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1 18:16:54
|
只看该作者
净名王佛因最胜仙及诸天子诸菩萨等,为其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众中八千天子本种善根,皆发无上正真道心;最胜大仙得大喜悦,生于大信得无碍辩。
“彼佛如来复为演说八金刚句。何等八?一切诸法性本净句,一切诸法离结使故;一切法无漏句,尽诸漏故;一切法离巢窟句,过巢窟故;一切法无门句,无有二故;一切法普遍句,示解脱门故;一切法无去句,无去处故;一切法无来句,断诸来故;一切法三世等句,去来现在无二相故。彼净名王佛演说如是八金刚句,是中开解一切法义。
“复更演说余八法门,令菩萨摩诃萨疾成就智。何等八?谓一切法名字门,以名分别一切法故;一切法音声门,以言分别令欢喜故;一切法共要门,一切诸法决定相故;一切法言说门,虚妄自在故;一切法自相门,离他相故;一切法毕竟尽门,无所有故;一切法分别门,从分别有故;一切法平等门,等一味故。最胜!是名八法门疾成就智。
“最胜!复有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何等八?一切法阿字种子门,示法无生故;一切法蛇字种子门,示第一义法故;一切法那字种子门,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种子门,示现一切法调伏故;一切法婆字种子门,示一切法入平等故;一切法多字种子门,示如不坏故;一切法迦字种子门,灭苦业故;一切法摩字种子门,究竟成就断一切法故。是名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是故最胜。
“是八字种子句门、八法句门、八金刚句门,正念修行,常离愦闹,恒善思惟,观察修集功德之利。
“善男子!净名王如来说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动大地,即没不现,与诸菩萨还至彼土,彼诸众生都不觉知佛来去时。
“善男子!尔时,最胜大仙成就圣辩,诸天侍卫、诸天守护为降魔故,至诸聚落诸城国邑,为诸众生广敷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满于千岁常演说法,令八万四千众生住声闻乘、八万四千众生住缘觉乘、八万四千众生住于大乘、八万四千众生作转轮王、八万四千众生作释提桓因、八万四千众生得作梵王、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慈、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悲、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喜、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舍、无量众生得生天上。
“是最胜大仙后乃命终,即往生彼净名王佛普无垢土,及八万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最胜仙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说诚实言,便能敬感彼净名王佛来至我所。是以当知,若有菩萨恭敬求法,则于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灭。
“何以故?净威!若有菩萨专志成就求正法者,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净威!若菩萨摩诃萨欲法、敬法,令诸山岩树木林薮出诸法藏陀罗尼门,及诸经卷自来在手。净威!诸有菩萨敬法、欲法,若有诸天曾见佛者来至其所,从于佛所得闻诸法具为演说。
“净威!利法菩萨若其寿尽,诸佛世尊增益其寿,佛力持故,欲住千岁即便能住,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乃至一劫若减一劫,随意得住。
“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忆念力,进趣智慧,得于辩才。若有菩萨敬法、欲法、得见佛已,舍离诸见,趣入正见。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一切众生无能侵害。
“是故,净威!是大众生应当勤修多闻庄严,所获功德复过于是。
“净威!若有菩萨住是三福庄严,福柱广、福增、福无尽、福不思议,无有能得是福边者。净威!可以一毛数大海渧,无有能尽是菩萨庄严福聚、净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
“净威!能称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山林及诸众生得其轻重,不能称量如是菩萨庄严福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是名解说智庄严已。”
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庄严、多闻庄严,是三庄严,何者为最?何者为胜?”
