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16 18:35:42
|
只看该作者
你自己在家裡修行就行了。
大眾在一起薰修,既然互相要依靠,诸位想想,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开口,他到底是在念佛,还是在胡思乱想?主七的和尚有没有这个本事,他在胡思乱想,你能不能看得出来,你用什麼方法警策他。出声念佛,他胡思乱想,他也要大声念佛。如果真的胡思乱想,他念佛会念错了,很容易能发现,道理在此地。所以自古以来共修都是出声的,只有禪堂裡面坐禪不出声,显教裡面,净土宗是属於显教,都是出声诵经念佛。到底是哪一种有效?我刚才说过了,各人根性不相同,对我有效果,对你未必有效果;对你有效果,对他未必有效果。所以我们顾及自己,也要顾及到大眾,如果对自己有利,对大眾不利,我们自己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你拖累别人,这个过失很重。
大慈菩萨说得很好,这经上讲的,你能帮助两个人往生,就超过自己修行,这两个人真的往生作佛了,这是告诉我们,帮助别人胜过自己。李木源居士一天到晚在那儿帮助人,帮助千万人在这裡修学,他自己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一点时间都没有。他将来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这是菩萨,菩萨捨己為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所以我们的念佛堂是出声念佛的,通常念佛堂出声念累了,有止静,止静是默念,不出声的。古时候祖师大德在念佛堂中绕佛经行,绕念的人是一定要出声,止静的时候可以不出声。行策大师他念佛的方法,这是他独创的一个方法,他将念佛堂的同修分成三个组,一个组绕佛,出声念,两个组止静,坐下来的时候止静,默念,不出声,跟著大家一起默念,时间是一支香,绕佛的人念完这一支香,他止静,第二个组接著绕念。他用这个方法调身调心,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今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就是学行策法师的,但是行策法师分三个组,我们不分组。分组的时候,还是有限制,我们不分组,没有限制,你有体力,习惯绕佛,绕二十四小时也好,而且念佛愈念愈有精神,不会口乾,不会觉得累。实在讲真正念佛是要出声、是要绕佛的,没有坐下来的。
你们都知道佛门裡有「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裡面决定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他不能睡觉。九十天叫「佛立三昧」,可以站著,可以走著,九十天不中断,这是出声念佛。我们最初看到的是什麼人修这个法门?《华严经》上吉祥云比丘,《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裡面叫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他修这个法门。善财童子去参访的时候,第一参就是吉祥云比丘,这个要真正发大心,不发大心你做不到。
在你们东北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上一次有人告诉我,她已经四百多天没有睡觉,她就是「般舟三昧」。她已经四百多天没有睡觉,没有躺下来,没有坐下来,所以北朝鲜的山神会请她,有道理!一般念佛人没有这个功夫,她有这个功夫,山神请她作导师。
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些理论与修学的方法,确确实实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提起精神,拼命去干。当然我们是凡夫,决定要求三宝加持,没有三宝威神加持,我们做不到。如何能得三宝加持?真诚心,拼命的心,死也不捨弃,就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了。你没有必死的决心,护法神不会照顾你,护法神在旁边笑你,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什麼事情总要真干才行。同时出声念佛有好处,旁边有很多鬼神,就像刚才他问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他在旁边听,他们都得利益。所以出声念会度很多眾生,不出声是度自己一个人,出声决定度很多眾生。
问:第二个问题,他们从前参加过白阳教,通过接触净土法门,我们就在佛前发愿,捨弃白阳教,专修净土。但是我们现在能不能去看领著修白阳法门的老人家,包括过年过节、老人家过生日?
答:这个可以的。他们修的这个白阳教大概也不是政府承认的,可能是属於邪教,有缘应当要帮助他们,转邪為正,要帮助他们,要劝导他们,给他们说佛法真实利益功德。年节去看看他们,这是应该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要常常去问候,常常往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他们回头。
问:第三个问题,居士可不可以到寺院领眾打七?就是到寺院领眾打佛七,如法否?
