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父母诸经集第六二〇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6: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父母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 其日宜入学及学一切诸工巧皆成。收债本利具获。割甲剃头远行者则宜。伏怨敌。不宜修造宅舍。遇战敌勿先斗。看十问因必谩语作誓并凶。被禁自出失物及逃走必获。其日生者饶病不孝妨财物。长成已后财物自足有智长命。能言语有词辩得人畏敬。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年江水泛溢百物不成加寒。若此日日月蚀并地动。岁多饥俭。  
      岁星直日。  
      其日宜册命。及求善知识并学论议。受法礼拜造功德布施。谒官成亲交喜乐。入宅着新衣洗头。宅内种果木修仓库内财。调马买奴婢及嫁娶。内象马造宅作诸事并吉。不宜作誓作贼必败。妄语争竞必凶。其日亡者未得出埋。不宜祭亡人吊死问病。其日生者宜与人养长命成收之。长有智心善得大人贵重。于父母有相钱财积聚。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岁万物丰四时调顺。如此日日月蚀及地动。王公已下灾厄。  
      太白直日。  
      其日宜见大人及诸官长。洗头着新衣冠带。成亲平章婚事结交友会朋流置宅舍。逃走难得勿畋猎。并战阵不吉。系者出迟生者短命。好善孝顺人皆钦慕。五月五日遇此曜者。人畜例惊失必狂贼扰乱。候取良从东击胜。此日日月蚀及地动者。其岁足风复有雷电损多少田苗。  
      镇星直日。  
      其日宜修园圃买卖田地买口马。宜合药伏怨家放野烧打墙作窖一切事。总合作将入宅吉。举哀葬吉。鞍马上槽内仓库并吉。不宜结婚作喜乐服新衣及远行。其日生少病足有声名。乐善孝顺信于朋友。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有土功威...(第1349部~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


    ...  如海无主船  随风而东西
      我所尊敬者  出家已成就
      口善言柔软  常能利益世
      如何便终殁  令我心恼闷
      犹如无灯明  而入于闇室  
      尔时诸臣即白王言。唯愿大王宽意莫愁。勿谓国中更无有任为辅相者。是法婆罗门虽复命终。其子年幼聪明黠慧。颜貌端正世无及者。发言柔软悦可众心。修行忍辱心常寂静。无有憍慢贡高自大。博学多闻无书不综。利益众生犹如梵王。名毗罗摩。唯愿大王。即命此人以为辅相。时王答言。彼若有子如汝说者。我从昔来所未曾闻。臣复言。大王是婆罗门子。常求正法离于邪法。爱护己法未能为人。王即答言。子若是才人。何得违毁先人家法。若离先业则不得名求正法者。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国。能令吾等远离众恶。虽作如是治国治务。终不破失婆罗门法。如其彼人如汝说者便可召来。诸臣奉命即遣使者。召毗罗摩。将诣王所。到已就坐敛容而踞。说如是言。大王。今日以何因缘而见顾命。王即答言。汝不知耶。我之薄祐汝父辅相不幸薨殒。大地倾丧人民扰动。我为之忧其心迷闷。时毗罗摩即白王言。夫爱别离非王独有如此。皆是有为法相也。大王昔来不曾闻耶。若天、龙、鬼神.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沙门.婆罗门。若老若少。悉无得离是终殁者。大王一切众生决定有之。大王。譬如火性悉能烧然一切之物。无常之法亦复如是。悉能坏灭一切众生。王不知耶。