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讲斗诤集锦》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不带他去。我相信他的寿命没那么长,他的寿命应该是七、八十岁。为什么这么长?阿弥陀佛把他的寿命延长了。为什么?要他表法,做出在这个时代,整个地球动乱的时代,如何学佛,怎样就能成就,像他那样就能成就。
无论,我得讲清楚,无论是哪个行业,永远守住你的本分。你的收入只要够生活就够了,不要贪多,没有贪心。我只要能吃饱、能穿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其他的都不要,心是定的,不会为外面境界动摇。这个花花世界从什么地方去传染?就是媒体。都市,都市上你看,满街贴的广告,那就是染污你,就是叫你起心动念。音乐歌曲、报纸杂志,乃至於一些书籍,无不是教你杀盗淫妄,无不是教你财色名利,教你去竞争,教你去斗争,甚至於教你去战争,教你造六道里头三恶道的业,造地狱业,叫你干这个。那我们真正学佛、念佛的人,把这个一概拒绝,我都不接触,我们念佛人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我们家的电视机只播录像带,只播听经的、念佛的。对於经教有怀疑,信心还不坚定,听经。如果信心已经坚定,不再怀疑,经都不需要听,一句佛号念到底,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看这个老人,我在光碟上看到,他到这个境界在什么时候?大概是在四十岁前后,他就大彻大悟,他万缘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放下了。这一生没有白过,太圆满了。
最后的表法是什么?救净土宗,救修净土的同学。为什么?现在净土宗门内起哄,互相批评,不是互相赞叹。这是什么...(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五集)》)
...,但是水泡代表众生,众生迷了,认为水泡就是他,大海不是他。水泡里头还有许多水泡都对立,这就迷了。这个水泡永远不会破裂,水泡就是轮回。水泡一破,轮回没有了,回归大海,原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才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以前不知道?以前没人说。遇到佛,佛跟你说,说了不相信。真正相信,佛就有方法帮助我们把这个水泡打破,让我们回归一真。什么时候打破?生到实报庄严土就打破了,回归常寂光就圆满了。
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我们生活在十法界四圣法界。没有出轮回,没有了生死,这是六道凡夫,最苦的、最可怜的;十法界,四圣法界,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居住的环境,修行的场所,比我们六道好多了。六道里面的竞争、斗争、战争,种种苦难,四圣法界没有。四圣法界已经觉悟到,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们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没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破了,无明烦恼没破,比我们高明。所以经上这个如实安住,用真心的人确实是安住,用妄心的人心不安,我们通常讲,他所表现的是心浮气躁,他不安。用真实,就能够安住,真实里面就具足庄严。故知极乐世界如是庄严,由於如实而安住也。实,真实之际。本经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是真如本性,讲了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是体,真实智慧是相,真实利益是作用,从体相用上讲的,就是一个真实。这叫具德,是谓具德。
「又第十五品中」,有这一句经文,「一切庄严,随应而现。此正显事事无碍法界...(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七集)》)
...个工作的时候,找阿拉伯文原本的《古兰经》,他跟我讲,他说圣战意思不是我们平常讲的,是什么意思?战胜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一听这个豁然想到,就是佛法讲的断烦恼,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战胜烦恼就叫圣战。中国儒家讲的「克己复礼」,那就是圣战,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要跟自己去打一仗。也就是《大学》里面所讲的格物,物是物欲,物质欲望,你要跟它去格斗,跟它打一仗,要战胜它。战胜它之后智慧就会生起来,为什么?物欲把智慧障碍住了。所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这有次第的。这样圣战解释就太好了,跟儒、跟佛、跟道统统都相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名词真实义要讲清楚、讲明白,不是真的跟人拿著武器去斗争,不是。真主是仁慈的,真主是欢喜善人,欢喜人行善。战争是邪恶,最好要避免战争,要化解战争,这才是神圣的爱心、慈悲心。往后我们再讲圣战,意思就讲正确了,不会把它误解。
二者契机,「众生根机,兼指时机,时节因缘」。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分为四个时期,阿含、方等、般若、法华,这是时节因缘。「故契机者,切合众生水平与时代。今为省文」,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所以把契字省掉,单单叫经,应该翻作契经才对。「经具贯、摄、常、法四义:贯则贯穿所说之理;摄则摄持所化之生(指众生)」,用这个教学来摄受众生;「常则古今不易」,我们今天讲超越时空,三千年前正确的,三千年后今天学习还是正确的,三千年后还是...(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八集)》)
