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讲威仪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三十三面第七行,从「畜生」这个地方看起。
「畜生,新译为傍生,指傍行之生类。《新毘婆沙论》云: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者,横也。」这个意思简单的说,傍是不正,心不正,他的行就不正,就堕这一类的众生,就是畜生类。心行端正,这是人天两道;所以心行不正,这就是畜生道。这是造作五逆十恶比较轻一点的,就是最轻的,比饿鬼道轻,所以牠排在饿鬼道的后面。经文里,《新毘婆沙论》讲得也很好,牠的形,这个「形」字是说牠形状,牠的形状不正。天人,经教里头、圣人教诲里面都讲的有威仪,畜生道、饿鬼道就没有了,通俗一点讲,威仪是属于礼节,他们不懂礼节。人要是无礼,不懂礼节,没有爱心、推己及人之心,这就叫心行不端正,不端正,贪瞋痴里面属于愚痴,所以愚痴所感的是畜生道,这是这一道的业因,心行偏邪,邪知邪见,我们常讲为非作歹,这是牠的业因。下面讲行为的行,牠的行为也不端正,行为不端正,所以牠的心行就不正,这叫做傍生。
《会疏》里面说,「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这是讲畜生道牠的形状,在哪些地方?到处都能看得到,水里面的、陆地上的、空中飞的,都能看到。披毛戴角是兽类;鳞甲,水族的一类,陆地上也有鳞甲;羽毛是鸟雀,在空中飞的这一类。有四足、有多足,这都是我们常见的;有有足、有无足,蛇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七集) 2010/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7》)
...且都能看得很准确。可见得这个光确实是有,我们现在因为心浮气躁,杂念太多,看不到,这个能力失掉了。可是小孩能看到,小孩天真,他还没有什么杂念,他会看到。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他妄念多了,他就看不到。可是现在的小孩跟从前不一样,从前小孩应该在八、九岁的时候,还都能看到这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小孩我想三岁就不行了,为什么?一天到晚看电视,电视把他扰乱了,把他的本能扰乱了。第十六,「皮肤细滑相」,这个我们容易懂。十七,「七处平满相」,这个七处是两足、两掌(手掌)、两肩跟头顶,这七处平满没有缺陷。第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我们的腋下是都凹进去,佛的这个地方它是圆满的。第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威仪是讲容貌举止,他的生活当中一些动态,「如狮子王」。狮子我们也比较少见,但是从电视上的动物奇观可以常常看到。第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伛曲是像弯腰驼背这种相他没有。
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肩膀圆满,很丰满的意思。第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颗牙齿,我们一般人牙齿三十六颗,这四十齿是贵相。第二十三,「齿白齐密相」,不但牙齿他有四十齿,而且牙齿很坚固,白色的,整齐。二十四,「四牙白净相」,这就是讲门牙,上下这四颗大牙,门牙。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这是讲两颊这边的丰满,像狮子好像都有鬓须一样,方形的一样丰满。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八集) 201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8》)
...的能力,说明见这个能力没有变化;耳也是一样,听的能力没有变化,没有变化的就不生不灭。有变化的有生灭,没有变化的就没有生灭。波斯匿王就听懂了,非常欢喜,晓得我这个生灭,身里头有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是我,生灭的不是我。所以,这个不生灭的灵性,他在六道里他又会找身体,这就六道轮回。所找的身体全都是假的,那个身体统统是生灭的;纵然你找到非想非非想天,那个天身还是有生灭的,灵性真的是不生不灭。所以知道这桩事情,就晓得六道轮回里头大概的一些状况。
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希望自己生生世世生活都快乐、都安定、都吉祥、都幸福,能不能做到?能!要怎么做?随顺性德。什么是性德?佛家讲的十善就是性德,戒律、威仪就是性德。那是自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创造发明建立的,不是的,为什么?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性德。那也不是古人创造发明建立的,不是的,一个觉悟的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有迷惑的人才走样子,他才有贪瞋痴慢,他走样子,变质了。真正觉悟的人他就是那样的,所以称之为性德。我们随顺性德,就真正能够得到吉祥如意、幸福圆满,就能得到。所以觉悟的人,他不会有恶念,恶念尚且没有,哪里有恶的言语、恶的行为?所以他们过的生活叫正常的生活。现在我们看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完全是正常的生活,没有一样不是随顺性德。我们愿意随顺性德,愿意随顺性德的自然跟随顺性德的人在一起生活,这是《易系辞...(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一集) 201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01》)
...健康的人;健康的人,能力就恢复了。
下面说,极乐世界的人,「二乘极远知过去八万劫事」,这什么人?阿罗汉、辟支佛,这是二乘,知八万劫事是辟支佛,阿罗汉还做不到。「菩萨所知无极」,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了,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他们的宿命通没有极限,真的是无量劫前的事情他们都晓得,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今愿文言,无量劫时宿命,故知此为大乘菩萨之通也。」这一句是说明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宿命通是知无量劫;换句话说,这是法身菩萨之通,不是十法界,十法界没这个能力。
