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讲自在集锦》
...个自在,什么自在?可以分身,这个很自在。像我现在就不自在,现在国内外有几十个地方请我去讲经,我不能分身,如果能分身多自在,哪里请,分一个身去,这个多自在!见了性就有这个能力,可以分身。
【现身尘刹】
不动道场,现身尘刹。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很惬意很自在,不需要工作。工作很苦,赚钱不容易,西方世界的人不需要工作,不需要赚钱。他的生活呢?生活从念当中变现的,想穿什么衣服,也不要去买料子,也不要裁缝,衣服已经在身上,这一想就在身上;想换一件,旧的就没有了,新的就来了,统统是念头。一切生活是变化所作。生活的空间非常大,这个显出大自在。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他想去拜拜这尊佛,看看那尊佛,都去!经上讲的,经上讲的是个比例,还不是事实真相。每天清旦早晨供养十万亿佛,这是佛的方便说,实际上他的能力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尊都不漏,他有这个能力。他怎么去供?分身去供。自己的身体还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没离开,十方一切诸佛面前他都在,他都在那里供养,都在那里闻法。遇到有缘的众生,他也说法度众生,你看这多自在!这种能力是性德本能,只要你见了性,你这个能力就恢复。
为什么佛家这样重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我们修行的目标,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目的相同。但是每一个宗里面说的名相不相同,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名字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这是要知道的。所以他有能力不动道场,现身尘刹,
【满其上求下化之弘愿】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才真正能达到圆满。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上求下化永远不可能圆满的。所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你要是搞其他法门,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
【发大心,修大行,不亦难乎。】
像前面所说...(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5》)
...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所念,能所成了两截,这个力量就差很多很多。《弥陀经》上讲的标准:一心不乱。什么叫一心?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合成一个,那就是一心,那就不乱了。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这样念佛是决定不能得一心的。因为你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就合一。你要问,怎么把它合成一个?有这一念你决定合不起来,这一念都没有,就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那个修无师合成一片了,不要看不起他,他是个老粗,什么都不懂,他有真智慧。所以他讲: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这个人能行不会说,那个没有关系,他真能行;你叫他讲,他不会讲,他有真智慧,他是真正得一心不乱。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说走就走,没有病苦、没有牵挂,这就是念与佛交融一片。不但念跟佛融成一片,与虚空法界成一大光明海,这是必然的。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返本还源,一丝毫的希奇都没有。道理在哪里?道理在离一切分别执著。如果我们常常想到,我们是个人身,六道里面你就出不了人道。常常想到还有天,还有佛讲的大千世界,你有这样的分别,你决定离不开三千大千世界。诸位要晓得,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这样的见解叫做轮回见,这样的思想叫轮回心。无论你干的什么事情,都叫做轮回业,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念佛人的心,什么都不想,不但世法他放下,佛法也放下,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了,他心地光明就...(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6》)
...没有学佛,每天报纸一送来,我第一个看讣闻,今天哪些人走了;我跟别人不一样,我头一个看这个。这里面有老人,有很年轻的人,真正是黄泉路上无老少。看看他们已经走了,他来的时候带什么来?走的时候带什么去?空空而来,也空手而去。什么都带不走,这世间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好求的。每天报纸送来先看这个会开智慧,念佛功夫就得力了。你要讲你放不下,你每天看这个,看上半年,看看你放得下放不下!一切都放下了,心清净,心里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知道这个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全是假的,梦一场!我们现在正在作梦,知道我现在在作梦。不知道在作梦,把梦当真,那个日子过得很苦。知道自己在作梦,那就跟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哪一样不自在?顺境很自在,逆境也很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真正能够随缘,真正能够恒顺众生,成就自己的道业。什么是道业?清净心是道业,万缘放下是道业。这个时候,心跟虚空法界合而为一。超出尘外,尘是五欲六尘,五欲六尘不染就超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现前?性体本来如是。可见得这个境界不是你修得的,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这个境界不能现前,是因为有障碍,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障住了,所以心量变得很小。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心量恢复了,恢复就是这个样子。
常作此观,这是劝我们常常这样看,常常想著这些事情,我们这个心对於一切境缘就淡了、冷了,不会有那么热情。那个热情是迷惑颠倒,不是好事情,心就淡了。令此心空空洞洞,这个时候念佛就很容易得力。这个得力,就是前面...(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6》)
...,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他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一放下之后,永远不再起了。不像我们凡夫,听了经一发心,放下吧!过了两分钟之后又起来了,它会再起来。西方极乐世界一放下就往生,生到那边阿弥陀佛就加持他,不会再起来了,真的永远放下了,它的好处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要求生他方其他诸佛国土不行,他这个妄念还会起来。因为其他诸佛如来没有发这个愿来加持你,没有这个愿,一切要靠自己。唯独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发这个愿,四十八愿加持你。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心里头没有障碍,那个心多大?尽虚空遍法界,於是他活动的空间大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他想去就去,想来就来,来去自在。到他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上求下化。
何尝住著净土之相。没有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好,地是琉璃的。琉璃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大概翡翠现在价钱很高,大家当作宝贝戴在身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地下的泥土。我们把黄金看得很重,西方极乐世界黄金是像我们用柏油一样,铺马路的,黄金是铺马路的,翡翠是大地。我们这个世间觉得七宝不得了,人家七宝是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在西方世界一文不值,没有一个人要它,一点都不稀罕。所以贪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断了。你在这边贪求世间五欲六尘,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断掉了,为什么?太多太多了。哪一个人把地下的泥土挖起来放在家里藏起来?没有!他为什么不贪这些?...(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6》)
