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代高僧,聆听他们最后的嘱托2017-12-16 五台山佛学 菩提心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 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
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 或者改变了我们; 他们走进佛教历史,我们追忆无尽……
历代的高僧大德用尽一生, 以佛教的智慧开示众生! 几位大师的临终遗言, 更是用生命最后的呐喊去警醒世人!
让我们一起缅怀一代高僧, 从其一字一句中, 品读人生……
虚云老和尚——“戒”
虚云长老一生遍走道场, 重建六大名刹古寺,承前启后光大宗门。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 临终嘱咐只有一个字——“戒”。 据《虚云和尚开示录》记载, 他对弟子说完这个字之后, “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 大师圆寂之前,写了一首《辞世诗》,诗言:
“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
弘一大师 ——“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悲”是悲悯众生。 大师往生于1942年, 当时日寇侵略中国,生灵涂炭, 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大师对于民众无限的悲悯。 “欣” 是欢欣、喜悦于自己终于修成正果,往生极乐。 大师临终之前,还特别嘱咐: 不要伤及蚂蚁,充分体现了这位大师的菩萨心肠。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 印光大师临终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 夜里一时半, 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说完,于是大声念佛。 近五点左右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广钦老和尚——“无来亦无去” 广钦老和尚的一生, 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 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穴居清源山时,尝为猛虎说“三皈依”; 又常入定,尝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 法师具现无我、慈悲之佛子风范,极为信众所景仰。 1986年正月初五, 老和尚瞻视清澈,定静安祥,全无异状, 仅嘱弟子们同声念佛。 午后二时,告大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 并向徒众颔首莞尔,闭目安坐。 少顷,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宣化上人——“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1995年6月7日, 一代高僧宣化上人于美国洛杉矶圆寂, 世寿78岁,慧灯遽殒,人天同悲。 上人生时,既不要名,也不要利, 临终遗言亦复如是: “我走后你们可以诵《华严经》、念佛, 你们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个七,或者七个七。 火化之后,把我的骨灰洒到虚空去; 旁的事情我什么也不要, 不要给我造什么塔,什么纪念馆。” 老和尚说:“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本焕长老——“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本焕长老一生弘法布教, 建寺安僧,筹集资金数亿元, 兴修寺庙十几座。 临终前, 老和尚交待要荼毗,悼词也亲自改过了。 “不要念过多的溢美之词,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叫我一个修行人。” 老和尚对信众最后的开示是: “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圆瑛大师——“凡我佛子,宜各精进” 圆瑛大师一生精研教理圆融通达, 对禅净两门都有深刻的解悟与实践。 在佛学思想上,以《楞严经》为核心, 主张各宗平等,从无门户之见,性相通融。 圆瑛大师先后十主禅林,领众学修, 所到之处都是清规整肃,海众安和。 法师圆寂前,对身边弟子嘱托: “发菩提心,严持净戒,弘宗演教,利乐人天。”
又说:“为法为人为证菩提,爱国爱教爱护和平。” 并留下遗训:“凡我佛子,宜各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分;互助无诤,团结第一。”
悟公上人——“念佛消宿业,更莫造新殃” 悟公上人一生建刹安僧,化导群迷,不遗余力。
平日梵书六字大明咒等与众结缘,不计其数。接见海内外信众皆一视同仁,劝导吃素念佛,路见虫蚁等亦驻足为说三皈诵念圣号。平生诵《妙法莲华经》三千余部,八十五高龄仍精进勇猛,朝暮禅坐,念佛不断。
2005年农历十月二十五下午四时许,上人预知时至,以吉祥卧,示寂于岱山慈云极乐寺,圆寂前曾对弟子们说:“念佛消宿业,更莫造新殃!”
![]()
师父说 春风化雨,长养万物,这是释迦佛陀的本怀。佛陀为了救济群萌,化现五浊,入的就是春天般生长化育的三昧。手触大地,一切皆成良药;眼观众生,恒时皆是慈悲。
所谓“施身无量化春泥,五百愿渡阎浮提”,佛陀是这样,每位大德菩萨亦是如此,阎浮提每一粒微尘大的地方都是过去诸佛舍生命处。他们是真正的人天福田,是这个世间最可贵的珍宝。
佛菩萨与一切大德善知识,是一样的“心地含诸种”,奉献娑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奉献出的是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向祖师们看齐,奉献我们的生命。
顶礼诸位高僧的临终开示, 祈愿高登莲品、乘愿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