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8 18:12:29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依信也。』这些菩萨说,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不可靠,这不是真的,不能相信!这是什么人说的?地上菩萨说的。
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接受这些菩萨的说法?善导大师教给我们,『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十地菩萨无量无边来跟我说,说的这些话与佛所讲的都不相应。佛给我们讲是决定得生,他们的话是决定不得生,这完全不相应。我们听了,我们要信佛。他毕竟是菩萨,没成佛。这个法门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菩萨对于这个法门怀疑很多,经上常讲「难信之法」,不是讲凡夫难信,凡夫没有资格。谁难信?菩萨难信,甚至于十地菩萨都很难相信,都很难接受。这个难信是对他们说的。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十地菩萨这么多人来说,他的信心都不动摇,这个信心称的上是上上品的信心。
『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实决定了义故。』这是完全对佛有信心,对佛有坚定的信心,知道佛所说的是「真实决定了义故」,是决定了义。为什么?只有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他不是在推测,他不是在假想,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所以称为真实决定了义,我们是凭这个对佛生决定的信心。
『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没有一样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一切都是真实的?佛的心性没有一丝毫障碍,烦恼无明完全断尽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十地菩萨还有两品无明,九地就还有三品无明,他的无明烦恼没断尽;换句话说,他那个真实,不是绝对真实,是接近真实而已。不是决定真实,很接近就是了,很相似就是了,这是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佛知是究竟圆满的知,佛所解的理解的是究竟圆满的解,佛见是亲见的,绝对不是听闻的,佛给我们作证明,那是一点都不会错误的。
『非是疑惑心中语也。』换句话说,除佛以下,所有一切言语,因为根本无明没有断干净,心性没有完全显露,因此还有许多地方是属于自己推断判断的。推断判断,那就是疑惑的,所见的不是真实的。
『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因此对佛有这样决定的信心,所以一切菩萨他们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见解,决定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心。我们自己这一生最殊胜的利益,就不会被他破坏了。
『若实是菩萨者,众不违佛教也。』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换句话说,你说什么菩萨来说的,恐怕不是真的菩萨。如果是真菩萨,他不会违背佛的教义。真正菩萨无论宣扬什么法门,修学什么法门,对于净宗一定是尊敬的,一定是称赞,决定没有毁谤,这是真菩萨的态度。所以后头这一句很有意思,那些菩萨是假菩萨,是冒充菩萨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人都自称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在末法时期很多这样的人,所以说的东西与佛经不相应。我们一定要相信佛语。
后面那真是说到究竟说到极处了。『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置」是我们把这个事情放下。
大师在劝告念佛的人应当要知道,『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前面讲的都是菩萨,法云地的菩萨虽然高,还没成佛!现在这是假设十方诸佛来了,怎么样?这些十方诸佛,『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这是诸佛现前了。如果碰到这个境界,我们怎么办?
这些诸佛都说,『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十方诸佛要来说这些事情怎么办?实在讲,这是假设的。如果聪明人遇到这些诸佛,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上,你们不是频频赞叹吗?现在为什么又否定?」佛说话还模棱两可,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否定,那连凡夫都不如了,哪里是佛!怎么能说之为「真语者,实语者」?自己自相矛盾。
善导大师给我们解答也是这个意思。佛要来说这些话,这也不是真佛,恐怕是假佛,真佛决定不会这么说的。因为《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十方佛赞,那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尊佛都没有漏掉,一切诸佛统统赞叹!所以不可能有一尊佛来说不相应的言教,不可能的!
