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心百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3: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心百问

      禅人的一句话头,勾勒出一幅禅画,让悟的人自悟,使迷的人总迷。于是禅河扬波,圣水入流,观者深究其源,知者了无所得也。
      
      1.问:什么是道?
      
      答:不在一切地方,又遍于一切处的那个是道。
      
      2.问:那么什么不是道?
      
      答:理解与追寻道的人不是道。
      
      3.问:什么是佛
      
      答:离一切想象分别的那个“知”即是。
      
      4.问:什么人不见佛?
      
      答:心中没有佛与有佛的人都见不到真佛。
      
      5.问:为什么会有生命?
      
      答:缘于无生的道所以缘起生命。
      
      6.问:为什么有轮回?
      
      答:在梦中自己常演自己的戏。
      
      7.问:为什么人类有爱?
      
      答:情生。
      
      8.问:为什么有情?
      
      答:净性流入所缘而动。
      
      9.问:为什么人类有恨?
      
      答:触犯。
      
      10.问:如何能不生烦恼?
      
      答:智生。
      
      11.问:如何能生智慧?
      
      答:不见烦恼。
      
      12.问:如何才能不见烦恼?
      
      答:心无分别而了知如幻。
      
      13.问:如何才能做到心无分别?
      
      答:照知念源,空空而悟。
      
      14.问:什么是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
      
      答:从来无人见过。
      
      15.问:那么我去问谁?
      
      答:试问自心。
      
      16.问:问到后来一切都没有了,心也找不到了怎么办?
      
      答:正好一把擒来。
      
      17.问:真是大好时光!
      
      答:如是如是。
      
      18.问:如何是禅?
      
      答:证入心灵的原本状态。
      
      19.问:如何是法?
      
      答:证入的方法与规律。
      
      20.问:修禅有什么好处?
      
      答:结束流浪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
      
      21.问:禅法应该如何学?
      
      答:印入心地,启开灵智,突破一切,回归真实。
      
      22.问:学禅出家与在家有何区别?
      
      答:禅是超越一切形式,又能方便示现任何形式的一种自在生活。
      
      23.问:如何找到真正的禅师?
      
      答:能使万法归一而化,能使诸疑顿消于一念,能使悲苦拔济于目前,能使智眼洞明于当下者,乃知是真正禅师。
      
      24.问:学禅的人对于学业、工作、事业乃至家庭等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
      
      答:以清净心去安住,以智慧去抉择,以真诚心去对待,以方便法去实施,以无碍来透关,以圆明而成就!
      
      25.问:人有时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如烦燥、无聊、苦闷、不安、恐怖、希求等心态时怎么办?
      
      答:看破、放下、不见、无住、不想、不着、转移、向上。
      
      26.问:如果仍然不安心怎么办?
      
      答:试试禅修的方法,或与智者对话,或看有智慧而幽默的书籍。
      
      27.问: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答:在认识上、在欲望处、在手中、在脚底下。
      
      28.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答:非言语之所到。
      
      29.问:如何是个中本有之禅?
      
      答:人人所具,非可授受。
      
      30.问:为什么讲“识取钓头意,莫认定盘星?”
      
      答:诸法未形,真迹已现。
      
      31.问:湛愚老人的《心灯录》过在什么处?
      
      答:解中定实,知处难忘。
      
      32.问:那么现代树立师法的人还有禅么?
      
      答:若不破尽师弟法境之执,则必入邪外,则禅道被污染了。
      
      33.问:学禅的人到后为什么连禅也没有了?
      
      答:妙圆无住,大消无为,倒却门前插杆也。
      
      34.问:说自己有悟证的人还有禅么?
      
      答:语堕不识真,标榜总生过。
      
      35.问:论他人是非的人是禅人么?
      
      答:污水流自臭心田,未净何堪论短长。
      
      36.问:树自己门派,反对它宗的人还有禅么?
      
      答:瞎却天下人眼,一起下无间去。
      
      37.问:倡导佛法不圆的人,有何过?
      
      答:偏堕、行误、无归,不是痴迷一法,便是狂乱天下。
      
      38.问:禅以何为笑?
      
      答:禅以非笑而笑,无目的非有为。
      
      39.问:禅人见恶人时其心如何?
      
      答:心无恶念而显现恶相,无取无舍。
      
      40.问:禅人见善人时其心如何?
      
      答:善本无善,不妨以善而善之。
      
      41.问:世界毁灭在谁的手里?
      
      答:世界的破坏与毁灭属于心灵的极度自我与排他性,发展一切手段为己所用。
      
      42.问:什么是维系世界和平安定的根本要素?
      