是老病死。能丧众生。如四衢道头华果之树。常为多人之所抖擞。大王譬如駃河常流不停。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大王如金翅鸟投龙宫中搏撮诸龙而食啖之。亦如师子在獐鹿群威猛。一切众生在三界中流回。死法亦复如是。大王如是死法非以亲近财货求赎软言诱恤而可得脱。亦不可以四兵威力逼迫御之令其退散。如是...(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摩睺罗伽.沙门.婆罗门。若老若少。悉无得离是终殁者。大王一切众生决定有之。大王。譬如火性悉能烧然一切之物。无常之法亦复如是。悉能坏灭一切众生。王不知耶。是老病死。能丧众生。如四衢道头华果之树。常为多人之所抖擞。大王譬如駃河常流不停。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大王如金翅鸟投龙宫中搏撮诸龙而食啖之。亦如师子在獐鹿群威猛。一切众生在三界中流回。死法亦复如是。大王如是死法非以亲近财货求赎软言诱恤而可得脱。亦不可以四兵威力逼迫御之令其退散。如是死法决定而有。是众生常法。以是义故大王于此不应生忧。时王闻已心生欢喜。复向诸臣说如是言。未曾有也。如是童子。年虽幼稚乃说先宿耆旧之言。时王即语毗罗摩言。汝不知耶。汝之先父爱护于吾犹如赤子。是故我今感其恩重忧愁迷闷。吾今轻弱顽嚚无智。如汝所说吾永无分。汝今若见垂顾矜哀。愿先承嗣纂继家业。我当诚心尽寿归依。时毗罗摩即作是念。我今如何一旦对。至今闻此言莫知所作。犹如羸人步涉高山。复作是念。今者承嗣毗辅国政。于诸人民虽多利益。然我所修纯善之法则为亏损。君治国土称万姓心。当有无量诸过患事。所谓刑罚。劫夺他财威陵天下。或摈或驱。要当随王行如是法。若行正法我善则损。今我若故修行善法。则不上称大王圣怀。若称王法善法日衰。作是念时。王复白言。大师今日何所思虑。时毗罗摩即答王言。我今所念当以何术令王身及国人民悉得利益无诸衰耗。亦复思惟王与国人福德过患。若先行善后行于恶则不名人。...(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民虽多利益。然我所修纯善之法则为亏损。君治国土称万姓心。当有无量诸过患事。所谓刑罚。劫夺他财威陵天下。或摈或驱。要当随王行如是法。若行正法我善则损。今我若故修行善法。则不上称大王圣怀。若称王法善法日衰。作是念时。王复白言。大师今日何所思虑。时毗罗摩即答王言。我今所念当以何术令王身及国人民悉得利益无诸衰耗。亦复思惟王与国人福德过患。若先行善后行于恶则不名人。大王。宁为实语而作怨憎。不为谄言而作亲厚。宁说正法堕于地狱。不说邪谄生于天上。大王。我今思惟筹量是事。大王。若有人能思惟是义。当知是人则能利益一切众生。王闻是语心生欢喜复作是言。大师。我等若能如是行法。所修善法则为不损。时毗罗摩即奉王命纂承先父辅相之业。然后渐渐劝化。是王及八万四千小王修持正法。亦令其国所有人民背舍远恶不贪五欲。时王修行无量善法。如毗罗摩等无差别也。时毗罗摩见王如是。心生欢喜而作是言。我今已为修治国土。然我善法无所衰损。复作是念。我今当以何等因缘劝诸众生。悉令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然诸众生受性不同。或欲闻法或贪财货。或嗜五欲或乐爱语。或好愦闹多人亲附。或好随逐善人之行。或乐多爱心无厌足。我今幸有大智方便。悉能摄取一切众生。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复有余方便。譬如日出虽能照了一切天下。然不能为盲者作明。我亦如是。虽复能为一切众生说无上道。然不能为无慧目者而作利益。我今复当以衣服饮食而给足之令其饱满。心欢喜...(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末香涂香舍宅灯明悉来集此。当相奉给。复说偈言。  
