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4 12:08:02
|
只看该作者
《金刚经》、《心经》可以说通篇都讲这个字,都讲这个理、讲这个事。佛常说,帮助我们记忆,常常回光返照,对於这个世间不再贪求了,真能放下。真能放下,你就没有障碍,很容易契入佛菩萨境界。凡是不能契入,没放下,关键就在此地。诸法的范围大,不仅仅是物质现象,还有精神现象,还有自然现象,所有这些现象究竟无所有,无所有上加上究竟,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佛法讲空的意思。
为什么是空?你得不到,你没有办法掌控,你没有办法拥有。我们从最根本的一个讲,身体,晚上睡著了,人把你身体抬走你都不知道,你在作梦。身体不是我,能够把这个看破,好,你入门了。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五种见惑断掉了。第一个就是身见,我们还执著这个身是我,换句话说,你在佛教是幼稚园,一年级没有上过,无我才入一年级,正式的学生,我们是门外的,还有我,身见放不下。有我就会有边见,边是什么?对立,这身是我,那是你,那是他,对立了。没有边见、没有对立,是一体,好,真的是一体。边见不是正常的观察,不是佛菩萨的观照。佛菩萨观照是没有这个身相,整个宇宙是一体,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是宇宙。整个宇宙从哪来的?是自性所生所现,现的幻相,有缘就现相,没有缘不现了。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有,不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无,四句百非都要放下,四句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叫戏论、都叫空话,没有实质的意义,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究竟无所有,一切法究竟无所有,你怎么可以要拥有它?释迦牟尼佛一生,当年在世为什么不建道场?要建道场就有了,不建道场是空义,连道场也放下了。真正道场在哪里?他讲经说法的地方就是道场,今天在树下讲经,这树下是道场;明天在河边讲经,河边是道场,在哪里说法哪里是道场,没有固定的,与妙有真空相应,这是我们要学的。
我们今天在英国,跟英国的大学合办汉学院,汉学院里头有儒释道,有儒学系、道学系、佛学系。如何能够与诸法究竟无所有相应?学校请我做教授,终身教授,我讲什么?我讲《无量寿经》。经营这个学校,管理这个学校,交给院长,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闻不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我们办学的目标,希望培养三十到五十个学生,有能力读《群书治要》,有能力读《四库全书》,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只要这个目标,怎么样教法你们去研究。办这个学院的费用我来负担,十方供养,现在我就少印经,拨一部分钱给他们做经费。这就是诸法究竟无所有,要放下,得大自在。我们在学校做个好榜样,好榜样是什么?快乐、欢喜、健康长寿。这个形象就是佛法教学的工具,他不能不受影响。我们要真干,一切从自己做起,自己没有做到的不能要求别人。
实际上我对学校的要求,我只希望我们学校的同学,汉学院的同学,包括老师,我劝导他们,内,学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这是五毒,贪瞋痴慢疑是思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那是很粗的相,见思烦恼那是见烦恼,是表演在外面的。内里面是思惑,贪瞋痴慢疑。内,要把这五样东西放下;外,要效法孔老夫子。那个地方是个学校,不是寺庙,我们要求内学佛,放下贪瞋痴慢疑;外学孔夫子,温良恭俭让。你表现在外面叫人一看,这人温和,和蔼可亲,别人喜欢跟你接近。善良,善良说什么?十善业道,身,远离杀盗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贪瞋痴,前面有了,放下贪瞋痴慢疑。这是我们要求老师同学一起要做,我们要感化这个地区,让这个地区的人也都能做到像孔子一样的具足五德。五德,学生对老师的赞叹,温良恭俭让,要做出来。别人争,我们让;我们唯有节俭,节省下来,我们才能帮助别人;恭敬不能缺少,决定没有傲慢的习气。善人,这个是利他的圆满,自利是快乐,孔颜之乐,佛菩萨之乐,像弥勒菩萨一样满面笑容,无论对人、对事,欢欢喜喜,要把它表演出来。懂得空义,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心里头,表演在外面是温良恭俭让、五戒十善,表演在外头,心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染污,清净、平等、觉。要不落实到生活上,你白学了,你那个学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早晚会出问题,问题出来那就是报应,果报现前,假菩萨、假佛,那个罪很重。
《大乘义章》里头讲的,为我们解释的,什么叫空?就理彰名,是个理,是个道理,理,理上来看是空的,事上来看是有,理上看是空。最明显的,我们睁开眼睛,竖起耳朵,六根对六尘,有,我看到了。今天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整个地球,交通便捷了,资讯发达了,坐在电视机面前收看整个世界,这做到了,六十年前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过去旅行,从台湾到英国,欧亚大陆的东西两边距离两万里,坐船要一、二个月才能到,现在十个小时到了。所以对於事理自自然然就明白,事是假的,理是空的,真理真空,假事假相,真空真理不可得,假相假事也不可得,它是生灭法。所以无论是事是理,统统要放下,这叫空。