      答:道人之道与道的教化与流布,使心灵与万物得以复原,使混乱的因果律得以持续,人性的本态将重被发现。
      
      43.问:为什么真正的道意与道人总是被弯曲、被打击?
      
      答:这正体现了道的无上价值与道人的无量功德,魔总是要致力于破坏道的。
      
      44.问:如何面对魔的打击?
      
      答:心中不见不受,妙化无着,自性依然一片净朗无碍,则魔即恐怖而逃之。
      
      45.问:为什么不用法来斗争?
      
      答:道人不着法用,不立对象,无斗争心,光明岂与黑暗斗?
      
      46.问:为什么说道在当下?
      
      答:因为真性在无念中流动,妙明在作用处放光,空灵在显现里含容。
      
      47.问:如有人拈花对师微笑。以示禅机,老师将如何以对?
      
      答:转身不顾,因无意可会也。
      
      48.问:有人请老师品茶时如何?
      
      答:对面清谈,何曾有佛!
      
      49.问:如何是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
      
      答:只可惜不识,若识得眼即堕地。
      
      50.问: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答:离父母未生前道一句来。
      
      51.问:禅悟人还有烦恼也无?
      
      答:不见有不落无,正于此时,了然无事。
      
      52.问:如何对待目前之念?
      
      答:如真珠走盘,似水银堕地。
      
      53.问:彻悟自性外,还有更高的法吗?
      
      答:于虚空外岂有物耶?
      
      54.问:阅禅人智慧之语应否记持而守之?
      
      答:死在句下。
      
      55.问:如何会而超之?
      
      答:全然自心,不见禅语。
      
      56.问:为何一切法均是佛法?
      
      答:一念不生全体现。
      
      57.问:禅人为什么不许出头?
      
      答:兔角岂非异物?
      
      58.问:根本智已得如何再向上?
      
      答:转!
      
      59.问:如何是差别智?
      
      答:似镜子照物。
      
      60.问:如何是法界圆明?
      
      答:吃饭穿衣。
      
      61.问:事上不圆时如何?
      
      答:逝水清波,真源活泼。
      
      62.问:如何纪念恩师?
      
      答:一口吞进,全体吐出。
      
      63.问:如何对待同门?
      
      答:一箭穿透,一个不留。
      
      64.问:如何参学善知识?
      
      答:即心而照,不言而明。
      
      65.问:如何说法?
      
      答:无法可法,无说而说。
      
      66.问:如何为人师表?
      
      答:佛魔一如后,随机演示。
      
      67.问:什么是禅的纲宗?
      
      答:甚深的一个黑洞,走过后却豁然开朗。
      
      68.问:有人考验禅机,答不出来时怎么办?
      
      答:现成话一一拈出。
      
      69.问:禅人有时在世俗中被俗人欺时如何?
      
      答:还有这个在!
      
      70.问:遇到公案看不懂时如何?
      
      答:一一堪过。
      
      71.问:梦中见佛与师父来时如何?
      
      答:猛然喝退,原来无梦。
      
      72.问:觉得佛法如大海,难穷其数时如何?
      
      答:未彻在!
      
      73.问:觉得佛法无多子时如何?
      
      答:其数无穷,应用无亏。
      
      74.问:如何会一切融入自心?
      
      答:正会之时,无法亦无心。
      
      75.问:大事已毕的人做什么?
      
      答:戏中三昧,空谷回音。
      
      76.问:突然命终时如何?
      
      答:灵明处处是家乡!
      
      77.问:如有佛国净土,莲花妙相出现时如何?
      
      答:不曾昧着。
      
      78.问:禅人如见修行人见行有错时如何?
      
      答:过在错见,若无对错,妙机即现。
      
      79.问:看圣人的经论,看到无一字时如何?
      
      答:正好自看。
      
      80.问:如何解读佛经?
      
      答:透出自家宝藏。
      
      81.问:如何写禅文章?
      
      答:不许有一字在胸。
      
      82.问:如觉得自己有悟智,有玄妙时如何?
      
      答:瞎却天下人眼。
      
      83.问:张扬善与破斥恶的人还有禅么?
      
      答:正闹在。
      
      84.问:不见佛祖,不度众生的人是什么行?
      
      答:清风里转身,妙声中不闻。
      
      85.问:悟人忽遇知音时如何?
      
      答:莫激动。
      
      86.问:对自己不满意时如何?
      
      答:私心未尽。
      
      87.问:还有向外寻求时如何?
      
      答:偷心未死。
      
      88.问:安享天真时如何?
      
      答:云自飘而水常流。
      
      89.问:圆明直显时如何?
      
