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尧居士论“平常心是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尧居士论“平常心是道”

      一、“平常心是道”
      
      (一)“平常心是道”——赵州禅的特色
      
      1、赵州禅师以本分事接人而著称。
      
      吃茶去,洗钵去,摘杨花,庭前柏树子……。
      
      赵州示众云:“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若是不会,是谁过欤?已后遇着作家汉,也道老僧不辜他。但有人问,以本分事接人。”
      
      本分事接人,就是以最直接、最寻常的方式,直指学人的真心(本来面目),令人见性成佛。
      
      2、本分事接人之禅风,体现了“平常心是道”这一宗门理趣。平常心是道同时也是禅宗的心法所在。赵州和尚是这一理念的最典型的实践者。
      
      有僧问赵州和尚:“了事的人如何?”师云:“正大修行。”学云:“未审和尚还修行也无?”师云:“著衣吃饭。”学云:“著衣吃饭寻常事,未审修行也无?”师云:“你且道我每日作什么!”
      
      赵州著衣吃饭与寻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大珠慧海禅师的“饥来吃饭困来眠”可以作为注脚。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一日,源律师问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3、理解了“平常心是道”,也就理解了禅;因为它对“什么是道?”、“道在哪里?”、“如何合道?”、“如何修道”等关键问题,都作了最究竟的开示。
      
      (二)“平常心是道”所对治的修行时病
      
      我们一般人以平常心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在“平淡,自然,不执著,不要神秘化”这一层意义上。
      
      如果从“平常心是道”提出的历史背景来看,就会发现它是对整个祖师禅法的高度浓缩,内涵极为丰富。
      
      四种修行时病:
      
      1、心外求法。
      
      赵州云:“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
      
      2、离开当下之日用求法。
      
      3、将修行的受用和证验神异化。
      
      蒲州麻谷宝彻禅师,一日,同南泉二三人去谒径山,路逢一婆。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携盏三只至,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三人相顾间,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于是拈盏倾茶便行。
      
      4、用生灭之心意识求法。
      
      修行人不得力,大都缘于用心意识或者生灭心用功。
      
      越修越复杂。加法,转加系缚。
      
      越修越劳累、紧张。心里变成战场。修行本来是远离战争。
      
      执著心越强。修行是放下、减法,而很多人却在做加法。
      
      现实四种回归:
      
      1、回归自性。自性即佛。
      
      2、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回归平淡。在生活中证自在。
      
      4、回归无心。离心意识,无心合道。
      
      这四种回归,体现了祖师禅的特色——即将修行生活化,把修行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三)历代祖师论“平常心是道”
      
      1、马祖道一禅师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按】
      
      (1)道不用修——说明道是本有的,本具的。
      
      (2)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说明道是无为的。
      
      (3)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说明道是远离二边的,不二的。
      
      (4)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说明道遍一切时、一切处。
      
      2、赵州禅师问南泉和尚:“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按】
      
      (1)拟向即乖——说明道是无为的。
      
      (2)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道不是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常住真心。
      
      (3)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道是不二的,远离二边的。
      
      3、长沙景岑禅师,南泉和尚之法嗣。僧问:“如何是平常心?”师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云:“学人不会。”师云:“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按】说明道不离寻常日用,寻常日用皆是道的表现。
      
      4、福州报慈院文钦禅师,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之法嗣。僧问:“如何是平常心合道?”师曰:“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
      
      【按】说明修道就是以平常心过平常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