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想家的孩子 于 2017-5-24 13:10 编辑
【六祖坛经 机缘第七】原文是
问曰 ‘’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 即佛名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 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 双修是正‘’‘
六祖坛经中的‘’念‘’,不是现代白话文中‘’念‘’的含义,在其教下,有特殊含义
【定慧第四】中原文
‘’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所以
‘’前念不生‘’, 即是前念守住真如本性,不被境转
‘’后念不灭‘’, 亦是后念不离真如本性,不为境迁
这样,守住真如本性,不离本心,就是‘’即心是佛‘’
也就是‘’念念在道‘’;即过去,现在,未来,圆融为一念真如本性
【忏悔第六】有这样的开示
‘’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修行人,念念观照清净本源,契合法身真常,时间久了,自然达到’‘无功用道’‘,成就圆满菩提
古汉语与现代白话文,几乎完全脱节
再加上,每个宗派,名相概念,差别悬殊
而现代人,多数浮躁,急功近利,不能够一门深入,自以为博学多闻好,实际上是跑马占慌,最终颗粒无收者多
这样看来
最聪明的人,就是亲近眼前善知识
印广法师,堪称大德,余者不敢恭维
|
|