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5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永远二十四小时净念,只要有这一口气在,就接续不断,这谁做得到?蕅益大师他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做别的,也不修八正道,也不修六波罗密,得净念相继,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不间断。做功课时,大家可以念念阿弥陀佛,不做功课了,行住坐卧也要念念阿弥陀佛,你若把阿弥陀佛的念头断了,不接续,你就干坏事了。咱们是没断惑的凡夫,惑一起来,就勾引你去干坏事,一干坏事,福德就没了,又加上新惑,这是困难之处。
出了家,不干这些柴米油盐的事情,也不干士农工商的事情,他整天或可净念相继,咱们在家人做不到,那怎么办呢?还是得修八正道或是六波罗密,甚至于十善业,若八正道复杂记不住,六波罗密也记不往,十善业可得记住,《华严经》说圆教十行菩萨还得行十善业呢!十善业通有漏和无漏,我们的身体不做种种坏事,嘴也别讲坏话,心里也别起坏念头,一起坏念头,就有所警觉,要改掉心理的坏念头。改心理就行了,这比蕅祖的开示容易了!信愿行是菩提正道,我们念佛时,就把这三个字弄成一块念,心一念佛,信愿都在里头,就成了功,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在《大智度论》上列了很多种,其中五种菩提最要紧,我们得最低限度要有其中两种。一种是“发心菩提”,“发”什么心呢?发自己了生死的心,我总得要出三界了生死,自己了生死,超出三界了,但是其他众生跟我是一体,众生也是未来佛啊!我先明白了佛法,他还不明白,我得帮他的忙,自度度他,发这种大乘心,这叫“发心菩提”。学佛的人必得要发这个心。修净土的人常说“乘愿再来”,但是,不要以“乘愿再来”为由,不发菩提心,现在咱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咱们现在就干。
第二叫“伏心菩提”,怎么“伏心”呢?“心”是打妄想的坏心,不是说好心。凡是要出三界,得把见思惑断掉,才得出三界,罗汉要断见思惑出三界,得七番生死,才办得到。我们要是碰到好机会,打精进七,七天断了见思惑,便宜吧!虽然便宜,可不是勉强能办到的,要不遇见明人领著打佛七,不但断不了惑,七天里还会著魔出了神经病,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啊!罗汉七番生死才断惑,我们要七天断惑,并不容易,那怎么办呢?断惑是把惑去除了,“伏心菩提”的“伏”是压住,这些惑不必断,只要设法叫它不起,它一起来就压伏住,别叫他发作出来,这叫“伏”,伏住就行!伏住怎么就行呢?他宗伏住没用处,伏住惑还断不了生死,伏住惑不起现行可生天,到不了别处去。净土宗伏惑就行,伏惑叫带业往生,带著见思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净土宗有这种便宜。不能“净念相继”,至少得“伏心菩提”,别忘了十善业,身口意三业别犯恶业。惑一起就压,惑一起就压,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来压伏妄念,就能成就。
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我们在家人不能一天到晚入定,出家人亦有办不到的。入定是行住坐卧都入定,功夫好的人,如佛菩萨的行住坐卧皆是定,做什么事都能入定,吃饭也得定,喝水也得定,那不是一般人作得到的。做不到就是不得定了,不得定的时候,他的心还在道上,还离不开道。咱们在家里朝暮二课念佛,朝暮二课以外,你不论干什么,你的心存著六字洪名在心里,心里散乱不在定中,但也在想阿弥陀佛,这叫“散心称名”。心散乱不在定中也不要紧,无论干什么,心里都是阿弥陀佛,如眼看表几点钟了,心中也有阿弥陀佛。口里虽不经心散念阿弥陀佛,总比骂人、讲人家坏话,终日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安好。散心称名,福德、善根也比普通人好得多,修什么样的善事,也不如这个散心念佛。散心念佛时,阿弥陀佛的化佛由口里化出来了,福德、善根,就不可限量了,何况是能念到一心不乱,那善根福德更了不得了。
“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念上一万声也消不了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因为你忘掉了“至心”啊!至心念一句佛,才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至心就是一心,什么心都没有了,至至诚诚的一心,念这一句就消这么大的罪业。念这一句佛的时候,什么坏的种子都无法发生。你要没这个至心,散心念佛只得些福,消不了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菩提正道”,此四字乃修净土宗最要紧的一句话,善根就是菩提正道。菩提正道由什么事情发生呢?信愿行!信愿行是真正功夫啊!信愿行就是菩提正道,信愿行完全归于心法。“信”,信自心,自己心中就能化出佛身出来的。“愿”是心中立起志愿来,也是心法。执持名号的“行”,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念佛人心里有“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时佛号就化身出来,若心里没有,嘴里怎么会念啊?心里没有,只是嘴里念,用处不大。要紧的是要信“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不信就是心外求法,心和佛不相应,怎能得感应?若把心撇开了,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我的心是我,是两回事情,就没有用处了。
成佛是当生成佛,而不是死了成佛。我们修净土的,不是当生成佛而是往生,往生以后成佛。往生也是活著,也不是死了往生。活著往生,死了就保险了。活著不能往生,死了怎么往生?活著时,没能力往生,死了就往生,就像满街电线杆上贴上一张纸幡“西方接引”,这就能西方接引啊?岂有此理。今天这一段与活著往生有关系,现在你的功夫能往生,那就保险了。
感应道交,文成印坏。
“感应道交”,“感”是什么呢?按著信愿行的法子,在一念的功夫,信愿行三个心合成一个。这里必须有“发心”,不论是发心菩提或是伏心菩提,发这两种心念佛,这样才会发心、会伏心,菩提心才能发生起来,有了菩提心就感应,没有菩提心就不感应。所以,发了菩提心,我要往生,我要度众生往生,心定在这一个目标,愿发动了,对方就应。怎么叫“应”呢?譬如这个碗,本来没有声者,你不感不动,碗就没声音,你动,它就有声者。“感”当作“动”讲,你不动,他就不应。念佛人发不起菩提心,就跟阿弥陀佛接不上,譬如电灯接上线,电灯才会发亮,接不上线便没用。
所谓“道交”,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意接我,我也愿意去,他的心跟我的心是一样,两心相应,心就通了,就接上了,这就叫“道交”。现在咱们既不“感应”也不“道交”,他是他的阿弥陀佛,我是我的李某某,毫无关系,如何感应道交啊!按照三资粮和二种发心来念佛,就感应道交!
