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初心诸经集第一一三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初心诸经集锦》







    ...益,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堕恶处。为是菩萨故,说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不生瞋心夺众生命,亦不著二乘,皆是二波罗蜜功德故。离三种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心者,无人、无法、无回向处,无有我心、颠倒心。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若自集功德,若度众生,发心不懈,乃至成办其事;若有遮道因缘,心不没不退,能堪受众苦,不以久远勤苦为难。如经中说:是菩萨乃至过千万由旬,乃至不得一人令入实法得涅槃,是时心亦不愁。若得一人令持五戒等,尔时心欢喜,不作是念:“我过此无量国土,正得此一人,以为愁苦。”何以故?一人相即是一切人相,一切人相是一人相,是诸法相不二故。
      取禅波罗蜜者,是菩萨忍辱力故,其心调柔,心调柔故易得禅定;于禅定中,得慈悲等诸清净心心数法,皆以是不著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是故得大福德;得大福德故心柔软,心柔软故易得法忍,所谓一切毕竟无生。住是法忍中,观一切法空相、离相、无尽寂灭相、如涅槃相。尔时,还增长众生忍,如是毕竟空中谁有骂者?谁有害者?尔时,具足二忍故,不见三事:忍法、忍者、忍处。如是不戏论一切法故,能见一切法空寂灭相如涅槃。本愿求佛道,不著是毕竟空法故,乃至未坐道场不证实际;坐道场已,具得佛法;得佛道,转法轮,随意利益众生,皆是般若波罗蜜力。
      住毗梨耶波罗蜜取檀波罗蜜者,菩萨初用精进...(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具足二忍故,不见三事:忍法、忍者、忍处。如是不戏论一切法故,能见一切法空寂灭相如涅槃。本愿求佛道,不著是毕竟空法故,乃至未坐道场不证实际;坐道场已,具得佛法;得佛道,转法轮,随意利益众生,皆是般若波罗蜜力。
      住毗梨耶波罗蜜取檀波罗蜜者,菩萨初用精进门入诸波罗蜜中,勤行五波罗蜜,身心精进,不休不息,精进更无异体。住是精进中,不畏阿鼻泥犁苦,何况余苦?菩萨亦知一切法毕竟空,从毕竟空出,以慈悲心故,还起善业,不取涅槃,是精进力。菩萨住精进中,应作是念:“我久久必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不得。”是人过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以财、法二事施惠众生;乃至过百千万亿国土,正使不得一人入三乘,菩萨心亦不悔不没,不作是念:“我尔所佛土而不得一人可度,云何可得度一切人?”过百千国土,或得一人可令行十善,不中入三乘,不以一人不得实相故,心怀轻悔。复作是念:“我今并使此人行十善道,渐以三乘而度脱之。”教十善已,复以财、法二施满足众生,持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身心精进,过无数国,为众生说法。
      问曰:一切布施皆以精进,何以但言此二施从精进生?
      答曰:虽一切施皆由精进生,此以多精进力生故。如经说:过百千国土,以二施满足众生。
      取尸罗波罗蜜者,菩萨具行十善道,是名尸罗波罗蜜,或从忍辱等波罗蜜生。若菩萨从初发心,...(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必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不得。”是人过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以财、法二事施惠众生;乃至过百千万亿国土,正使不得一人入三乘,菩萨心亦不悔不没,不作是念:“我尔所佛土而不得一人可度,云何可得度一切人?”过百千国土,或得一人可令行十善,不中入三乘,不以一人不得实相故,心怀轻悔。复作是念:“我今并使此人行十善道,渐以三乘而度脱之。”教十善已,复以财、法二施满足众生,持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身心精进,过无数国,为众生说法。
      问曰:一切布施皆以精进,何以但言此二施从精进生?
      答曰:虽一切施皆由精进生,此以多精进力生故。如经说:过百千国土,以二施满足众生。
      取尸罗波罗蜜者,菩萨具行十善道,是名尸罗波罗蜜,或从忍辱等波罗蜜生。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舍十不善道,行四十种善道,不休不息,是名精进波罗蜜力。有人一种不能行,何况四种?亦以尸罗(“尸罗”,应为“精进”之误)波罗蜜故,不生三界,不受二乘。众生以懈怠烦恼心故,生三界中;厌恶生死故,舍佛道,取小乘,此皆是懈怠相。是故说是菩萨不贪三界,不证二乘。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若人、若非人来割截身体持去。尔时,菩萨破我颠倒,善业毕竟空故,作是念:“此中无有割者、...(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一切布施皆以精进,何以但言此二施从精进生?
