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讲记21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行愿品 (第十八集) 1980前 台湾图书馆大专 文件名:04-011-0018
昨天讲到请转法轮,这一愿的大意是弘法利生,自利利他行。佛法是属于教学,教学在过去无论是世出世间都是最尊重的,不但出世间尊之为三宝,世间法里也是最尊重的。诸位要读《礼记》就晓得,从前做皇帝是君临天下,可是皇帝接待老师可不能摆出皇帝的架子。这个就是表示尊师重道,从帝王本身做起。所以皇帝接见老师绝没有南面之礼,他接见别人是坐北朝南,是南面接见礼,接见老师他要降阶,皇帝站在东面,老师站在西面,西席,表示尊重。因此,教学如果没有人请,是绝不能自己到某个地方,我来讲一部经,我来教个东西,这于理是讲不通的。纵然是慈悲心,但是给人家印象,这个道、这种学问不会受人尊重。于是一定要有启请的。老师在课堂里教学,这是讲过去,学生不发问,老师也不说的,这是诸位要晓得的。
所以我们看经里面启请的人就很重要了。经论里面许多启请的菩萨罗汉不是他不知道,他晓得,如果要是不知道,在讲堂里面提不出问题。所以提问题的这些人是明知故问,一问一答好像真的有那么回事情一样,实际上问答都是给别人听的,叫别人得利益,这是大慈大悲。所以请法就非常的重要了。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当然请佛说法,所以佛是常常接受四众弟子的礼请。佛陀在世,他一生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及五印度,哪个地方请他,他就到哪个地方去讲经。佛陀不在世了,今天说法的有一些善知识,无论他是出家或是在家,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要有差别的心。他能够依教修行,如法而说,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就应当要礼请他,常常去请他。
法轮里面表法的意思也很多,无论在大小乘里面,都是以八正道为法轮之体;换句话说,不论是大小乘佛法,都是属于正法。这些意思希望同学们在这个注疏里头细细去研究体会。通常讲法轮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轮有圆满的意思,它有中心,它有辐,它有周,轮的外框古人叫做辋,辋就是现在轮胎的周边。同时轮表动静一如,它是动相,但是轮的心是静的相,所以代表动静一如。又代表空有不二,诸位想想圆心,圆心确实很抽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找不到痕迹,没有迹象可寻。所以它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它代表这个意思,这是圆满之意。
同时轮有摧坏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讲轮王有轮宝,轮宝很像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飞碟宇宙飞船之类的。经里面讲金轮王他的轮宝,实际上就是飞行工具,交通工具,速度非常大,在一天的当中,太阳出山到太阳落山,他用这个飞行工具已经将四天下都走遍了。现在我们想想看很像这些年发现的飞碟一样,这个飞碟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金轮王、银轮王的轮宝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很像。在佛法里面讲圣道现前可以摧灭烦恼,轮有摧灭的意思。第三种轮有镇压的意思,像我们现在有压路机,路不平,它能把它压平。这个比喻也是以法轮通过我们内心,可以将我们心里面的烦恼压平,烦恼是不平的,闻了佛法心就得清净,烦恼就平息了,它有这个意思在。
第四个意思它有不定的意思。这是说我们学佛的人从初发心进入见道位,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初果,证得初果见道了,初果之前,虽然学道,道在哪里还没有见到,还不晓得;还不晓得,诸位想想怎么个修法?见道而后修道,这个道还没有见到我们修什么?大乘法里面,我们要就《华严经》,《华严经》是圆教,要到初住才见道,所以《华严经》里面只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十信位不说,为什么?十信位没有见道,见道而后才是修道。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属于修道,初住是见道,到如来地这是证道,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了。小乘法里面须陀洹是见道,一直到四果向,这个叫做修道,到四果罗汉这是证道。这是必须要晓得的。可是照这个说法,真正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不要讲大乘法,小乘法都不容易。诸位晓得,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要不能断尽,你就没有法子见道。大乘更高了,如果不能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大乘法没有法子起修。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都是这样子。所以诸位要想想,认真要说到修行,确实不容易。
末法时期实实在在幸亏有净土法门,如果没有净土法门,说是修行要能成道证果的,可以说太难太难了。如果武断说一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净土法门它的特别处就是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不必见道,它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再见道再去修道。这个就是我们讲念佛功夫成片。如果讲到一心不乱,跟小乘见道跟大乘见道没有差别了。它最特别的就是凡圣同居土,就是讲的带业往生,这个不必见道,只要你用一句佛号把你的烦恼能控制得住,不叫它起现行,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这个法门真是叫难信之法,实在不可思议,在一般教理上讲不通,哪有这种道理?但是这个事情千真万确,这个理太深了,所以佛常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不但我们疑惑,一些菩萨对这个说法、这个事实他都疑惑。你要真正能相信,可以说是大善根大福德,你能遇到这个法门,能依教的修学。