      我为利益  诸世间故
      随诸众生  所须之物
      乃至身体  手足肉血
      舍离之时  犹如草芥
      汝等若受  是供养时
      则当一切  思惟善法
      受供养已  不应贪着
      当以善法  利益一切
      若以我力  能速涅槃
      以为众生  流转生死
      是故久住  不取涅槃
      无量众生  堕老死狱
      我欲拔之  永离远离  
      时毗罗摩菩萨摩诃萨所设供具。令无量百千万亿众生随意所须悉得充足。善言说法。诸大德。我今忘身以忧汝身。汝等今已受我供养。好自利益当观正法。若死至时虽有父母妻子亲族无量财宝。不能令命住一念顷。及其命尽独至他世。父母妻子亲族财宝无随去者。唯有业行不能舍离。复为大众而说偈言。  
      为父母亲族  修行于恶法
      命终堕三趣  无有随逐者
      于今现在世  若受苦恼时
      虽有父母兄  不能受少分
      况于未来世  而当有代者
      是故当一心  莫为他行恶  
      诸大德。汝等今身安隐无患。所谓衰老肺病欬逆头痛已无是病。当勤修行一切善法。是毗罗摩菩萨摩诃萨。以二摄法摄取众生。所谓财法。满九十日过夏已讫奉施嚫愿。所谓金盘具足八万盛以银粟。八万银盘盛以金粟。八万小牛八万乳牛悉从一犊。是一一牛乳日一斛。纯以白叠缠覆其身。金角银蹄庄严映饰。八万童女形体端正。金宝璎珞以自庄严。一一女人有一侍女。供给使令令皆净洁。是诸女人各有一床。或金或银琉璃颇梨象牙香木。种种茵蓐以敷其上。牛车八万象马八万。及诸仓库。钱财珍宝不可称计。如是等物悉庄严已而作是念。今是施物将无少耶。尔时菩...(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作如是布施。亦无有人教我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自为一切众生故发是心。今当自试。若我审能愍众生者灌水当下。即以左手执罐泻之。水即流下菩萨右手。诸婆罗门见是事已各生惭愧。离所施物修行梵行。诸婆罗门寻共稽首。求请菩萨以为和尚。菩萨怜愍即便受之。教令修学四无量心。以是因缘命终即得生梵天上。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不见此是福田此非福田。亦不分别多亲少疑。是故菩萨若布施时。或多或少或好或恶。应以一心清净奉上莫于受者生下劣心。  
    一切施品第二  
      一切诸菩萨  为利众生故
      舍弃己身命  犹如草粪秽  
      如我曾闻。过去有王名一切施。是王初生即向父母说如是言。我于一切无量众生。尚能弃舍所重身命。况复其余外物珍宝。是故父母敬而重之。为立名字字一切施。从其初生身与行施渐渐增长。譬如初月至十五日。其后不久父王崩背即承洪业。霸治国土如法。化民不抂万姓。拥护自身不豫他事。终不侵陵他余邻国。邻国若故来讨罚之希能擒获。救摄贫民给施以财。恭敬沙门婆罗门等。常以净手施众生食。口常宣唱与是人衣与是人食及与财宝。爱护是人瞻视是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6:17:44 | 只看该作者
    尔时菩萨常行如是善布施。时邻国人民闻王功德悉来归化。其土充满间无空处。犹如山顶暴涨之水流注沟坑溪涧深处。亦如半月海水潮出。其国外来归化之民。充满侧塞亦复如是。其余邻国渐失人民。各生嗔恨即共集议当共往讨。作是议已寻严四兵来向其国。尔时边方守御之人远来白王。邻国怨贼今已相逼。犹如暴风黑云恶雨。王即告言。卿等不应恼乱我心。即说偈言。  
      邻国所以  来讨我国