      答曰:虽一切施皆由精进生,此以多精进力生故。如经说:过百千国土,以二施满足众生。
      取尸罗波罗蜜者,菩萨具行十善道,是名尸罗波罗蜜,或从忍辱等波罗蜜生。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舍十不善道,行四十种善道,不休不息,是名精进波罗蜜力。有人一种不能行,何况四种?亦以尸罗(“尸罗”,应为“精进”之误)波罗蜜故,不生三界,不受二乘。众生以懈怠烦恼心故,生三界中;厌恶生死故,舍佛道,取小乘,此皆是懈怠相。是故说是菩萨不贪三界,不证二乘。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若人、若非人来割截身体持去。尔时,菩萨破我颠倒,善业毕竟空故,作是念:“此中无有割者、截者,是事皆是凡夫虚诳所见。我得大利,我知诸法实时,能入涅槃,但为怜愍众生故受身;众生自来取去,我不应惜。”尔时,深入诸法实相,此中无有定相,众生自生怖畏。以此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若有骂詈、打害、能忍者,是为忍;欢喜不退,是为精进。是二法,或从精进生忍辱,或从忍辱生精进,今从精...(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三种布施相,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诸非有非无等戏论,是名无量无尽般若中檀波罗蜜。身口业随般若行,得般若故,能牢固清净持戒,是名尸罗波罗蜜。住般若心中,众生忍、法忍,转深清净,是名羼提波罗蜜。行般若菩萨身心清净,得不动精进,观动精进如幻、如梦,得不动精进故,不入涅槃,是名精进波罗蜜。菩萨行是无碍般若故,虽常入禅定,得般若波罗蜜力故,不起于禅而能度众生,是名禅波罗蜜。
      如是等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六波罗蜜。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二 释方便品第六十九之上(经作大方便品)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方便力成就者,发意已来几时?”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能成就方便力者,发心已来无量亿阿僧祇劫。”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成就方便力者,为供养几佛?”
      佛言:“是菩萨成就方便力者,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得如是方便力者,种何等善根?”
      佛言:“菩萨成就如是方便力者,从初发意已来,于檀波罗蜜无不具足,于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不具足。”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有散?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非法不合不散。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略、广相。”
      须菩提言:“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略摄般若波罗蜜。世尊,是略摄般若波罗蜜中,初发意菩萨摩诃萨应学,乃至十地菩萨摩诃萨亦应学。是菩萨摩诃萨学是略摄般若波罗蜜,则知一切法略、广相。”
      【论】释曰:须菩提闻菩萨摩诃萨大利根相,所谓一波罗蜜边能生五波罗蜜,行一波罗蜜即能具五波罗蜜,如上品中说。是事希有,故问佛:是菩萨发心已来,为几时能得如是方便?佛答:是菩萨发心已来,除大菩萨,于余众生无量亿阿僧祇劫。
      或有菩萨发心已来无量亿阿僧祇劫,大罪因缘覆心故不见佛,不亲近供养。是故问:是菩萨为供养几佛?佛答:是菩萨为已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上言无量亿阿僧祇,今言恒河沙者,多数理同故。
      有菩萨久发心,虽多以华香供养诸佛,而未能种善根。作是念:我必当得果报,深心行六波罗蜜故。若以深心行六波罗蜜,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作功德,是名种善根,是故第三问:种何等善根?佛答: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具足行六波罗蜜,一切福德无不作者,一切善法无不修集。
      须菩提闻已,欢喜白佛:希有!世尊,是菩萨能如是行方便,所谓未断诸烦恼、未离生死,而能胜断烦恼离生死法者。无始生死已来集诸恶法,菩萨心后来,而能用后来心,不随先所集恶心,是为希有!一切众生无恩于菩萨,而菩萨常欲利益;是诸众生或欲夺菩萨命...(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无量亿阿僧祇劫。
      或有菩萨发心已来无量亿阿僧祇劫,大罪因缘覆心故不见佛,不亲近供养。是故问:是菩萨为供养几佛?佛答:是菩萨为已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上言无量亿阿僧祇,今言恒河沙者,多数理同故。
      有菩萨久发心,虽多以华香供养诸佛,而未能种善根。作是念:我必当得果报,深心行六波罗蜜故。若以深心行六波罗蜜,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作功德,是名种善根,是故第三问:种何等善根?佛答: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具足行六波罗蜜,一切福德无不作者,一切善法无不修集。
