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28 10:41:55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善不端。
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这个好懂。你行善不让人知道这是阴;阳是露出来,显现出来,别人统统都晓得。古人讲得好,阴德,天地鬼神报答你,那个报得厚。阳善,做一点好事,立刻就要人家来表扬、来赞叹。古人讲阳善享世名,他享受别人恭敬、赞叹,别人的恭敬、赞叹也是福,那个福是什么?马上就享尽了。尤其是现在,现在这个世间,积善非常不容易。你做了一点好事,无论你做多么大,你看人家报纸上给你登,电视上一宣扬,完了,全都光了,后头没有福报了。但是今天人造恶,用种种方法隐瞒,不让人知道,那个恶积厚了,天罚之,老天爷惩罚你,你往哪里跑?你行善,善积不住,你那个恶完全累积在那边,你说多可怕!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懂得。
可是今天你作善,确实会有记者来采访,会有新闻媒体来给你报导。我们的心确实没有这个念头,不要人家宣扬,这个善还能保存一点,为什么?不接受,目的不在此地。目的要是今天讲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提高自己的声望,你的福报就完了,福报就享尽。了凡先生说得很好,世间知名度高的人,如果没有实德,没有真实的德行,这种人往往有非常的灾祸。为什么?盛名不但人嫉妒你,天地鬼神都嫉妒你,「名者造物所忌」,你怎么敢承当?反过来看,真正心善行善,而遭社会人嫉妒、毁谤,这些人往往自己这一生不发达,他的儿孙一定发达。他的善那是真正积下来的,他的罪业已经现世都报掉了。所以中国古人常常教人积阴功、积阴德,为善何必要人知道?这是很深的道理。
「善有是非」,这个意思很深。了凡先生也举了古时候的例证,归结到最后,他讲得很好,人做一桩善事,特别要重视它的流弊;如果在现在是善,将来不善,这不是真善事。所以善不在一时而在久远,不在一生而在它的影响。如果他现在做的是一桩好事,但是这桩好事并不是一个好的影响,影响反而会害人,那就不是真善,这种善似是而非。眼前他做的事情似乎是不善,可是影响到久远,你看到确确实实,许许多多的众生得到利益了。我们举一个事实的例子,诸位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知道两方面都非常痛苦。爱因斯坦发明原子弹,原子弹轰炸日本,日本人投降了。在我们讲这善事,好事,在那个时候是好事。现在想想,是不是好事?爱因斯坦做的是不善,这个东西发展的流弊,将来就毁灭整个世界。爱因斯坦没有念《了凡四训》,他要念《了凡四训》,要念这一段文,懂得这个道理,我相信他不会把这些理论公布给世间了,不会搞这些东西。日本人投降是早晚的事情,在当时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国力已经消耗尽了,没有办法再拖下去,何必著急提前几个月投降?凡是这一类的事情,你就能见到,善有似是而非的善,不是真善。
也有一些措施,好像现在对大家不利,可是长远看起来是好事情。所以善恶要看它的流弊,要看它的影响,从这上来看。这个我们也可以举个例子,我们佛门里面,饮食起居里面,道理很深。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提倡素食。初学素食的人,好像是非常不利,开始吃素的时候,前两、三年面黄肌瘦,人家看到你都像生病,营养不良,看起来不善,可是慢慢习惯之后,对於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会有那种情形?这是我们生理上的转变。原来这个饮食,肉食吃惯了,现在一下子调整要换过来,他也有适应的时期。这个适应的时期,大概是一年到三年,看每个人的体质。体质好的人,大概一年就能正常,体质差一点的人要三年。你要能忍耐得过,三年之后饮食适应了,晚年的身体健康,那是一般肉食的人不能比,你真正就得好处。这是你刚刚行的时候,好像是错误,往后面看,对了,没错!这是一个很浅显的例子。
所以聪明人,古人常讲有前后眼。往前看,记取历史的教训;往后看,怎样自己能够获得福报,这就叫有前后眼,我们一般讲有眼光。年轻人哪一个不喜欢欢乐场所?哪一个不喜欢玩?年轻真是大好时光,这个时光要是浪费在游乐之中,不知道进取,晚年就困难了。但是往往少年过著幸福欢乐的生活,都是家庭环境很好。家庭生计非常困难的,他想去玩哪有机会,天天要做工,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所以家庭生活艰难,子孙往往好学能发达。这里头都有因果的关系。
我是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家里头是一无所有。我父亲工作,真的是一天不工作,我们家里一天就不能生活。所以知道这个困境,年轻的时候不敢去玩,知道要读书,知道要好学。我年轻的时候,同事、同学、朋友,都说我是书呆子,不跟他们在一起玩。他也来问我,为什么不去玩玩?我说我很想玩,我们时间换一换,怎么换?你们年轻玩,我等到老的时候再玩。我年轻的时候攒一点资本,老的时候去玩。现在我那些老同学、老朋友见面,「你对了」,说我对了。当时你为什么不跟我走?这就是我比他们聪明的地方。我很喜欢玩,年轻的时候没有本钱玩,多学一点,攒一点本钱,老的时候去玩。老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年轻的福报不算福报。年轻受苦无所谓,有体力、有精神,不在乎!老年没有福报,那就很可怜了,没有人照顾生活很凄惨,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年轻要修福,要积德,要行善,你老年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有人照顾。所以是非,我们要有能力辨别。
