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道者的境界——如如不动这一念(图文)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宋.道川
这是南宋临济宗的道川禅师在注释《金刚经》之时,所作的一首偈颂诗。《金刚经》有云:「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究竟是实相,还是非相?这首偈颂诗做了一个诠释。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远眺山峦,能观见山水的色相,然而走近山林溪边听水,却悄然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春天过去了,花开的景象依然存在;人来了,却不曾惊动枝头上的小鸟。道川禅师的偈颂看似矛盾,其实这就是悟道的境界,能够听到无声之声,能够反闻自性,对一切境都能够如如不动。
我十二岁出家,十五岁受戒,那时正是精力充沛、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看到远方的山景,难免会多看几眼;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就想知道声音从哪里来,甚至对于身旁的人事物,也难免好奇地多看一眼。引礼师父看到了,一把杨柳枝即刻就打在身上,责问我:「看什么,哪一样东西是你的?」
于是我渐渐学会收摄身心,往内看自己的心念,倾听自己的心声,不在外境上追逐。
我们常在外境、外相上计较,而忘了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我们清净的自性,是不会因外在的种种境界而消失,它是始终存在的。只是一般人经常被外相所迷惑,执着于所闻所见,而无法身心自在。
如《金刚经》所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对一个悟道的禅者而言,他明白山河大地等万物,皆未曾有生灭。因此,他不会被这些外在的生灭所迷,也不会被外境所转,所以任凭世事如何变幻,心境都能安然自在。我们若能学习以一颗清净心看待世间,人生必然有一番不同的风景。 ——摘录自《星云说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