      正为人民  库藏珍宝...(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即我身是。汝本欲见今得遇之何故愁苦。婆罗门问王。今善言慰喻于我有钱财耶。王即答言。我无钱财但有方便可能令汝大得珍宝。婆罗门言。云何方便。王复答言。我先闻彼怨家之言居我国。已于大众中唱如是言。若有能得一切施王若断其命捡系将来。吾当重赏随意所须。我从昔来未曾教人行于恶法。是故不令汝斩我头。但以绳缚送诣彼王。所以者何。除身之外更无钱财。然我此身今得自在。幸可易财以相救济。善哉善哉。婆罗门。吾今得利以不坚身易坚牢身。道士且观设使我身在此命终。尸弃旷野草木无异。虽有禽兽而来食啖为何所利。今以如此灰土之身贸易乃得真金宝物。我复何情而当惜之。时婆罗门闻是语已。悲涕而言何有此理。所以者何。汝今乃是无上调御众生父母。善为爱护大归依处。能灭一切无量众生所有怖畏。所作广大不望相报。于诸众生常生怜愍。能于闇世作大锭燎。我当云何破灭正法系缚汝身送怨王耶。假使将王至彼怨所得获金宝。我复何心舒手受之。假使受者手当落地。譬如男子为长养身啖父母肉。是人虽得存济生命与怨何异。我亦如是设缚王身将送彼怨。虽多得财以赎家居我所不贵。时王答言。如此之言复何足计。汝若于我必生怜愍。我自束缚随汝后行诣彼怨家。汝无罪咎我可得福。婆罗门言。敬如王命当随意作。说是语已。王即自缚共婆罗门相随至城。其王旧臣及诸人民。当见王时悉生惊怪。咄婆罗门。汝是罗刹非婆罗门。汝是罗刹非婆罗门。汝本实是暴恶鬼神。姧伪诈现婆罗门像。无有悲心真是死魔常求杀人。汝今令此王身灭没。犹如月蚀七日并照大海干竭。无上法灯今日尽灭。旃陀罗种。汝今云何手不落地。汝身何故不陷入地。如师子王已死之后谁不能害。是一切施王久已远离国城妻子仓库珍宝一切。诤竞退入深山。修寂灭行。于汝何怨。而将来此。...(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则身命灭
      若嗔于怨憎  心不得寂静
      譬如痛目者  不能见正色
      此身肉血成  骨髓肪膏脑
      屎尿涕唾等  薄皮裹其上
      是身如行厕  无主无有我
      于王有何怨  而常生嗔恚
      生老病死贼  常来侵王身
      何故于是中  返生亲友想
      我身四大成  王身亦复然
      今若见嗔者  是则为自嗔  
      是故大王不应生嗔。若故嗔者今得自在幸可随意早见屠戮。先所开募可赏是人。我今必定舍命不悔。以是因缘愿诸众生能一切施及得舍名。尔时怨王闻是语已。从御座起合掌敬礼一切施王作如是言。唯愿大王还坐本座。汝是法王正化之主。我是罗刹暴恶之人。汝是世灯为世父母。我是世间弊恶大贼。专行恶法劫夺他财。汝是法称正法明镜。我非法称常欺诳他。犹如盲人不自见过。如我等辈罪过深重。是身久应陷入此地。所以迁延得至今日。实赖仁者执持故耳。今舍此地及以己身奉施仁者。一切施王即为怨王广说法要。令其安住于正法中。大以财宝与婆罗门遣还本土。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檀波罗蜜时。尚舍如是所重之身。况复外物所有财宝。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卷第二
    一切持王子品第三  
      菩萨摩诃萨  为诸众生故
      一切所重物  无不以惠施  
      如我昔曾闻。过去有王。其王有子名一切持。年在幼少形容端正。犹如满月众星中明。众生视之无有厌足。威仪安谛如须弥山。智慧甚深犹如大海。...(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一切所重物  无不以惠施  
      如我昔曾闻。过去有王。其王有子名一切持。年在幼少形容端正。犹如满月众星中明。众生视之无有厌足。威仪安谛如须弥山。智慧甚深犹如大海。忍辱成就犹如大地。心无变易如阎浮檀金。常为一切人天所爱。犹如八味清净之水。于诸世间其心平等。犹如日月等照于物满众生愿。如如意宝见诸乞者心生欢喜。犹如慈母见所爱子。是时王子当说偈言。  
