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3》
【净土指归】在家修行之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发布时间:2010-06-06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LY/2010-09-29/7446.html 点击次数:84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160,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 ’(《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古今来有很多颂扬亲恩的诗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挚动人。现在选录二首在下面:
《亲恩歌》
虞汝明
十月怀胎儿欲生,牙关紧闭眼睛昏。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
撒得浑身尿屎来,爷娘忙把破衣揩。略无半点憎嫌意,洗涤勤劳日几回。
听但嫡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只愁伸缩惊儿觉,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儿生两岁零,扶墙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
六七龄时要读书,经营修脯费踌躇。现成茶饭朝朝奉,道是吾儿辛苦初。
孩提转眼已成人,食爱肥甘衣爱新。但愿吾儿知爱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费尽爷娘万苦辛。娶妇入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
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譬如孤孑无兄弟,更向何人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打骂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莫因亲未分明说,做哑装聋不作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彩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试将受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见三编复周伯遒书。】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正)与丁福保书》)
备注:
160 【福田】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而父母为三界内之最胜福田。又受恭敬之佛法僧等,称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报答之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报恩福田);受怜悯之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怜愍福田、贫穷福田)。以上三者,合称三福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