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0 15:14:04
|
只看该作者
”
具寿善...(第0001-48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七十一卷~第四百八十卷))
...五眼空、六神通亦空,当知如来十力空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空,当知大慈空、大悲、大喜、大舍亦空,当知三十二相空、八十随好亦空,当知无忘失法空、恒住舍性亦空,当知一切智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空,当知预流果空乃至独觉菩提亦空,当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空,当知严净佛土空、成熟有情亦空。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见一切法无不空已,为诸有情宣说诸法令离颠倒。虽为有情宣说诸法,而于有情及一切法都无所得,于诸空相不增不减、无取无舍,由此因缘,虽说诸法而无所说。
“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如是观时得无障智,由此智故不坏诸法无二分别,为诸有情如实宣说,令离妄想颠倒执著,随其所应趣三乘果。如有如来化作一佛,是佛复能化作无量俱胝有情。时,彼化佛教所化众,或令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或令修行一切相智,或令安住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或令安住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或令安住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于意云何?是时,化佛及所化众,颇于诸法有所分别、有破坏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诸所变化于一切法无分别故。”
佛告善现:“由此因缘,当知菩萨摩诃萨众亦复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虽不分别破坏法相,而能如实安立有情,令其安住所应住地;虽于有情及一切法都无所得,而令有情解脱妄想、颠倒、执著,无缚无脱为方便故。所以者何?色乃至识本性无缚无脱。若法本性无缚无脱,此法非色乃至非识。何以故?色乃至识毕竟净故。广说乃至诸有为法及无为法本性无缚无脱,若法本性无缚无脱,此法非有为、非无为。何以故?有为、无为毕竟净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为有情宣说诸法,而于有情及诸法性都无所得。所以者何?以诸有情及一切法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住而为方便住一切法无所得中,谓以无所住而为方便住色蕴空,以无所住而为方便住受、想、行、识蕴空,广说乃至以无所住而为方便住有为法空,以无所住而为方便住无为法空。
“善现当知,色蕴...(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为名?何等为相?”
佛告善现:“名但是客,但假施设,表所显义,谓此名色、受、想、行、识,此名眼处乃至意处,此名色处乃至法处,此名眼界乃至意界,此名色界乃至法界,此名眼识界乃至意识界,此名男女,此名大小,此名地狱乃至人天,此名有漏,此名无漏,此名世间,此名出世间,此名有为,此名无为,此名预流果,广说乃至此名无上正等菩提,此名异生,此名声闻,此名独觉,此名菩萨,此名如来。
“善现,如是等一切名,为表诸义但假施设。故一切名皆非实有,诸有为法亦但有名,由此无为亦非实有,愚夫异生于中妄执。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悲愿缠心,方便善巧教令远离,作如是言:‘名是分别妄想所起,亦是众缘和合假立,汝等于中不应执著。名无实事自性皆空,非有智者执著空法。’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为诸有情说遣名法。是谓为名。
“云何为相?善现当知,相有二种,愚夫异生于中执著。何等为二?所谓色相及无色相。云何色相?谓所有色若粗、若细、若劣、若胜,如是一切自性皆空,愚夫异生分别执著谓之为色,是名色相。无色相者,谓诸所有无色法中,愚夫异生取相分别生诸烦恼,名无色相。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教诸有情遣除二相,复教安住无相界中。虽教安住无相界中,而不令其堕二边执,谓此是相、此是无相。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令诸有情远...(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不可取,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若有为法、若无为法亦不可取。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可取已,求趣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不可取、都无实事。如梦乃至如寻香城不可取法不能证得不可取法,然诸有情于如是法不知不见。是菩萨摩诃萨为饶益彼诸有情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自身非为余事;为欲饶益诸有情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不为自身非为余事。
“复次,善现,是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见诸愚夫于非我中而住我想,广说乃至于非见者住见者想。是菩萨摩诃萨见此事已,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离颠倒妄想执著,安置无相甘露界中,住此界中不复现起我想乃至使见者想,尔时一切掉动、散乱、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憺怕、无戏论界。
“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由此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自于诸法无所执著,亦施教他于一切法无所执著,此依世俗,不依胜义。”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佛证无上正等觉时,所得佛法为依世俗说名为得,为依胜义说名得耶?”