答:这个可以,没有问题。到寺院,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法师领眾,居士可以,可以带领大眾念佛,也可以為大眾讲开示。但是讲经,在家居士刚才说过了,应当去受菩萨戒;受过菩萨戒,上台讲经是如法的。
问:第四、有很多人修密法,说自己要没有能力修上师,给破瓦,直接送到极乐世界,我们大眾请师父开示。
答:密法裡面也有修净土法门的,佛法的修学决定要有经论做依据。世尊灭度之前,传给后代的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依法」。「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经典。我们今天所依的是净土三经一论,三经一论裡头没有说的,我们决定不依,依照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这个法门从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一直到今天,每一个朝代依照法门修学的、成就的、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并没有说不修密就不能往生,经上没这个说法;经上也没有说修密才能够上品上生,都没这个说法。
所以我们学哪一个法门,决定要依哪一部经点,要依靠某一个老师,老师对我们负责任,所以一定要求真善知识,这个很重要!我们有疑惑,我们一定请教老师,我们不能问别人。问别人,你要老师干什麼?你就不需要老师了。老师為我们解除疑惑,老师是我们修学的依靠,自己在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前,不能离开老师。古人离开老师,自己可以独立修行了,条件是大彻大悟,这在禪宗,教下是大开圆解,你才可以离开老师;不到这个境界,一定要跟老师,因為你还不认识路。我们现在很难,没有善知识,外面说法的人太多了,佛都讲过:「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恆河沙。」东听听,西听听,不知道跟谁学好;听多了,听乱了,无所适从。
在这种状况之下,遇到真善知识都不教你了,為什麼?你已经乱了,你的疑惑太多了,传给你正法,你怀疑,这是自己乱了阵脚,自己要负责任。所以真正善知识,他愿意教什麼人?他愿意教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他愿意教这种人。你学得很多,学得很乱,非常麻烦!谚语常说「先入為主」,就是你的主观成见太深了,要想跟你辩论,把你再说回头,太难!太难!於是随缘,劝劝你,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可是真正是他的学生,他必须全心全力去照顾,真正学生是百分之百的顺从,完全依靠老师,这老师对他负责任。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对学生不能负责任,想教他也不行。这是师生之道,我们必须要了解。
问:第五个问题,有的居士问修净土可不可以念六字大明咒和準提咒?
答:这就是杂修,不是专修,这个事情都不必问,看经。你看看《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甚至於《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有没有教你?你就知道了。佛在经典上苦口婆心教给我们,一句弥陀念到底,偏偏不肯相信,还找这麼大的圈子,惹这麼多的麻烦,让我们在这裡费这麼多口舌,这是造业!这是不相信佛的话,你爱怎麼修就怎麼修,於佛、於菩萨、於祖师大德都不相干。
问:这一位同修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修行过程当中,应该先修自身,这是最根本的基础。但在密宗中是否可以破开这些,只是看上师、看根机?密宗念大乘佛教,但我在修密的同修当中,看到有些金刚兄弟做许多不如法的事情,上师讲修密的根机很重要,但我从不如法的同修身上,看不到他们上师的根机。
答:这个事情,你问你的密宗上师,我不给你解答。
问:第二个问题,法师讲因果经,儿女要孝顺父母,请恩师指教,儿女不孝是否在给父母消业障?
答:那你是菩萨再来,你不要问我了。你不孝是给父母消业障,你这个提倡叫天下作儿女的都不要孝顺父母,為什麼?替父母消业障,这个世界会被你这一句话毁灭掉,你堕阿鼻地狱,永劫不能翻身。诸佛菩萨都教孝,你教不孝,你跟佛走的是相反的路,这个太可怕了,因果自己要负责任。
问:这位同修问,弟子每日早中晚以诵《弥陀经》、佛号為日课,不诵其他经典,可否?如法否?
答:非常非常如法,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如果你一生当中不断,你往生是肯定的,决定得生净土。
问:第二个问题,弟子常常听到在很远的地方有佛号声,心静的时候愈近,这个境界是好是坏?是否会是魔境?弟子心中不安。
答:这是好境界。魔念佛也是好事情,魔就变成佛了。这种境界很多人都有,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但是要以平常心来看,不要生欢喜心,也没有恐惧,非常正常,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念下去。
问:第三个、弟子有几个亲戚不在新加坡,不知可否代替皈依?他们本人愿意。
答:这个皈依刚才说过了,可以在佛菩萨像面前自己求受皈依,一定要懂得皈依的道理,才如法。我们有三皈传授的录像带,现在做成光碟了,还有小册子,必须多听多看,对於三皈的意义完全了解,然后在佛前发愿受三皈,都可以得到。三皈的证书,我们可以送给他。
问:这是福建的居士,他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居士在家自己面对佛像进行八关斋戒,是否可以?
答:可以的,这是经上有明文,自己可以在佛前受八关斋戒,求受五戒三皈都可以。
问:第二、居士在家面对佛像读诵《金刚经》等大乘经典,是否一定要做蒙山仪式?
答:这个没有,不一定,可以不做。如果做蒙山,你就天天做,不可以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这个不可以。蒙山是请饿鬼吃饭,你请他吃饭,到时候他就来了,到时候你不做、你不给他吃,他就生烦恼了。所以请客,那你常常请;不请,你就不要惹这个麻烦。所以放蒙山是请鬼吃饭。
问:居士本身修净土念佛法门,是否能到寺院礼懺,诵经念咒,祈祷平安,事业发达?