下面说,「此愿含二意:一者,如日澄宪师云:不知宿命故,于善不进,于恶不恐。」六道凡夫不就这个样子吗?十善,戒律、威仪是好事,知道是好,不肯干,不能精进;贪瞋痴慢十恶业,知道这个不善,天天干,不怕。这是什么?没有宿命通,如果他真的有宿命通,他就不敢造恶业了。为什么?善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有三恶道的果报,苦乐悬殊太远了,就不敢不认真的学习。「万善懈怠,众恶造作,只为不知宿业也」,这句话非常感叹,什么人?六道众生。佛菩萨看得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宿命,也知道别人的宿命。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对凡夫讲的,「欲知过去因」,你要想知道你过去世造作的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这一生的遭遇都是。果报!前世造的业,这一生你得的果报。「欲知来世果」,我来世怎么样?「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干的是些什么,我这一生所作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一集) 201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01》)
...耗油的、耗能量的身体,你不补充它,它会生病。像我们开车,有省油的车,有耗油的车。所以一天一餐足够了。一餐饭的时间,我跟我老师那时候生活在一起十年,我们自己烧饭,从烧饭到吃完,洗洗干净,收拾完了,半个小时。你看多省事,半个小时就解决了。这是李老师给我做的好榜样,我学会了。
所以佛光一照,你看看「身意柔软」,我们看这里面这经文,蒙佛光照的人。「本经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这个垢是烦恼、习气,灭掉了,烦恼习气灭掉,自性里面的德能就现前,善就生了。「身意柔软」,这是性德的流露,就像贤首大师《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真的会生起。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真正发心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威仪有则」,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第三个「柔和质直」,第四个「代众生苦」。这真正是善,这个善会生起来。身意柔软,用现在的话说,身心健康,没有病苦。底下一句,「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这是讲地狱,三途极苦是指地狱,三途是畜生、饿鬼、地狱,极苦是地狱,「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这是讲三恶道,佛光也照,可是三恶道能见到佛光就更稀有了,为什么?他们的业障比人道严重。恶道众生见到佛光,佛光对他的加持有这么多的好处,他的痛苦就可以休息,命终能够得到解脱,这个解脱是能够脱离恶道,到人道、到天道,生到一切善处。过去生中如果与佛有缘的,畜生也能够念佛往生净土,畜生、饿鬼、地狱都有可能,佛光能帮助你把宿世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七集) 2010/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07》)
...得多么肯定。三世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凡夫修成佛要从这里扎根,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佛在《十善业道》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十善不但是成佛的根本,他讲人天法乃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是在这里说的),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如果十善要是出了问题,你后面就全都出了问题,你没有一样能成就。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你地基没有认真,没有做好的话,你盖房子盖得愈高愈危险,肯定出问题。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把十善讲到,头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多重要!第一条没有,那就没有第二条,第二条是从第一条的基础里头生出来的,第二条是什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现在这个第二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看到,想想自己也没做到,什么原因?第一条没做好,第三条更不用想了,第三条是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究竟圆满的性德,所以这是理。我们今天的造作,罪恶极逆于理,这叫五逆。
「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这个五逆罪果报在哪里?在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这是地狱里头极重的罪业,我们能不在意吗?学佛如果把这个问题疏忽了,我们能成就吗?这段文里头,后面引用的有古来祖师大德说过,佛说这两句话,因为这个罪比什么都重,佛不能不说,提醒大家。真正造作的还能不能往生?悔过就能往生,你造极重罪业,你真正忏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三集) 2010/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3》)
...断掉,他结罪是在这里结罪。这个不是对三宝的,不是对佛的,不是对僧团的,也不是对阿罗汉的,一切众生没有福报了,他从这个地方结罪,一切众生没有福报是你毁谤三宝,你的罪就重了。所以这些性相、理事、因果,我们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知道自己怎样才是如法的修学。
如法修学一定要给人做好样子,《还源观》上跟我们讲的四德,这是基本的四性德,我们一定要做到。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就是不执着、不分别,这是妙用。全心全力去做,知道这是正法,应该这样做。第二,要给众生做好样子,这好样子要做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给社会做好样子,「威仪有则」,则就是榜样,表现在外面的。第三个「柔和质直」,我们跟大众相处的基本态度要柔和,质直,心地要真诚,表现要柔和,决定要放下傲慢,要真正用心去学习。为什么?傲慢的习气人人都有,《礼记》一开端告诉我们「傲不可长」,这个傲慢是与生俱来的,你不能增长,这世间法;出世间法,这傲慢要断掉,不可以有傲慢。你看诸佛菩萨,哪一个诸佛菩萨有傲慢的习气?阿罗汉有这个习气,菩萨没有了。最后一条「代众生苦」,要发这个心。释迦牟尼佛在世为我们表演的,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为我们做示范,叫代众生苦。你心才会清净,才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
我们能放下吗?说实在话,不能。为什么原因?习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四集) 2010/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4》)
...利,他安住在这里,所以他离不开六道轮回。真正明白人,能够见到一切诸法本来寂灭,这是开悟的人,这是见道了,就是见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