底下讲「善有偏正」。什么叫偏,什么叫正?善心、善行是正;恶念、恶行是偏。可是我们看到,有以善心造恶事的,这就所谓是「正中偏」;他是善心,他造了恶事。也有人恶心而造了善事,「偏中正」。这一些事实真相不可不知,善人造了恶事,所以这里头的因果,善恶因果、事相非常复杂。我举个例子告诉大家,早年我在台北,参加大专佛学讲座。那个时候道安法师主持的,请我去教学,所以我有机会亲近他老人家。道安法师非常慈悲,这是我在老和尚当中,看到的是非常值得人赞叹敬佩的一位老法师。老法师慈悲就有信徒骗他,常常去骗他,骗钱,老和尚都给他。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我进去正好有一个人出来,那个人我也认识。我进去之后坐下来,老和尚说:刚才有一个人出去了,你有没有见到过?我见到了。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你给他了没有?给他了。那个人不知道老和尚知道,了解这个事情,以为不知道,今天又骗又得手了。哪里晓得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道安法师死的时候,负债八百多万,都是被人骗去的。可是他并不是不知道,他知道,知道还让你骗,老和尚没有钱,跟信徒当中借钱来给他;这是正中偏。也有恶心做了好事,他实在是想害你,想整你,哪里晓得因为这个因缘,你得了大利,得大好处;这个事情往往有之,那是偏中正。我在修学这几十年当中,这些事情遇到很多。所以善恶很难辨别,你要很细心的去观察,不要在意,守住佛讲的一个大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能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
下面讲「善有半满」;满是圆满,半是不圆满。这里头的总原则,行善而不著善,这是圆满。佛家常讲「三轮体空」,不执著。行善之后,还念念不忘我做了多少好事,对哪些人有恩惠,这个善是半,不是圆满的。佛家讲三轮体空,譬如以这些财物帮助人,帮助人之后,内没有自己,不要常常想到我自己做了一桩好事,把这个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外也不要去记挂哪些人受你恩惠,统统忘干净;也不要想到你那些财物,心地清净,叫三轮体空。这个福报是圆满的,无论布施多少都是圆满的。
如果著相布施,不忘记能布施的我,也不忘记那个人受我恩惠,我帮助他多少多少,你帮助得再多,都是半。这个半,换句话说,你所得的福报是很有限的;满是无限的。所以佛在经上讲,一钵饭可以种无量的福报。佛在经上讲,布施辟支佛一钵饭,他托钵的时候,恭恭敬敬布施供养一钵饭,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那个福报那么大,为什么?他是真心,他的福报是圆满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福,福报是圆满的;那一钵饭,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一分钱的供养,可以消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以真诚、清净心修。著相布施就不行了,著相布施捐黄金万两,得的果报,福报还是非常有限。
所以佛家讲修福,真的是很公平。不是说有钱、有地位,你就能修福;贫穷下贱,没有地位的人,就不能修福,没有这个道理。我们在经上看到,乞丐遇到佛菩萨,遇到阿罗汉,自己想到这一生贫穷下贱到这种程度,过去生中没修福,今天遇到圣贤人,想修一点福,供养他。他自己在外面讨饭,讨了一点,可能他已经吃了一半,还剩下一点,这个东西怎么好供养,怎么好布施,但是实在没有,他只有这一点东西。阿罗汉不嫌弃,我接受你的,你供养,我接受你的;来生享天福,那个一钵半碗福报,换得来生享天福;真诚恭敬!大富大贵人家布施百万、千万未必能生天。只有佛法明白这些道理,才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怎样修学,人人都有机会。修福是人人都平等的,问题就是你懂不懂这个道理,明不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如理如法的修学,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圆满的福报。绝对不是说,哪些人有能力,哪些人没有能力,那是世间人的俗见,不是佛菩萨的智慧,佛菩萨给我们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末后讲「难易」。行善、积善,有难有易。凡是有机会的,你去做就容易;有机会而不肯做,这个事情就难。尤其是贫穷之人,生活在极度困难当中之人,他要能发心修布施供养,难能而可贵。所以难易不在事,在你的心。真正觉悟明白了,容易,会抓住机会。但是我们看到世间,确确实实有很多有财富的人,有地位的人,他不晓得修善、积善的机会,抓不到这个机会,在他就难了。前天有个同修告诉我,说是澳大利亚这边,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听说他的财产是几千万,还是上亿万的,大财主;死了,也不给他儿子,也不给他女儿,给他养的狗。好像你们应该都知道,报纸上都登了。这个在他就难,没有机会,他给狗,那个狗是富翁。这么喜欢狗,他来生就变狗,一定到畜生道去投狗身了。这不是愚痴到了极处!他的这些财富,不知道做社会福利事业,不知道帮助这些世间困难的人,许许多多的机会在他面前,当面错过。爱一条狗,当然,这狗跟他也是有缘分,过去生中没有缘分,也不可能有这些事情。他愚痴,不知道怎样修福。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末后这个结论:「为善必穷理,否则行无益」。