『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一切诸佛来讲,我也不动摇,我也不怀疑,我也不会退心。
『畏不得生彼佛国也。』我也不怕不会往生净土。
『何以故。』这是说明我们信心清净的道理。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这是佛在大乘经论上常常说的,决定是平等,是一样的。为什么?都是妄想执着断尽了的人。《华严》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九法界的有情众生,像菩萨、缘觉、声闻、六道凡夫,只不过是妄想执着厚薄不同而已。妄想执着厚的就堕落到下面去了,妄想执着轻的就往上提升了,妄想、执着统统都没有了,那叫成佛了!所以妄想执着完全没有了,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显现,所以他的知见,他的解行、证悟、果位、大悲,当然平等,没有高下,所以完全等同。既然等同,那么一佛所说就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诸佛所说并是一佛所说。我们这个坚定信心永远不动摇,就是建立在这一个理论的基础上。
下面说,『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这个就是制定,像戒律一样,佛给我们制定,教给我们要遵守,要奉行的。
『如似前佛制断杀生等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这是举一个例子,过去佛教化众生,制定菩萨行持的守则,里面有十善、有五戒、有六度。过去古佛教化众生,也是依这个原则,依这个纲领。
『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后面的佛出世了,这个后面来的人,妄想执着也断尽了,他教化众生,难道会教众生行十恶吗?这个浅显的理我们能想得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决定会遵守,而且是自自然然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为什么?五戒十善六度十愿,这是本性里面自然的流露。实在讲,不是那一个人制定的,那个人没有制定的。不是的。这是属于性德,你的本性恢复了,本性德能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他怎么会不同?当然是一样的,是相同的。
『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佛十号当中,第一个号叫「如来」。「如来」里有个意思,是「今佛如同古佛再来」,佛佛道同,决定没有两种说法,决定没有两种行法。所以这个信心就能够坚定,信心在任何障难之中,决定不会动摇,无论什么人说。如果他是真的菩萨,真的佛,他所说的与释迦与诸佛一定是相应。不相应的,可以说决定不是真佛、真菩萨。
再看下面一节,这一节里面的开示也非常重要。
疏【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
『纵令释迦』,这是讲我们本师。
『指劝一切凡夫。』「指」是专指,劝导一切凡夫。
『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在《观无量寿经》,都是这样指导劝勉我们应当修学的。这是一尊佛说,本师一尊佛说。
『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这个我们在三经上都看到,特别是大家常念的《阿弥陀经》跟现在常常读诵的《无量寿经》。释迦佛一个人说的,就等于十方一切诸佛所说的没有两样。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赞叹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为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宣扬,一切诸佛都劝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一切诸佛为我们证明,依照释迦牟尼佛净土三经方法修学,决定得生彼国。
三经是非常非常可靠的,三经决定不是伪造的。现在还有些少数人,很厉害,他们要不叫你往生,把你这一生往生的机缘给你切断。用什么方法?他们现在在考证《阿弥陀经》是假的,不是佛说的,是后人伪造的。这个很厉害,等于把净宗彻底给推翻。这些人很聪明,他也说出一些依据,也像此地讲的引经据典,他找出很多根据来说。就有不少人相信他,有不少人迷惑。因此,我们学佛头脑要冷静、要清楚,不能轻易听信妄言。
佛经传到中国,中国人翻译,对于征信可以说做得非常的仔细。什么人把这个经典传到中国来,这个我们有记载的。这一部经典在什么地方翻译,翻译的地点有,年代有。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开始翻译,到哪一天翻译圆满,都有记载的。主持译场的是哪一个人?帮助协助翻译的是哪些人?都记载的清清楚楚。这些是为后人征信,叫大家晓得这个经典不是伪造的,确确实实有根据有来源。净土三经这个分量不多,只有三种,而且分量也不大,所以在中国既然流通这么广,修学的人这么多,成就的人也这么多。我们看《大藏经》里面,《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古今所记载的太多太多了,对于三经记载特别清楚,哪里会是假的!
如果这个经典是假的,还要等现代人来发现?玄奘大师当年发愿到印度去求学,主要一个动机就是怀疑翻译的不太可靠。他倒没有怀疑这个经典是假的,怀疑翻译有问题。为这个事情,自己跑到印度,在印度留学十七年。回来之后,对于古大德所翻的经典,没有提出一个字的批评。这是佛门的规矩,就是统统承认,没有翻错。「没有批评」是默认,这是佛家的规矩。你有意见就提出来,你如果完全同意,就不必说话了。玄奘大师对于前人所翻的经论完全同意,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尤其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自己有译本,这还能错得了吗?他从印度带回来的梵文经典,就有原文的《阿弥陀经》。他的传人窥基大师,这是奘师最得意的弟子,给《阿弥陀经》作了个批注,这个批注叫《通赞疏》,所采取的经文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就是我们现在流通的这个本子,并不是他的老师翻译的新本子,使我们对于罗什大师这个译本信心更加确定了。经过了玄奘师徒两个人的证明,那还能错得了吗?还能假得了吗?所以这是诸佛同赞!