佛告善现:“此依世俗,不依胜义。若依胜义,能得、所得俱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执有二,执有二者不能得果亦无现观。”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执无二者为能得果、有现观耶?”
...(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处故彼怖所生故。任运现行故。
云何烦恼上品相。谓猛利相。及尤重相。此相略有六种。一由犯故。二由生故。三由相续故。四由事故。五由起恶业故。六由究竟故。由犯故者。谓由此烦恼缠故。毁犯一切所有学处。由生故者。谓由此故。生于欲界苦恶趣中。由相续故者。谓贪等行诸根成熟。少年盛壮无涅槃法者。由事故者。谓缘尊重田。若缘功德田。若缘不应行田而起。由起恶业故者谓由此烦恼缠故。以增上适悦心起身语业。由究竟故者。谓此自性上品所摄。最初耎对治道之所断故。
烦恼颠倒摄者。谓七颠倒。一想倒。二见倒。三心倒。四于无常常倒。五于苦乐倒。六于不净净倒。七于无我我倒。想倒者。谓于无常苦。不净无我中。起常乐净我妄想分别。见倒者。谓即于彼妄想所分别中。忍可欲乐建立执着。心倒者。谓即于彼所执着中贪等烦恼。当知烦恼略有三种。或有烦恼。是倒根本。或有烦恼。是颠倒体。或有烦恼是倒等流。倒根本者。谓无明。颠倒体者。谓萨迦耶见。边执见一分。见取戒禁取及贪。倒等流者。谓邪见边执见一分。恚慢及疑。此中萨迦耶见。是无我我倒。边执见一分。是无常常倒。见取是不净净倒。戒禁取是于苦乐倒。贪通二种。谓不净净倒。及于苦乐倒。
烦恼差别者。多种差别应知。谓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暴流。轭。取。系。盖。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恶行。漏。匮。烧。恼。有诤。火。炽然。稠林。拘碍。如是等类烦恼差别当知。此中能和合苦故。名为结。令于善行不随所欲故名为缚...(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一种想缚差别应知。何等十一。谓于身等起随身等正观察住。及于染净二谛第一义中起分别想名初想缚。即于染污第一义中起有作想。是名第二。即于清净第一义中起无作想。是名第三。即于有作第一义中起流转想。是名第四。即于无作第一义中起于常想。是名第五。即于流转由苦变异故起于苦想。是名第六。即于常法起无变想。是名第七。即于流转由生灭住异自相故。及由自相有变异故。起自相想。是名第八。即于有变无变染污清净第一义中起能摄受一切法想。是名第九。即于染净一切法所起染污清净我所有想。是名第十。即于染污清净诸法起于自体自相之想。是名第十一。菩萨摩诃萨于如是后后相成想缚差别及彼境界。正观察已依止于空修诸念住令心解脱。若于如是诸妄想缚得解脱时。当知解脱一切想缚。
十六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初后空无损尽空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复次于此空境有六种愚无始流转。何等为六。颂曰。
自性与执着 不开解失念
一切遍一分 愚差别流转
论曰。自性愚者。谓一切有情无始流转无智。自体执着愚者。谓诸外道倒见相应所起无智。不开解愚者。谓无闻异生所起无智。失念愚者。谓有闻异生及诸圣者所起无智。一切遍愚者。谓诸异生于众生空及与法空所起无智。一分愚者。谓声闻等唯于法空所起无智。云何证得如是空理。谓由八种智。何等为八。颂曰。
法住求自心 住自心除缚 ...(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生不能入。何以故。第一义中无有空执。若言空者。是执着相。如遮见中已遮边等四见。若说有边。则无后世。若说无边。亦无后世。何以故。第一义中诸法空故。如偈说。何处。何因缘。何人起诸见。若言有见起者不然。如遮合中言。物果不从缘合不合生。以果无故。合法亦无。如遮成坏。有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无体不生体。亦不生无体。亦破三时无有相续。以是等义应知如遮缚解无有自体。以无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五种推求无往来者。以是故第一义中不说离生死外别有涅槃。如宝胜经偈言。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如遮有无中。已遮诸法若有若无。若有人言。见有见无见自他性。是则不见真实道理。如金光明女经中说。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生。善女当观诸法如是。何处有人及以众生。本性空寂无所有故。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一
释观法品第十八
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诸行我我所空故说。
诸外道等虽说我见有无量种。亦以五受阴为所缘。是故今当次观诸阴。如佛所说。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言见我者。但见五阴。实无有我。有异僧佉人作是说言。身相形色及四大聚诸根。诸根聚诸识等为我。论者言。汝于四大诸根阴相。若总若别。起我分别者。是事不然。如论偈说。
若我是阴相 即是起尽法
我若异诸阴 是则非阴相
释曰。我者是世谛义。起于言说称云我者以阴为境。僧佉人复言。随有阴处我义得成。即...(第1178部~般若灯论十五卷)
...
举家误服杂毒药 子念观门知有毒
即便奔驰到医所 求得伽陀不死药
三味和煎药已成 遂白诸亲速令服
如是所服如甘露 差诸杂毒皆安乐
一切信心善男子 出家修道亦如是
为济父母及众生 所服烦恼诸毒药