      答:不许看。
      
      90.问:有神通现前时如何?
      
      答:埋向无明山。
      
      91.问:忽觉得自己超过师父与佛祖时如何?
      
      答:与魔无异。
      
      92.问:那为何以又说超佛祖境界?
      
      答:一片天真,不曾安佛祖于心头也。
      
      93.问:如何修奢摩他行?
      
      答:泯绝知知,阒尔然无寄。
      
      94.问:如何修毗婆舍那行?
      
      答:有无双照,中观历落。
      
      95.问:如何是禅那之行?
      
      答:有无双非,一性天真。
      
      96.问:如何是成就相?
      
      答:空净之后显德,德备之后圆归。
      
      97.问:如何是大中观?
      
      答:法法无不法。
      
      98.问:如何是大手印?
      
      答:即体双运,全性而真。
      
      99.问:如何是大圆满?
      
      答:妙明智光,圆达真性。
      
      100.问:如何是净土?
      
      答:性净明体,一遍一切处。
      
      101.问如何是往生?
      
      答:感应道交,光中化显。
      
      102.问:如何是开悟?
      
      答:从此不迷。
      
      102.问:如何是见?
      
      答:不见见。
      
      103.问:如何是行?
      
      答:余光全收体中圆。
      
      104.问:如何是修?
      
      答:花好月圆庆升平。
      
      105.问:如何是证?
      
      答:登堂入室居正位。
      
      106.问:如何是不入证?
      
      答:遍界是道更无道。
      
      107.问:如何是定慧等持?
      
      答:无两头可落。
      
      108.问:如何是净名?
      
      答:千经万论的背后。
      
      109.问:如何是菩萨的不二?
      
      答:对面不相识。
      
      110.问:如何了生死?
      
      答:醒后不再梦。
      
      111.问:如何度众生?
      
      答:舟横古渡口。
      
      112.问:无背无向时如何?
      
      答:蓦直去。
      
      113.问:如何起机用?
      
      答:无一法当情。
      
      114.问:如何透三关?
      
      答:直向虚空外,更莫两边看。
      
      115.问:如何是王中王?
      
      答:下下人。
      
      116.问:如何是道中要诀?
      
      答:不从他得。
      
      117.问:如何是赵州桥?
      
      答:横身向下,予人方便。
      
      118.问:如何是忘却来时路?
      
      答:不曾回头找。
      
      119.问:不识字的人如何闻经典?
      
      答:溪声山色。
      
      120.问:为什么禅宗不立文字?
      
      答:道不得。
      
      121.问:为什么诸祖又有诸般言说?
      
      答:遍虚空是广长舌。
      
      122.问:悟后的人还须护念么?
      
      答:不有不无时自知。
      
      123.问:禅人突出个人时如何?
      
      答:埋却多时。
      
      124.问:如何是大开圆解?
      
      答:知一切理的所归,了一切事的因缘,明白心识的根本,彻见诸法的实相。
      
      125.问:如何是大彻大悟?
      
      答:放手归来更无疑,一脚踏翻毗卢顶。
      
      126.问:如何是三身佛?
      
      答:灵性的空间是法身佛,灵能的功德是报身佛,灵妙的显现是化身佛。
      
      127.问:如何是敬佛之最?
      
      答:敬一切众生即佛的时候。
      
      128.问:如何是诵经之最?
      
      答:人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的时候。
      
      129.问:如何是持戒之最?
      
      答:三业清净的连染污的地方都没有。
      
      130.问:如何是念佛之最?
      
      答:一切的显现都成了佛的境界的时候。
      
      131.问:如何是无碍自在?
      
      答:在一切磨难痛苦之际与兴旺荣耀之极时,其心仍然不动,仍然清净,如本无异。
      
      132.问:悟道的人应当做什么?
      
      答:安住于道而行于非道。
      
      133.问:发大愿的人应当如何深入?
      
      答:把愿力化作行动之后,形成自然的道力而无作于愿行。
      
      134.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答:是一事?是一理?是一境?是一智?是一念?是一佛?
      
      135.问:都不是时如何?。
      
      答:参透这个都不是的时候,即可知归处。
      
      136.问:修道人除了觉性不迷外,是否还要保持能量不漏?
      
      答:能量入俗则成业缘,能量入真则成妙明,含养妙明于真性之中而不动,道即成矣!
      
      137.问:成道之后如何?
      
      答:山自巍巍水自流 。
      
      138.问:还度人也无?
      
      答:仰止于山者自高而乐,赏识于水者自清而智,山水无为也,而度者自度。
    ——选自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