“文成印坏”这一句,比喻感应道交。现在,你念佛而感应了,感应了就是往生了,就像文成印坏一般。古人造铜器都有个模子,铜器上的花纹是怎么刻上去的?模子先用蜡做模子,蜡是蜂蜡作的,是软的,一冷就很硬了。用刀子在蜡上刻上花纹,刻上字,刻好了就成了蜡印子。蜡印子做好了,再用软泥土把蜡和起来,蜡上的花纹印在泥上,这泥就是模子的样子。等泥干了,再把泥弄到火窑去烧,泥一见了火就成了瓦,蜡一化,花纹都印在瓦上。瓦上有花纹,而里头的蜡都化了,这叫“文成印坏”。做铜器时亦以泥当这铜模子,“文”是刻在蜡上的文,“印”是印在泥上,蜡印在泥上头,一见火,模子成了,蜡就消灭了,这是“文成印坏”。
我们的心无量无边,包住虚空,无论多少的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包在这个虚空里头,虚空又在我们的心中,心是这样大。一切的现象,原来没有,都是心造的,你心造就有。就净土法门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说有七宝池,宝池里有莲花,阿弥陀佛拿莲花来接你,莲花还是你造的。在这里一念佛,七宝池就往外长莲花,念得愈如法,愈精勤,净念相继,这莲花就愈长愈大;要是退转不念了,那个花就完了。你再念再长,再不念再完了,这样长长灭灭不会成功的。极乐世界,跟莲花都是在虚空中,你心造,莲花就往外现出来,心不造他就不现。
所以,念佛一感应道交,念的阿弥陀佛就如那个蜡刻的纹,蜡上就刻了阿弥陀佛,蜡就是你的念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蜡就刻上了佛的印。虚空好比泥模子,心念佛时,就在虚空刻了佛印。念佛是肉身的嘴里往外念,肉体没了,没有嘴可以念,但是,生前所念的佛都印在虚空中了,就如蜡没了,印文却成了。故《十六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极乐世界的佛,必得由你心造,你不造就不成。可是,大家可不要误会,我不造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弥陀佛吗?不是!阿弥陀佛他也是个人,我们也是个人,他成了功,我们没成功!你要是认为没有阿弥陀佛,那这个屋里就只有你自己,没有其他同修了。事实上,人我都有,虽有但接不起来,不能感应,没什么用处。
太虚空是咱的本性,我们念佛则本性全变成极乐世界,全变成阿弥陀佛了。不念佛时,咱的心是什么?卖当归鸭热食的人,心全是当归鸭。开书店的,心就全是书本。干那一行,心就印上那一行的东西。干杀盗淫,心里尽是杀盗淫,印在虚空的,也尽是杀盗淫的模子,这杀盗淫的模子,就印出杀盗淫的东西来。你活著时在这里念佛,印模子就造成了,死了以后就不能造了,所以念佛要成功就是在活著时成功。
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
古来的祖师有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另有一位祖师又说:“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不懂的人看了这两套话,再碰见妄作聪明的人乱讲一套,修净土的功夫就往后退转。平素我不讲这个,这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明白的,讲了只会让大家心起疑惑。今天讲到这里,不能不讲了,希望听了能去障碍!但是,净土法门很难讲,有些人以为别的经难讲,如《华严经》、《金刚经》等,至于《阿弥陀经》谁也会讲!其实,《佛说阿弥陀经》这一经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要到了佛的境界才能讲,除了佛之外,谁也不会讲。
“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吾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接引我们,《阿弥陀经》是这么说的。可是蕅祖却说“不来而来”,阿弥陀佛没来接你,他虽没来等于来了一样,这话怎么讲?虚空就在我们心中,在这里念阿弥陀佛,心就在虚空中印上了极乐世界,你把这个虚空造成极乐世界,造了无量无边的化佛,尽虚空遍法界都成了极乐世界。这个肉体死了,心不死,心还在这里,心造的阿弥陀佛就在眼前,佛就在眼前的心中,故说“不来而来”!例如,现在我眼前的是慎斋堂,我离开慎斋堂,跑到美国去,甚至跑到月球上去,慎齐堂仍不离心外。因为尽虚空遍法界皆是你的心,你跑到那里去,也是你这个心,极乐世界也不出你的心。所以,佛来接引,不来而来。