...彻大悟,要找一个老师给我们印证。六祖开悟了,要找五祖忍和尚给他认证,为他认证的这个人就是传法给他的人,这就是师承,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自己悟出的道理,请老师给印证,老师给我们证明你没错,这个道理是老师的,不是我的。我这个地方虽然悟出来了,老师印证,印证就是他的,就不属於我的。明明是我发现的,怎么会是老师的?真的是老师的,这个道理要懂。你要是跟老师去争功,你的我执没破,你知道吗?不但老师跟自己是一体,老师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老师的;佛陀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都是佛陀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表示什么?自己自性里头的谦德。谦虚是美德,这个美德可以教化一切众生知道谦让,谦让能化解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斗争、就没有战争,这个功德多大!所以要懂得谦让。
我们自己一个建议,老师没有想到我们想到了,老师给我们印证,你意思不错,这就是老师的,不能说我的意思,功归老师。我在年轻的时候,刚出家没多久,我也是三十三岁出家,大概就是三十三、四岁那个时候。三十四岁,我在道场里面住了一年,剃度之后我在道场只住一年,回到台中,想跟老师学一部大部经。小部经学了三十几部,趣味非常浓厚,佛法带给我的法喜,想学一部大经,学《楞严》。就在那个时候,台湾大学正式批准一个学生的社团,叫晨曦社。周宣德教授,周老教授跟李老师同年,老朋友,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大学教书,就带动一批大学生研究佛法,正式向学校申请成立晨曦社,学校批准...(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一集)》)
...生活简单,三衣一钵,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世尊在世一生讲经教学没有书本,也没有讲经的笔记。所以经藏从哪里来的?佛灭度之后,阿难尊者跟五百大阿罗汉他们发心结集的,把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请阿难,阿难记忆力最好,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这样用文字写下来,留传给后世,所以佛灭度之后,经典才出现。
佛陀在世,佛的旅行很轻松,不带行李,就三衣一钵,非常轻便,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出家人为世间人表法的,表什么?万缘放下,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得大自在。世间人过得很辛苦,为什么?求索的太多了,什么都想据有,什么都希求,希求的心太重了。所以生活过得苦,有求不得苦。因为,求就不免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佛希望世界和平,佛希望人民安乐,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出家人给社会大众表演这个,表法。
释迦族被琉璃王灭了,释迦牟尼佛劝导大家逃难,这一族迁移。佛为什么不救他?佛知道因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战争?为什么有这么一场灾难?是因为过去世中释迦族是一群渔夫,打鱼的,琉璃王他前世就是那个鱼塘里头的鱼,鱼也有领导。他们打鱼,把这个池塘水放干,把鱼一网打尽,人家怨恨在心。你灭了它的族,现在这一世到人间来了,又遇到了,他要把你这一族灭掉。这个事佛也没办法化解,佛只能劝族人逃难,翻过喜马拉雅山,就是西藏。所以释迦族的后裔那个时候逃到后藏之后,就再没有回去,在后藏就落脚了,变成西藏人。这是章...(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二集)》)
...视戒定慧,要学六波罗蜜,要学普贤十愿。
我们希望我们表这个法,心量要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拓开是普贤十愿,起心动念,普贤菩萨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著想,心量真大。我们今天想自己不行,想我的道场不行,想我的佛教也不行,至少要想整个地球上居民,这个地球才会成为太平盛世。地球上的居民是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样,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爱,要互相关怀,要互相照顾,要互助合作,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是地球上居民所共有的,地球上千万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文化财产,不管是哪个族群、哪个国家,统统是地球上所有人民共有的,不是哪个国家民族独占的。地球要回归到一家人,不是一家就会有竞争、会有斗争、会有战争,要走这条路,竞争、斗争、战争都是往三途走,不是好事,应该要走佛的道路,要走圣贤的道路。我们来生到哪里?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这一生是我们在地球上的最后身,下一次再来是菩萨身,化身来的。这个人是什么?觉悟了,不再造业了,起心动念为人,不为自己。
有很多人问,这个地球还会有和平吗?有,怎么没有?没人相信,这么多年了。今年我发现信的人多了。我在哪里发现的?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卫塞节活动,我在这看见、发现的。有不少国家大使代表,对佛陀教育、对宗教教学有了兴趣,这个难得。我第一次在巴黎办活动,二00六年,那个时候他们对宗教可以说完全不知道,认为宗教是迷信,对宗教不关心。现在这些年来对宗教很关心,...(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四集)》)
