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净公上人专集网站(简)制作
诸位大德︰这本小册,是净宗极重要的开示,「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机缘,就在每个人的眼前,果能信解依教修行,则万修万人去矣,珍重,珍重!愿我同伦共勉之。
净业学人净公上人顶礼奉劝
妙真法师鉴定
释世了敬述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如来慈悲,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入,决难出离。因兹特开,净土一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等觉菩萨,德与佛齐,尚须往生,方证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烦恼,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待至临终,蒙佛接引,顿出五浊,直登九品。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序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然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必有方便。是以有三藏十二部之教典,八万四千之法门。其究竟归极,皆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皆为此一大事因缘也。
《法华经》云:「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又云:「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方便说诸法,方便也;正直舍方便即真实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此《法华》一经,所以独王于三藏也。
净土法门,称为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云:「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是知净土法门,实与《法华》同一味,即方便,亦即真实。印祖常云:「九界众生离此法,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净土法门之功用若此,所以十方齐赞,九界同归,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至于修学净土法门,最要在真信切愿,专持名号,而临终一着,尤关紧要。昔日印祖曾刊印《饬终津梁》一书,流通遐迩,蒙其利益者甚多。今西震法师、世了法师等,为求普遍流通,妇稚咸解,更撰《饬终须知》。文虽浅显,意实周详,若能于此深切讲求,依法施行,亡人定能往生西方,其为利益,何可量哉!
关于净土法门之义蕴,虽千经万论,阐发无遗,然犹有惑者,亦不可不加以解释。或谓念佛当念实相佛,不当念六字洪名。此惑也!
夫实相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岂可离六字洪名,而别求实相?是故洪名才举,法界洞朗,六字坚持,妙体全彰,彼歧实相、洪名为二者,适见其非能知实相也。或谓当念毗盧遮那,不当念阿弥陀。毗盧遮那者,法身佛,阿弥陀者,应身佛也。此亦惑也!法、报、应三身,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即毗盧即弥陀,即弥陀即毘盧,彼复歧而二之,适见其非能知毗盧也。或又谓当求生常寂光土,不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亦惑也!夫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名虽有四,其体则一。未断见思,则生同居;已断见思,则生方便;断无明,则生实报,分证寂光。无明断尽,究竟寂光。且常寂光土,无生无不生,岂可求生?彼全不察断证之功行,进修之次位,妄以寂光,破此极乐;又不知极乐同居,当下寂光,妄以寂光,加于极乐,亦适见其非能知寂光也。
或又谓即心是土,心净土净,但当求生于自心极乐,奚必求生于他方极乐?此亦惑也!夫心者即是法界,极乐虽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原未离于法界,即未离于自心也。乃今强以六尘缘影为自心,而欲纳极乐世界于六尘缘影之妄心中,且求生焉,岂不谬哉!凡此诸惑,皆为但闻名辞,不究义蕴,徒彰无闻暗证之愚,岂免鼠即鸟空之诮,有智之人,不当为其所惑也!以此数端,皆为近人易犯之病,好高骛远,循名忘实,故不辞累赘,而连类及之,尚望学者察焉!
