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能海上师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
【颂云:自他易地观,亦世圣所教,若不从定修,则但坠言说,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若慈母爱子,非他利誉故。】
自他易地观,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自他无分别想。所谓禹思天下有溺苦,犹己之溺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之饥也;此大乘之要义。慈心悲心,自利利他,始能成佛,否则但求自利,则成阿罗汉也。
[乙三、等皆如母想。]
宜分为四种观想之。
[丙一、无量轮回中父母,即是众生。丙二、现在生活我之父母,即是众生。丙三、使我了知解脱之父母,即是众生。丙四、作悲田使我成佛之父母,即是众生。]
按此谓观一切众生,皆父母也。
[甲二、修菩提愿心]
分三。乙一、引言。并发心之法喻及方便总说。乙二、正观。乙三、结语。兹依次诠释于后。
[乙一、引言]
并发心之法喻及方便总说。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