「又《会疏》曰:般若妙慧,证寂灭平等,故云知一切法皆悉寂灭」。这括弧里头说,「空寂」,《魏译》的经文作「寂灭」,用的文字不一样,意思相同。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超越轮回,帮助我们超越十法界,帮助我们这一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究竟圆满成佛,很重要,这叫妙慧,智慧。智慧怎么妙?他不执著,不自以为有智慧,向别人炫耀,那都叫造业。业有善恶,善业,三善道;恶业,三恶道,三善、三恶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不能不知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就不愿意到天道去,天道虽好,不出轮回。至少我们要超越轮回,往生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这是正确的。当然,福报大的,有真实智慧的,他选择净土宗,选择信愿持名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等於成佛,这个经上讲得详细,这正确的,这是真实的智慧,无量的大福报,才会选择这个法门。
下面又举《万善同归集》,里面也讲到这个,「教所明空」,教是教下,禅宗以外的都叫教。大小乘在中国十个宗派,除了禅宗叫宗门,其余的九个宗派包括小乘都叫教下。教下所讲的这空的意思是什么?是不可得,你得不到,所以叫它做空。说到这空的意思,你心就定下来,不起念头了,起心动念不可得,你能得到什么?我们这个身体,前面说过,一秒钟换多少次?一秒钟换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哪一次的生灭是你,你能掌握到吗?掌握不到,念念掌握不到。像我们的时钟,秒针一秒一秒过去,它不停。一秒钟多少次?我们这个画面,在屏幕上显示多少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所以不可得,身体不可得,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可得,没有一样你可得,佛法也不可得。
所以佛法能不能执著?不能。不能执著里面,阿弥陀佛慈悲,教我们执著一个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这一句名号就行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好榜样,这个人我感觉当中菩萨再来,他不是凡人;他的师父传戒和尚,也是菩萨再来,不是菩萨他怎么认识这个人。这人是法器,一生能成佛,这哪里是普通人?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来找老和尚,求老和尚收他做弟子,他要出家,老和尚很欢喜就收了,给他剃头,剃了头之后传法。传什么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告诉他一直念下去。这个人的禀性老实、听话、真干,具足这三个条件决定成就;凡是不能成就的,都是不老实、不听话、不肯真干,那个老师就不真教他了。所以他具足这个条件,师父传他这句佛号,教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诉他,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当时他不懂,他只是听到、记住,什么叫明白他不晓得。等到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什么都知道,世出世间法全通了。通了怎么样?老师告诉他,不能乱说,就是不能随便说,不能说,还得装糊涂。他什么时候开悟的?我看老和尚的《永思集》,我看了几遍光碟,我的推测,老和尚二十岁开始念佛,就这一句佛号不间断,要求的是一句佛号当中,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真念佛。
这样念佛过去有例子,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一般都是三年,三年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成片?就是这句佛号念熟了,自自然然的佛号一句一句接下去,当中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成片。这是功夫得力的第一步,就有资格往生。很多人念到这个程度他就求往生。他只要一求,阿弥陀佛就现身。极乐世界在哪里?我告诉诸位,极乐世界很大很大,没有边界。我们这个世界在极乐世界里头。所以真正功夫成片的人,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身;想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现出来给你看。你有这个功夫才行,三年就成就。这个时候你念佛真念了,为什么?完全证实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要问你说,极乐世界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样。这是早年慧远大师说的。慧远大师往生,告诉大家,他在过去曾经三次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这一次是第四次,佛来接引他往生。过去三次见佛、见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不说,到走的时候境界又现前,告诉大家,他要走了,而且还看到莲社先往生的同学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迎接他。
