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一词是佛教修持中的一个常用语,是指人之自性,是生命的本性,亦即佛性。这个本来面目人人具足,然从古到今能亲见者为数并不多。为什么?佛祖释迦牟尼一语道破:“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佛在这里告诉我们,从佛性的根本上来审视,佛与众生平等无异,然众生有愚痴妄想,而佛无愚痴妄想,于是众生与佛的差别就显现出来、见本来面目者,是佛陀;未见本来面目者,是众生。
也是因为学佛修持者知道这个道理,一旦亲见到本来面目生命就获得解脱,就具有大智大慧,就彻底了知自然与生命的一切奥秘,就成了佛、于是,无数佛法修持人…生都竭尽全力在找生命的本来面目。然而若是刻意去寻找这个本来面日,永远也找不到。因为只要去找,即是以妄找妄,终生在妄中打转,与本来面目无缘。禅宗六祖惠能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六祖坛经》下同)。故而找本来面目这一方法,乃是佛法修持中的一大忌。
另有不少人想见本来面目不用找的方法,而是求,即求佛、求菩萨。在他们看来生命的本来面目在佛那里、在菩萨那里,只要一心磕头,烧香跪拜求佛、求菩萨,就可以从佛、菩萨那里得到本来面目;,然而这不仅是妄想,还有几分迷信。惠能对此指出:“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故而求这一法,也是修持中的一个大忌。
还有一类人,他们深知本来面目人自具有这个理,不用找,不用求,但是他们就躺在这个理上,明理而不行,不亲身实修实证,一生被佛理转,被佛经转。对此惠能指出:“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这种人虽通佛理,但不行证,终身也只是在佛门外绕圈子。
到底什么才是亲见本来面目的正信之法,惠能悟法之后第一次向人说法时说得十分明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侗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不思”就是禅宗一向主张的“歇即菩提”,方法如此之简单,然而人们就是歇不下来,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心无安宁之时:惠能这一教导,既有理又含行,通此理还得行此证,方有佛果。
如何亲见本来面目,佛在《金刚经》中也向众生教了一大绝招,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是听师说经,当说到这一句时大悟佛法的。应无所住,这道理太直白、太简单了,然而众生怎么也做不到,妄心不是被外境所动就是被内线所牵。懂了理又做不到,这也说明懂理还得行证。
见本来面目的方法如此之简单,然而我们就是做不到,原因就在于我们根器太小、太劣。小就小在业障太深,劣就劣在习气太重。故而虚云大师曾指出:“讲起办道,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这段教诲告诉了我们,佛法的修持着力点是在于除习气。
要除习气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消业;二是不造业。
如何消业,有两个方法,即用觉悟消,用忏悔消。佛在《金刚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于如何消业,惠能说过:“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减,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懦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懦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六祖坛经》下同)。受持读诵佛经,行无相忏悔如何就能消业呢?这是一个必须明理的问题。习气是一种能量,是业的能量,然一个人因为读佛经有了觉悟,这个觉悟同样是一种智慧的能量、一种觉醒的能量。这恰如一个人身处黑暗时,突然见到光明。同理无相忏悔也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正能量,既然具有正能量,一切邪恶自然无存。故而惠能指出:“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如何能不造业呢?众所周知,一切业都是生命的身、口、意所造。要不造业就得不贪、不痴、不嗔。如今我们最大的习气就是贪。贪五蕴受用,贪一切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生活福利。以饮食一顼为例,饮食本是为了生命的生存所需,正如佛在《佛遗教经》中所言:“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持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然而我们世人将饮食作为一种享受,一种世间乐趣,以“饮食文化”“饮食营养”“饮食艺术”等等之名,吃遍海、陆、空种种生物,以此满足自己的欲望。对此我们必得加大佛法修持,以此解脱我们对物欲的纠缠和依恋,去除对物欲的贪婪,并以脱贪为首,去除贪、嗔、痴三毒,才是唯一的出离之路。
惠能在向弟子们讲述何名清净法身佛时曾教导说:“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这就是见本来面目之途,故而惠能说:“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见本来面目的理义与方法佛都讲得十分透彻了,余下的全靠我们自己。
愿天下一切有缘人都亲见本来面目。(作者:刘先和) ——摘自《洛阳佛教》2016年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