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自己都忏悔了,能让别人明什么理?
1、他讲第七识就是真我。
2、证到是自己印证自己。
3、楞严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无漏学是:戒定慧,而不是一心三藏。楞严经讲,习气不灭落于魔道。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杀、盗妄),无有是处,不是魔就是鬼、妖精。
他讲无漏业就是如来藏,不是戒定慧。
4、怎样解释: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阿弥陀佛经: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1、历代法师这样解释:食时:正食之时,即日午时也。三世诸佛之法,过中一发,已不得食。阿弥陀经曰:“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沙弥十戒仪则经曰:“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日出至午前可许受斋食。”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清早的时候,各人都把他们的衣襟装了许多很好的华,拿出去供养各方世界的许多佛,所供养的佛有十万亿的多。他们清早去的,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来了。用过饭即去经行;经行即是走,饭後散步之意。
2、印广讲:【即已食时,还到本国】就跟吃饭一样,尝到了甜的巧克力你就是甜嘴巴,尝到了阿弥陀佛的味你就是阿弥陀佛,是不是【即已食时还到本国】?所以《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可是我们现在变成:已发愿者,经过五十年念佛,大家送往生,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十八年拜,经过大家助念,当往生;当发愿者,怎么样怎么样,再当当当往生;现在是不是形成这种气氛?这种气氛是不是《阿弥陀经》的原汁原味啊?不是的。所以我们要坚信听经闻法,听闻『一心三藏』这个大法而明心见性的人,当下不用离开讲堂、不用离开桌椅板凳,就当下了生死、就成分真即佛。这个法重要啊。
印广讲记完全背离祖师的讲记,他应该去写幻相小说。
印广就是抓住一点:很多人都不读祖师的讲记,反正再错也证明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