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1 13:48:32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得的善报,造作恶业的人所得的这些恶报,搜集的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我们看到了。而实际上,搜集这些公案因缘依旧很有限,而感应的事迹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都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之中,我们怎么能不相信?怎么能不依教奉行?印光大师以这个做为修学净土的基础,很有道理!一个人能真正奉行《感应篇》,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有把握。如果你所作所为与《感应篇》所讲的完全相反,念佛也不能...(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三集) 1999/5/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03》)
...力,必定堕落,而且快速的堕落,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性。放下经本,佛号就提起来,就念佛;放下佛号,就展开经卷。每天我们能够说是研教八小时,念佛八小时,我们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没有时间去打妄想。希望我们同学们认真努力,不要辜负稀有难逢的机缘。
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五集) 1999/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65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这四句讲的是「行仁」。接着下面: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这是第二十四句。后面: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这都是行义,仁与义都是忠孝的落实。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孝就是佛家讲的自性、性体,忠是自性的大用。佛家讲中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做种种示现、种种教化,都是行忠。忠是孝的落实,仁义是忠的落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人如果不懂这些大道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禽兽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差别的地方,人能够体会宇宙人生的大道,了解诸法实相,这才叫做人。这些大道理决定不是生而知之,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生而知之的没见过,都是学而知之的。学,每个人禀赋不相同,佛家常讲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接受的能力强,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中根的人差一点,下根的人就更差一点。这个根性不相同怎么形成的?世间人确实是个迷,有人说这遗传,如果说遗传,有父母很聪明,儿女很笨拙,这在遗传上又讲不通;有些父母并不聪明,很平庸,儿女非常聪明,可见得遗传这个说法也很难成立。佛说得好,无量劫来每一个人的习性不相同,这个说法我们听了能接受。人决定不是只有这一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世,来世就没有了,这是断见;有人说人死了来世还是人,佛说这是常见,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
古印度...(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五集) 1999/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65》)
...善知识看到寒心,善知识慈悲不能不教,总希望听众当中有一、两个觉悟的。如果你说有很多人觉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十万人当中,有一个觉悟就了不起,这个善知识到这个世间来,就算没有白来了。所以我们看古今中外,大善知识传道,一生能得一个继承的人就非常满意了。一生遇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一个。
我们如果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六道轮回生死之可怕,了凡先生讲「畏心」,造作一切恶业,恶报的可怖,我们就不敢了。这些果报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头脑冷静一点,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看别人的苦报,想想他是什么业因造成的,我有没有造这个业?我将来会不会受他同样的果报?看看地狱,看看饿鬼,看看畜生。所以古时候每一个县城都有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都塑造地狱变相图,它的教育意义非常之大,让你看看地狱里这些状况,告诉你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不是吓唬人的,是教人去反省,这是事实,不是想象。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改造心理做起,现在人讲的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有三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地藏三经。大乘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常常读诵,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你自然就能够肯定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决定得不善的果报,让我们在这里头回头,务必要心善、念善、行为善,先做一个善人。
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第一步是教你能够保住人身,不堕恶道,把堕恶道的业因统统戒除。太上这一大段,你看他讲的善不多,讲的恶比善要多两倍,为什么?用心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希望我们不要堕恶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选择出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续佛慧命,维持发展如来家业,我们为这个。出家之后,我们做到了没有?我是个好人,心也好,念头也好,行为也好,我出家了,我没有认真去做续佛慧命,去显扬如来家业,我已经就有罪过了。我们举个简单例子...(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一四四集) 1999/12/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44》)
...复冤亲债主这个念头舍弃,社会冲突就没有了,世界和平就能够落实,人民才真正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常常劝导大家,我们一定要跟佛菩萨一样,在社会上做最好的形象、最好的样子,不要给社会大众做不好的样子。不好的样子,害社会,害众生;做好样子,是帮助社会、帮助众生。佛跟魔,就这一念的差别,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习,一定要把十善业道落实,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希望能够圆满的做到。
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二集) 2002/10/27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这一堂我们介绍「净业三福」第二条: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净业三福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根本。人跟一切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人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人有机缘接受圣贤的教诲,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做好了才能够学佛,第二福才真正发心学佛了。学佛从哪个地方学起?从『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讲总的原则,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把三皈传授给你。三皈的落实,就是在『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学佛真正落实了。如果没有后面这两句,只有形式上的三皈,这不是学佛,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名字位中」,有名无实。有名无实,鬼神都瞧不起,鬼神都在笑话,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接受佛陀教诲比什么都重要。
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为了翻译经典,中国的文字不够用,所以造了不少新字。譬如我们看到「佛」这个字,在中国古时候就没有,这个字是新造的。没有人字边的那个「弗」,这个字有,中国古时候有。佛是人,就用这个音加上一个人字,这是新造的字,然后再加以解释、说明。三皈的「皈」字也是新造的,「皈」的左面是个「白」字,右面是个「反」,反白。在印度,他们很少讲善恶,我们中国人讲善恶,印度人讲黑白;恶的叫黑,黑业叫恶业,善业叫白业。我们从黑反过来到白,这就是「...(净公上人:三福六度十大愿王《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二集) 2002/10/27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2》)
...?跟我们讲依报的因、正报的因、依起的因、差别的因、圆融的因、平等的因、出现的因、成行的因、法界的因、证入的因,我们修因就能证果。所以《华严》第二个大单元是「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我们常常讲的,我们起心动念要跟因相应,要跟果相应。
因与果,跟诸位说,说得最简单的,就是自性、性德,一定要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我们用这十个字来解释菩提心就好懂多了,那就是真诚心。古人讲的,人一定是自欺而后才欺骗别人。哪个人会自己欺骗自己?六道凡夫都欺骗自己,用妄心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真心,欺骗自己的性德。你本来是一尊佛,你欺骗你的佛性。所以是先欺骗自己,然后才会欺骗别人。古人讲的话很简单,里面的道理很深很广,义理无有穷尽。想想看,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没有得到佛法受用之前,哪一个不是自欺欺人?只要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你肯定欺骗一切众生,你用妄心!