      须菩提闻已,欢喜白佛:希有!世尊,是菩萨能如是行方便,所谓未断诸烦恼、未离生死,而能胜断烦恼离生死法者。无始生死已来集诸恶法,菩萨心后来,而能用后来心,不随先所集恶心,是为希有!一切众生无恩于菩萨,而菩萨常欲利益;是诸众生或欲夺菩萨命、割截身体,菩萨欲以第一佛乐智慧命欲与众生,如是等是为希有!佛可须菩提所说,欲令此事明了故作譬喻:如日月照四天下,若无日月则百榖药草及众生无以生长。月是阴气,日是阳气,二气和合,故万物成长,是故日月于四天下,大有利益。菩萨亦如是,于四生中,以大悲心怜愍众生故,能随所愿行一切善法;大智慧力故,破众生著善法心。如是六波罗蜜等诸善增长成...(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
      佛言:“色寂灭故,色空故,色虚诳故,色不坚实故,应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汝所问,云何生般若波罗蜜?如虚空生故,应生般若波罗蜜。如汝所问,云何修般若波罗蜜?修诸法破坏故,应修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世尊,行般若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应几时?”
      佛言:“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应行、应生、应修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次第心应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常不舍萨婆若心,不令余念得入,为行般若波罗蜜,为生般若波罗蜜,为修般若波罗蜜。若心心数法不行故,为行般若波罗蜜,为生般若波罗蜜,为修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佛言:“不。”
      “世尊,不修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不?”
      佛言:“不。”
      “世尊,修不修,得萨婆若不?”
      佛言:“不。”
      “世尊,非修非不修,得萨婆若不?”
      佛言:“不。”
      “世尊,若不尔,云何当得萨婆...(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法、无作故不能生,是为定相。”摩诃衍中,虚空名无法,不得说常,不得说无常,不得言有,不得言无,非有非无亦不可得,灭诸戏论,无染无著,亦无文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能观世间似如虚空,是名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得般若已,入甚深禅定,以般若力故观禅定及禅定缘,皆破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舍一切法,不著相故,是名修般若波罗蜜。
      听者作是念:“一切法皆有时节。”是故须菩提问:般若波罗蜜应几时行?佛答:从初发心,乃至坐道场应行。
      问曰:菩萨从初发心应行十地、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一切善法,何以但说行般若?
      答曰:须菩提但问般若故,佛答以行般若。又复是一切法皆与般若波罗蜜和合,以般若大故,不说余法。
      问曰: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以道场为限?
      答曰:先已答,是般若到佛心中转名萨婆若;理虽一,名变故,言至道场应行。菩萨至道场,发意已来所得诸法皆舍,得无碍解脱故,皆通达三世。
      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
      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何以故?贪恚等心久住,则能障般若波罗蜜,念少则不能为害,此为新发意菩萨故说。复有大菩萨,虽行余...(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空。菩萨尔时能作二事:一、能不作不起诸行业,二、能于一切法中行自相空。
      复问:世尊,若色等法自相空,云何菩萨应般若波罗蜜中行?佛答:不行,是名菩萨般若中行。此中自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体不可得,行者、行法、行处不可得。法空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得,行处亦不可得;众生空故,行者不可得。一切戏论不可得故,菩萨不行,名为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问:若不行是般若行者,初发心菩萨云何应行般若?须菩提意:若不行为行者,初发心菩萨心则迷闷;若以行为行者,是则颠倒,是故问。佛答:初发心菩萨应学无所得法,无所得法即是无行。学名以方便力渐渐行,所谓布施时,以无所得法故应布施。诸法实相毕竟空,毕竟空中无有法可得,若有若无;菩萨住如是智慧心中,应若多若少布施。布施物、与者、受者,平等观故,所谓皆不可得;乃至萨婆若亦如是。
      须菩提作是念:有所得故则是世间颠倒,无所得故即是涅槃,是故问佛:云何有所得?云何无所得?佛略答:二相是有所得,无二相是无所得。二相者,眼一、色一,两一和合名为二。以眼故知是色,以色故知是眼,眼、色是相待法。
      问曰:若不见色时亦有眼,云何眼不离色?