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行人心识”,净土修行人临终往生,就是这个心往生,并不是肉体往生。“不往而往”,极乐、娑婆全在一心,所以,往生并没有去,却也等于上莲花里头去了。比如说你在慎斋堂,离美国很远,美国那个地处也是在虚空中,那里也有极乐世界,慎斋堂这里也有极乐世界,不必上美国那里去,也到得了极乐世界。因为慎齐堂、美国、极乐世界都不离心外,所以,往生叫“不往而往”。
再譬如这个慎斋堂,围墙内全部都是慎斋堂,这个慎斋堂比喻是尽虚空,诸位在慎斋堂里,有一个人在大殿里,他没上这里来,他也是在慎斋堂啊!再有一个人,在慎斋堂的亭子上坐著,他也是在慎斋堂啊!在亭子里或在大殿里或在这个屋里,都没出去慎斋堂。所以,在娑婆或在极乐,都不出我们整个的心。
这与我们修行有很大的关系,你上慎斋堂来,在这慎斋堂里头烧香,这里也香,大殿也香,亭子上也香,慎斋堂全部的空气都是香的,这个慎斋堂就成了香慎斋堂了。
学佛讲戒定慧,从戒定慧发出的香,是真香!学了佛,若还在这里干杀盗淫的坏事情,就不是烧香了!就像是在这里放瓦斯,在慎斋堂里一放瓦斯,满墙内都是瓦斯,谁走到那里都闻到瓦斯气,全慎斋堂的人都吃瓦斯,进来时就把人薰死了!先害自己,又害他人!学佛的人,光是嘴里念阿弥陀佛,心理不改变,就是心里头放瓦斯啊!有人以为我念了佛,我再造罪业,佛会帮我消灭罪业,这是造谣言。在慎斋堂里放瓦斯,大殿有佛,佛绝对不会帮你把瓦斯去了,你放你的瓦斯,佛在那里不管。
前面讲到修净土宗要发菩提心,一是“发心菩提”,一是“伏心菩提”。自己了生死,也能劝别人了生死,这叫发心菩提。心里生起见惑、思惑这些坏事情,一发生,赶紧压住,不叫他起来,这叫伏心菩提。要是有“发心菩提”,你的心就一天天变好。有“伏心菩提”,则从前的坏习气就一天天取消,不伏心、不取消,好的、坏的羼著,心地就不干净!
你想到慎斋堂里来发心也行,伏惑也行。你发了心,进来慎斋堂,看到一个瓦斯炉子,想个法子把慎斋堂的瓦斯消除,用瓦斯做饭吃,别让瓦斯薰倒人,或是泄气出乱子,这就是伏心菩提。你来到这里,不叫他放瓦斯,完全都是放香气,各处都放香,这叫“发心菩提”。慎斋堂就是你的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
往后诸位同修们,再在这里口念阿弥陀佛,心里算计著,这个坏人,我出去就拿刀杀死他,看见人戴著值钱的金炼子,就想把它抢来卖钱;此一念“我打死他”就造成地狱界,一念想当小偷就变造畜生,万法都是唯心造。
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
学佛的人,常说:“我怎么不开智慧呢?”净土宗也是得开智慧,第一、得要“闻”,什么也不懂,怎么会开智慧呢?先得听见道理,谁的道理也没佛的道理好,听见佛的道理,听见以后算是有开智慧的机会了。今天大家听我开讲了,“闻而信”,听见了,你信不信啊?听见了,还要信了,信了还不行,信了还得发愿,才叫有了“闻慧”!发了愿,“乃肯执持”,乃肯执持名号,这才叫有“思慧”。
要是“不信不愿”,听了不相信,或是相信却不发愿,不发志愿立定志向来,“与不闻等”,跟没听是一样,没用处!现在咱们台中的同修,也犯这个毛病啊!听了二十多年的经了,信吗?不能说不信,而是半信半疑啊!信后照样的办吗?不照样办!要这样办的功夫,早伏住惑了,不至于再是是非非闹这些闲事,没照样办跟没听教理是一样,不得结果。“虽为远因”闻而不信不愿,虽不结果,也没白听,种下远因了,还得入轮回,不晓多少年后,把罪业受完了,所听的好事情才发挥作用了,所以说虽种了远因“不名闻慧”。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
“思慧”的思,如某人思念我,是用心思念。念佛不是光在嘴里唱佛,要在心里念,思念这尊佛,一念阿弥陀佛,眼前就有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