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个地方学起,这就是古来袓师大德常常讲的「从根本修」。我要学,学不欺骗人,不欺骗人就不欺骗自己;学从不欺骗自己很难,先学从不欺骗别人。从哪里下手?从十善业下手,我要道地道地的把十善业落实,我要做到。我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因为我知道十恶是违背性德,杀生、偷盗、淫欲,性德里头没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性德里头也没有,就是你真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贪瞋痴慢,真心里头也没有,那个从哪里来的?妄心来的。如果我们一条一条的去断,那很麻烦,生生世世都断不了。聪明人,从根!古人讲「寻枝摘叶」,像一棵树,你要把这棵树砍掉,一片一片叶子摘下来,一枝一枝去锯掉,你要费多少事情?那个办法很笨!聪明办法就是把根挖掉,就完了,一切都解决了。所以从根本修,这才是聪明人。
根本就是从真诚心修。别人对我不真诚,为什么?那是正常的,一点都没有错。他是凡夫,他没有缘闻到佛...(净公上人:三福六度十大愿王《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三集) 2002/10/28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3》)
...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里面佛讲得很清楚,人天法,你来生怎样得人身、怎样生天,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为根本。离开十善,你来生人身都得不到,向上就别想,向上生天、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别想,你连人都得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在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少一个也不行!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这一句,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的根。根基没有,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学佛不能骗人,骗人有罪。
这三个根真的扎下去,你学佛可以修成菩萨、修成佛,你修道可能修成神、成仙,你学儒可以成圣、成贤,决定有成就;如果这三个根都没有,那你什么成就都不可能。三个根从哪扎起?从《弟子规》扎起。就像三层楼一样,《弟子规》是第一层楼,《感应篇》是第二层楼,《十善业》是第三层楼,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在古时候,一般人童年就把这个根扎下去,一般是儒跟道,从中国传统文化你就能看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硬件设施有三个建筑,祠堂,祠堂教什么?教孝,孝亲尊师,春秋祭祖。平常祠堂就是学校,私塾都用祠堂做教学的场所,私塾是家学,用现在的话就是家族的子弟学校。祠堂平时没有活动,除了春秋祭祀之外没活动,所以就利用这个场所来学,所以它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第二个就是孔庙,孔庙也是每年一次祭孔,那是它的活动,平常也没事情。所以地方这些读书人就利用这个场所结社,你们看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讲的文昌社,他们就利用这些地方结社,在这个地方学习道德的教育,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就利用这个场所。第三个城隍庙,城隍庙大概都是道家的或者是道教的,教什么?因果教育。这里面教学最动人的、最感人的就是十王殿,十殿阎王它是表法的。在从前这个阎王殿它多半是泥塑的,把地狱变相图做出来,说明、依据那是《玉历宝钞》,...(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是中国佛教一个特色,这必须要知道,所以用儒道做基础,儒释道就融成一体。
在中国这个社会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儒释道已经融成一体。学道的他读佛经、他也念四书五经,学儒的他也学道、也学佛,很普遍。尤其像《金刚经》、《华严》、《地藏经》这些,变成很普通的这些功课,儒也学、道也学。到了近代,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社会一直在混乱不安的状况之下,接着遇到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我们把传统这些东西疏忽了,现在正像《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不能怪父母,也不能怪祖父母,只能怪我们出生在这个环境,这环境不好,我们来了。这里面因素很多,不是他们有意疏忽的,为时势所逼,我们要知道。怎么办?这要补习,把这基础教育要补过来,真正花个一、二年的时间扎根,根真的扎好,无论修什么都会有成就,这很重要。所以净业三福头一条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根,有这个根才能学佛。所以第二条才学佛,学佛从哪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入佛门。佛经上你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他具足第一条善,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真做到。所以他有这个条件,才能到佛门里面来接受三皈五戒,出家的时候接受沙弥戒,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
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到第三,第三是大乘,第二是小乘,不违背次序。到第三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第一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小乘因果,不是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在第一条就学。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它是讲净土法门的,念佛成佛!不是讲普通的因果,这个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法门就是教你念佛,你对这个因果你要相信,深信切愿,没有一个不往生。「读诵大乘」,读是对着经本念,诵是离开经本背诵,你念得很熟你能够背诵。这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能成佛!这个大乘是讲什么?广义的讲是大乘经。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念佛人求生净土,对戒律要重视。戒律不要多,十善五戒你一定要做到。释迦牟尼佛过世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们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他一生都做给我们看了。阿难尊者问佛陀,「你老人家在,我们都依你为老师,你不在了,我们依谁做老师?」佛没有指定人,佛只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你就能成就。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是在野外,不是在房间里面。这个表演是什么?表演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物质生活很苦,其实他快乐无比。你看他接待大众都是满面笑容,你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有哪一天面孔板着不高兴的样子,没有,从来没有过。心里面一团和气,一团欢喜。释迦牟尼佛眼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天天跟佛在一起,他怎么不快乐!佛眼看世界,《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