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用心时”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3:38: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答“用心时”偈

    答“用心时”偈
    ——唐·牛头法融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品析: 牛头法融(594—657)禅师,是禅宗内最早形成的宗派——牛头宗的开山祖师。一般佛教史都说他是成功地把道家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融合的第一人,在马祖石头甚至六祖大师尚未开法时,牛头一宗已有较显赫和广泛的影响了。
      
      在禅宗内,牛头法融禅师是作为四祖道信大师的“旁出法系”,正脉当然属于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但恰恰是这个“旁出法系”,对禅宗,特别是对石头一系的影响极大。这一首诗偈,是牛头法融禅师诸多问答中的一部分,很有特色,故录出供读者欣赏、领会。对这位牛头祖师,后面还有多次介绍。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在第26届奥运会上,运动员们有关“心理状态”的谈话,不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没有。运动员们越想夺金牌,越带有各种心理障碍,都可以称之为“用心”,在临场发挥时,就处于“恰恰用心时”的位置上了。但任何运动员的心理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就绝对发挥不好——“恰恰无心用”,自己的功能、技巧反而发挥不好,处处被那个“用心”所牵制而不得其“心用”。对禅宗见道的追求同样如此,而且更是如此。有心于道,道反而隐不可见;而无心于道之时,道却显而愈明。
      
      “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大道无言,若要在理论上去反复探讨、论证,就会使人陷入“名相”——概念、范畴的海洋中不得自拔,拖累你不能见道。而“直说”——直指人心, 当下即是,哪里会“相劳”,哪里又会“繁重”呢?所以五祖大师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这里是“一切现成”“万法俱足”的,当然就“直说无繁重”了。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大家都知道,那些成功的人,精神自在的人,可以说是“得其用”的——在他们的精神和生活圈子内外,似乎总是处在一种“无心”的状态中。用心观察这届奥运会,只有那些让自己处于“无心”状态中的人,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一旦“用心”,即成为心理障碍,成为自己的包袱,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那些善于“用心”的,恰恰是最苦最累的。这就是精神和生活中的辩证法。所以,每当人们“放得开”,“放得下”之时,让自己处于“无心”状态时,
      
      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成绩,生活也轻松愉快得多。这里,再回到“日用之谓道”的古训格言上,不是令人深省吗?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这一句,补得极妙,“有心”与“无心”是同一个东西在起作用,它们是“不二”的。若认为这里有一个“有心”,那里又有一个“无心”,这样去“将心觅心”, 岂不成为笑话。有时“用心”处于“无心”状态,有时“无心”又处于“用心”状态,中间都有一个东西在冥冥中作用,操纵于“有心”与“无心”之间,人们若能从中透得出,那才真的得大智慧和大自在。若熟练地运用牛头祖师这首诗偈,也许不久后就会感觉到其中的奥妙。
    ——摘录自冯学成《明月藏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