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楞严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2、楞严经原文“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宣化上人解释: 要证到菩提涅槃的果位,在你来说还是十分遥远,一定要经过很多劫,和辛苦勤劳的修行,才能证得的。你虽然能够记忆背诵十方如来所说的十二部经典,如恒河沙数不清的不可思议清净妙理,但这只是有益于你的戏论而已。 阿难遭遇摩登伽难是因为不实修无漏法,无漏法即是断除贪嗔痴,无明,妄想,分别执著及一切习气。这样才能远离世间爱和憎二种痛苦。即使会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也不能摆脱摩登伽难。
所以阿难啊!你虽然经历很多劫数,能够记忆和持诵佛的秘密妙严经典。什么叫秘密?口不能说出叫做秘,心不能猜测叫做密。又彼此互不相知,为你说法,我不知道;为我说法,你不知道,也是秘密。又一样法一样理,但众人听后,各有各的理解和悟性,也是秘密。妙是不可思议,严是最有价值和最尊严的法宝。你虽能记忆和诵持种种妙法,还不如用一天的功夫,来勤修无漏法。无漏法即是断除贪嗔痴,无明,妄想,分别执著及一切习气。这样才能远离世间爱和憎二种痛苦。 3、楞严经: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宣化上人解释:这些大比丘,都是菩萨示现比丘身,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内边所行的都是菩萨心肠,外边所行的是小乘法,心里所具的是大乘根性,这句是赞叹各大比丘,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什么叫无漏?无漏是没有漏,即是没有欲漏、有漏、无明漏三种,有漏就会堕落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我们现在是住在欲界,都有欲望,欲望有二种:物欲和色欲,物欲是贪图一切享受,如住小屋,想要有大屋,有小车,还望有大车;有车又想要飞机、游艇,总之这些欲望是无穷无尽,不会满足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无明来的。色欲,即贪图美色,虽然现在是民主国家,法律不准重婚,但还有很多人在外边乱搞,甚至三妻四妾还不够,有些土皇帝还要有数百个美女,收在宫里,这实在太不平等,太贪而无厌了!这都是被色欲所迷,被物欲所动摇,都叫做欲漏。 色界亦即有漏,什么都有,贪图有,有得太多保持不住,便有漏洞,故叫有漏。无色界即无明漏,无明是烦恼的根本,是最大的漏,如果能断除无明漏,就不会有欲漏和有漏,亦不会沦落于生死。 这些大阿罗汉都已证果,都得到无漏,不会再漏到三界去,证初果的叫小阿罗汉,证四果的叫大阿罗汉,如果不肯再向前修行,得少为足,便成为定性声闻,所以要回小向大,再前进精修,才能证到菩萨果位。阿罗汉是梵语,含有三种意思:(一)应供;(二)无生;(三)杀贼。 4、楞严经: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经文上怎么不说: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分真佛? 5、小乗佛法有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大乗佛法的有三个果位:阿罗汉、菩萨、佛。 小乗的佛法是大乗的基础。连阿罗汉都不知道是啥,怎么修菩萨、佛? 6、由此可知:无漏法,就是修戒定慧,先成阿罗汉,不是分真佛。 修佛的次第:应该是先成了阿罗汉,再按照法华经所讲,回小向大,再继续前进精修,才能证到菩萨果位,修六度然后成佛。是这样的次第。 所以,有人讲先成分真佛,再成圆满佛是没有根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