佛言:“净威!三庄严中,多闻庄严最可称叹、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
“善男子!如须弥边着一芥子,而是施福及净戒聚亦复如是,犹如芥子;多闻庄严如须弥山。善男子!如一小鸟所住虚空,施戒庄严亦复如是;多闻庄严如余虚空。
“善男子!布施庄严能作二事。何等二?能除贫穷、成大封禄。净戒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一离恶道、二至善处。善男子!多闻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谓能除去一切诸见、能集一切智慧庄严。善男子!布施庄严是有漏报、净戒庄严亦有漏报;善男子!多闻庄严无漏无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修多闻慧。”
说是施福净戒多闻庄严法时,三千众生本种善根,便发无上正真道心;五千天子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净威力士得无生法忍。
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佛言:“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解知身犹如镜像、解知言说犹如响声、解心如幻、解诸法无二。净威!当知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慈悲普覆遍一切众生无众生想、解诸法空不见所解、观见佛净不以肉眼住于慧眼、善分别心而不见心不依猗心。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所谓不舍一切众生、舍离诸见、护持净戒、寂一切结。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有忍力、法转增胜、勤行精进、解法寂静。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所谓得禅而不依禅、以慧分别无有戏论、成就方便摄取众生、增长诸行善知诸行。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以大慈救诸众生、谓以大悲不厌生死、谓以大喜欣乐于法、谓以大舍断一切爱。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得三解脱门、解知三世、超过三界、信法性无生。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
演说如是诸四法时,净威力士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人天伎乐同时俱作,天雨花云,大光普照遍此世界。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
诸佛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还绕身三匝从顶相入。
时大德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佛不妄笑,今者世尊何缘而笑?”
说偈问曰:
“得无上智无垢眼, 诸根寂静到彼岸,
大光须弥金山色, 导师以何因缘笑?
善知众生诸根行, 净慧相应知三世,
得于无想最上智, 面如满月说笑缘。
如过去佛及未来, 现在诸佛尊亦尔,
种种真实清净行, 善知一切如实义。
其身普遍诸佛界, 音声亦满诸佛界,
慈心普遍诸众生, 愿说谁与智相应?
自在知法如水月, 如幻化相亦如梦,
如空如电清净法, 今人师子何缘笑?
解空无相无愿法, 善知实性常调心,
如风游行虚空中, 惟愿演说何缘笑?
今佛智慧知谁心? 谁应道树下降魔?
谁当坐于金刚座? 人仙今者何缘笑?
非是声闻之境界, 亦非缘觉之所及,
是佛大海智境界, 愿说所为之因缘。”
尔时,佛告阿难:“汝今见是净威力士住虚空不?阿难!是净威力士过三百亿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多庄严王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此东方国名严净,劫名梵叹。阿难当知,是多庄严王佛严净国中当得成佛,其土丰乐安隐炽盛,是诸人众所受用物如兜率天。是庄严王佛不说余法,惟菩萨乘;乃无声闻、缘觉乘名,纯菩萨僧皆得法忍;无诸八难、无有魔怨及诸外道。彼佛寿命无有限量,琉璃为地,阎浮那提金花以间错之。”
尔时,净威力士从空而下,顶礼佛足,合掌向佛求索出家,佛即听许。
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未曾有也!善逝未曾有也!乃能以是胜妙善法善调众生,乃至能令如是憍慢竞胜众生,是等当见佛如来时,即得欢喜除舍憍慢,礼如来足。如此净威大慢力士,除舍慢已,得胜上法,复当调伏无量众生除舍憍慢。世尊!是净威力士为曾供养几佛,世尊!种诸善根,乃能如是速疾开解?”
尔时,佛告那罗延菩萨:“那罗延!是净威力士曾于过世供养六十二亿诸佛,种诸善根;从今已后,当复值遇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净修梵行。”
那罗延言:“世尊!是净威力士复以何缘怀大憍慢,求佛竞胜?”
佛告那罗延:“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谓增上慢、不敬重法、轻善知识、说不实语。那罗延!菩萨有此四法忘菩提心。
“那罗延!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所谓赞叹趣向声闻缘觉乘者、呵向大乘、毁呰菩萨、吝惜于法。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罗延!菩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于诸众生行幻惑术、诈伪亲近、于善知识合偶言说、为利养故。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罗延!菩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不觉魔事、不除业障、志意羸弱、无方便慧。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
“那罗延!是净威力士本造恶业,忘菩提心。我今当说,汝善听之。
“乃往过世,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迦迦孙。是佛法中有大婆罗门,名曰善财,起大憍慢、得增上慢,不往佛所。憍慢、增上,与说王法诸婆罗门而共诤竞。是憍慢故,获得现报,退失多事——谓不见佛、不闻正法、亦不得闻趣向菩萨大乘之法、亦不得闻诸天净法、亦不得闻功德善根,回向菩提而不坚固;为此五恶法遮持故离菩提心。
“那罗延!于意云何?尔时善财婆罗门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今净威力士是也。以憍慢故,忘菩提心;以菩提心本善根故,不堕恶道;虽成大力,犹有憍慢。佛力所持,得闻佛力及菩萨力,舍离傲慢将来见佛。不作众恶,因本善根,今现发起,速疾得是无生法忍。”
尔时,那罗延菩萨语净威力士:“汝住何法得无生忍而受记别?”