      答曰:以曾见色故名为眼,今虽不观色,以本为名。...(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足一切法如;具足一切法如已,于一切法如得自在;于一切法如得自在已,善知一切众生根;善知一切众生根已,知一切众生根具足,亦知一切众生业因缘;知一切众生业因缘已,得愿智具足;愿智具足已,净三世慧;净三世慧已,饶益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已,净佛国土;净佛国土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11:35 | 只看该作者
    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转法轮已,安立众生于三乘,令入无余涅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深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为作礼!”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为作礼。”
      “世尊,是初发意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几所福德?”
      佛告须菩提:“若千世界中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意。于汝意云何?其福多不?”
      ...(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是一切福德,欲比初发意菩萨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初发意菩萨,不如入法位菩萨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入法位菩萨,不如向佛道菩萨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向佛道菩萨,不如佛功德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念何等法?”
      佛言:“应念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何等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
      佛告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所有,无念、无生、无示。如须菩提所问,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法缘,念为增上,寂灭为行,无相为相。须菩提,是名一切种智缘、增上、行、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一切种智无法,...(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无为相,亦如是。”
      “世尊,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
      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以是故当知一切法无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性,初发意菩萨,以何等方便力能行檀波罗蜜,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能行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初禅乃至第四禅,行慈心乃至舍心,行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能行一切种智,净佛世界,成就众生?”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学诸法无性,亦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知世界众生亦无性,即是方便力。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修学佛道,行尸罗波罗蜜修学佛道,行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摄心一处不动,以助智慧;智慧力故,能如实观诸法相。得根有二种:一者、在大心人身中,则成菩萨根;二者、在小心人身中,则成小乘根。得是具足根,则可度。或有菩萨见人虽得信等五根而不可度,由先世恶业罪重故,是故言知一切众生业因缘。欲知无数劫业因缘,要得宿命通;既知已,为众生说过去罪业因缘。众生以是过去罪故不畏,是故求愿智,欲知三世事;既知已,为众生说未来世罪业因缘,当堕地狱。众生闻已,则怀恐怖,恐怖已,心伏易度。众生若欲知未来世福报因缘,为说已则欢喜可度。是故说知业因缘已,愿智具足。愿智具足故,得三世慧净,通达无碍,知过去善恶业,又知未来善恶果报,知现在众生诸根利钝,然后说法教化,多所利益不虚。大利益众生故,能净佛国土;净佛国土已,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故,转法轮;转法轮已,以三乘安立众生,入无余涅槃。如是利益,皆从学如中来,是故佛说菩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闻是菩萨功德甚多,白佛言:世尊,菩萨能如说行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应当作礼。如经中广说,分别初发意菩萨功德。
      尔时,须菩提知是甚深般若无忆想,非初学所得,是故问佛:初发心菩萨,应念何等法?佛答:应念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萨婆若、佛法、佛道,皆是一切种智异名。
      问曰:佛何以答言念一切种智?
      答曰:初发意菩萨,未得深智慧,既舍世间五欲乐,佛...(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多所利益不虚。大利益众生故,能净佛国土;净佛国土已,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故,转法轮;转法轮已,以三乘安立众生,入无余涅槃。如是利益,皆从学如中来,是故佛说菩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闻是菩萨功德甚多,白佛言:世尊,菩萨能如说行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应当作礼。如经中广说,分别初发意菩萨功德。
      尔时,须菩提知是甚深般若无忆想,非初学所得,是故问佛:初发心菩萨,应念何等法?佛答:应念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萨婆若、佛法、佛道,皆是一切种智异名。
      问曰:佛何以答言念一切种智?