这话都是真话,要深深的明了这里头的道理,我们做一些真的好事,真的善事。在今天这个社会,第一等好事是什么?佛说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第一等的好事。所以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就干这么一桩事情。这一桩事情,就是现在此地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果报就是离苦得乐。众生的苦难从哪儿来的?迷惑颠倒,造成种种苦难。觉悟之后,他就离开灾难,觉悟就消灾免难了。所以觉悟之后,你自自然然,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你自自然然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福报就无有穷尽。
了凡先生在此地,又给我们讲积善十个纲领,提出这十桩事情,教我们认真去做。第一是「与人为善」。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第二是「爱敬存心」。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爱一切物,爱一切事;敬是谨慎,是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第三是「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情,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这个人是恶人,不是个好人,但是他做的事情是一桩好事,前面讲过「偏中正」,我们要不要帮助他?要帮助他。不能因为他的人,我们对事,这个事对社会有好处的,对大众有好处的,就应该要帮助。人虽然不善,我们要常常辅导他,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这是对的。
第四是「劝人为善」。特别劝导这些有能力的人,有机会的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行善,往往错过,非常可惜!没有机会去创造机会,那比较困难,创造机会,也必须有创造机会的条件。如果完全没有条件,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这是真正的智慧。第五是「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难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论他是好人是恶人、是恩人是冤家,不可以说见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第六是「兴建大利」。所谓大利,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做,没有能力,集合大众的能力来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是你要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大利?真实的大利无过於教育,教育是根本。今天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灾难频繁,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要细细的去反省,你就会明了是教育的失败。现在最大的利,说实在没有别的,宗教教育。学校教育要回头到中国古老的教学宗旨,是很难办得到的;换句话说,纵然他明了,他也没有办法改正过来。所以今天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做,怎样去推动。说到佛教教育,佛教教育今天没有办法推动,原因在哪里?没有师资,没有讲经说法的人。出家的人虽然不少,出家的人没有忘掉自己,没有放弃自私自利;换句话说,你想推动佛陀教育就根本不可能。要想推动佛陀教育,最低限度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弃掉,可是几个人肯?这就难了。所以在当前,最大的利益是办学,培养师资。然后才有一批人来推动,来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积功累德。
现在这个世间孤儿很多,这些小朋友从小就失掉母爱,失掉家庭;他们需要真正爱心的人照顾,真正爱心的人教导。要怎么样教他,这都是社会大利之一。年老的人退休之后,在现前的社会,儿女不养老人,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单,非常寂寞。我们要怎样照顾他,怎样教导他,让他回头,让他忏悔,让他认真学习,来生比这一生过得更殊胜,这是教育。如何帮助他不堕三恶道,当然最殊胜的,帮助他作佛、作菩萨。这个目标达不到,也应该帮助他生天,帮助他来生还得到人间的富贵,这都是属於大利。
第七是「舍财作福」。世间几个人知道财是罪业?你能够舍财,你就修福了。积财就是罪业,你晓得这个世间人,多少人缺乏财用,你把财留在你自己身边,让一些人受苦受难,这不是造业是干什么?何况这个财积在身边,增长贪心,增长贪瞋痴;换句话说,增长你将来堕三恶道的机会。一定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要怕自己没有用的。世间人不肯舍财,就是有这个顾虑;我舍了之后,我的生活怎么办?他不懂这个道理,这因果的道理。你命里面有的,决定有,舍都舍不掉;命里头没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