是圣敌婆罗门,而然后是阿拉都帝,然后呢?一步一步上去,明了杜捐论师,这个大明杜捐论师是龙树菩萨的三传不晓得四传弟子,那时候这样的人,譬如说现在对我们来说,真正讲教理方面中观、瑜伽两派,大家说最高的就是中观,那中观的正宗是月称论师,就是月称的弟子,亲传弟子,这么高的高人,而且都是证得什么,至少都是证得加行位以上的,这个加行位说是相宗所判的位次,拿我们中国的祖师们来说起来,我们晓得的有一个人是天台智者大师的老师,慧思禅师他是加行位上的人,你可想知这个加行位是何等的高明,现在我们的祖师们都是大彻大悟,对不起大彻大悟有很多很高的喔!佛到最后也是大彻大悟,但是很多大彻大悟的祖师还是凡夫,这我们要了解。不要拿我们的话来说,他憨山大师,他当年大彻大悟,人家就问他:“你比之于祖师怎么样,譬如天台智者?”“我怎么可以跟大师相比,这种人高不可攀。我只是了悟心中!”你看,一个明末四大师之首最了不起的一个大彻大悟的,他尚且把他推崇备至,这我们不晓得位次,这你真的晓得位次,这加行位上的菩萨是高不可言,阿底峡尊者有几十名大善知识是他的老师喔!他最最起码是加行位上的,而且最后阿底峡尊者还说:他老师的功德,他一一都具足,从这个上面上去看的话,他超过了所有的老师,为什么?他具足了一个老师,跟他平,他所有的老师都具足,其他的老师都不一定啊!拿我们中国具足这一个条件的人是谁?佛教当中找不到,世间有一个,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广学各家,所以各家的他都有,变成功什么,集至圣大成,所以阿底峡尊者当年印度也是一样,他所有的印度的教派的宗主就是他,印度当年有个习惯,所有的这个大庙,它有不同的很多宗派,那个每一个庙有他的宗派,譬如说拿我们目前国内来说,这个禅宗这个是净土。禅宗的又是临济又是曹洞,每一个宗派当中,他有一个我们这一派当中最高成就者这派的宗主。那么有一个表示,什么表示呢?就是这个钥匙,这个大庙的钥匙,交给这个头,就这样。阿底峡尊者到最后他身上掌管的钥匙临离开这个印度到西藏去的时候,不晓得是一○八把,还是八○○把,我就弄不清楚了这个翻译上面,总之当年印度大庙的钥匙都在他身上,十八部那一部最彻底圆满认识的就是他,所以不管是那一部反正有争论了有问题了,你只要问到他,他都给你解决,小乘,小乘也是他,大乘,大乘也是他。性宗,性宗也是他,相宗,相宗也是他。他有这么了不起!在我们中国的的确确找不到,你可以说哦杜顺和尚很了不起,他贤首中开宗创派的大师。对不起天台不一定啊!就是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不一定最佩服他!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现在常常看见,譬如说民国以后几位了不起的大师,我们通常说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太虚大师乃至于什么?我就曾经听见过有一个大法师,那个现在这种大法师都是年纪很老的老法师。我们平常说某某大师,他就说,印光这个老和尚,为什么他参禅的,所以他对念佛的人不一定赞成,反过来说,念佛的人说虚云老和尚这个真是了不起,可是现在的人不一定合适,就是我们中国的的确确历史上面没有一个是当代、后代大家崇仰他的,可是阿底峡尊者在整个印度那一宗那一派都是这样,一直到他后来到了西藏去了,居然还有不远万里跑著去要去问他问题的人,这个详细的这个内容,我想我不仔细说,不过这地方我把那个大纲说一下。它下面分几部份:第一个呢?在第三页上面说: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最头一段是自己的出生,这一个出生家世圆满。第二个呢?然后修学佛法,修学佛法所以佛法一定有两个步骤,说佛的法教、证。教是因,你有圆满正确的教法认识做为因,照著这个教法去修持结这个果,所以教、证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同样的这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