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5 15:22:22
|
只看该作者
你欠我的债就得还债,互相酬偿,无穷无尽,生死轮转,太可悲了!
所以我们真正觉悟的人,希望这一生不要再搞六道轮回,就要从断恶业开始,修十善业。第一个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叫「躬修至德」,修十善业。这样子把生生世世的这些宿怨我们都以真诚心去化解,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在菩提道上为什么很多人有很多障碍?都是因为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绝大多数都是杀生造下来的恶业。假如没有这些冤亲债主,我们的菩提道一定很顺利。到这一生明白了,再也不能再犯恶业了。用我们的真诚心学佛,冤亲债主看到了他都能感动,不仅不会障碍你,还会护持你。
所以想到过去没学佛之前造了很多杀业,现在要补过,不仅不再造杀业了,而且要多放生。我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十多年前,那时候还在广州中山大学念书。那时刚学佛之后,知道过去杀业很重,忏悔,所以常常在我们校园北门,我们校园的北门面对的就是珠江,北门旁边有个菜市场,我常常在那个菜市场里面买这些鱼、螃蟹、泥鳅这些生灵,然后拿个自行车就一箱箱的推到河边去放,我自己一个人干。同宿舍里的有一个同学看到我每天都跑到珠江边放生,有一天他很好奇,跟着我来看。他不了解我为什么会这么做,还笑我,说你这个钱拿来放生还不如给我买雪条吃。他不懂,但是后来看到我很真诚的这么做,他都感化了,也跟着我一箱箱的搬着去放生。这是什么?赎罪。所以现在我们看到那些杀生的这些肉食,为这些被杀害的众生感到难过,为牠们念佛回向。
【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想到这些受杀害的生灵,看到牠们的这些尸体,一条鱼放在盘上,那是一条尸体,还忍心下筷子去吃吗?在六道轮回里面,这条鱼可能是我某一世的父母,这很有可能,牠将是未来的诸佛。真是想到这个地方,『对食伤心,不能下咽』。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改吃素食就很容易,叫你去吃肉你都不敢,你都不忍心。所以对待小动物慈悲心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佛的进步就是慈悲心不断的增长。当我们慈悲心增长的时候,小动物真的牠会对我们亲近,牠不害怕我们。像我现在在宿舍里每天厨房里有不少蟑螂,打扫得很干净它都有蟑螂,大概是从下水道爬上来的。回到宿舍一开灯,发现水池上面还有蟑螂,就对着牠念阿弥陀佛,给牠打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给牠念的时候牠还能静静听着,念完了牠就走。所以这些小动物在这里也很好,跟牠结法缘,我现在给牠念佛、给牠超度,将来牠因为听佛号的功德、受三皈的功德,将来会托生人道,来日牠就是我们的听众。所以法缘是这么建立的,所以这也是好事情。
现在我的功夫还很差,远远比不上像印光大师。你看印光大师年轻的时候,家里很多这些蟑螂、蚂蚁,这些昆虫,别人给他打扫清洁,他说不要,不要动牠们,我自己的德行不够,招惹牠们来。到了七十岁,印光大师的房间里一个蚊虫蚂蚁都没有。他到哪个地方,本来那个地方都有蚊虫蚂蚁的,一去到那里,一住下来,都走了。这是至德大德的人,所以这些小动物们都很配合、很恭敬,都不妨碍。所以我现在要试一试,到七十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小动物们都能够这么配合。下面讲的: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这是讲对治自己好怒的习气。在理上怎么改?要想到,别人的过失,他做错事情你何必要发怒?你何必看不顺眼?人人都有可能犯过失,我自己也犯了不少过失,为什么不认真的严责自己,而去苛刻的要求别人?所以『情所宜矜』,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容忍、可以原谅的。『悖理相干』,他如果恶意的毁谤我,来冒犯我,他不讲理,对我这样不好,这是他的事情,他做错了,因为他不了解我,如果他了解我了,发现我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坏,他就不会发脾气,他就不会来冒犯我。所以他来冒犯我是他的过失,『于我何与』,跟我不相干。再想想,他对我如果是误会了,那我自己『本无可怒者』,本来就不应该发怒,是他的错,何必要用他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自己发怒?如果想想他骂的、他毁谤的有点道理,确实我做的不对,我做的不够,于是赶紧回头改正自己过失,还要感恩他。所以他说对了,帮我们改正过失,感恩他,他说错了,那是什么?帮我们增长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境界,还是要感恩他,好事情。「本无可怒者」,有什么要值得发怒的?不单是不应该发怒,而且应该生感恩的心。下面: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