...么不贪空气?为什么不把这个多藏一点?太多了。西方世界的七宝遍地都是,太多了。所以到那个地方,这个心就断掉,贪念就断掉了。所以没有见到这些人住著净土之相,对於净土也若无其事,绝对不会有分别妄想执著。他念念当中都是去供佛度生。诸位要晓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性的能力统统恢复了。我们今天要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太辛苦了!不要说十方世界,新加坡这些道场、这些寺庙,叫你每天到这些寺庙去拜拜这些法师,去供养,请他们开示,从早到晚这个庙还没跑一半,就累得不得了。西方世界的人不要这么辛苦,化身去的、分身去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诸佛的面前都有他的身,在那里礼佛、供养、闻法。每一尊佛同一个时间统统都有,你看这多自在,不必一个一个地方跑。想哪个地方,身已经在那个地方,不要开车,用不著坐飞机,那个速度太慢,念头一动念就到了。这是那边人的生活状况。
【亲近弥陀,成就信根。】
这个信是真信。我们现在信佛,一般人讲正信,正信的佛教徒。什么叫正信?明白了道理,不是迷信,有理论做依据的、做凭据的,我们相信它,这是正信。真信是他亲自证得这个境界,不是听佛讲的,这个境界他亲自证得,那个信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了。
【此求生净土之重要原因也】
你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念佛求生净土?原因在此地。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空间、生活情趣,你想不想?你要想,那就要往生净土,道理在此地。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6》)
...里生欢喜心;在这个讲堂能够坐上两个钟点,不简单!要不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两个钟点你坐不住。你不相信,你到外头马路上找个人来,你叫他坐,保险坐不到五分钟他就跑了,他坐不住,这个就证明他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实实在在不简单。我们已经修了无量劫,成绩如何?自己想想就晓得了,还是今天这个模样。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你的毛病就是放不下,就被这个害了。世法放不下,佛法也放不下,我们的亏就吃在这里,这个是叫我们吃亏上当。佛对得起我们,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自己不老实,自己不肯干。佛只能够劝我们,不能逼我们。这是我们想通了,我们才晓得净土殊胜,我们这种苦难的日子不想再过了,我们想得大自在,把我们的生活空间拓展为尽虚空遍法界。
现在科学家在动脑筋,希望科学能更进一步,飞行的速度再加快,能够到外太空去探险,太阳系去探险,银河系去探险;那个活动的空间还是很渺小,银河系算什么!要是照黄念祖老居士那个说法,一个银河系只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而已。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区是一个大千世界,那要照他这样算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尊佛的教区,很小、很小!在这个太虚空当中,像这样的教区、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这一个区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就是一个三界。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科学...(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6》)
...
则不著不坏,性相圆融,一切无碍。末后这三句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我们怎样修学。这个修学大家听了,好像跟我们的关系还不太大,我们再换个话说,这是教我们怎么过日子,教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怎样工作,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了。我们佛法当中,修学两个字包括这么多东西。所以诸位要晓得,修学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於一切法不著,不执著;一切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要拒绝,我们可以受用。饭摆在面前可以吃,不要说这个我不执著,我不要它,不可以的。一切境界现前可以受用,不能执著。受用是什么?生心;不执著是什么?不住。这个地方叫不著,就是不住,应无所住,不坏就是生心,我可以受用它,这个生活就自在、就快乐了。我们讲追求人生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不著不坏,它性相就圆融。因为性是空寂的,所以不可以执著;相是幻有的,不应该破坏,幻有的相可以享受,这个样子一切无碍了,跟性相圆融完全相应,这么做才圆融。再看底下这一段,
【知此,则知净土与般若 、求生与离相,语别而义实无别。】
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道理通达了,你就晓得净土与般若 的关系。前面我还提了一下,净土与法相的关系。法相讲转识成智,都很密切,非常圆融,一丝毫的矛盾都没有。世间法讲矛盾,就是佛法此地讲的障碍,没有障碍。求生是生心,离相是无住;求生就是一向专念,离相就是万缘放下,你看看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意思完全相同。...(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7》)
...,有解无行。实在说,有解无行,你那个解未必透彻,未必真实。为什么?你没有通过实验。现代科学家都讲求要实验,没有通过实验的理论未必是真的,未必能靠得住。佛法所讲的理论方法,我们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要通过实验,这才是真的。所以解行要同时并进,这个里头有真乐,法喜充满。他天天有悟处,这个光阴没有空过,每天都有悟处。悟处,换句话说,自己的境界每天都在提升,都有进步。若一天没有进步,这一天就空过,一年没进步这一年空过,那就真可惜了。一个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肯放弃宝贵的时光。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可以增智慧、养道心。】
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这才真正是增长智慧、养道心,道心就是法喜充满,清净自在。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喜怒哀乐,或不致牵动主人翁。亦不致矜张急燥,自是自满。】
行持功夫得力了,得力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喜怒哀乐,就是讲的七情五欲,展现在你面前你不动心。主人翁就是我们的心性,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自己这个心做得了主宰。如果这个心做不了主,境界现前,心还会被境界所转,顺心的起贪爱,不顺心的起厌恶、起憎恨,这就是功夫不得力。我们自己想想平常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时刻刻要勘验自己的功夫,动不动心?假如动心,马上念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也不行,压不住,这个喜怒哀乐是一定要往外发,用《金刚经》也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连著...(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7》)
...的缘都不好,都不是善缘,都不好,决定不要攀缘。印经这个事情是好事,如果说我们印经发起了,大家来捐钱,这是心有所住,不好!应当怎么做?可以告诉大家,有一部很好的经书,对於众生很有利益,透个消息给你,你自己肯发心,你拿钱去印,你不肯发心就算了,这样就对,这就是随缘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个机会告诉你,有这么一个机会,你愿不愿意做是你的事情,我不劝你做,我也不拉你来做。我心清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