      我今得自在  所有无量财
      悉与众生共  如日皆等照
      见有乞求者  终不言无有
      无所求索者  亦复施与之  
      王子菩萨诸根寂静犹如梵天。财贿具足如毗沙门。王为诸众生供给走使。犹如弟子事师和尚。心常爱念一切众生。犹如父母念所生子。教化众生法则礼仪如大博士。王子菩萨悉得成就如是功德。心常乐施一切众生。如是之物施与是人。如是之物施与某甲。是人恐怖我当安慰修行正法无有废舍。所施之物。谓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磲马瑙珊瑚璧玉种种器物。及诸衣服床卧敷具车乘舍宅田地谷米奴婢仆使象马牛羊。随有所须悉能与足。譬如天雨百谷滋长。恒以五指施人财物。犹如五龙降注大雨。王子菩萨常行布施日日不绝。设使一日无人来乞。颜色燋悴心为愁戚。犹如初月烟雾所覆无有光明。尔时诸臣于此王子悉生嫌恨。  
      咄哉我王愚痴无智  有财不食后世安在
      见不能用亦不呵子  分散库藏施无功者
      库藏尽已民当迸散  民既散已怨至谁护
      假设无...(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施一切众生。如是之物施与是人。如是之物施与某甲。是人恐怖我当安慰修行正法无有废舍。所施之物。谓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磲马瑙珊瑚璧玉种种器物。及诸衣服床卧敷具车乘舍宅田地谷米奴婢仆使象马牛羊。随有所须悉能与足。譬如天雨百谷滋长。恒以五指施人财物。犹如五龙降注大雨。王子菩萨常行布施日日不绝。设使一日无人来乞。颜色燋悴心为愁戚。犹如初月烟雾所覆无有光明。尔时诸臣于此王子悉生嫌恨。  
      咄哉我王愚痴无智  有财不食后世安在
      见不能用亦不呵子  分散库藏施无功者
      库藏尽已民当迸散  民既散已怨至谁护
      假设无护命当不全  命既不全国复谁居  
      尔时大臣及诸人民各思是事。尔时父王有一白象行莲华上。力能降伏敌国怨仇。以有此象故令他国不能侵陵。时有边方怨敌之王常作是念。我当云何而设方便得彼白象。即遣诸人诈为苦行婆罗门像。往诣王子求索白象。尔时王子见诸大臣生嗔恚心故。乘白象出城游观欲向一林。即于其路见婆罗门。既见王子心大欢喜咒愿且言。愿使王子绍继大王无上之位寿命无量。邻国归德天下太平。王子。我等悉是婆罗门也。居在远方常承王子好喜布施。故从远来。道路饥渴备受众苦。王子。当知我等受持清净禁戒多所读诵无有不综。王子功德流布十方。闻风称赞无不爱乐。能令众生所愿满足。有来乞者无一空还。汝所乘象愿见施与。尔时王子即作是念。今若不与则违本要。设当与者非我所有。复是父王所爱重者。即便语言。君等若须金银琉璃种种车乘奴婢之属我悉能与。此白象者既非我有不得自在。复是父王所乘之象。云何辄当以相惠施。计是白象价直几许。我当与直不令汝等有贫乏也。何必正欲得此白象。汝婆罗门怜愍众生出家受戒。已远离一切之物何用是象。汝若得者或更有患。诸婆罗门复作是言。我等不用钱财珍宝。唯须是象乘之入山求觅好华供养诸天已。当令众生若生天上或入涅槃。王子本愿欲利益他。我亦如是欲利益他。尔时王子闻是语已即生悲心。便下白象覆作是念。此象虽是父王所有今以布施。大臣人民必当见嫌。欲利益他何得计是。然我所施不求名声生天人中。以是因缘令诸众生断诸烦恼。作是愿已便持白象施婆罗门。自乘一马还欲入城。诸婆罗门既...(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敌之王常作是念。我当云何而设方便得彼白象。即遣诸人诈为苦行婆罗门像。往诣王子求索白象。尔时王子见诸大臣生嗔恚心故。乘白象出城游观欲向一林。即于其路见婆罗门。既见王子心大欢喜咒愿且言。愿使王子绍继大王无上之位寿命无量。邻国归德天下太平。王子。我等悉是婆罗门也。居在远方常承王子好喜布施。故从远来。道路饥渴备受众苦。