下面说,『何以故,同体大悲故。』这个时候心性圆满显露,他只有一个愿,愿一切众生圆成佛道。佛菩萨完全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所以完全平等,这称为同体大悲。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这个「化」是教化,一尊佛的教化就是一切诸佛的教化,为什么?完全相同。
『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大乘经上,特别是《华严》上常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两句给我们解释的很清楚很明白。如果广义来说,「一」是任一,而不是专一。为什么说任一?因为法是平等法,一切法体相都是平等的,所以说万法一如。又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是平等法。但是众生的根性不平等,业障习气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虽然是平等,我们有这么多不平等。虽然是平等法门有很多,有一些法门适合于我们的根性,我们修学起来很方便,很愉快。有一些法门对我们的根性不适合,我们修学就感到很困难,很难修学,就会有这种现象。这些现象之发生,都是发生在自已善根福德因缘上,而不是法门本身。所以法是任一,不是专一,我们在《华严经》上能很具体的看出。
《华严经》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一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成无上道。所以无论是一佛所说、是诸佛所说,所有一切法门,我们都要仰信,都仰慕,都深信不疑。就自己修学一定要选择一门深入,一门深入你就一定有成就了。即使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专修这个法门,决定得生!你专修其它法门回向净土,也决定得生!这才是正教,这个才是佛知佛见,不是异解异见异行。但是你的关键,就是无论修学那个法门要一门深入。
有很多同修来跟我讲,他过去一直念地藏王菩萨,现在再念地藏王菩萨能不能往生?决定得生!只要一心称念,功夫是一样的。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回向净土,就决定得生!你跟地藏菩萨有缘,念地藏菩萨就欢喜,这就是缘不同;成就是相同的,不必更换,这个要知道。佛法纯粹是理性,不是感情的。你念观音菩萨,或者念大悲咒,念了很多年了,大悲咒念得很熟了,你就专念大悲咒。这就对了,不要改!但是自己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要回向求生净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的一段就是说这个,可见得净土法门非常非常广大!
我们对于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经论,我们一定要尊重,要礼敬,这才对!绝对不可以自赞毁他,「我这个第一殊胜,你们那个都不如我」。那些都是佛说的,这叫谤佛谤法谤僧。这个毁谤造的是无间地狱罪业,你怎么会成就?凡是自赞毁他,这个人是贡高我慢,他的心一定不平静,心不平等。由此可知,他决定得不到定。一切法门都是修三昧,他三昧不能成就!心不清净,三昧不能成就,这就很显然了。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六道轮回,出不去!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最低限度要成就九次第定,那个定功可深了,不是普通定,见思烦恼都断尽了,我执破了,这才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以这些事实、这些道理来观察,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修行究竟到什么功夫?他会有什么成就?这太清楚了,太明显了!
我们再看看《华严经》上的榜样,五十三参是我们的好榜样。每一位菩萨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赞叹人,赞叹法门,赞叹行法。既然赞叹,他为什么不修?那些法门虽然殊胜,虽然好,不适合我的根性。那些根性比我好的人,修那些法门成就,我不如那些人!你去看看《华严经》,每一位善友都是这样的态度,这个就对了。所以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修行人,绝对不会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没有这个道理!
在我们中国古人,稍稍读书明理的人,都知道隐恶扬善。又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两人很不愉快断交了,从此以后不往来了,对方的过失,绝口不谈。这是世间善人,何况是修行有道之人?更不可能有这些事情。这是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修学对于异见异解异执之人,我们要礼敬,决定不能毁谤;要知道统统修的是佛法,好像在一个学校念书的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