这是讲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绝对不会看别人的过失,『亦无尤人之学问』,尤人就是埋怨人、批评人。像孔子、孟子、释迦牟尼佛,这些是真正的圣贤豪杰,他们有没有自以为是?有没有批评人家?没有,他们都谦虚卑下、对人恭敬。像孔子他自己说,自己所教的教学内容是「述而不作」,都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自己的创作。释迦牟尼佛说的就更彻底,他说如来无有法可说,没有说过一句法,如果是谁说如来说了法,那就是谤佛。所以佛所说的是什么?他说都是古佛所说的,现在转述的,你看没有任何的骄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无自是之豪杰』,也没有去怨天尤人。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提出孩子不好教,自己的小孩怎么样怎么样,来问我的也有不少,怎么样把孩子教好?譬如说孩子喜欢看电视,不肯专心致志的读书,精力分散、懒散。我们要问一问,你自己是不是爱看电视?你自己是不是懒散?是不是读书不专心?我的母亲在过去带我的时候,我那时年纪很小,就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我母亲很喜欢读书,读书起来很专心。她从来不看电视,不迷这些电视,所以她也没怎么特别教我不看电视,也没有特别教我要坐下来看书,我自己跟着她,受她的潜移默化,就有爱读书的习惯,就不迷恋电视,读书也能专心。所以我跟很多孩子不同的地方就是我母亲不是说催我坐下来读书,她从来没这样催我,反而她常常催我说,读书读这么久了,赶快起来运动运动,休息休息。我读书都读得忘了时间,中学开始就是这样子。这是什么?受父母家教的影响,母亲的潜移默化,身教。所以当我们没有办法教好孩子的时候,第一个需要反省的是谁?自己,「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我的真诚心不够,不能够感化对方。所以『感未至也』,这个感动力不强,效果不够。所以『吾悉以自反』,我要自己好好反省。
【则毁谤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我们真正懂得反求诸己的这个功夫,当有毁谤来的时候,这是『磨炼玉成之地』,正好是炼我功夫的时候,看我的内功有多深,能不能忍受这些毁谤,真金是不怕火烧,美玉要经过磨炼。所以这些毁谤来的时候我绝对不能够生气,要生气就完了,真正忍得住,你的功夫就提升了。所以『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想到这个时候正好是练我功夫的时候,感恩!骂我的人是我的老师,我要欢然受赐,向他合掌,感谢他的赐予。赐给我什么?赐给我这些毁谤,让我提升。「何怒之有」,有什么值得我发怒的地方?想想真的没有,他是我的老师。所以你看练的是心胸宽广,能够容忍,没有不能容忍的。容忍别人、原谅别人,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不要说我在容忍他,我在原谅他,还有这个念头,这种容忍还不够圆满,功夫还没到家。完全是什么?自然,心里不动这些念头,总是高高兴兴,这才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性。下面讲: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我们一般人听到毁谤都气得不得了,要拔刀相向,挺身而斗,要跟他论理,这个时候就上当了。真正有真实学问的人,听到毁谤来了他不会动气,不但不动气,念头都不为所动,还是我们一天生活在快乐当中。当我们听到别人毁谤我,恶意来造谣生事的时候,我们不上他的当,不动怒。这样他『谗焰熏天』,他的毁谤再大,铺天盖地的盖过来,我是如如不动。这样他就是『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就像一个人拿着火烧这个天空,烧虚空烧不了,我的心像虚空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他那点儿火焰,烧烧烧,烧到最后自己就会熄灭,何必去在意?