王子。当知我等受持清净禁戒多所读诵无有不综。王子功德流布十方。闻风称赞无不爱乐。能令众生所愿满足。有来乞者无一空还。汝所乘象愿见施与。尔时王子即作是念。今若不与则违本要。设当与者非我所有。复是父王所爱重者。即便语言。君等若须金银琉璃种种车乘奴婢之属我悉能与。此白象者既非我有不得自在。复是父王所乘之象。云何辄当以相惠施。计是白象价直几许。我当与直不令汝等有贫乏也。何必正欲得此白象。汝婆罗门怜愍众生出家受戒。已远离一切之物何用是象。汝若得者或更有患。诸婆罗门复作是言。我等不用钱财珍宝。唯须是象乘之入山求觅好华供养诸天已。当令众生若生天上或入涅槃。王子本愿欲利益他。我亦如是欲利益他。尔时王子闻是语已即生悲心。便下白象覆作是念。此象虽是父王所有今以布施。大臣人民必当见嫌。欲利益他何得计是。然我所施不求名声生天人中。以是因缘令诸众生断诸烦恼。作是愿已便持白象施婆罗门。自乘一马还欲入城。诸婆罗门既得象已。便共累骑回还而去。忽尔之间已到本国。时诸大臣即共集聚。疾至王所白言。大王今日快善所重白象。王子已持施婆罗门。诸婆罗门得已乘去。今到敌国。以王先时见其布施金银珍宝不呵责故。致令今日复以白象施与怨家。大王世间恶子多诸过患。饮酒樗蒲贪色费用。臣等敢奏不咎责。王子若能从今已往更不以财惠施于人则可听住。若不止者便当摈之远着深山。尔时父王即召其子作是念言。怪哉我今云何一旦为诸大臣不令我子随意行施。我今惭愧犹如妇人怖畏姑妐。即向其子而说是言。卿从...(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生若生天上或入涅槃。王子本愿欲利益他。我亦如是欲利益他。尔时王子闻是语已即生悲心。便下白象覆作是念。此象虽是父王所有今以布施。大臣人民必当见嫌。欲利益他何得计是。然我所施不求名声生天人中。以是因缘令诸众生断诸烦恼。作是愿已便持白象施婆罗门。自乘一马还欲入城。诸婆罗门既得象已。便共累骑回还而去。忽尔之间已到本国。时诸大臣即共集聚。疾至王所白言。大王今日快善所重白象。王子已持施婆罗门。诸婆罗门得已乘去。今到敌国。以王先时见其布施金银珍宝不呵责故。致令今日复以白象施与怨家。大王世间恶子多诸过患。饮酒樗蒲贪色费用。臣等敢奏不咎责。王子若能从今已往更不以财惠施于人则可听住。若不止者便当摈之远着深山。尔时父王即召其子作是念言。怪哉我今云何一旦为诸大臣不令我子随意行施。我今惭愧犹如妇人怖畏姑妐。即向其子而说是言。卿从今始莫复贪着一切功德可离舍。心行正法者应着草衣服啖水果远处深山。卿今不应挑其右目以治左眼。卿于今日如何一旦恼乱我心及诸大臣。夫为人法先安其亲。然后乃当及余他人。卿今云何以我白象施与怨家。  
      尔时王子合掌长跪。敬礼父王臣所布施不为贪欲嗔恚愚痴。不为名声不求生天人中豪贵。非是癫狂错乱心作。为求正法作是施耳。大王。当知臣今虽复拥护父母兄弟妻子。及其死时。虽有亲族谁能随去。唯见正法逐之不舍。臣若无心行善法者。犹望大王苦言教敕。如何一旦信用邪言断臣行善。王先敕臣施舍舍心。舍心是臣本性根原云何可舍。犹如地性不可舍坚。乃至火性不可舍热。如鱼投陆命何能存。如王僮仆六情具足。身体完具与天无异。是人云何与王给使。王家所有车乘婇女金银珍宝从何处得。当知皆是过去施业今得是报。大王。当知一切饿鬼。饥火所逼身心燋恼。如此皆是贪惜因缘。若诸天中七宝宫殿寿命长远。当知皆是布施因缘。大王。臣今所施。火不能烧水不能漂。王家盗贼怨家债主。不能侵夺所施之物。于诸趣中能作亲友。是天乘载是所施物。在生死中随逐臣身。如犊随母。如王所敕欲令臣止布施之心。若不能舍...(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犹望大王苦言教敕。如何一旦信用邪言断臣行善。王先敕臣施舍舍心。舍心是臣本性根原云何可舍。犹如地性不可舍坚。乃至火性不可舍热。如鱼投陆命何能存。如王僮仆六情具足。身体完具与天无异。是人云何与王给使。王家所有车乘婇女金银珍宝从何处得。当知皆是过去施业今得是报。大王。当知一切饿鬼。