净威答言:“我以生起诸凡夫法得受记别。”
那罗延言:“云何而生?”
净威答言:“生如不生,如是生;灭如不灭,如是灭;如是而生,亦复不住。”
那罗延言:“善男子!若其尔者,佛法、凡夫法,有何差别?”
净威答言:“以文字故有差别耳,若以其义则无差别。”
那罗延言:“是凡夫法有何义也?”
净威答言:“无妄想、无分别,是凡夫法义。”
那罗延言:“是义何趣?”
净威答言:“而是义者,离凡夫法趣于佛法。”
那罗延言:“佛法有何义?”
净威答言:“不作二是佛法义。”
那罗延言:“善男子!如佛所说,依法不依人。又复说言,有二因缘起于正见。何等为二?因外言声、内善思惟,如是之义即是文字。”
净威答言:“那罗延!依法菩萨不取文字、不取非文字。若得文字是即为义,而是义者是不得义。是故,不依于义,一切诸法都无有义。何以故?一切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离方,随所住处即处自灭。如佛所说,毕竟灭想是名为义。是故,那罗延!依义者,无法可依、无不可依,若依非依是名为义。”
那罗延言:“善男子!颇有依义即是依于一切法也。”
净威言:“有。那罗延!一切法空、一切法寂。一切法空,依亦如是;一切法寂,依亦如是。如是,那罗延!若依是义即依诸法。”
那罗延言:“净威!若如是者,一切诸法常自是依。”
净威答言:“如是如是!那罗延!一切诸法皆第一义。依第一义者彼得安乐,彼应当求于第一义。若能不起法及非法,不求二、不求不二,是名为圣分别选择,而是选择无作、无不作。若无作、无不作,是名为作,所求、求者义不相违。”
净威力士说是法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八千天子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尔时,那罗延菩萨语净威力士:“如佛所说,依义不依文,然此众生不解是义,行于二行,是不解文亦不解义。为是不解,故说依义不依于文。依文、依义,是义出过于诸文字。
“善男子!如佛所说,有二因缘能生正见。谓彼有人不闻正法,调伏法中,以少缘故,便生欢喜,言我出生死,彼是增上慢。
“本是增上慢,为劝是人令勤修行,彼闻法已,即便修行趣于正道。是故,佛说:‘闻已得知法、闻已不作恶、闻已离无利、闻已得涅槃。’”
那罗延言:“云何比丘念法相应?”
净威答言:“无相应、无不相应,若能如是,念法相应。”
那罗延言:“彼修行者是语相应。”
“复次,那罗延!若有比丘与念法相应,则不起瞋、不起憍慢,是名正思惟。
“若有观察说法去来现在,若解所说,为断故说、为解故说、为修故说,不得过去世之所作、不得未来世之所作、不得现在世之所作,是正修行。
“若正观一切法性常灭,是名正修思惟所见;若见一切法性常寂,是名修正思惟所见;若正观一切法性常定,是名修正思惟所见;若正观诸法毕竟不生,是名修正思惟所见;若正观一切法实无常,是名修正思惟所见;若正观一切法无常灭,是名修正思惟所见。
“若彼见者及以所见,都不可见、如如见、如不见,如是名为说示思惟。”
是时,世尊赞净威力士:“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之所说如是相应。若能如是,则于诸法无有愚痴;如是修行则无有障。正修行者,无缚、无解。何以故?正思惟者,于一切法无断、无趣。
“若如是者,名为正见见一切法,如是正见。云何正见?谓不见法。所言见者,是说无生不实之言,语不实者说无生名。
“如我所说,诸法无生,以慧初见,若至正位名为正见。若如是见名至正位。以何因缘名为正位?我与无我二俱平等,如无我等诸法等起,是名正位。”
集一切福德经卷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