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偃禅师行迹与公案
文偃禅师(864-949)是唐代云门宗的创始人,禅师一生有许多求法弘法的行迹,也有许多度化弟子的善巧方法。他的接引弟子的公案语录被收集在《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之中。下面我们就对文偃禅师的生平行迹与公案择要介绍如下。
一、文偃禅师行迹
云门文偃禅师,俗姓张,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从小依空王寺志澄出家,跟志澄学律数年,对律宗很有研究。睦州(今浙江建德)陈尊宿(讳道明,一作道纵,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原住洪州高安米山寺,后因老母待养,遂回睦州。)住龙兴寺时。文偃禅师非常仰慕陈尊宿之名,于是便前往参礼。陈尊宿接人一向以机锋险峻著称。平时经常闭门不出,不轻易接引来参者。文偃来时,睦州看见文偃就关门不让进。文偃敲门,睦州说:“你来做什么?”文偃说:“我有事不明白,来求你开示。”睦州拉开了门,文偃正准备进,睦州又把门关上了。这样一连三日。第三天,睦州再打开门,文偃急步抢入,睦州一把抓住文偃:“快说!快说!”文偃刚要张口,睦州一把又把文偃推出了门,在关门时夹住了文偃的脚,文偃刹那开悟了。
文偃在跟随睦州和尚几年后,和尚指示他到福州参礼雪峰义存禅师。雪峰禅师是青原系德山宣鉴禅师的弟子,当时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庄广福院传法,座下徒众有千余人。
文偃禅师在雪峰山外见一个和尚,就问道:“你是不是上山?”那和尚说是。文偃教他:“你问老和尚一件事,只是别说是别人教你的。”这和尚答应了。这位和尚依照文偃的言教来行事。一见老和尚上堂,就站出来说:“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义存禅师听这和尚这么说,从坐上跑下来一把拉住这位和尚道:“快说!快说!”这和尚却无言以对。义存推开这和尚:“这不是你的话呀。”这和尚只得说出是文偃教他的。第二天文偃来见义存禅师,义存禅师说:“你来这儿干什么?”文偃不说话低下了头。从此以后,雪峰与文偃禅师,师资相合。经过几年的磨练,雪峰禅师终于将宗门密印传授给文偃禅师。
后来,文偃禅师到了岭南,灵树智圣禅师请文偃为首座。智圣禅师在灵树住持了二十多年,但始终没有首座。有人提议要请首座,智圣禅师说:“我的首座和尚现在才生下来。”以后又有人提议请首座,智圣禅师说:“我的首座和尚现在在放牛。”又有人提议请首座,智圣禅师说:“我的首座和尚现在在行脚。”一天,智圣禅师令击鼓撞钟说要请首座和尚,令全寺僧众到山门外迎接,此时文偃刚好走到山门口,智圣禅师直接把文偃迎请到首座寮,迎奉为首座,遂大开法席。智圣禅师圆寂后,文偃住持寺务,继续弘法度众三十年。乾祐三年(949)四月十日文偃入灭,肉身不腐。文偃禅师居云门山弘法,宗风自成一格,人们就称其为云门宗。
二、文偃禅师公案
文偃禅师作为云门宗的创始人,在开法传禅的过程中,他经常以富含禅机的话语,截断学徒的妄想情见,令他们心住于道,从而从其禅语中明心见性。与文偃禅师相关的公案主要有:
(一)一丝不挂
文偃禅师住世时经常以言句教化弟子。一次他上堂时说:“我事不获已,向你诸人道,直下无事,早是相埋没了也。更欲踏步向前,寻言逐句,求觅解会。千差万别,广设问难。赢得一场口滑,去道转远,有甚么休歇时?此事若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语?因甚么更道教外别传?若从学解机智得,祇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呵责,见性如隔罗縠。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悬殊。虽然如此,若是得底人,道火不能烧口,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虽然如此,犹是门庭之说也。须是实得恁么,始得。若约衲僧门下,句里呈机,徒劳伫思。直饶一句下承当得,犹是瞌睡汉。”
文偃禅师在这段法语中指出,修行是很自然的事情,都是在平常生活中来实现的。但是却有一些的修道者自我束缚,作知解情见,把原本活泼自然的禅风弄得高深莫测。反而失去了纯朴禅风的真趣。若是能够“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则是真正悟入禅境。
(二)西天路遥
文偃禅师一日打椎说:“妙喜世界百杂碎,托钵向湖南城里吃粥饭去来。”上堂:“诸兄弟尽是诸方参寻知识,决择生死,到处岂无尊宿垂慈方便之词?还有透不得底句么,出来举看,待老汉与你大家商量。有么有么?”时有僧出,拟伸问次,师曰:“去去西天路,迢迢十万余。”
文偃禅师这几句法语告诉弟子,不要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满足,需要知道,真正的修行是遥远艰难的工作,若有一点见解就自认为证道,这会去西方更加遥远。因此,需要在不断解疑释惑中明了禅语的深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