这个法门是行与解同时并进,绝不是说就叫你念佛,经论可以不必求解了,不是的,要同时并进。假如把经论统统撇开了,单单念佛,老实念佛,二六时中佛号不断,这也能成就,这个成就是凡圣同居土。如果通达教理,可以帮助你品位增高,教理通达,这一句佛号就念得很得力,可以帮助你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所以学佛的人绝不应该舍弃教理而不闻。我们看看净土宗历代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通宗通教的?都是了不起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典型、都是我们的模范。我们以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师来看,你们读读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对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文钞》里面所引的经论太多太多了,他要不通怎么能引用?《文钞》里面引用儒家道家诸子的学问,可见得他都通达。这是我们要明了的。
所以轮的不定义是讲从初发心到见道、修道、证道,自己证得之后,也帮助别人修证,所以它有这个意思在里面。转法轮,转就是辗转传授的意思,法就是指的佛法,或者再扩大一点讲就是指一切法,一切法辗转传授就像轮一样,永远在那里动,不能让它停在那个地方,法轮常转。底下说它的境界相: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广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遶。】
这一段文是举所请的境界。首先说出处所是普遍十方法界,然后举出所请的人,当然我们是以佛为第一,没有佛我们请菩萨,菩萨不在,有声闻,我们可以请二乘人,到今天我们连二乘人也见不到,我们就请对于佛法有修学的、有成就的这一些在家出家的善知识,我们请他。在这个地方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前面都给诸位讲了,现在再给大家提醒,请人转法轮不如请自己,指望别人很难很难,不甚可靠,一定要期望自己,请别人发心不如请自己发心,从自己做起,这个是可靠的。同学当中又要互相的来帮助,一个人不能够弘法,譬如你一个人成就了,成就没有人来请你讲经,你不能说拉着人,我给你讲一部经,这个佛经太好了,我讲给你听。人家不要听。所以一定要有请法的人,请法的人功德很大,这个法会的因缘从这生的。
我们这一次法会是颜同学他来启请的,两个多月前他来找我,希望在这个假期当中我们开个讲座。有人来请,我们就有这个意思,我们再想想看怎么个办法;如果没有人启请,这个讲座就不会有成就,就没有这个讲座。所以请法的人很重要。今年暑假期间也有人启请了,启请的人他这次报了名没有来,就是伍居士,这个圆觉寺的法会讲座他有参加,这次报名可能有事情耽误了,他本来是一定要来的,没有来。他请我们在暑假期间到梅山禅林寺办一次讲座,梅山禅林寺的环境非常之好,风景也很美,夏天在那个地方办讲座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所以说没有人启请,法会就不能成就。因此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实在没有人启请了,同学彼此互相的请。诸佛留给我们榜样就是如此,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捧场,自己不捧自己的场,谁还来捧你的场?同学们要互相彼此捧场,要劝勉努力精进,自行化他。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这个几句是正式说明请法,请法要三业恭敬,要『殷勤礼请』。有的时候你请他,他还客气谦虚,实际上是不是客气谦虚?未必,主要是看看请法的人是不是有诚意。因为有一些请法的人是客气话,不是真心想请,「请你到我那里讲讲经」。你要是真的一答应,他又想种种别的办法,「我这个时期太忙了,有别的事情,法师你下一次到这来好了」,推卸了!所以必须要谦虚,我这里不得空,或是自己德学都不够,不敢去教人。人家再三再四的请,他有诚心,我们可以去。他的客气话我们要会听,这个外面交际客气话很多,千万不要当真,这是要晓得。所以请的时候要殷勤劝请,诚心诚意的请。注子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有两种,一种叫随缘请,一种叫称性请。随缘请好懂,我们现在一般请法都是属于随缘请。称性请,那是见了道以后的这些菩萨们才能称性,小乘人请法都不称性。为什么?小乘人没有见性,唯有见性之后才有称性请。这是我们晓得这回事,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还到不了这个境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过去也有很多人给我说过,为什么正法不如邪法?用什么方法来消灭这些邪知邪见?这个问题不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很关心,政府也很关心,关心这个事情。实实在在的说,哪一个人不想求正道?我们把这些实际情况了解清楚了,想想有没有能力扑灭邪教?不可能。如果要想真正做到有效果,那就得处处道场都有常期讲经说法,自自然然潜移默化,人心都归于正道了,邪教不必去扑灭它,自自然然就消失了。可是我们疏忽了,对弘扬佛法的工作做得太少了,我们期望别人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