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默永无言”——寒山子诗偈解析
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
隐居在林薮,智日何由出。
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天疾。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解析〕
此诗旨在批判当时禅宗之唯知苦行坐禅,而不知顿悟其心。
以打坐为主的“枯木禅”和“默照禅”曾经是禅门很流行的一种修习方式。即专心禅定,枯坐守寂。显然,寒山子很不认同这种习禅方式。他认为这样空心静坐,闭目塞听的禅法,并不契合初入禅门的学子。而且这种习禅的方式,因为远离语言、文字,即使修道者已经开悟,但如不能给后来学禅的弟子,以理论上的指导和教诲,也不利于续佛慧命。
在诗人看来,苦行坐禅,不但于身体无益,也令佛法的慧命不能得到很好的护持和延续。习禅,若使人如枯槁之木,死水一潭,实则失去了生机,与禅的旨趣相悖。唯有超越死寂,于枯槁之中生发春机,这才是自性妙用,体现出禅的活泼与生动。否则再怎样习禅修定,虔诚用功,也都是以土牛耕种石头田,不会有收获稻子的那一天,虚妄,且劳而无功。
诗中,“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意指只是沉默地坐禅,不说话,那么后来的学人又如何能够学习或转述、教授后人呢。后生:此指禅门的弟子,学生。“林薮(s6u)”,指山林草泽。薮:草泽。“智日”,佛教以智日喻智慧。“枯槁非坚卫”,形容枯槁的程度已经不是佛法所能护卫,使生命坚固了。枯槁:憔悴。“风霜成天疾”,指风霜侵袭会令人生病甚至天亡。天疾:因疾病而天折。“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以土做之牛如何来耕石头之田}这样的耕作又如何会有收成呢?此指徒劳无功。稻:喻修行之果。(作者:阿莲) ——文章摘录自《寒山子诗偈解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