饥火所逼身心燋恼。如此皆是贪惜因缘。若诸天中七宝宫殿寿命长远。当知皆是布施因缘。大王。臣今所施。火不能烧水不能漂。王家盗贼怨家债主。不能侵夺所施之物。于诸趣中能作亲友。是天乘载是所施物。在生死中随逐臣身。如犊随母。如王所敕欲令臣止布施之心。若不能舍当徙深山。虽至深山苟施心不息。贫穷之人亦复当来。臣本誓愿实乐山林。所以未启虑父不放。大王今已听真得本愿。正尔奉辞涉路进发。所以者何。山林之中是闲静处仙圣所乐。能离贪欲嗔恚愚痴。臣若至彼必能自利。尔时王子即礼王足。右绕三匝奉辞而出。次至母所跪礼如常。右绕三匝礼足而出。复至妻所而作是言。卿好住此供养父母守护其子。此即是汝修行正法。今我欲去远至山林。何以故。我先常愿。欲入深山修行其志。父王今听。是故我当速往至彼以副我心。与诸禽兽共为等侣。饮食水果足自存活。汝是王女身体柔软端正详雅。何能堪忍如是苦事。故应住此不须随我。其妻闻已心闷懊恼。身体掉动如芭蕉叶。悲号啼泣椎胸拔发。举声大哭唱言。奈何君有何罪。乃令父王摈之深山。大王宽慈正法治化爱民如子。云何一旦驱摈乃尔。君之爱形身色柔软如瞻婆华。云何一旦当卧棘刺土石之上。如今在宫五乐自娱。设当入山唯闻虎狼师子毒兽诸恶音声。怪哉大王慈爱之心。今日安在。如何父亲变成离薄。以小因缘一旦成怨。尔时王子即答妻言。善哉王女汝有深智。精进勇猛是我善伴。设我不是应当呵责。云何乃出如是粗言。诸王为国共相战诤。皆为贪欲嗔痴所恼。是我福缘乃令父王听我入山修行正法。汝今不应生不欢喜。世中常法王若衰老。则立太子令知国事。国事殷凑多诸过咎。咎既钟身无逃避处。王今未衰便能放舍。听我入山修学其志。世间过咎永不见及。汝今何故不欢喜耶。汝便好住我今欲去。答言妾之父母处与君时。日月大地及四天...(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时王子即礼王足。右绕三匝奉辞而出。次至母所跪礼如常。右绕三匝礼足而出。复至妻所而作是言。卿好住此供养父母守护其子。此即是汝修行正法。今我欲去远至山林。何以故。我先常愿。欲入深山修行其志。父王今听。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6:18:31 | 只看该作者
    是故我当速往至彼以副我心。与诸禽兽共为等侣。饮食水果足自存活。汝是王女身体柔软端正详雅。何能堪忍如是苦事。故应住此不须随我。其妻闻已心闷懊恼。身体掉动如芭蕉叶。悲号啼泣椎胸拔发。举声大哭唱言。奈何君有何罪。乃令父王摈之深山。大王宽慈正法治化爱民如子。云何一旦驱摈乃尔。君之爱形身色柔软如瞻婆华。云何一旦当卧棘刺土石之上。如今在宫五乐自娱。设当入山唯闻虎狼师子毒兽诸恶音声。怪哉大王慈爱之心。今日安在。如何父亲变成离薄。以小因缘一旦成怨。尔时王子即答妻言。善哉王女汝有深智。精进勇猛是我善伴。设我不是应当呵责。云何乃出如是粗言。诸王为国共相战诤。皆为贪欲嗔痴所恼。是我福缘乃令父王听我入山修行正法。汝今不应生不欢喜。世中常法王若衰老。则立太子令知国事。国事殷凑多诸过咎。咎既钟身无逃避处。王今未衰便能放舍。听我入山修学其志。世间过咎永不见及。汝今何故不欢喜耶。汝便好住我今欲去。答言妾之父母处与君时。日月大地及四天王悉皆证知。初婚之日君自发言誓不相舍。如何今日便欲独往。当知日月及以猛火。明与质俱不相舍离。君今云何而欲见舍。尔时王子悉以家财布施贫乏。即以两肩荷负二子。携将其妻往雪山中。王子到已食果饮水以存性命。昼夜修习慈悲之心。复作是念。我本在家。虽受五欲未若今日处山欢娱。如是之乐释提桓因所受欲乐所不及也。是诸众生不知正法微妙之味。如乌不知莲华之味。是时王子常为众生思惟是义。妻常入山采于果蓏以自供给。是时有一老婆罗门。其形丑恶人所恶见从远方来。王子见已即命令坐。行水施果然后问讯。汝何缘至此耶。将非厌家之过患乎。壮应在家极情五欲。今已衰老死时将至。舍来修道甚是快事。是中闲静无有家过。...(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