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丛林参学中广为流传的“警策格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0:48: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丛林参学中广为流传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有深浅,甚至有智愚贤不肖等。平日所居住的人数总在百人至千人以上,在求道参学的生活中,流传了一些丛林术语,这些术语能作为警策的格言,也能让我们了解丛林参学的情形。兹列举数条如下:
      
      (一)  要受华山戒,扁担绳子随身带;
      
      打了上堂斋,吃的臭咸菜;
      
      出了灯油钱,蹲在黑地拜;
      
      要受华山戒,必须要忍耐。
      
      过去,宝华山是全国传戒道场,出家僧众有三分之二皆受宝华山戒,每年传戒两次,每三年传一千二百人的罗汉戒期。由这首打油诗,不难看出戒子在丛林中求受戒法的发心。
      
      (二)  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宁好供养,
      
      焦山包子盖三江,上海海会哩拉腔。
      
      金山寺即指江天寺,与高旻寺、天宁寺同为临济三大丛林。在金山寺禅坐要有一双柔软耐久的腿子;高旻寺坐香时间最长;天宁寺供养最丰富;晚香禅坐的点心,以焦山的大包子最有名;海会寺的规矩最为散漫。
      
      虽仅是短短几句话,却道破各道场的宗风,可作为学僧们参学的参考。
      
      (三)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
      
      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
      
      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不过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谓极尽简朴。吃饭前要合掌念诵四句偈,并且食存五观,表示修道者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这是受食的态度及修持。
      
      不过,以现代人的生活,「衣单两斤半」已是不可能,因此我自编一首供参考:「衣单十公斤,褂裤各一套,洗脸两把半,毛巾只一条,鞋袜各一双,杨枝是牙刷,碱粉一小包。行李越是少,众人烦恼越易了。」
      
      (四)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以无情对有情,以无理对有理的教育手段,不外是用「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的方式来接引学僧。故在丛林无是非的前提下,必须承受三扁担、扁担三的洗链。
      
      (五)把眼睛收起来!
      
      在丛林求学时,纠察老师对学生们好奇的东张西望,总会喝斥著「把眼睛收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被外面的色尘迷惑,须专注于内心的用功。
      
      (六)生姜长在树上,皂角生在地下。
      
      生姜是长在地上的,皂角是生在树上的。反过来讲,是强调初参对和尚的开示应全盘无条件的接受、实践,因为初参者尚未具有「疑」的条件,凡事先从「信服」做起,待成气候,自是「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七)  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鎚。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食物还没有供佛之前就先偷尝,会挨三记铁棒;私自煮东西吃,要打九铜鎚;说明丛林生活的严格。平时吃饭须做五种观想,能如此,即使是钢铁也能消化;反之,滴水也难消受。
      
      (八)  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
      
      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
      
      每一顿饭,都是经过农夫耕作、工人制造、商人贩卖,同时还要结合水份、土壤、阳光、空气等宇宙间所有的因缘、力量,才能成为饭菜让我们充饥填饱,吃饭时,怎能不感恩忏悔呢?「祸从口出」,平时说话须谨言、莫论他非,以免引来纷争,懊悔不及。
      
      (九)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一粒米是积集许多因缘所成,其功德大如须弥山,除了要惜福,更要精进于道业,否则信施难消,来生恐将作牛作马来偿还。
      
      (十)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禅堂中修行的规矩、法则,都靠维那领导,故言大众慧命所系;维那必须好好维护,倘若执行不力,就是维那的过错了。
      
      (十一)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
      
      这句话大都书写在禅门的钟板上,时时警惕参禅者要珍惜光阴,精进办道。
      
      (十二)堂口之内,只准两张半口。
      
      「两张半口」在佛殿、斋堂、禅堂等堂口,各有所指。在佛殿中,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香灯殿主约半张口,意即小声说话。斋堂里,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行堂师半张口,意即行堂若为公务所需,发言要轻声,并且只能简短一、二句。禅堂里,主七和尚、维那师各一张口,悦众师则半张口,意即禅堂中除了和尚、维那开示所需,悦众师说话也应小声,不可干扰他人。
      
      丛林殿堂是非常庄严静穆的,不能有闲言杂话,除了「两张半口」外,其余皆不可随意发言,如此,不但彰显丛林纲纪,断绝是非,同时也清净僧团,成就道业。
      
      (十三)五堂功课,钟板齐全。海单集众,道风远播。
      
      五堂功课不缺,钟板齐全的道场,始称「丛林」,也才能让求道者钦慕参学。
      
      另外,描述威仪举止的,如: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照面铛子,平口引磬,合掌木鱼,平胸铪子。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四威仪偈)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鼻子只做探子郎;
      
      牙齿不露白,嘴边不可显锋芒;
      
      手端庄,脚要长,人的身体就是好道场。
      
      警众令修行者精进不放逸的,如:
      
      ·金衣鉢,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大死一番。
      
      ·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
      
      ·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摘自星云法师《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