所以你看我们师父上人这种忍辱的功夫真正到家了,这一生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多少人毁谤他,但是我们师父如如不动,知道我们是按照佛的教诲去做、去走,问心无愧。他骂我是他别有用心,我们不必与他计较,他「举火焚空,终将自息」。所以过去很多人毁谤,到一定时候他的毁谤就熄灭了。你看最近大陆也有人毁谤。昨天晚上师父还跟我讲,说有一位居士,这是在大陆的,看到那些报导,毁谤师父的报导,非常气愤,把这个报导还剪下来传真到师父这里给师父。师父对我说,他看了之后,把这个报导这个纸折起来放到韦陀菩萨像底下压着,不看,这个事情由韦陀菩萨处理,他是护法。结果后来果然有一位居士,东天目山,韦陀菩萨的道场,一位居士他晚上发梦,梦到韦陀菩萨,就打电话来给师父,说韦陀菩萨告诉他,说这种毁谤这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没多久它就熄灭了。师父乐呵呵的告诉我,他说我们不理他,他骂累了就不骂了。这句话是师父的名言,大家可以记住,别人骂我的时候,我们不理他,他骂累了就不骂了。你等他骂累了,「举火焚空,终将自息」,就等着看他骂累了为止。所以心地仍然是欢欢喜喜,这也是圣贤的修养。下来看: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所以如果我们听到毁谤还生气,还要跟他辩解,找出很多理由,很多巧妙的理由,费尽心思去辩论,怎么样?愈辩愈糟。就好比『春蚕作茧,自取缠绵』,自己捆住自己了,自己反而显得自己修养差。所以『闻谤而怒』叫自寻烦恼。对待毁谤最高的艺术就是无言以对,沉默,不理它。佛告诉弟子们的,对恶意比丘就两个字,默摈,默摈就是沉默,不理他,这才是真正的修养。『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我们如果发脾气,忍不住了,就被他所动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有害。有什么害?第一害自己,第二害别人。害自己什么?首先我们身体会遭受损害,发一场脾气消耗的能量太大了。
人为什么会生病?血液里有毒,发怒,这个血液里有毒。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讲了一个例子,一个刚刚发了脾气的母亲给小孩子喂奶,喂自己的奶,结果小孩死了,一查,小孩是中毒。为什么?因为吃了母亲的乳汁,乳汁里有毒。这乳汁的毒哪来的?发怒发出来的。所以这对身体是个大伤害,如果常常发脾气的人,身体一定不好,而且相貌都不好,一个人老爱发脾气,你看一脸的瞋恨相,脸黑黑的,让人看见都害怕,而且对自己的德行、修养更有害,对别人也有害。如果我不发怒的话,他最后骂累了他也不骂了,他就停止了,他不造业了。你要跟他对着干,他的怨气会更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这是害人害己的事情。了凡继续说: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了解怎么样从理上改,我们就以此类推。种种的过恶都要明白为什么不能造,把道理弄清楚了,过失就很容易改正过来。下面请看如何从心上改。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这是讲第三个方面,从心上改过。怎么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一切过失都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归根到底就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心、贪瞋痴的心。说到更彻底的,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被这些造出来的。『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如果我不动念,不起心动念,过失哪里来?过失都是起心动念而来,假如心不动,就没有过失。所以我们要练这种禅定功夫。练习禅定的功夫法门很多,我们学净土宗的用念佛法门,用这句佛号把念头止住,心定在一句佛号上,念头一动的时候,马上觉照。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觉悟要快,念头能够慢慢降伏住了,心清净了,真的你不会犯过失。所以: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真正想修学的人,过失很多,譬如说『好色、好名、好货』,「好货」就是贪图物质的享受,『好怒』,喜欢发脾气,这是贪瞋痴慢,种种的过恶,不必一条一条的去想我怎么改。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这是讲我们这些种种的过恶都不要理它,这个时候把心安住在善上。像《十善业道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令毫分不善间杂」。心安住在善法上,『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我们要懂得,真正要『一心为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一心念佛的时候念念都是至善,阿弥陀佛是至善,所以任何的这些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些污染都污染不上。好比是『太阳当空,魍魉潜消』,「魍魉」就是那些妖魔鬼怪,太阳一出来的时候,妖魔鬼怪都不见了。这是比喻正念现前,那些邪念都没有了。『此精一之真传也』。这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圣贤的真传。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从心上改过这个意思还没讲完,明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在讲解过程中不妥之处,请各位多多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