至于临终助念之意义,及其方法,文中叙述甚详,故不复论。
甲午农历十月妙真序于上海弘化社
自序
世间最悲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死亡。对于死亡的事情,没有一人不知道,也没有一人可能免。若是只知道死亡是悲哀痛苦,而不知去求修学佛法,出离三界,永免死亡。此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纵能求得法门,如不契机,有修无证,而仍在六道轮回,此也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于是我佛释迦世尊,在三千年前,于《大集经》中,早已说明:「末法时代,亿亿个人,单仗自己戒定慧的力修行,少有一人能够除尽烦恼业惑,得证圣位道果;只有依信愿念佛法门,兼仗阿弥陀佛本誓愿力,求生西方,则可尽得度脱生死。」又莲宗第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说:「九界众生,离此念佛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生。」当知佛祖彻底悲心,深怜悯念我等末法时代众生,善根浅薄,智慧陋劣,不识时机,错用法门,有修无得,空费心力,误了一生,故为此说。须知信愿念佛的净土法门,普摄群机,无论僧、俗、男、女、老、幼、聪明、愚笨,以及发心早迟、罪业轻重,种种的人,若是具足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而终身不退者,到了临终,必定皆蒙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平素未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临终如有遇着善友开导,令他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人等皆无悲哀啼哭,以及问长问短,种种妨碍,加以如法帮助念佛,此人必定得生西方。须知往生西方之要,虽在本人自己最后一念作主,但是也重助念如法。悲哉!奈此临终助念方法,在家俗人,尚未普遍了解,遇人临终时候,其眷属人等,往往不知帮助念佛,送亡人神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圣道去,永享快乐;而反以悲哀啼哭叫喊,推亡人神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恶道里,长受苦楚。于是西震法师,悲心至切,悯念在家俗人,多未研究佛学,不知临终助念之法,有点铁成金之妙用,故于各处宣传,阐明临命终时的利害等事,以及组织临终助念团,学习助念方法,为净业行人临终时,助成往生西方的大事因缘;又因为《饬终津梁》与《人生之最后》二书,文义太深不易学习,所以西震法师等再三嘱了采取古德临终要语,用通俗白话文字写述,以作学习资料。了苦恼无学,虽采辑几篇文稿,也甚勉强。深恐文义偏差,错乱佛法,贻误众生,虽为善心,反造大罪。因此,先以文稿敬请国内著名高僧大德校定而后方敢刊印。普祈各处同愿莲友们!凡读是书,仰勿嫌文字浅陋。设能依其实义,而起实行,则人人毕生,即能齐出娑婆,长谢生死之苦恼,咸登赡养,永享涅槃之妙乐矣。
佛历二千九百八十一年秋月佛欢喜日净业后学世了谨序于香林一行精舍
饬终须知
◎论念佛人临终往生与不往生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闪鞞佛等,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等,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等,北方世界,有焰肩佛等,下方世界,有师子佛等,上方世界,有梵音佛等,同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大事因缘,六方诸佛,同声赞叹。凡有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必定能够往生,实事实理,各宜谛信!
妙真法师鉴定
释世了敬述
问:念佛的人若是说统统都能够往生西方。为什么我看见有许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在平素的时候,也常常念佛,常常说要求生西方,到了临终的时候,往往糊胡涂涂的死,没有几人真能往生西方,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这是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不具足的缘故。临终的时候,若是因缘能够具足的话,那么十人就有十人往生,百人就有百人往生,千人万人就有千人万人往生。
问:什么是因缘呢?
答:行人平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到了临终的时候,也如平素一样的真信、切愿、念佛,那个心念就是自力的因。如平素未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事情,到了临终的时候,遇着善友开导,令他生信、发愿、求生,这个信、愿、求生的心,也是自力的因。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及其万德洪名,能令众生往生极乐,这是他力的缘。临终遇着善友的助念,也是他力的缘。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具足,就能往生西方,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行人命欲终时,真信、切愿、念佛。所念的佛,是他力的缘,能念的心,是自力的因。正在这真信、切愿、念佛的时候,用能念的心,念所念的佛。所念的佛,因能念的心而显现,能念的心,因所念的佛而清净。这个时候,便是自力与他力感应道交,因缘和合,所以就能往生西方,这是一定的道理。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就不能具足,不能生西方呢?
