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三十八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三十集) 2001/10/5 台湾台视摄影棚 档名:15-014-0030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六十八面,第一行最后这两句:
【罪福有证。可不慎也。】
这两句是讲行善一定得福,作恶一定得罪。不但历史可以给我们做证明,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记载,我们现在称之为《二十五史》。历史里面记载的是些什么?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就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仔细去观察,一点都不错。然后如果你要是细心,你看看我们现前社会的周边,仔细观察无一不是因果报应。假如诸位能够熟读《了凡四训》,你的观察能力就提升,不但了解自己,你也能看得出别人。你看他现在所受的果,你能够知道是什么因缘造成的。这个人为什么会发财,为什么会作大官,那个人为什么会受罪,都有前因。再看他现在所造作的,他造作的是善,你就能判断将来一定得福;他现在造的不善,你就晓得他将来一定有凶灾。这种判断不是迷信,实实在在有道理、有根据,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心不能不善,思想不能不善。
改过,首先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改过来,这是根本。现在有一些跟我在一起学佛的,我这是第一个要求,你要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你就别学佛了,为什么?你学佛只能够学佛的文字、学佛的皮毛外表,一分一毫你都不能够契入。为什么?障碍,这是业障,业障的根就是私心。怎么样改过来?你把它换过来,起心动念想整个社会、想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是一家,整个世界的人是我们父母兄弟一家人。你能这样去想,那个「我执」不破,自自然然就淡化了,就没有了。小乘破我执非常困难,大乘有它的善巧方便,就是把心量扩大、思想扩大,把那个我挤破,你自然就没有了。这方法好!到你能够认同世界是一家,所有众生是一家人,你的心情跟现在完全不相同,起心动念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点点滴滴都为全人类服务,这个世界问题才能解决。如果我们只照顾自己、只照顾一家、一个团体、一个区域,灾难不能避免,冲突不能化解,世界和平永远不可能实现。和平这两个字有因有果,和是果报,大家和睦相处,平是因。如果不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就没有了,不可能有和睦。那我们问: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平等?要是有贡高我慢,你不如我,我比你高,和就没有了。国与国能不能平等?族群与族群能不能平等?宗教与宗教能不能平等?只要能做到真正平等,世界和平就实现了。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的心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瞧不起人,你的罪过很重,重在哪里?你破坏社会安定,你破坏世界和平,这个罪就应该堕阿鼻地狱。
我们真的是无知,真的是迷惑颠倒,不知利害,胆大妄为!所以你要是真正明白了,你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嫉妒贤能,你的罪不是很小,不是单单对你的父母、对你的老师,你给社会大众天下人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这个榜样影响的面要大,影响的时间要久,你在地狱里头就出不来。我们起心动念这是思想波,思想波比电磁波的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倍。光波、电波我们现在知道,一秒钟它的速度三十万公里,你要晓得思想波剎那之间周遍法界。所以一个善念影响虚空法界,一个恶念也影响虚空法界,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真正明了,你自自然然就收敛,自自然然就向善,这一生一世处事待人接物不可能有一个恶念,恶念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恶的行为?所以修行从哪里修起?从这个念头上修起,转过来!实在讲这还不够,我起心动念照顾全世界、照顾这个地球,我还没有照顾别的星球,最后什么?还有星际战争。所以佛菩萨高明,佛菩萨起心动念想的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他那个世界是和平的,他那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永远没有灾难。是什么原因?爱心,他那个爱是整个虚空法界,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诚、清净、平等,决没有偏爱、没有偏私。我们学佛从个地方学起,这是根本的根本。