功夫成片,我相信他在三年、五年之内,肯定得到;得到之后再提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顶多十年,也就是三十岁左右,他得到事一心,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再提升,提升到理一心,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顶多十年,四十岁。老和尚往生的时候一百一十二岁,他四十岁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自己说,他很多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往生,阿弥陀佛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多住几年,给佛弟子做个榜样,给念佛求生人做个好榜样。寿命这么长不是他自己的,是阿弥陀佛给他的,给他的任务、给他的使命,叫他做榜样,佛家叫表法,寿命延长了。延长到多久佛没说,大概佛跟他说了,将来你看到一本书,这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你往生。所以他天天等。有人来看他,他仔细观察带了什么东西,有没有带书?你想想看有没有人带书?不可能。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一生虽然出家了,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跟人家在一起做一堂早晚课,大悲、十小咒他都不会,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跟大众在一起做早课,人家念经、念咒,他在那里合掌念阿弥陀佛。所以都知道他不认识字,所以谁会带书给他?带书不等於骂他吗?所以说不可能有人带书给他。
二O一三年一月,有一个居士真的带这一本书上山。他看到篮子里头,装的东西吃的,还有一本书,就问他,这书叫什么?什么书?别人就告诉他,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听到这个名字好欢喜,好像真的看到宝贝一样,赶快回到寮房穿袍搭衣,就这张照片,要求大家替他照相。这寺庙人都很惊讶,老和尚从来没有主动叫人替他照一张照片,这是他一生头一次。这张照片照完之后,第三天他就走了。走得很自在、很潇洒,没人知道,晚上半夜走的,别人都睡觉了,他自己念佛求往生。到第二天早晨,人家请他吃早饭,房门一打开,走了,多自在、多潇洒!所以我感觉到,他应当是八十岁以后都是佛菩萨给他延长的,他自己的年龄也不过就是七、八十岁。他的妈妈八十六岁走的,他有个师弟八十二岁走的,他应该也是这样的年龄。活到一百一十二岁,为了表法,为了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他才这样做。我们要能晓得,要能看得出来,不可思议。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地球上,无论在哪个地方,没有安全感,多么可怕!包括我们的生活,水不干净,土壤里面被化肥、农药、转基因严重的染污,生出来这些稻米、粮食、蔬菜都不安全。你又不能不吃,怎么办?我们唯一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念佛求生净土。天天念佛,天天求往生。极乐世界好,我们这里有些弊病,极乐世界全没有。我们要移民,要移民到极乐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比到外国容易,外国签证很不好拿,极乐世界的条件就四个字,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第二个,愿,我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第三个,老实念佛,就行了。就像海贤和尚一样,这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睡著就停住,醒过来接著再念,就成功了。遇到灾难不怕,遇到灾难什么?正好往生,佛来接引你,这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过去老师教给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要把握住。
经上讲的这个空寂,这个空的意思不是断灭,不能做这个解释,做这个解释就错误,是不可得,空是不可得的意思,你决定得不到。名闻利养,假的,没有一样你能够带得走,你得不到,要看破。甚至於大乘佛法都是假的,都不可以执著。净宗只教我们执著阿弥陀佛,只教我们执著《无量寿经》,我们能执著《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净土。所以这个空的意思是不可得,是「无实性」,它没有真实的性,无实性,「不是断灭之无」。我们一般人认为断灭,这个叫无,佛法里头不是断灭的意思,是不可得的意思。
「综上引证,简要言之」,念老给我们做个结论,「极乐菩萨以般若妙慧,了知一切诸法,皆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是这个意思,「平等空寂」。所以叫万法皆空。空寂的意思是毕竟无所有、毕竟不可得。这是真实话,绝不是妄语,绝不是骗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万缘放下,只维持日中一食,去托钵,晚上树下一宿,表演出来,毕竟无所有,毕竟无所得。所以,他把能得的这个念头放下,说到做到了。「但应谛知一切皆空,不是断灭。此空寂是实际理体,不是断空,是第一义空,乃不断之无。如是契入寂灭平等,故云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下面接著,『生身烦恼,二余俱尽』。「生身,可指分段生死之身,与变易生死之身」。此处则指菩萨变易生死之身,因为他有二余俱尽。这个二余里头,「又生身者乃二余之一。二余者,生身之苦报与烦恼之残余。生身是苦果,烦恼是惑因。此二俱尽,谓之二余俱尽」。这里说得很好,说得很明白,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此二俱尽,人死了,身体死了,这个俱尽大家都知道,容易懂。还有,我们一般讲你那个灵魂没死,它在,它又去投胎去了,这个事情可麻烦了。所以那个余没有尽,必须把这个余也要尽掉,你才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你要不然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把身、心,就是烦恼习气,这个也要断尽。这两种余,这个余是指烦恼、习气,我们在梦中它起作用,你就很容易能觉察它。为什么会作梦?梦就是烦恼、习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