答:行人平素的时候,信愿念佛工夫,未能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虽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有因)。但是为着病苦,种种烦恼所逼,念佛的心提不起来,没有善友开导安慰,和帮助念佛(无缘),又遇无知的家属人等,加以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那病人的心里,就起了许多痛恼,尽力想要求家属人等,不可啼哭妨碍,而帮助他念佛,送生西方。无奈话说不出了。那病人的心,就痛恼上,更加痛恼了。到了命终的时候。那个识心,本能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佛国里去,永受快乐以及圆成佛道,普度众生的。却被自家眷属人等,悲哀啼哭种种妨碍的缘故,那最后一念心,即随着烦恼去,不知落在那一道了。这是有因无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又有一种行人,平素的时候,信愿念佛都未切实,到了临终的时候,助缘很好,也有善友们帮助念佛(有缘)等等。又家属人等皆无哭泣种种的妨碍。因为行人自己心生颠倒,贪恋世间的情欲,以及爱着子孙财产等事,不发念佛求生西方的愿心(无因)。到了临终最后一念心,仍随着这情爱欲念去,投于善恶道中,这是无因有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又有一种行人,平素念佛的时候,专是为求保佑家门清吉,寿命延长等,到了临终的时候,那就只有怕死了。如病未极重的时候,虽也念佛,他是志求病体快好,不发求生西方的愿心(无因)。到了病极重,痛苦发现的时候,那就不能念佛,只能叫天叫地,呼爷呼娘了。如家属人等,不信佛法的。或虽信佛法,未多明白佛经义理的。那么非但不能开导和助念(无缘)。并且又加大哭大叫种种妨碍,那病人的心里的烦恼和痛苦就说不尽了,比了给人落井投石,也还痛恼得多了。对于这种人,命终最后一念心,必定随着烦恼恶毒的念去,堕落三恶道里,这是无因无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以上是略提这三种人,临终的时候,有自力的因,无他力的缘,有他力的缘,无自力的因,不能得到自他二力,感应道交,因缘和合的缘故,所以不能往生西方。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才能够具足?能够往生西方呢?
答:如有一种大根机的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信愿既极真切,念佛功夫又极纯熟,临终的时候,不须旁人助念,他自然如平素一样的信愿念佛,无有丝毫的动相、静相、起相、止相、苦相、乐相、顺相、逆相、念念之心,安住阿弥陀佛洪名(如来果海实相正定)之中,《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是也。(念心是自力能感的因,佛境是他力所感的缘)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寻常的行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功夫未能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那信愿求生西方的心,较平素还要过切,无论什么病苦,种种烦恼发现,他的求愿往生西方的心,始终不移,就是念佛难提得起,其家属人等都有知识,了解临终利害等事,皆无悲哀种种事情的障碍。加有善友们开导一切,和帮助念佛。那病人的心,念念依止着阿弥陀佛的洪名,到了命终最后念佛的那一念心(自力能感的因),随着所念的佛(他力所感的缘),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人,平素的时候,全不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事情。到了临终的时候,遇着善友开导,或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乐事,令病人心生欢喜欣求,又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的本愿功德,令病人心生正信,念佛求生西方。那病人听到,心生欢喜,信受念佛,决定求愿往生西方。眷属人等,皆听善友们指导,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此人命欲将终的时候念念念(自力能感的因)佛(他力所感的缘),比儿子忆念慈母,还要恳切。命终即便蒙佛慈力接引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以上也是略提这三种人临终的时候,自力他力具足,自能感应道交,因缘和合往生西方。
问:平素完全未知信愿念佛的人,到了临终,遇着善友开导,此人听到以后心生欢喜,信受、发愿、念佛往生西方,眷属人等,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加以帮助念佛,此人命终,也就能够往生西方。怎么有这样容易的事情呢?
答:噫!上边六节文中,辩论行人临终往生西方,容易和不容易的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你怎样还有怀疑呢?要晓得,这种人平素未曾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此是因为不知的缘故。到了临终的时候,由善友开导,此人听到,心便生欢喜,这就是表现他宿世有善根了。与那平常普通一般的人比较,就大不相同了。又这信受念佛,发求生西方的愿心,这是因胜;善友开导和眷属人等,帮助念佛,这是缘强。又有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接引,这是因缘和合。行人命终,必定往生西方,还有什么可疑呢?
问:我们每个人或要为自己的父母眷属等人,临终的时候,帮助念佛,送他往生西方。设使善友请不到,我们在家人,对于佛法的道理,未能了解;虽要开导他而开导的法子不晓得,助念的方法也不晓得。请问有什么讲解助念方法的经书,文字浅显些,容易看得懂,容易学习,让我们来学习学习,岂不是很好!
答:你们若是真实有心,欲行慈悲、孝顺、亲爱的大道。为着自己的父母眷属人等,永除生死等苦,往生西方清净庄严的佛国中去,常受快乐,乃至圆成佛道,普度众生者,只要依照本书内容各节的意义去切实执行,那么临终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