... 大概一百年之前进入了民国,民国战乱,乱世,人民生活很苦,大家都把这个事情疏忽了。一百年之前老人都懂得,读书的人家重视胎教。所以一直到抗战时期,有忠义之士出来,那些人都是受过良好家教的,真正是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也在所不惜。现在社会教育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办?没有伦理、没有道德、没有因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心、没有诚信,都带著猜疑,都是自私自利。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在国际上参加不少国际和平会议,一半以上都是联合国召开的。我们这些会友,参加大会的这些朋友,对世界还有没有和平都存著怀疑,不敢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而相信什么?相信这个世界会毁灭,多可怕。为什么?现在人竞争,从小就教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战争就是灭亡。今天战争是核武战争、生化战争,人有能力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灭绝。所以汤恩比博士说,走西方这种思惟,这种想法、看法,地球上的人会绝灭。他对东方有研究,如果用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世界有救,不但有救,将来全世界的人都能过到稳定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有这样说法,而且他晚年对这桩事情非常有信心,他把整个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他说中国,他知道虽然中国国内还是动乱,他说中国人毕竟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痛苦当中他会反省,他会把传统文化找出来,那就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非常难得。
今年,我们在巴黎也参加了一个佛教卫塞节的活动,我没有参加,我们的同学参加了不少,听说有不少会友们,对於世...(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七集)》)
...的人常常有损害别人,这在戒律里头有杀,杀业,有盗业,有偷盗,这损害,破根本戒。我们常常想著,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好。在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那个时候,英国汤恩比博士,我们在这个世纪里头,真正看到一个真正慈悲的人,爱护地球,爱护地球上所有的众生。汤恩比博士,他是一九七五年过世,过世的时候是八十五岁。在晚年最后的三、四年当中,他留下的一些著作,他的著作很丰富,最后这个三年的东西,里面讲到这个地球,非常关心地球上的人还能不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还是要同归於灭亡?他说我们二十世纪跟二十一世纪交替,人走到这个岔路口,这有两条路走哪一条?灾难这条路,人为的灾难就是核武战争,他讲的什么?竞争,竞争升级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战争爆发,整个地球毁灭。他说现在的战争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不一样,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人没有能力毁灭地球,他说现在有这个能力,有核武、有生化,能够在短短的三、五天当中把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消灭掉,太可怕了!
为了避免这个灾难,他希望人要觉悟,头一个期望的是人类要彻底放下贪婪。能做得到吗?说得没错,大乘佛法讲放下贪瞋痴,那就能入佛门;心里面还有贪瞋痴,是在佛门之外,没入门。所以他说,他在晚年,把这个世间文化存亡继绝完全寄托在中国人身上。他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对於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叹。中国传统的文化,从小就教你要爱人。爱从哪里讲起?从父母,父子有亲,五伦第一句,亲爱,这个亲爱...(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七十二集)》)
...修行,持戒很如法。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是假的。在家,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成立,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第一个净宗学会在圣荷西,现在还在,杨一华居士住持。我写个缘起,提出行门五门功课,就是戒律。第一条是我们最高指导的原则,净业三福。在海外都是在家同学,不用出家戒律,用什么?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净业三福第一条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落实在《弟子规》,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以这个为我们戒律的根本,一定要学习,三福。
第二个六和,六和敬,人跟人要和睦相处不能斗争,「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合同均」。团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