狂心颠倒造诸罪 永沉生死忧悲海
割爱辞亲入佛道 得近调御大医王
所修无漏阿伽陀 还生父母三界宅
令服法药断三障 当证无上菩提果
尽未来际常不灭 能度众生作归依
毕竟处于大涅槃 及佛菩提圆镜智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风不能暂住。何以故。善男子。在家之心恒起妄想。执着外境。不能了真。无明昏醉。颠倒触境亦常不住。恶觉易起善心难生。由妄想缘起诸烦恼。因众烦恼造善恶业。依善恶业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断。唯有正见不颠倒心。作诸善业。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长无漏法尔种子。能起无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证圣相续。若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永尽无余。尔时智光长者白佛言。世尊。修习正观有无量门。修何等观能伏妄想。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善男子。是名贤圣。是名菩萨。是名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一切菩萨为伏妄想永不起故。为报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学息妄想心。经无量劫成就佛道。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 犹如暴风不暂住
亦如妄执水中月 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 净水为缘见本月
诸法缘生皆是假 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 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 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 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颠倒鬼常随逐 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 生死轮回镇相续
若人闻经...(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正观有无量门。修何等观能伏妄想。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善男子。是名贤圣。是名菩萨。是名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一切菩萨为伏妄想永不起故。为报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学息妄想心。经无量劫成就佛道。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 犹如暴风不暂住
亦如妄执水中月 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 净水为缘见本月
诸法缘生皆是假 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 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 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 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颠倒鬼常随逐 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 生死轮回镇相续
若人闻经深信解 正见能除颠倒心
菩提种子念念生 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习深妙观 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性如 能所俱亡离诸见
男女性相本来空 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 真性本无男女相
菩提妙果证皆同 妄计凡夫生异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 了相非相为实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 摄心寂静处空闲
是为菩萨真净心 不久当证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观世间舍宅。一切皆是烦恼生处。何以故。如有一人造八舍宅。以诸宝物而自庄严。造此宅已而作是念。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他人。唯我舍宅最为吉祥。他人舍宅所不能及。如是执着能生烦恼。由烦恼故我我所执而为根本。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更相竞起充满宅中。所以者何。在家凡夫深着五欲。妻子眷属奴婢仆使悉皆具足。以是因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合会。恩爱别离。贫穷诸衰。求不得苦。如是众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