      答曰:初发意菩萨,未得深智慧,既舍世间五欲乐,佛教系心念萨婆若,应作是念:“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得如是等利益故,佛教初发意者,常念萨婆若。
      须菩提问:世尊,是一切种智,为是有法?为是无法?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佛答: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所有,无所有名非法,无生无灭。诸法如实缘亦无所有,念为增上,寂灭为行,无相为相。
      问曰:皆是毕竟空,念何以独言增上...(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无相为相。
      问曰:皆是毕竟空,念何以独言增上?
      答曰:诸法各各有力,佛智慧是毕竟空,如、法性、实际、无相,所谓寂灭相。佛得一切种智,不复思惟,无复难易远近,所念皆得故,言念为增上。
      须菩提问:世尊,但一切种智无法,色等法亦无法?佛答:色等一切法,亦是无法。自说因缘:若法从因缘和合生,即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即是空无法。以是因缘故,当知一切法无所有性。
      须菩提问:初发心菩萨,以何方便行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净佛世界,教化众生?佛答:无所有法性中学,入观亦能集诸功德,教化众生,净佛世界,即是方便力。所谓有无二法,能一时行故;所谓毕竟空,集诸福德。是人行六波罗蜜时,亦修治佛道;如佛心以毕竟空无所有法,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行是道,能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行菩萨道时,具足是法,坐道场,用一念相应慧,得一切种智;如人夜失宝珠,电光暂现,即时还得故,烦恼及习永尽,更不复生。得佛已,以佛眼观一切十方世界中,一切物尚不见无,何况有法?毕竟空法能破颠倒,令菩萨成佛,是事尚不可得,何况凡夫颠倒有法?是故,须菩提,当知一切法无所有相,是名菩萨方便。空尚...(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萨为善根故,行般若波罗蜜不?”
      佛言:“不也!须菩提,菩萨亦不为善根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为非善根故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法,未供养诸佛,未具足善根,未得真知识,不能得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识,能得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供养诸佛,诸佛所说十二部经,修妒路乃至忧波提舍,是菩萨闻持、诵利、心观、了达;了达故,得陀罗尼;得陀罗尼故,能起无碍智;起无碍智故,所生处乃至萨婆若,终不忘失;亦于诸佛所种善根,为是善根所护,终不堕恶道诸难。以是善根因缘故,得深心清净;得深心清净故,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以善根所护故,常不离真知识,所谓诸佛、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能赞叹佛法众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供养诸佛,种善根,亲近善知识。”  
      【论】释曰:上品中须菩提问佛:经常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佛种种因缘答。因此事故,此品中复问世尊:经常说菩萨行,何等是菩萨行?是故须菩提问菩萨行。
      问曰:若般若波罗蜜中摄一切法,又般若即是菩萨行,何以故更...(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
      此中,须菩提问佛菩提相已,更问世尊:若菩提毕竟空不坏相,菩萨行六波罗蜜诸法,增益何等善根?佛答:若菩萨行是菩提实相,于一切法无所增益,何况善根?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为得失,乃至垢净故出,毕竟清净故。佛可其意。
      复更问:若无增减,云何菩萨行般若取檀波罗蜜等诸菩萨行?佛答:菩萨虽行是法,不以二法故行,毕竟空和合共行,是故不应难。
      复问:世尊,若是菩萨不行二法,云何从初发意乃至后心增长善根?佛答:若人行二法,即是颠倒,不能增长善根。如人梦中虽大得财,竟无所得;觉已所得多少,真名为得。佛语须菩提:一切凡人,皆著二法故,不能增益善根;菩萨行诸法实相,所谓不二法,从初发心来乃至后心,增益善根,无有错谬。是故菩萨,一切天、人、阿修罗无能坏其善根,令堕二乘;及余众恶亦不能坏。余恶者,悭贪等烦恼,破檀波罗蜜诸善法等。
      复问:世尊,菩萨为善根故行般若耶?佛答:不为善,不为不善故行般若。
      问曰:不为不善根故,行般若可尔,云何不为善根故行?
      答曰:此中佛意: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虽行诸善根,为办事故行,不以为贵。如栰喻经说:善法尚应舍,何况不善法!善根是助佛道...(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