过去不管哪个宗派的祖师,都教人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根本就是念头,怎么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佛经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法身菩萨都是这个心量。我们如果有这个心量,这心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证得法身菩萨。诸位要知道,你证得法身的果位,你就超越六道、就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里头,什么样的苦难灾害,你完全不受了。学佛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你是真干。心转变了,然后你就改变你的行为,改恶为善,改迷为悟,你真干!恶念的根,我们自己要晓得,因为这个根太微细了,不容易觉察,要细心去反省观察,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念头控制一切人事物。诸位要晓得,这是一切众生无始劫来俱生的烦恼,这不是学的。我们看婴儿,几个月的婴儿他就有这个念头,他喜欢的玩具、吃的东西,他就想控制、就想占有,没人教他。两个婴儿在一起,你就看到有嫉妒心,这个烦恼可怕。我们在行为上要从这个地方断,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绝对没有控制的念头,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念头?互相敬爱、互相信赖、互相协助。不可以占有、不可以控制,你如果这两个念头还没有彻底根除,你的灾患不能避免。为什么?你想控制人,总有人控制你,你想占有,总有人要占有你,因果报应。我没有这个念头,我就得到解脱、就得到自在;你有这个念头,你解脱不了、你得不到自在。这都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教我们「从根本修」,他只讲这么一句话,根本在哪里,没有详细跟我们说出来。我告诉诸位,根本就是自私自利,佛经里面的术语就是我见、我执,唯识里面所讲的就是末那。末那是我执,四大烦恼常相随。你要把四大烦恼断掉,我执才能破掉。四大烦恼头一个「我见」,错误的见解执着身是我,这是头一个错误。第二个「我爱」,所以祖师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爱不是好东西,佛讲慈悲不讲爱。我们今天为什么这里要写「爱」?慈悲,人不懂,说爱,人好懂。慈悲就是爱,慈悲是理智的爱。世间人讲爱是感情的爱,感情的爱麻烦就多了。与智慧、与理相应的爱就叫做慈悲。
因为我们这个字送许多外国人,跟他讲慈悲很麻烦。这是今年千禧年我们有一个温馨晚会,参加的有八千多人,在新加坡我们招待各个驻新加坡的大使,我们邀请吴国栋总理作贵宾。所以在现场里面赠送,今年千禧年向全世界送爱心。在我们学佛的人,我们就不会用这个字,我们用慈悲,重要!要以大慈悲心对一切众生,清净的爱。清净的爱就是没有控制、没有占有;如果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你就不清净,那就不是慈悲,那就变成世间人讲的爱,那个爱里头有痛苦、不清净。平等的爱。真诚、清净、平等、理智的,这就叫做慈悲,我们一定要懂得。这在行持上要做一个转变,你这才叫真正修行,你这样修,你这一生当中才有真实的成就。不能搞假的,假的是不可能成就的,这一生中搞假的,你的亏就吃大了。修学的依据是经典,依法不依人,就像善导大师跟我们说的,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老实把它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这才是佛弟子,这才是佛的好学生。没有一桩事情不是因果报应。我在外国不看电视、不看报纸,偶尔一些讯息,是一些同学们在报纸上剪下那一段来给我看,我看的全是因果报应,所以我对于世间一切的变化,我很清楚、很明白,知道是什么缘故。我的心不会随它波动,我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定的,不会被境界转。什么原因?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我清楚、我明白。所以佛末后这两句警告,『罪福有证,可不慎也』,一定要很谨慎。
我们再看本经的第四个单元,在第七十一面,看大字经文:
【阿难复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缘相生。理家之事。身口之累。当云何。天中天。】
这个单元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是非常现实,我们学佛的人现实的生活怎么过?这是我们迫切关心的,阿难尊者很慈悲代我们问出来了,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了解的一桩事情。科题里面,「疑世法跟出世法有抵触」。我们许许多多同修,我都常常遇到,好像学佛与我们的生活有冲突、与我工作有冲突、与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往来也有冲突,这怎么办?佛在这里为我们解答。真正明白之后,我们没有契入境界,这个冲突是没有法子避免的,你要知道怎样去应付。如果真的入佛境界,刚才讲了,你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也放下了,贪瞋痴慢也断掉了,那你就没有障碍了。《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就入大自在的境界了。但是这个境界,你这十六个字要没有断,你做不到,学也学不来的。于是佛的教学就分成很多阶段,就像我们世间办学校一样,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慢慢来帮助你提升。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阶段?那是研究所的阶段;四圣法界我们可以比喻作大学阶段,它还不是研究所的阶段;六道里面是中、小学阶段。每一个层次众生智能福德不相同,所以佛陀的教学由浅而深。
这部书是教初学的,对我们来说非常受用。他问的话,『末世弟子』,末世是什么?末法时期。可见得阿难尊者问得很远,不是问眼前的。眼前佛住世正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佛灭度两千年之后才是末法。我们今天根据中国古籍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应当是三千零二十多年,往后佛的末法时期,算整数还有九千年。学佛的同修要记住,我们相信佛的话,依教奉行。佛经里面讲末法,没有讲末日。末法一万年,现在过了一千年,还有九千年,不像其它宗教讲末日,这个世界没有了,那很可怕。佛法里面讲灾难有,有灾难但不是末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