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门典故】功德圆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13:2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门典故】功德圆满

      “功德圆满”是说妥善完满地做成一件善事,泛指行善积德。在佛教中,“功德圆满”则是指因修行而得身心清净、了脱生死、超越轮回之正果。
      
      “功德”,即功业与德行。《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云:“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胜鬉宝窟》卷上:“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又功德之深广喻为海,称功德海,其贵重如宝而谓功德宝。
      
      《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梁武帝问(菩提达磨)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这则公案里,梁武帝虽然做了许多善业,但由于他是有相布施,亦即希望有所回报而行善业,因此获得的果报只能是福德,而不是功德。在达摩禅师看来,真正的功德应当是无相布施,修行各种善业应是心中一无所求,只怀慈悲之意。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疑问品第三》中对此公案中的“无有功德”作了详细的阐释: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陆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白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由此可见,诸如铺路修桥、建寺造塔、念佛诵经、布施、放生,供斋等各种善业所修得的果报是“福德”,而非“功德”。功德与福德有所不同,功德里面包括福德,但福德里面不见得有功德。
      
      “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圆满”的本意是没有缺陷、漏洞,使人满意,与“功德”合用则是指佛法广大,能圆融一切世间法,无漏无碍。佛所说的法完满周密,因此称之为“圆音”。《华严经·离世间品一》云:“圆音陀罗尼,解了不思议。”
      
      又有融通无碍称之为“圆通”——“谓通满一切,融通无碍,即指圣者妙智所证的实相之理,由智慧所悟的真如,其存在的本质圆满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楞严会-上有二十五菩萨各证圆通,尤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上,因此观音又称之“圆通大士”、“圆通尊”。在禅宗,亦常画“圆相”,表示真如实相、本体,自性,完备无缺,不偏不倚,称为“圆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