答:你如果想做,你就去做吧!免得妨碍你事业发达。但是从前祖师大德讲得好,所有经懺都不能消的罪业,唯有一句佛号能够消除。你才晓得佛号的功德有多大,集合全世界人修懺,都抵不过这一句佛号功德。很可惜,没有人认识,没有人懂。真正懂了的时候,印光大师给我们做榜样,一生就一句阿弥陀佛,什麼经懺、咒、经典,他都不念,就是一句佛号。我们讲经也常常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千经万论总归结归到一句佛号,你看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真正认清楚明白了,抓住这一句佛号,一切诸佛所说的经论、修行的方法,统统在其中,一个都不漏,你就全修了,何必还要零零碎碎搞这些东西,自己找麻烦。你是抓到总纲领。
好,时间到了,我们就答覆到此地。
佛学问答 ﹝2000/07/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90-05
问:这位同修问的问题,第一个,我从《地藏经》中,听师父讲如梦中梦到过世的眾生,给他们念《地藏经》,但是我看到有些道场诵《阿弥陀经》,我到底应该如何?
答:都可以,诵《地藏经》、诵《阿弥陀经》都可以。但是一般可以说是多半的眾生,特别是没有学佛,没有修净土法门的,念《地藏经》比较好。因為这些眾生你能够梦到的,多半都在鬼道,所以念《地藏经》超度他,对他们有好处。当然念《弥陀经》也可以,不必执著。
问:第二个问题,世间一切是否都是注定的,為什麼?
答:世间一切,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命运,确实是注定的。你要说為什麼,这是你前世所造作的因。佛门裡头有一首偈子说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知道前生造作的是什麼,这一生所受的就是前生造作的结果;「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知道来生怎麼样?你今生、这一生所造作的,这是造的因,来生所感的果报,道理在此地。
我们最近在研究、研讨《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一开端,世尊就把这些事情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叫我们看看这个社会、看看这个世界,芸芸眾生,各个受报都不一样,什麼原因?因為他们心裡想的不一样,造的业不一样,所以善业一定是得善果,恶业决定有恶报。真正通达明白了,我们一个人心就定了,纵然遇到逆境、逆缘,都可以心安理得,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可以改造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依照佛的经典去学习,决定有好处的。
问:这位同修问,他有问题想请教你,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也就是说他老人家的一举一动都是世人的榜样、典范。可是记载中提到,印光大师往生前略生小病,然后念佛往生。我的疑问是為什麼他老人家不示现毫无疾病而往生?他往生前小病的示现,究竟给我们什麼啟示?
答:这个啟示很重要,如果他示现完全没有病,预知时至,很自在的,或者是站著、坐著往生的,我们会想到他不是凡人,我们做不到。他示现的样子,完全跟凡夫一样,生病念佛还可以往生,我们大多数人走的时候都会生病,他这个样子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模范,好的榜样,我们会想到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用意在此地。诸佛菩萨的示现,一定要示现跟他所度化的眾生同等的境界,这才能有效果。如果他示现的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来这一趟就白来了,用意在此地。这是所有诸佛菩萨的示现,都会掌握到这一个原则,很少有例外的。
问:王文贤同修问,第一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可得為世间事,不可得為世间意」,佛在《华严经》亦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说(他是把这两部经来做个比较)。请问学佛的凡夫想在一生念佛成就,求生西方净土,可以做股票买卖吗?由於环境因素,又不能改行改业,以投资心态而非投机心态入世可以吗?如何在投资股票中修清净心?
答:你这个问题,你自己已经解答了。以投资的心态,这是世间事;而非投机心态,这就不是世间意,这就可以了。投资的心态,决定没有得失心,那你就可以做。如果股票涨了,你就欢喜;股票跌了,你就愁眉苦脸,那你就不可以。涨,没有欢喜心;跌,也不生烦恼,这样做股票行。所以这个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裡面讲的「可得為世间事」。世间事,佛举的例子很多,我们世间生活的习惯,工作交际应酬,婚丧嫁娶,都是世间事。世间事可以做,為什麼?《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障碍发生在哪裡?障碍发生在「世间意」。「世间意」是什麼?自私自利是世间意,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是世间意。说得更清楚、更简单一点,你对於世间事还很在意,这就叫世间意。如果对於世间事都不在意了,不放在心上了,这就叫没有世间意。没有世间意,為世间事,那是佛菩萨,这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的,世间事虽然相同,佛菩萨没有世间意,我们有世间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